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關燈
者,謂十六大國也。

    此閻浮境仁義所居。

    無有出此十六大國。

    博古攬今敷演深奧。

    随時決斷永除狐疑使無猶豫。

    十六國名其号一為鴦伽。

    二者默偈陀蓱沙王。

    三者迦詩。

    四者拘薩羅波斯王。

    五者素摩。

    六者須羅咤。

    七者惡生王拔蹉。

    八者拔羅憂填王。

    九者遏波。

    十者阿婆檀提憂陀羅延王。

    十一者鸠留。

    十二者般遮羅阿拘岚王。

    十三者椓難。

    十四者耶般那。

    十五者劍桴(本阙十六)。

    此十六大國包識萬機。

    衆事不惑衆辯捷疾。

    學不煩重暢達妙義。

    尋究本末演布無量尋之難窮。

    斯出十六大國之中夫修行人不能施。

    心仰慕妙義者,但當遊行曆十六國。

    威儀禮節自然修成。

    不加于師無有摸則也。

     若人禱神祀,經歲望其福。

    彼于四分中,亦未獲其一。

     若人禱神祀經歲望其福者,想外道異學颠倒邪見執愚不寤。

    祭祀神祠乃經一歲。

    其中費耗生民之貨亦不可計。

    以若幹種甘馔飲食焚燒于火。

    謂為獲福反更遇禍。

    斯由執愚不自改更。

    至令死後入于闇冥。

    不睹大光智慧之明。

    是故說曰于四分中亦不獲其一也。

    是故聖人訓之以漸道之以路。

    獲誘愚惑至安隐處。

    須臾行善勝彼一年也廣演品竟。

     出曜經親品第二十六。

    無信懷憎嫉,鬥亂彼此人。

    智者所屏棄,愚習以為樂。

     無信懷憎嫉鬥亂彼此人者,夫人在世信心不固。

    亦複不信佛法聖衆真如四谛苦習盡道。

    積财至天猶不可恃怙。

    舍壽之日财不自随。

    皆由今身不惠施故不造功德畢故不造新,猶如有鳥素貪肉食。

    山樹有葉其像肉色。

    晝夜伺捕延頸仰望。

    在樹像肉堕即為葉。

    迷惑所纏不自覺寤。

    如是不息喪命于彼。

    所以然者,皆由貪心不自改更故。

    此間聞語傳至于彼。

    設從彼聞複傳于此。

    鬥亂彼此使不成就。

    意中興嫉轉生塵垢。

    是故說曰:無信懷憎嫉鬥亂彼此人也。

    智者所屏棄者,智人知禮節避嫌遠疑。

    不處惑亂之中。

    彈指之頃不與從事。

    況當至竟與共遊乎。

    所謂智者明古知今。

    博通衆事防慮未然。

    所行不左心口相應言無有失。

    分别深義意不倒錯。

    從一句義演布無數愚者所惑。

    是故說曰:智者所屏棄也。

    愚習以為樂者,設複有人善心勸谏誘進童蒙。

    訓之以道使見道門。

    不從其教反更疑惑。

    以地獄為堂室。

    不慮後世殃禍之根。

    教行惡業不從善教。

    轉複堕落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是故說。

    曰愚習以為樂。

     有信無憎嫉,精進信多聞。

    智者所敬待,賢聖以為樂。

     有信無憎嫉者,如複有人笃信佛法聖衆。

    至意信解苦習盡道。

    不懷谀谄心意柔軟。

    承事敬待諸梵行人。

    晝則勤受夜則經行。

    孜孜汲汲不失威儀。

    和顔悅色先笑後言不傷人意。

    是故說曰:有信無憎嫉也。

    精進信多聞者,人之修行精進為上。

    況複廣學采取多聞戒聞施慧廣布一切。

    安處無為甯處道場。

    以己所見演示前人。

    是故說曰:精進信多聞也。

    智者所敬待者,常當親近承受。

    不及戒身不具足者令使具足定身慧身見身見解脫身。

    不具足者令使具足。

    是故說曰:智者所敬待。

    賢聖以為樂者,夫人修行追賢逐聖不辭寒苦。

    正使遭遇七千億難能舍身命。

    雖遭斯苦不分其意。

    是故說曰:賢聖以為樂。

     不親惡知識,不與非法會。

    親近善知識,恒與正法會。

     不親惡知識者,彼修行人遭惡知識者日增惡行。

    堕入地獄餓鬼畜生。

    正使行清意潔随惡染其素。

    由若有人愛犬豬羊心不遠離。

    豬犬随逐亦不相離。

    豬犬所樂糞除為上。

    廁溷為浴池共相染污。

    親惡知識者亦複如是,共相追逐終以無善。

    是故說曰:不親惡知識也。

    不與非法會者,非法人者五無救罪。

    無戒無信無聞無慧無施。

    如此之人不可親近。

    其有追逐以為伴者,堕入惡趣不至善處。

    是故說曰不與非法會也。

    親近善知識者,學有日新出言柔和心意相應。

    設有之造不傷人意。

    先笑後言文句相應。

    是故說曰:親近善知識。

    恒與正法會者,所謂正法會佛辟支佛聲聞是也。

    更無衆生出于佛者,除佛以更無衆生出于辟支佛者,除佛辟支佛更無衆生出于聲聞者,其有信心向此三者得至究竟。

    不墜三塗厄難之處。

    是故說曰:恒與正法會也。

     行路念防慮,持戒多聞人。

    思慮無量境,聞彼善言教。

    各各知差别。

     行路念防慮者,群徒在途出言防慮。

    曠野之中多諸鬼神。

    若論惡語神即得便。

    論說善者鬼神營護。

    所至到處不遇惡人。

    亦複不逢劫盜人者,是故說曰:行路念防慮。

    持戒多聞人。

    受佛言教不去心首。

    如佛所說,告諸比丘當修三昧正受定意。

    若行若坐無令違失。

    便為諸天鬼神所見營護。

    所以然者,皆由承受正佛言教。

    是故說曰:持戒多聞人也。

    思慮無量境者,晝夜思慮坐禅誦經戒聞施慧。

    是故說曰:思慮無量境也。

    聞彼善言教各各知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