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有想無想亦非想非不想。

    是謂衆生世。

    陰世者欲界色界五盛陰無色界四陰。

    是謂陰世。

    三界世者三千大千至無邊界。

    複從一起數至三千大千世界。

    是謂三界世。

    若有衆生習邪見者,便長于世生諸穢惡。

    長地獄世餓鬼世畜生世。

    不種邪見根者,不與此三世從事。

    是故說曰不于世長惡也。

     正見增上道,世俗智所察。

    更于百千生,終不堕惡道。

     正見增上道者,諸有分别邪見根原永舍離之。

    正使前人化作佛形。

    其人前立演說颠倒謂為正法。

    持心堅固終不承受。

    何以故爾。

    以其正見難沮壞故。

    正使弊魔波旬及諸幻士化若幹變來。

    恐善男子不能移動其心。

    倍修正見意不移易。

    此是世俗正見非第一義。

    是故說曰正見增上道世俗智所察也。

    于百千生者,如佛所說,吾未曾見行正見人。

    于百千生堕惡趣者吾未聞也。

    所生之處賢聖相遇。

    亦不堕地獄餓鬼畜生中。

    是故說曰于百千生終不堕惡道。

     修習放逸人,愚人所狎習。

    定則不放逸,如财主守藏。

     修習放逸人者,執意迷固不順正理。

    謂己所行是彼所行非。

    親近玩習周而複始。

    如獲重寶不能舍離。

    是故說曰修習放逸人也。

    愚人所狎習者,猶如愚憃小兒亦不别真僞白黑。

    所不應捉者便捉。

    何者是火毒蛇也。

    定則無放逸者,禅定攝思内外清徹經七大七。

    禅睡禅鞠法杖撿心坐禅。

    随時進趣不失禅法。

    雲何名定。

    所謂定者,意不退還日進不卻。

    三七二十一日寂然無想。

    大七者七七四十九日。

    于中精勤意不錯亂便得禅定意亂失次。

    複從一始至七大七。

    禅睡者,以珂着頭上以繩屬耳睡則自寤。

    禅策者禅師手執禅策伺于睡者,以鞠往擊得策轉擊馀者用自覺寤。

    法杖複以杖寤于馀者,展轉相寤求于禅定。

    是故說曰定則無放逸也。

    如财主守藏者,彼守藏者彼禅定比丘守護不舍。

    設有錯亂尋攝其心。

    彼守藏主亦複如是。

    尋時瞻候伺察庫藏。

    七珍雜寶衆物牛羊仆财奴婢金銀珍寶車磲馬瑙之屬真珠虎珀。

    尋時瞻候不使漏失。

    是故說曰财主守藏也。

    修習放逸人愚人所狎習定。

    則無放逸便能盡有漏。

    便能盡有漏者,彼修行人内自思惟。

    有漏之病多諸愆咎。

    漏諸結使布在三處。

    欲界色界無色界。

    我緣此愆縛着生死實見欺诳不至究竟。

    我今方宜要當捐棄。

    現者使盡未來未生。

    亦不造新複不習故。

    是故說曰便能盡有漏也。

    莫貪莫好争。

    亦莫嗜欲樂。

    思念不放逸。

    可以獲大安。

    莫貪莫好争者,不習放逸亦不與俱。

    見有習者心不好樂。

    複勸進人使離放逸亦不親近是故說曰莫貪莫好争也。

    亦莫嗜欲樂。

    外道異學歎說欲樂。

    異學自說欲為鮮淨清淨無瑕。

    當共食欲使諸根充足。

    習欲無罪。

    以穢法為淨。

    所以然者,有形之人非欲不生者,無欲者豈有我乎。

    如來說曰此非真義。

    當共毀呰何複歎譽。

    所以然者,為欲謂母主生欲樂。

    是故說曰亦莫嗜欲樂也。

    思念不放逸可以獲大安。

    盡脫出諸結使恬然歡樂。

    國王大臣長者居士。

    積财巨億恣心自娛謂為受樂無窮。

    此習非安之法。

    當時甘心後必受苦。

    求出無期實為崄危。

    一切諸使永盡無馀者,是為乃獲大安者,不可移動更不涉曆四境之難。

    以三達六通。

    雖有神足不能移安使至危崄。

    是故說曰可以獲大安也。

     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

    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未得盡有漏莫有所恃。

    此偈亦說不為時自恣。

    長養四大如虺同居。

    汝今比丘當念精勤求離牢獄。

    何緣放逸永失道栽。

    死經無數苦多樂少。

    雲何于中複興塵勞。

    生死熾然無回避處。

    雲何于中仍興放逸。

    是故說曰不為時自恣。

    能制漏得盡者,汝等雖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諸漏未盡欲愛未澌。

    雖不入地獄畜生餓鬼。

    欲未盡者未可有所恃怙。

    猶有大畏存在何者魔是也。

    弊魔波旬晝夜伺察人短世間放逸。

    心懷踴躍追逐人後使人退轉。

    是故說曰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猶鹿母初乳兒小逐母東西戀其子不能遠逝。

    時師子獸王審知鹿母不能離子。

    時往搏撮鹿母子俱喪。

    所以然者,以其鹿母戀其子故。

    師子得便。

    欲未盡者亦複如是,聞此切教生厭患觀諸法如幻如化。

    在閑靜之處靜寂思惟志不移易。

    欲愛心盡無複塵染。

    欲愛盡得阿那含道。

    即複前進亦不中悔。

    共相率勵精究苦原。

    盡諸縛着逮漏盡通得阿羅漢。

    是故說曰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也。

     放逸有四事,好犯他人婦。

    危崄非福利,毀三淫逸四。

     放逸有四事者,着欲之人所遊居處心常悅習畜以寶。

    用明者觀察以為穢漏不獲其德卧則不安好喜罵詈。

    地獄為四事。

    好犯他婦者衆惡不可計。

    今身亦後身現世為人所見憎嫉。

    雲何現身為人所憎。

    所以為人所憎者,或為王法所拘。

    或為夫主所捉。

    或閉在牢獄榜笞萬端拷掠荼毒其惱無數。

    身壞命終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