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葉。
汝往降伏悭貪長者,迦葉受教詣彼長者家與共相見。
複與長者說微妙法。
如來至真等正覺恒所說法。
若人布施獲五功德。
所生之處人所愛敬。
長者自念。
斯人昔在家時。
九百九十九具梨牛耕田。
六十箪金粟一箪三百四十斛。
黔毗羅國第一賢女以為妻室。
舍彼豪貴今作沙門。
何為至他家如乞人所說歎譽布施貪着财貨。
迦葉無數方便而為說法。
意不開解亦不移易。
語迦葉曰:今日欲中。
有受請處為欲乞食。
迦葉報曰:亦無請處今當乞食。
長者語迦葉宜知是時,即起舍出更詣馀家。
還白世尊,其人熱心意難沮壞。
佛複告目連。
汝往詣彼悭貪長者,目連受教即往至彼長者家。
與共相見與說布施。
如來至真等正覺恒說此法。
夫人布施給窮乏者獲福無量。
現世後身封受自然。
佛告比丘。
若有衆生知施果報者,最後缽中遺馀已不取食。
開意惠施值賢聖良祐福田者,吾證明此其德無量。
長者自惟。
吾聞此人神足無礙。
能移山飛嶽翻覆天地。
或移他方世界來入此土。
衆生之類無覺知者,不能與吾現一神足。
方說布施之福。
将由悭貪故存于懷。
斯是乞人非是賢士。
目連複說法。
不釋其意。
語目連曰:今日欲中。
有受請處為欲乞食。
宜知是時,即适馀家。
佛複告舍利弗。
汝往詣彼悭貪長者,即複受教詣彼長者,與共相見在一面坐。
告長者曰:夫智達之士當分别四法。
雲何為四智。
一者分别布施。
二者親近善知識。
三者當離悭嫉。
四者念修智達。
長者自惟。
吾聞斯人年至八歲越衆論上。
盡堕諸幢無敢當者,長年十六究盡閻浮利地書籍。
無事不開博古覽今演暢幽奧。
天文地理書記圖谶。
梵志曆術盡皆通達。
瞿昙沙門弟子之中智慧第一。
謂為當說智慧微妙之教。
今乃複說布施之德。
複是乞人非賢士也。
語舍利弗。
為有請處為欲乞食。
宜知是時,舍利弗即還至世尊所。
前白佛言:其人悭貪執心牢固。
積薪至天以火焚燒。
融消其心意故不革。
唯願世尊躬降屈神詣彼長者,示佛威力除去悭心開發愚惑。
爾時世尊,猶如力士屈申臂頃。
至長者家坐于中庭。
最勝長者見世尊至。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告長者曰:夫人布施獲五大功德。
長者白佛。
雲何布施得五大功德。
佛告長者,第一施者謂不殺生。
是謂長者第一施也。
若有衆生。
持不殺戒。
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一施也。
長者自念。
夫人殺生皆由貧賤。
吾今家内饒财多寶所欲自恣。
何為當複殺生。
此語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敢犯殺。
佛複告長者,不犯不與取。
若有衆生持不與取戒。
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二大施。
長者自念。
竊盜人物者皆由貧賤。
吾今家内象馬七珍金銀雜寶車磲馬瑙珊瑚琥珀充滿庫藏。
何為盜竊人物。
斯言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犯盜戒。
佛複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盜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二施也。
佛複告長者,不得淫逸犯他妻女。
若有衆生持不淫戒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三大施。
長者自念。
已無妻者則犯淫逸。
吾今家内采女營從動有萬數。
意欲幸納意猶不遍。
況當犯他妻女。
斯言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犯淫逸。
佛複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淫逸。
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三大施也。
佛複告長者,不得妄語是謂大施。
長者自念。
夫人處世所以妄語者,以其貧賤不能自存。
是以虛稱詐逸詭調為業故妄語耳。
吾今家内積财無數居一億裡。
豈當妄語耶。
斯言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犯妄語。
佛告長者,不犯妄語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四大施。
佛複告長者,不得飲酒。
是謂第五大施。
長者自念。
夫人飲酒三十六失。
亡國破家莫不由酒。
若我飲酒客來煩鬧。
又損我酒加緻鬥亂。
斯言善矣。
當奉佛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形壽不犯酒失。
佛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酒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五大施。
時彼長者内自思惟。
如我外道異學内禁所犯。
若弟子事師承受教誡。
不問多少要當報恩。
供養财寶給其所須。
躬自入庫選擇白氎。
取不妙者欲以獻佛。
其所選者捉辄極妙。
如是數十反覆不能得弊者,心口共争悭貪深固意不開解。
正值爾時阿須倫與忉利天共鬥。
或阿須倫得勝諸天不如。
或諸天得勝阿須倫不如。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天阿須倫共鬥。
複見長者施心悭心共争。
或施心得勝悭心不如。
或悭心得勝施心不如。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施與鬥共集,此業智不處。
施時非鬥時,速施何為疑。
最勝長者聞如來說偈。
内懷慚愧即出白氎跪受咒願。
爾時世尊漸與說微妙之法。
講論妙行。
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不淨想漏為大患。
長者聞已,即于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得法獲法法法成就分别諸法。
于如來法逮無所畏。
