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沙門品第十二截流而渡,無欲如梵。
知行已盡,逮無量德。
截流而渡者,流者結使之本。
漏出色聲香味細滑意法,猶如江河諸流盡趣于海。
凡夫結使亦複如是,漏出塵勞色聲香味細滑意法。
彼修行人執智慧劍。
斷而使住不複漏出結使纏縛。
是故說截流而渡也。
無欲如梵者,思惟斷欲猶如梵志晝夜精勤。
勞形苦體曝露屍骸。
日夜翹足仰事日月。
願生梵天。
受彼天福為梵豪尊。
便于此間專精一意。
思惟斷欲修清淨行。
是故說無欲如梵也。
知行已盡者,無欲之人内外清淨練精。
其心無複塵垢。
是故說知行已盡也。
逮無量德者,如此之人受供無量。
施一切凡夫人。
不如施一須陀洹。
所以然者,畢當盡一切生死。
更不處三有故。
斯陀含阿那含。
衆行具足功德無量。
施百須陀洹。
不如施一斯陀含。
施百斯陀含不如。
施一阿那含是故說逮無量德。
智者立行,精勤果獲,行人執緩。
轉更增塵。
智者立行。
或時誦習精微。
入定坐禅誦經佐助衆事。
執意勇健不懷怯弱。
晝夜孜孜不懷懈惓。
是故說智者立行精勤果獲也。
行人執緩者,夫人出家要猶精勤。
晝則經行夜則禅定。
不能順從佛教佐助衆事禮拜塔廟。
方更懈怠不勤三業。
遂堕凡夫不至究竟。
是故說行人執緩也。
轉更增塵者,凡夫人行不牢固。
淫怒癡增以出家學受他信施。
不能思惟道德。
方更虛論萬端行不真正不誦習受。
是故說轉更增塵也。
夫行舒緩,善之與惡,梵行不淨。
不獲大果。
夫行舒緩者,人欲建行要當究竟。
所願畢果終不中退。
然彼行人心意舒遲不能究竟。
亦複不能誦習有所成辦。
不坐禅誦經佐助衆事。
是故說夫行舒緩也。
善之與惡者,人欲習行為善為惡。
要當建志必果所願。
意欲趣善必成其善。
意欲趣惡必成其惡。
習垢多者結使随之。
習善多者結使尋滅。
或複苦行具諸威儀。
勞形苦體曝露屍骸。
仰事日月五火自炙。
卧寝荊棘斷穀服氣。
或食果蓏欲成所願。
是故說善之與惡也。
不淨梵行者或複持戒模貿天福求生梵天。
或求帝釋六天魔王。
複以戒福求作聖王典主四域。
是故說不淨梵行也。
不獲大果者,果中上者解脫果也。
最上最尊無與等者,但受報果不受證果。
是故說不獲大果也。
譬如執[W183]草。
執緩則傷手。
沙門不禁制獄錄乃自賊,猶如學術戰鬥相勢乘馬禦車飛輪擲索撥橋馬蹈比當了知。
複當次學在家田業。
收拾藏舉望風燒野。
收刈苗穀知草剛軟。
剛者牢執緩則傷手。
軟者緩持無所傷損。
是故說譬如執[W183]草。
執緩則傷手也。
沙門習行亦複如是,習戒不牢違失禁法。
或修或舍。
若有學人先不學戒入定徑路分别慧明。
或全失戒本。
或漏脫半。
皆由不随善知識習近惡知識。
便生地獄中。
是故說沙門不禁制獄錄乃自賊也。
譬如拔[W183]草,執牢不傷手。
沙門禁制戒,漸近泥洹路。
譬如執[W183]草者,凡學之法當盡師術。
才伎六藝盡當備具,猶如戰鬥當有戰具。
安腳定心手執弓矢。
随意所趣必果其心。
及獲家業收拾藏舉。
[W183]草苗穀亦複如是,是故說執牢不傷手沙門禁制戒漸近泥洹路也。
沙門持戒難動如山不可移轉。
不為外邪所見沮壞。
已離惡知識。
與牢固善知識從事知泥洹所趣。
斯亦複是沙門禁戒滅盡泥洹也。
難曉難了,沙門少智,多諸擾亂。
愚者緻苦。
難曉難了者,學道求佛難。
出家遇師難。
實為難曉上法妙業賢聖所學。
是故說難曉難了。
沙門少智者少智人者,不得為沙門或處在居家。
染着非要不能舍離。
或同釜窖漏壞不完不能舍離。
或同床褥穢漏不淨不能舍離。
設有一婦盲跛憔悴不能舍離。
是故佛說蠅困于蜘蛛網。
鳥困于羅。
象困剛鎖系。
惡馬困于策。
學人觀此已能永舍居業。
捐棄妻息除去五欲永離八法。
便得為道不着世累。
少智之者猶蠅投網鳥入羅裡求出甚難。
是故說沙門少智也。
多諸擾亂者,或以道心無數百千方便勸語前人。
使出家學不肯信用。
心如藕葉水不着污。
不但勸出家亦複勸持八關齋。
亦不信用。
不但勸八關齋。
彈指之頃使念其善亦不信用。
況能舍家學道此事不然,猶如國主赦囚出獄牢系罪人。
厭患獄者聞辄尋出如避火災。
愚人樂獄戀慕不出。
如來出現于世放大慈赦。
又遍三千大千世界。
解俗縛着牢固之結。
漸當離彼生死。
其中智人有目之士。
聞大慈赦音者,即舍家業出家為道。
愚癡少福心不開寤。
染着世累不肯出家。
雖聞赦音不入其心。
是故說多諸擾亂愚者緻苦。
