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怒癡。
遠離結使不與從事。
當吐當除當滅當獲。
何等當獲二業。
自為己為他人。
自為己者以善熏身。
為他人者若受人信施。
衣被飯食床敷卧具病瘦醫藥則無有損。
是故說淫怒癡如是比丘得解脫也。
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中生蓮華。
香潔可意。
如作田溝近于大道者,所謂田溝者不淨穢惡盡順其中。
人見患之不肯親近。
行則避之目不欲視。
是故說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也。
中生蓮華香潔可意者,色成就香成就人見歡喜當作是意。
不問其地但觀其華。
雲何于此處乃生極妙華。
甚為奇特世之希有。
是故說中生蓮華香潔可意也。
有生死然,凡夫處邊,慧者樂出。
為佛弟子。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一日一夜六時觀察。
頗有衆生。
應從佛度反更墜他凡夫地。
則于佛法有大阙減。
以天眼見舍衛城裡。
有一旃陀羅兒客。
除糞以自存命。
爾時世尊,到時着衣持缽入舍衛城分衛。
以次漸漸至彼旃陀羅家。
時客除糞者,遙見世尊來。
内懷慚恥即避世尊更詣馀巷。
如來忽然複往逆之。
其人自念。
吾擔糞穢臭惡不淨。
今日何由得觐世尊,複欲避走詣一澤地。
索斷瓶破穢污淨地。
恐地主瞋意欲馳走。
佛遙喚曰:吾今故為汝來複欲何趣。
其人報曰:身體穢污不敢親近尊顔。
是故欲避之耳。
尊今當知早喪父母。
五親凋落無有妻息。
孤窮單立客除糞以自存活。
不審世尊何所教誡。
乃能慈愍與罪人共語。
爾時世尊告曰:汝随我來欲度卿為沙門。
其人白佛言:雲何世尊,地獄餓鬼畜生亦得為道乎。
爾時世尊告彼人曰:吾今永世以來修無數行求成佛道。
正為罪苦人耳。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
手執其人上昇虛空。
往至恒水側沐浴彼人身體香潔。
複以神力接至祇洹精舍。
敕諸比丘,将此人度為沙門。
受教即度為沙門。
其人已得為道。
内自思惟。
吾出寒賤幸有微福得染道味。
今不自求求于道者,後堕凡細複劇于今。
即自勸勵精勤日新。
未經旬日便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六通清徹湧沒自由。
即詣一大方石。
當中央坐補納故衣。
爾時王波斯匿。
聞佛度旃陀羅兒客除糞者,王自思惟。
佛出釋種豪族姓家。
左右弟子皆出四姓。
長者種婆羅門種刹利種。
來入宮室受人供養信施。
五體投地接足而禮。
今聞如來度旃陀羅種。
我等雲何屈伏禮敬。
吾今當往責數如來。
王自嚴駕出詣如來所。
未到之頃。
見一比丘坐大方石補納故衣。
有五百淨居天圍繞禮觐。
王直前語比丘曰:今煩比丘往白世尊,王波斯匿在外欲觐世尊,比丘聞已即沒入石中。
從如來精舍地中出。
前白佛言:王波斯匿在外欲見世尊,佛告比丘。
汝今還從此地入。
從彼石出。
告王曰:宜知是時,即如佛教。
從石湧出告語王曰:如來有教。
大王宜知是時,波斯匿王複作是念。
我今所以來者,欲問彼除糞人。
今且舍置先問。
此比丘雲何得入是剛鞕石裡湧沒自由。
亦當問此比丘為是何人。
爾時波斯匿王。
即除王飾前至佛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須臾退坐前白佛言:向者比丘為名何等。
乃能有此神力。
石裡往反無有罣礙。
佛告王曰:此是客除糞人。
今有神力如是,爾時世尊以此因緣便說二偈,猶如穢污惡地田溝。
深坑生香潔蓮華。
雲何大王有目之士當取此華不乎。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華極香潔當取莊飾。
穢污當觀如母胎。
于彼胎中。
生功德華。
時波斯匿王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彼人快得善利。
蒙聖垂教得在道次。
既得為道神足變化不可思議。
自今以始。
終身請此比丘供養四事不阙。
是故說慧者樂出家為佛弟子。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村睡水漂。
為死所牽。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者,昔有衆多人在野采華。
采擇妙者競取好者,是故說如有采花專意不散也。
村睡水漂為死所牽者,時彼人民采華疲惓歸家睡眠。
客水暴溢盡漂殺之。
是故說村睡水漂為死所牽也。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欲意無厭。
為窮所困。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者,是時人民采緻妙華。
競取好者奔趣東西。
要獲妙香以用歡慶。
是故說如有采華專意不散也。
欲意無厭為窮所困者,所以采取華者,欲以五欲自娛快自縱恣。
莫知來變不觀未然。
來變進趣死日逼至乃知為困。
是故說欲意無厭為窮所困也。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未獲财業。
為窮所困。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者,是時人民窮儉多乏。
采華往賣用自存濟。
是故說如有采華專意不散也。
未獲财業為窮所困者,其人殷勤所在求财。
不稱其願不充悕望。
便為窮所逼。
舍此形當更受身。
皆由無慮故舍形受形。
是故說未獲财業。
為窮所困也。
