卷十七

關燈
坐起求方便自求于定明者,所謂坐起者諸疑結使。

    是人懷懈慢不究其業。

    彼懈慢人雖言起立與坐無異。

    精勤之人雖言坐卧與立無異。

    是故說坐起求方便自求于定明也。

    常當專意求于定明。

    光無盡無處不照。

    是故說求于定明也。

    如工煉真金除去塵垢冥者,彼大衆中工師巧匠集在彼衆,猶如塵垢物為塵所蔽。

    未被刈除遂增污穢。

    今此人心亦複如是,為淫怒癡垢所染。

    亦無精光不得照曜。

    是故說曰如工練真金除去塵垢冥也。

    不為闇所蔽永離老死患者,彼修行人刈治塵垢無諸結使。

    終不為生所屈不為老所困。

    不為無常所召。

    是故說不為暗所蔽永離老死患。

     不羞反羞,羞反不羞,不畏現畏。

    畏現不畏,生為邪見,死入地獄。

     不羞反羞者,或有行人年歲長。

    大不肯從小比丘承受教誡。

    小比丘所說随順法教。

    長老羞恥内自思惟。

    為少年比丘所授。

    極懷慚愧藏顔無處。

    于彼不應起羞而羞。

    是故說不羞反羞也。

    羞反不羞者,彼修行人不誦習契經律阿毗昙及諸雜藏。

    虛受信施衣被飯食病瘦醫藥床褥卧具。

    是故說羞反不羞也。

    不畏現畏者,滅盡泥洹淡然無為。

    反更畏之不親其行。

    彼泥洹中無生無老無病無死。

    亦複無天趣人趣地獄餓鬼畜生趣反。

    更畏之如所說,彼凡夫人未曾聞此本無今無已無當無。

    亦無恐懼安隐。

    亦複無衆害諸變舍一切難。

    而更畏之。

    是故說曰不畏而現畏也。

    畏現不畏者,五道生死淫怒癡熾然為火所燒。

    漸增生老病死愁憂苦惱不可稱說。

    亦不畏彼更着三有。

    是故說畏現不畏也。

    生為邪見所謂邪見者,可羞不羞不羞反羞。

    可畏不畏不畏反畏。

    此盡名為邪見。

    造邪見業是謂生。

    為邪見死入惡道。

    作罪多者入惡道。

    作罪中者入畜生。

    作罪少者入餓鬼。

    是故說曰邪見堕惡道。

     人前為過,後止不犯,是照世間。

    如月雲消。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彼時去國界不遠有梵志子。

    名曰無害。

    常追逐師友。

    讀梵志經典。

    所事師者耆舊長老。

    年過八十所納妻婦。

    年幼少壯顔貌端正。

    女之禮節威儀備舉。

    無害梵志子亦複端正丈夫姿顔世無雙比。

    時彼女人淫欲熾盛。

    即捉梵志子無害手。

    吾敬卿德欲與情交宜可爾不。

    無害聞之。

    以手掩耳我甯喪命終不敢聽。

    女答之曰:夫人饑渴給以食飲豈不笃意耶。

    我今淫火熾盛。

    須卿淫水滅之。

    豈不适我情耶。

    設當由汝喪我命根者,于此經典何用學為。

    無害答曰:我從母意犯梵志法死入地獄。

    豈不抂乎。

    時彼無害自抴走出門外。

    時梵志婦蓬頭亂發以土自坌。

    裂壞衣裳坐地号哭。

    長老梵志行還見之問其婦曰:誰取汝打撲乃爾。

    婦答梵志是汝親信弟子。

    梵志聞已内自思惟。

    吾今不宜彰露此事。

    彼人備聞害我不疑。

    當以權宜微以誘進乃獲其身斷其命根。

    即呼梵志子而告之曰:汝前後已來。

    所學咒術皆悉備具無有缺漏。

    然當選擇良日祭祠諸神咒乃得行。

    左手援楯右手援劍。

    詣彼要道崄路值人斬之。

    數滿千人而取一指。

    如是成鬘咒乃得行。

    是時弊魔複遣鸠槃荼鬼。

    衛護其人使得行惡。

    斷絕人路無複行人。

    漸漸乃至阇梨違尼園中。

    人民丘曠舉國被災。

    又少一指不充其數。

    無害親所生母每生此念。

    吾子久在曠野。

    饑寒勤苦必然不疑。

    時母送饷躬詣彼園。

    無害遙見便生此念。

    吾受師訓當辦指鬘。

    今少一指不充其數。

    今值我母自來送饷。

    若我先食咒術不成。

    若我先殺母者當犯五逆罪。

    梵志子應從佛得度。

    如來三達見彼無害。

    興五逆意殺母不疑。

    若審爾者億佛不救。

    吾今宜往拔濟其苦。

    使母子俱全豈不善乎。

    即化作比丘。

    手執應器視地而行。

    循彼徑路直趣彼園。

    路側行人諸牧牛者語曰:沙門止止莫從此路。

    前有暴賊。

    名曰指鬘。

    前後已來傷害人民不可稱計。

    我等所忌不從此路。

    沙門單弱傥為賊所害者不亦劇耶。

    化人曰無苦。

    賊不害我。

    吾有禁咒足能制彼。

    使不害我。

    轉複前進遂欲至園。

    指鬘遙見有比丘來。

    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吾願果矣。

    必成指鬘又不害母。

    咒術成辦權停我母及此饷食。

    殺彼比丘然後能食。

    執刀擎楯往逆比丘。

    無害素是壯士。

    走及奔馬馳趣向佛。

    佛以神力令彼無害在地。

    頓縮佛地寬舒如是疲極不能及佛。

    指鬘舉聲喚沙門曰:止止沙門吾欲問義。

    比丘答曰:吾自久住卿自不住。

    爾時指鬘以偈向比丘說曰: 沙門行反言住,我住反言不住。

    沙門當說此義,雲何汝住我不住。

    爾時佛複以偈答曰:指鬘我已住,無害一切人。

     汝為兇暴人,何不改罪過。

     廣說如契經偈。

    爾時指鬘賊即以劍楯頭上。

    指鬘投于深澗。

    叉手合掌向如來忏悔。

    複以偈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