即從坐起頭面禮足前白佛言:自
汝往降伏悭貪長者,迦葉受教詣彼長者家與共相見。
複與長者說微妙法。
如來至真等正覺恒所說法。
若人布施獲五功德。
所生之處人所愛敬。
長者自念。
斯人昔在家時。
九百九十九具梨牛耕田。
六十箪金粟一箪三百四十斛。
黔毗羅國第一賢女以為妻室。
舍彼豪貴今作沙門。
何為至他家如乞人所說歎譽布施貪着财貨。
迦葉無數方便而為說法。
意不開解亦不移易。
語迦葉曰:今日欲中。
有受請處為欲乞食。
迦葉報曰:亦無請處今當乞食。
長者語迦葉宜知是時,即起舍出更詣馀家。
還白世尊,其人熱心意難沮壞。
佛複告目連。
汝往詣彼悭貪長者,目連受教即往至彼長者家。
與共相見與說布施。
如來至真等正覺恒說此法。
夫人布施給窮乏者獲福無量。
現世後身封受自然。
佛告比丘。
若有衆生知施果報者,最後缽中遺馀已不取食。
開意惠施值賢聖良祐福田者,吾證明此其德無量。
長者自惟。
吾聞此人神足無礙。
能移山飛嶽翻覆天地。
或移他方世界來入此土。
衆生之類無覺知者,不能與吾現一神足。
方說布施之福。
将由悭貪故存于懷。
斯是乞人非是賢士。
目連複說法。
不釋其意。
語目連曰:今日欲中。
有受請處為欲乞食。
宜知是時,即适馀家。
佛複告舍利弗。
汝往詣彼悭貪長者,即複受教詣彼長者,與共相見在一面坐。
告長者曰:夫智達之士當分别四法。
雲何為四智。
一者分别布施。
二者親近善知識。
三者當離悭嫉。
四者念修智達。
長者自惟。
吾聞斯人年至八歲越衆論上。
盡堕諸幢無敢當者,長年十六究盡閻浮利地書籍。
無事不開博古覽今演暢幽奧。
天文地理書記圖谶。
梵志曆術盡皆通達。
瞿昙沙門弟子之中智慧第一。
謂為當說智慧微妙之教。
今乃複說布施之德。
複是乞人非賢士也。
語舍利弗。
為有請處為欲乞食。
宜知是時,舍利弗即還至世尊所。
前白佛言:其人悭貪執心牢固。
積薪至天以火焚燒。
融消其心意故不革。
唯願世尊躬降屈神詣彼長者,示佛威力除去悭心開發愚惑。
爾時世尊,猶如力士屈申臂頃。
至長者家坐于中庭。
最勝長者見世尊至。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告長者曰:夫人布施獲五大功德。
長者白佛。
雲何布施得五大功德。
佛告長者,第一施者謂不殺生。
是謂長者第一施也。
若有衆生。
持不殺戒。
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一施也。
長者自念。
夫人殺生皆由貧賤。
吾今家内饒财多寶所欲自恣。
何為當複殺生。
此語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敢犯殺。
佛複告長者,不犯不與取。
若有衆生持不與取戒。
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二大施。
長者自念。
竊盜人物者皆由貧賤。
吾今家内象馬七珍金銀雜寶車磲馬瑙珊瑚琥珀充滿庫藏。
何為盜竊人物。
斯言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犯盜戒。
佛複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盜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二施也。
佛複告長者,不得淫逸犯他妻女。
若有衆生持不淫戒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三大施。
長者自念。
已無妻者則犯淫逸。
吾今家内采女營從動有萬數。
意欲幸納意猶不遍。
況當犯他妻女。
斯言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犯淫逸。
佛複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淫逸。
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三大施也。
佛複告長者,不得妄語是謂大施。
長者自念。
夫人處世所以妄語者,以其貧賤不能自存。
是以虛稱詐逸詭調為業故妄語耳。
吾今家内積财無數居一億裡。
豈當妄語耶。
斯言善矣。
當順其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壽命不犯妄語。
佛告長者,不犯妄語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四大施。
佛複告長者,不得飲酒。
是謂第五大施。
長者自念。
夫人飲酒三十六失。
亡國破家莫不由酒。
若我飲酒客來煩鬧。
又損我酒加緻鬥亂。
斯言善矣。
當奉佛教。
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
盡其形壽不犯酒失。
佛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酒者,則于一切衆生慈心覆蓋。
亦無恐懼。
是謂第五大施。
時彼長者内自思惟。
如我外道異學内禁所犯。
若弟子事師承受教誡。
不問多少要當報恩。
供養财寶給其所須。
躬自入庫選擇白氎。
取不妙者欲以獻佛。
其所選者捉辄極妙。
如是數十反覆不能得弊者,心口共争悭貪深固意不開解。
正值爾時阿須倫與忉利天共鬥。
或阿須倫得勝諸天不如。
或諸天得勝阿須倫不如。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
見諸天阿須倫共鬥。
複見長者施心悭心共争。
或施心得勝悭心不如。
或悭心得勝施心不如。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施與鬥共集,此業智不處。
施時非鬥時,速施何為疑。
最勝長者聞如來說偈。
内懷慚愧即出白氎跪受咒願。
爾時世尊漸與說微妙之法。
講論妙行。
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不淨想漏為大患。
長者聞已,即于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得法獲法法法成就分别諸法。
于如來法逮無所畏。
即從坐起頭面禮足前白佛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