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是故說曰:愛色言非愛。
雲何苦謂為樂色。
樂者身中諸根寂靜不亂。
志性安和不興亂想。
亦能使人生衆苦惱。
先歡而後憂。
是故說曰:苦謂為樂想。
放逸所使者,放逸之人心不常定與諸五親共相娛樂。
生欣怒心放意自恣。
是故說曰:放逸之所使也。
夫欲自念者,不與惡共居。
此則難獲得,樂為惡根本。
夫欲自念者,若人欲自愛身當先愛彼。
不由此愛傷害生命。
是故說曰:夫欲自念身也。
雲何不與惡人共居。
世間多諸畏懼。
與惡從事遂積重罪。
不與惡共居者,身口意常清淨。
是故說曰:不與惡共居也。
此則難獲得者,不修善本不教一切衆生立于根門。
亦複不能廣化未悟。
是故說曰:此則難獲得也。
樂為惡根本者,夫行惡人終無有樂心在殺害修不善本。
是故說曰:樂為惡根本也。
夫欲自念者,善宜自守護。
猶如防邊城,深塹固乃牢。
失三離三者,智者宜自悟。
夫欲自念者,猶如邊城常當守護。
自防護身亦複如是,或畏外寇來入境内。
複恐自下私竊叛逆。
複畏内人與外情通。
内心城者亦當如是,常當三事防護。
恐外結使賊來入境内。
複畏心所念法與外塵同。
内不思惟挍計。
塵勞心城危險難賞難護多諸恐畏。
守護堅牢無有恐懼。
心城亦如是,守護牢固無有恐懼。
是故說曰夫欲自念者也善宜自守護猶如防邊城深塹固乃牢失三離三者智者宜自悟也。
夫欲自念者,藏而使牢固。
猶如防邊城,内外悉牢固。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世尊告諸比丘,若邊境郭七業成就四食充實易護易滿。
外寇欲來攻者終不能得。
除其内人與外通也。
雲何邊境七業成就。
于是邊境鹿角外防牢固不可移動。
是謂邊城初業成就。
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掘塹深廣修飾極妙。
是謂邊城二業成就。
外寇不能得壞也。
複次邊城造其卻敵栱欠以俟戰鬥。
是謂邊城成就三業。
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戰具備足。
弓弩機關飛輪水道融鐵雷石戈矛利槊内備退道是謂邊城成就四業者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四面安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五業。
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
瞻守門戶持時曉夜解知号令即别善惡識者聽入不識者不聽入是謂邊城成就六業外寇不能得壞複次邊城高峻内外刬治。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七業。
外寇不能得壞。
雲何邊城裹四食充滿外寇不能得攻。
複次邊城饒薪多水。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成就初食。
外寇不能得其便。
複次邊城豐饒穀米庫藏充滿。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二食。
外不寇能得便。
複次邊城饒稻麥豆。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三食。
外寇不能得其便。
複次邊城饒諸熟食。
油酥脂膏魚脯乾肉。
是謂邊城成就四食。
佛說此偈内外牢固奸宄寇賊不得其便。
是故說曰猶如邊城内外牢固。
常當專意内無色想除外色。
外無色想除内色。
内外無色想除内外色也。
當自防護,時不再遇,時過生憂。
墜堕地獄。
當自防護者,執心不亂諸根寂定。
目見生死災害熾然修諸善法。
知泥洹城清涼無為防護穢濁心垢之惱。
是故說曰:當自防護。
時不再遇者,于億千萬劫乃遇一良時。
雖複遭遇或前或後或生中國與賢聖相遇諸根不缺宿種功德。
遭值佛世汝等宿緣堪任斷結越次取證。
盡諸有漏成無漏行。
是故說曰:時不再遇。
時過生憂者,從無數劫積善所緻乃遇良時。
良時已過悔無所及。
有八事中間不得向王有所陳啟。
雲何為八。
王遭喪難不得有所陳啟。
王身遇熱患不得有所陳啟。
王饑未食不得有所陳啟。
王入深宮不得有所陳啟。
王或入庫藏或侵他境不得有所陳啟。
王或與鼎臣共議不得有所陳啟。
有人發舉陰謀之事不得有所陳啟。
王獨坐靜默意有所規不得有所陳啟。
俗間八事有所禁忌不得自宣。
今此内法亦複如是,在八無閑不得興發善心。
雲何為八。
或遭喪難親族死亡不得興發善心。
在八地獄十六鬲子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受諸苦惱身爛心焦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或在餓鬼腹如泰山縱廣數十由延。
咽如細針長數十丈一寸千鬲。
爾時意荒心念飲食。
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若生六天一男服飾百億莊嚴食以甘露玉女圍繞視東忘西視右忘左。
如數疾輪無有端緒。
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若生邊地夷狄之中。
無佛法衆不聞三法之音語。
不真正心無笃信生在邪見。
或生長壽天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或生中國手腳不具六情不完。
或聾盲瘖啞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或生佛後五無間處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若佛興出于世其人在邪見家不信三寶。
與颠倒相應。
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是謂八不閑處。
善不與惡俱惡不與惡善俱。
佛告比丘如我今出現于世。
如來至真等正覺十号具足敷演道義。
