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者,心内熾然咒咀不息。

    欲使彼人遭水火盜賊。

    内心思惟不彰露在外。

    是故說曰或有寂然罵也。

    或有在衆罵高聲大喚不避尊卑。

    是故說曰或有在衆罵也。

    或有未聲罵權在衆中。

    亦不高聲對面相罵。

    是故說曰或有未聲罵世無有不罵。

     一毀一譽,但利其名,非有非無。

    亦不可知。

     一毀一譽但利其名。

    諸善功德育養其身。

    設得供養不以為歡。

    若彼毀辱不以為慼。

    過去已滅善心不絕。

    當來未至未有生兆。

    現在不住當複漂轉。

    是故說曰一毀一譽但利其名非有非無亦不可知也。

     叡人所譽,若好若鬼,智人無缺。

    叡定解脫,如紫磨金,内外淨徹。

     叡人所譽若好若鬼。

    覺見廣見敷演一義而不可及。

    皆蒙得度濟神離苦,猶如如來行則履虛離地四寸。

    地上印文炳然自現。

    其中蟲蠡有形之類蒙光得度。

    七日安隐永無衆苦無能傷害,猶如紫磨純金。

    内外清淨無有瑕滓。

    是故說曰叡人所譽若好若鬼智人無缺叡定解脫如紫磨金内外清徹也。

     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

    叡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

     如彼安明山峙立安固。

    終不為風所動。

    如來處世去世八法。

    不為毀譽所動。

    有一梵志多聞廣見無事不苞。

    聞佛出世不為毀譽所動。

    持心如地不記好鬼。

    往至佛所。

    以百種罵毀呰如來。

    後複以百種語贊譽如來。

    如來心意铿然不動。

    是故說曰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叡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也。

     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

    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

     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者,無明根本衆患之源。

    愛生枝葉以興邪見。

    是故說曰如樹無有根無枝況有葉也。

    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者,所謂健者謂佛世尊脫諸縛着更不受胞胎之形。

    亦複不從今世至後世。

    是故說曰健者以解縛誰能毀其德也。

     無垢無有住,身塹種苦子。

    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

     無垢無有住者,去諸結使永盡無馀。

    有結則有住。

    無結則無住。

    亦無身塹亦無苦子。

    是故說曰無垢無有住身塹種苦子也。

    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

    如來坐禅寂然入定。

    三昧正受滅形自隐。

    諸天聖人欲得知如來者,此事不然。

    是故說曰最勝無有愛天世人不知也。

     猶如網叢林,無愛況有馀。

    佛有無量行,無迹誰迹将。

     猶如網叢林者,佛告比丘。

    今當與汝說愛根本枝葉滋蔓。

    善思念之。

    廣說如契經。

    流轉生死分着五道。

    是故說曰猶若網叢林。

    無愛況有馀者,如來成道永無有愛。

    永斷五道不處三界不受四生。

    是故說曰無愛況有馀也。

    佛有無量行無迹誰迹将者,所謂佛者,教寤一切諸法。

    無事不知無事不達。

    脩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根力覺道。

    廣布演說無有窮極。

    高而無上無能量度。

    深邃無下深不可測。

    有結則有迹無結則無迹。

    夫人有足。

    便得遊行東西南北。

    四維上下。

    結有迹者,将入三界遊馳五道不離生死。

    結無迹者,則不至三界八難之處。

    是故說曰佛有無量行無迹誰迹将也。

     若有不欲生,以生不受有。

    佛有無量行,無迹誰迹将。

     若有不欲生以生不受有者,舍身受形經曆生死。

    億千萬身生死無量不可稱計。

    今得成道畢故。

    身更不受形受諸苦惱。

    是故說曰若有不欲生以住不受有佛有無量行無迹誰迹将也。

     若欲滅其想,内外無諸因。

    亦無過色想,四應不受生。

     若欲滅其想内外無諸因者,所謂想者,欲想色想無色想。

    行人永滅亦不使生。

    亦複不造三界結使。

    内外清淨不造塵垢。

    是故說曰若欲滅其想内外無諸因也。

    亦無過色想四應不受生者,如彼行人觀過去色。

    過去造色未來色。

    未來色造色現在色。

    現在造色一一分别四無有色。

    如彼轉輪聖王統四天下。

    身有大人之相衆好具足。

    行人觀彼如己無異。

    不以色好而興好想。

    不以色鬼而興惡想。

    不見我是彼非彼是我非我。

    亦複不見是非是是非非。

    都無好鬼之想。

    永斷四應不與從事。

    是故說曰亦無過色想四應不受生也。

     舍前舍後,舍間越有,一切盡舍。

    不受生老。

     舍前舍後舍間越有。

    所謂前者,舍過去陰持。

    入結使縛着。

    舍後者,舍未來陰持。

    入結使縛着。

    舍間越有者,舍現在陰持。

    入結使縛着。

    舍一切者,于現身中得虛無道。

    王三千典十方。

    由意自從所作已辦。

    更不複受胎如實知之。

    是故說曰舍前舍後舍間越有一切盡舍不受生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