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念品第六念喜生憂,念喜生畏。

    無所念喜,何憂何畏。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外道梵志素少子息唯有一子卒便命終晝夜追憶不能飲食脫衣露形在冢啼哭恒憶亡兒行來進止處所。

    是時梵志出舍衛城到祇洹精舍。

    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

    是時世尊告梵志曰:汝今梵志諸根不定心意倒錯。

    有何事故乃至于是。

    梵志白佛。

    唯有一子舍我命終不能逐亡苟存而已諸根豈能得定意不倒錯耶。

    少小養育冀望得力。

    今便舍我無常心意懊惱不能去懷。

    自死已來晝夜追憶不離食息脫衣露形在冢啼哭恒憶行來進止處所。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皆由恩愛生愁憂苦惱。

    梵志白佛不如瞿昙所說世人恩愛皆生歡樂。

    時彼梵志聞佛所說亦不然可。

    即從坐起俨頭而去。

    道經戲村見有二人對坐博戲。

    梵志見已便興斯念。

    夫人處世高才智慧博古攬今敷于幽奧。

    無有出此博戲之人。

    我今可以瞿昙所說向彼二人宣耶。

    時梵志即向二人說瞿昙所說言教。

    時彼戲人謂梵志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恩愛合會皆生歡樂。

    梵志心自生念我之所念與彼不異。

    即從坐起歡喜踴躍涉道而去。

    如是展轉聞波斯匿王。

    時波斯匿王語末利夫人曰:卿頗聞瞿昙沙門所說恩愛合會皆生愁憂苦惱耶夫人白王。

    如王所說恩愛合會皆生愁憂苦惱。

    王告夫人。

    汝是瞿昙弟子瞿昙是汝師。

    豈得不說恩愛合會生愁憂苦惱耶。

    末利當知。

    恩愛合會皆生歡樂喜情内發共相娛樂何以故說生愁憂苦惱耶。

    是時夫人前白言:願聽微言:以自陳啟。

    若見聽者敢有所宣。

    王報夫人恣汝所說,夫人白王。

    雲何大王頗念婆耆利王女不耶。

    複念流離大将軍不。

    複念禹翅刹利夫人不。

    王告夫人。

    我甚愛念婆耆王女流離大将軍禹翅刹利夫人。

    不去心懷。

    斯須頃夫人白王言:雲何大王斯諸人等設當變易。

    各就後世當有愁憂苦惱不耶。

    王告夫人。

    彼等諸人變易遷轉。

    甚懷憂愁痛切叵言:夫人白言:王念愛我不。

    王報夫人。

    甚愛于卿。

    夫人白言:設我遷轉變易不住者王複當愁憂不。

    王告夫人。

    甚懷愁憂不去食息心意倒錯。

    或成狂病。

    雲何大王頗念迦屍拘薩羅國界人民不。

    王報夫人。

    甚愛敬念。

    所以然者,如我今日五樂自娛。

    皆由拘薩羅國界人民得此歡樂。

    雲何大王若使拘薩羅國界人民變易遷轉當生愁憂苦惱不耶。

    王告夫人。

    若無彼人民則無我身。

    那得不生愁憂苦惱乎。

    如今大王以自證明恩愛離苦怨憎會苦。

    如來所說正謂此義耳。

    時波斯匿王心開意悟。

    即敕夫人自今已後。

    我為瞿昙弟子。

    瞿昙為我師。

    我今末利。

    遙歸命瞿昙沙門歸命法歸命比丘僧。

    盡我形壽不複殺生。

    是故說曰:念喜生憂念喜生畏無所念喜何憂何畏。

    念喜生畏者,人得疾患瞻養病者恒生憂畏恐病不差。

    或欲至他方或為王使或入海采寶。

    家人畏懼恐行不全濟。

    家人谏谕家有馀财足畢命生活。

    何為遠涉艱難采緻貴貨。

    設汝去者兩頭俱衰或行安住衰或行衰住安。

    是故說曰:念喜生畏也。

    無所念喜何憂何畏者雲何。

    設無所念喜能除欲愛。

    何以故?以其欲界憂根堅固掘根甚難。

    是故說曰:無所念喜何憂何畏。

    有憂則有畏無憂何有畏耶。

    憂盡則畏盡五滅十八滅此之謂也。

    念喜生憂念喜生畏。

    念喜已離。

    遂舍狂惑。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梵志大種稻田。

    唯有一子在田守衛。

    時天大雹雨傷殺稻子并殺其兒。

    時彼梵志心懷苦惱馳走城市倮形露跣不避豪賤。

    展轉以次到祇桓精舍。

    然彼梵志應得受化。

    如來玄鑒知應得度。

    即化祇洹門外盡為稻田。

    複作化人如梵志子梵志見已意即開悟稻田我子今故存在。

    橫自勞苦在外馳走心意還定不複狂惑。

    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如來見彼坐定。

    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四谛真如。

    盡為彼梵志一一說之。

    逆順三昧空無想願一一分别。

    使彼梵志霍然大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彼已得法成法無虛妄法無狐疑法自處如來衆無所畏法。

    即從座起禮如來足。

    自今已始受三自歸。

    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

    盡形壽不複殺生。

    是故說曰:念喜已離便舍狂惑心意還正皆由佛力。

    不遇佛者則不成辦。

     夫人懷愁憂,世苦無數端。

    斯由念恩愛,無念則無畏。

     夫人懷愁憂者,衆生之類晝夜愁憂相對号哭。

    或時失性遂緻狂惑皆由恩愛戀慕所緻。

    是故說曰:夫人懷愁憂也。

    世苦無數端者,衣不蓋形食不充口顔色萎黃身體垢坌五親分離廢諸伎術。

    皆由恩愛緻此災患。

    人在世間遇諸苦惱。

    亦由恩愛不能舍離。

    是故說曰世苦無數端也。

    斯由念恩愛者,生死久長苦本難尋。

    愚者處中不自覺知。

    人相戀慕非徒一類。

    或念父母兄弟宗親知識。

    死者生者于中興念。

    追号啼哭。

    是故說曰:斯由念恩愛也。

    無念則無畏者,人去想念無所戀慕則無愁憂苦惱。

    有家憂家有财憂财。

    有車乘鞍馬則憂車乘鞍馬。

    無車乘鞍馬則無所戀。

    無想念者何者,是所謂欲愛盡人永斷無馀。

    何者斷欲愛人。

    所謂徑取阿那含不由二道是謂斷欲愛人。

    無有想念永處究竟不還欲界。

    凡夫愛未盡雖獲五通不離三有。

    若失神足恚怒隆盛彈指之頃還堕惡趣。

    方當經曆劫數乃還複身。

    是故說曰:無念則無畏也。

     是故不生念,念者是惡累。

    彼則無諸縛,無念無不念。

     是故不生念者,人生世間由念生恩愛由念變易。

    諸有愁憂苦惱皆緣念而生。

    是故說曰:不生念也。

    念者是惡累雲何。

    猶世有狂夫身抱困病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