觀身如壞,幻法野馬,斷魔華敷。
不睹死王。
觀身如壞者,猶彼壞器危脆不牢必當敗壞。
為磨滅法不可恃怙悉當歸盡。
漸漸積聚乃成堆阜。
此四大身亦
遠離結使不與從事。
當吐當除當滅當獲。
何等當獲二業。
自為己為他人。
自為己者以善熏身。
為他人者若受人信施。
衣被飯食床敷卧具病瘦醫藥則無有損。
是故說淫怒癡如是比丘得解脫也。
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中生蓮華。
香潔可意。
如作田溝近于大道者,所謂田溝者不淨穢惡盡順其中。
人見患之不肯親近。
行則避之目不欲視。
是故說如作田溝近于大道也。
中生蓮華香潔可意者,色成就香成就人見歡喜當作是意。
不問其地但觀其華。
雲何于此處乃生極妙華。
甚為奇特世之希有。
是故說中生蓮華香潔可意也。
有生死然,凡夫處邊,慧者樂出。
為佛弟子。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一日一夜六時觀察。
頗有衆生。
應從佛度反更墜他凡夫地。
則于佛法有大阙減。
以天眼見舍衛城裡。
有一旃陀羅兒客。
除糞以自存命。
爾時世尊,到時着衣持缽入舍衛城分衛。
以次漸漸至彼旃陀羅家。
時客除糞者,遙見世尊來。
内懷慚恥即避世尊更詣馀巷。
如來忽然複往逆之。
其人自念。
吾擔糞穢臭惡不淨。
今日何由得觐世尊,複欲避走詣一澤地。
索斷瓶破穢污淨地。
恐地主瞋意欲馳走。
佛遙喚曰:吾今故為汝來複欲何趣。
其人報曰:身體穢污不敢親近尊顔。
是故欲避之耳。
尊今當知早喪父母。
五親凋落無有妻息。
孤窮單立客除糞以自存活。
不審世尊何所教誡。
乃能慈愍與罪人共語。
爾時世尊告曰:汝随我來欲度卿為沙門。
其人白佛言:雲何世尊,地獄餓鬼畜生亦得為道乎。
爾時世尊告彼人曰:吾今永世以來修無數行求成佛道。
正為罪苦人耳。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
手執其人上昇虛空。
往至恒水側沐浴彼人身體香潔。
複以神力接至祇洹精舍。
敕諸比丘,将此人度為沙門。
受教即度為沙門。
其人已得為道。
内自思惟。
吾出寒賤幸有微福得染道味。
今不自求求于道者,後堕凡細複劇于今。
即自勸勵精勤日新。
未經旬日便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六通清徹湧沒自由。
即詣一大方石。
當中央坐補納故衣。
爾時王波斯匿。
聞佛度旃陀羅兒客除糞者,王自思惟。
佛出釋種豪族姓家。
左右弟子皆出四姓。
長者種婆羅門種刹利種。
來入宮室受人供養信施。
五體投地接足而禮。
今聞如來度旃陀羅種。
我等雲何屈伏禮敬。
吾今當往責數如來。
王自嚴駕出詣如來所。
未到之頃。
見一比丘坐大方石補納故衣。
有五百淨居天圍繞禮觐。
王直前語比丘曰:今煩比丘往白世尊,王波斯匿在外欲觐世尊,比丘聞已即沒入石中。
從如來精舍地中出。
前白佛言:王波斯匿在外欲見世尊,佛告比丘。
汝今還從此地入。
從彼石出。
告王曰:宜知是時,即如佛教。
從石湧出告語王曰:如來有教。
大王宜知是時,波斯匿王複作是念。
我今所以來者,欲問彼除糞人。
今且舍置先問。
此比丘雲何得入是剛鞕石裡湧沒自由。
亦當問此比丘為是何人。
爾時波斯匿王。
即除王飾前至佛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須臾退坐前白佛言:向者比丘為名何等。
乃能有此神力。
石裡往反無有罣礙。
佛告王曰:此是客除糞人。
今有神力如是,爾時世尊以此因緣便說二偈,猶如穢污惡地田溝。
深坑生香潔蓮華。
雲何大王有目之士當取此華不乎。
王白佛言:唯然世尊,華極香潔當取莊飾。
穢污當觀如母胎。
于彼胎中。
生功德華。
時波斯匿王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彼人快得善利。
蒙聖垂教得在道次。
既得為道神足變化不可思議。
自今以始。
終身請此比丘供養四事不阙。
是故說慧者樂出家為佛弟子。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村睡水漂。
為死所牽。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者,昔有衆多人在野采華。
采擇妙者競取好者,是故說如有采花專意不散也。
村睡水漂為死所牽者,時彼人民采華疲惓歸家睡眠。
客水暴溢盡漂殺之。
是故說村睡水漂為死所牽也。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欲意無厭。
為窮所困。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者,是時人民采緻妙華。
競取好者奔趣東西。
要獲妙香以用歡慶。
是故說如有采華專意不散也。
欲意無厭為窮所困者,所以采取華者,欲以五欲自娛快自縱恣。
莫知來變不觀未然。
來變進趣死日逼至乃知為困。
是故說欲意無厭為窮所困也。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未獲财業。
為窮所困。
如有采華專意不散者,是時人民窮儉多乏。
采華往賣用自存濟。
是故說如有采華專意不散也。
未獲财業為窮所困者,其人殷勤所在求财。
不稱其願不充悕望。
便為窮所逼。
舍此形當更受身。
皆由無慮故舍形受形。
是故說未獲财業。
為窮所困也。
觀身如壞,幻法野馬,斷魔華敷。
不睹死王。
觀身如壞者,猶彼壞器危脆不牢必當敗壞。
為磨滅法不可恃怙悉當歸盡。
漸漸積聚乃成堆阜。
此四大身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