沙門為何行,如意不自禁。
步
知行已盡,逮無量德。
截流而渡者,流者結使之本。
漏出色聲香味細滑意法,猶如江河諸流盡趣于海。
凡夫結使亦複如是,漏出塵勞色聲香味細滑意法。
彼修行人執智慧劍。
斷而使住不複漏出結使纏縛。
是故說截流而渡也。
無欲如梵者,思惟斷欲猶如梵志晝夜精勤。
勞形苦體曝露屍骸。
日夜翹足仰事日月。
願生梵天。
受彼天福為梵豪尊。
便于此間專精一意。
思惟斷欲修清淨行。
是故說無欲如梵也。
知行已盡者,無欲之人内外清淨練精。
其心無複塵垢。
是故說知行已盡也。
逮無量德者,如此之人受供無量。
施一切凡夫人。
不如施一須陀洹。
所以然者,畢當盡一切生死。
更不處三有故。
斯陀含阿那含。
衆行具足功德無量。
施百須陀洹。
不如施一斯陀含。
施百斯陀含不如。
施一阿那含是故說逮無量德。
智者立行,精勤果獲,行人執緩。
轉更增塵。
智者立行。
或時誦習精微。
入定坐禅誦經佐助衆事。
執意勇健不懷怯弱。
晝夜孜孜不懷懈惓。
是故說智者立行精勤果獲也。
行人執緩者,夫人出家要猶精勤。
晝則經行夜則禅定。
不能順從佛教佐助衆事禮拜塔廟。
方更懈怠不勤三業。
遂堕凡夫不至究竟。
是故說行人執緩也。
轉更增塵者,凡夫人行不牢固。
淫怒癡增以出家學受他信施。
不能思惟道德。
方更虛論萬端行不真正不誦習受。
是故說轉更增塵也。
夫行舒緩,善之與惡,梵行不淨。
不獲大果。
夫行舒緩者,人欲建行要當究竟。
所願畢果終不中退。
然彼行人心意舒遲不能究竟。
亦複不能誦習有所成辦。
不坐禅誦經佐助衆事。
是故說夫行舒緩也。
善之與惡者,人欲習行為善為惡。
要當建志必果所願。
意欲趣善必成其善。
意欲趣惡必成其惡。
習垢多者結使随之。
習善多者結使尋滅。
或複苦行具諸威儀。
勞形苦體曝露屍骸。
仰事日月五火自炙。
卧寝荊棘斷穀服氣。
或食果蓏欲成所願。
是故說善之與惡也。
不淨梵行者或複持戒模貿天福求生梵天。
或求帝釋六天魔王。
複以戒福求作聖王典主四域。
是故說不淨梵行也。
不獲大果者,果中上者解脫果也。
最上最尊無與等者,但受報果不受證果。
是故說不獲大果也。
譬如執[W183]草。
執緩則傷手。
沙門不禁制獄錄乃自賊,猶如學術戰鬥相勢乘馬禦車飛輪擲索撥橋馬蹈比當了知。
複當次學在家田業。
收拾藏舉望風燒野。
收刈苗穀知草剛軟。
剛者牢執緩則傷手。
軟者緩持無所傷損。
是故說譬如執[W183]草。
執緩則傷手也。
沙門習行亦複如是,習戒不牢違失禁法。
或修或舍。
若有學人先不學戒入定徑路分别慧明。
或全失戒本。
或漏脫半。
皆由不随善知識習近惡知識。
便生地獄中。
是故說沙門不禁制獄錄乃自賊也。
譬如拔[W183]草,執牢不傷手。
沙門禁制戒,漸近泥洹路。
譬如執[W183]草者,凡學之法當盡師術。
才伎六藝盡當備具,猶如戰鬥當有戰具。
安腳定心手執弓矢。
随意所趣必果其心。
及獲家業收拾藏舉。
[W183]草苗穀亦複如是,是故說執牢不傷手沙門禁制戒漸近泥洹路也。
沙門持戒難動如山不可移轉。
不為外邪所見沮壞。
已離惡知識。
與牢固善知識從事知泥洹所趣。
斯亦複是沙門禁戒滅盡泥洹也。
難曉難了,沙門少智,多諸擾亂。
愚者緻苦。
難曉難了者,學道求佛難。
出家遇師難。
實為難曉上法妙業賢聖所學。
是故說難曉難了。
沙門少智者少智人者,不得為沙門或處在居家。
染着非要不能舍離。
或同釜窖漏壞不完不能舍離。
或同床褥穢漏不淨不能舍離。
設有一婦盲跛憔悴不能舍離。
是故佛說蠅困于蜘蛛網。
鳥困于羅。
象困剛鎖系。
惡馬困于策。
學人觀此已能永舍居業。
捐棄妻息除去五欲永離八法。
便得為道不着世累。
少智之者猶蠅投網鳥入羅裡求出甚難。
是故說沙門少智也。
多諸擾亂者,或以道心無數百千方便勸語前人。
使出家學不肯信用。
心如藕葉水不着污。
不但勸出家亦複勸持八關齋。
亦不信用。
不但勸八關齋。
彈指之頃使念其善亦不信用。
況能舍家學道此事不然,猶如國主赦囚出獄牢系罪人。
厭患獄者聞辄尋出如避火災。
愚人樂獄戀慕不出。
如來出現于世放大慈赦。
又遍三千大千世界。
解俗縛着牢固之結。
漸當離彼生死。
其中智人有目之士。
聞大慈赦音者,即舍家業出家為道。
愚癡少福心不開寤。
染着世累不肯出家。
雖聞赦音不入其心。
是故說多諸擾亂愚者緻苦。
沙門為何行,如意不自禁。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