上中下善志趣滅度度未度者,是故說曰時過生憂堕地獄中。
遍于諸方求,念心中間察。
頗有斯等類,不愛己愛彼。
以己喻彼命,是故不害人。
遍于諸方求者,心念十方何等衆生不畏死不懷恐懼。
複有何等衆生不念樂不患苦。
複有何等衆生具一切衆行。
而自娛樂。
是故說曰:遍于諸方求也。
念心中間察者,心常憶念行業之本。
行業有二種。
一者淨觀。
二者不淨觀智者淨觀不智者不淨觀。
是故說曰:念心中間察也。
雲何頗有斯等類者,若大若小若好若鬼。
各自有性彼彼自相念如念己身無異。
雲何苦謂為樂色。
樂者身中諸根寂靜不亂。
志性安和不興亂想。
亦能使人生衆苦惱。
先歡而後憂。
是故說曰:苦謂為樂想。
放逸所使者,放逸之人心不常定與諸五親共相娛樂。
生欣怒心放意自恣。
是故說曰:放逸之所使也。
夫欲自念者,不與惡共居。
此則難獲得,樂為惡根本。
夫欲自念者,若人欲自愛身當先愛彼。
不由此愛傷害生命。
是故說曰:夫欲自念身也。
雲何不與惡人共居。
世間多諸畏懼。
與惡從事遂積重罪。
不與惡共居者,身口意常清淨。
是故說曰:不與惡共居也。
此則難獲得者,不修善本不教一切衆生立于根門。
亦複不能廣化未悟。
是故說曰:此則難獲得也。
樂為惡根本者,夫行惡人終無有樂心在殺害修不善本。
是故說曰:樂為惡根本也。
夫欲自念者,善宜自守護。
猶如防邊城,深塹固乃牢。
失三離三者,智者宜自悟。
夫欲自念者,猶如邊城常當守護。
自防護身亦複如是,或畏外寇來入境内。
複恐自下私竊叛逆。
複畏内人與外情通。
内心城者亦當如是,常當三事防護。
恐外結使賊來入境内。
複畏心所念法與外塵同。
内不思惟挍計。
塵勞心城危險難賞難護多諸恐畏。
守護堅牢無有恐懼。
心城亦如是,守護牢固無有恐懼。
是故說曰夫欲自念者也善宜自守護猶如防邊城深塹固乃牢失三離三者智者宜自悟也。
夫欲自念者,藏而使牢固。
猶如防邊城,内外悉牢固。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世尊告諸比丘,若邊境郭七業成就四食充實易護易滿。
外寇欲來攻者終不能得。
除其内人與外通也。
雲何邊境七業成就。
于是邊境鹿角外防牢固不可移動。
是謂邊城初業成就。
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掘塹深廣修飾極妙。
是謂邊城二業成就。
外寇不能得壞也。
複次邊城造其卻敵栱欠以俟戰鬥。
是謂邊城成就三業。
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戰具備足。
弓弩機關飛輪水道融鐵雷石戈矛利槊内備退道是謂邊城成就四業者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四面安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五業。
外寇不能得壞。
複次邊城。
瞻守門戶持時曉夜解知号令即别善惡識者聽入不識者不聽入是謂邊城成就六業外寇不能得壞複次邊城高峻内外刬治。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七業。
外寇不能得壞。
雲何邊城裹四食充滿外寇不能得攻。
複次邊城饒薪多水。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成就初食。
外寇不能得其便。
複次邊城豐饒穀米庫藏充滿。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二食。
外不寇能得便。
複次邊城饒稻麥豆。
除其内人與外通者,是謂邊城成就三食。
外寇不能得其便。
複次邊城饒諸熟食。
油酥脂膏魚脯乾肉。
是謂邊城成就四食。
佛說此偈内外牢固奸宄寇賊不得其便。
是故說曰猶如邊城内外牢固。
常當專意内無色想除外色。
外無色想除内色。
内外無色想除内外色也。
當自防護,時不再遇,時過生憂。
墜堕地獄。
當自防護者,執心不亂諸根寂定。
目見生死災害熾然修諸善法。
知泥洹城清涼無為防護穢濁心垢之惱。
是故說曰:當自防護。
時不再遇者,于億千萬劫乃遇一良時。
雖複遭遇或前或後或生中國與賢聖相遇諸根不缺宿種功德。
遭值佛世汝等宿緣堪任斷結越次取證。
盡諸有漏成無漏行。
是故說曰:時不再遇。
時過生憂者,從無數劫積善所緻乃遇良時。
良時已過悔無所及。
有八事中間不得向王有所陳啟。
雲何為八。
王遭喪難不得有所陳啟。
王身遇熱患不得有所陳啟。
王饑未食不得有所陳啟。
王入深宮不得有所陳啟。
王或入庫藏或侵他境不得有所陳啟。
王或與鼎臣共議不得有所陳啟。
有人發舉陰謀之事不得有所陳啟。
王獨坐靜默意有所規不得有所陳啟。
俗間八事有所禁忌不得自宣。
今此内法亦複如是,在八無閑不得興發善心。
雲何為八。
或遭喪難親族死亡不得興發善心。
在八地獄十六鬲子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受諸苦惱身爛心焦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或在餓鬼腹如泰山縱廣數十由延。
咽如細針長數十丈一寸千鬲。
爾時意荒心念飲食。
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若生六天一男服飾百億莊嚴食以甘露玉女圍繞視東忘西視右忘左。
如數疾輪無有端緒。
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若生邊地夷狄之中。
無佛法衆不聞三法之音語。
不真正心無笃信生在邪見。
或生長壽天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或生中國手腳不具六情不完。
或聾盲瘖啞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或生佛後五無間處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若佛興出于世其人在邪見家不信三寶。
與颠倒相應。
于其中間不容善心念道。
是謂八不閑處。
善不與惡俱惡不與惡善俱。
佛告比丘如我今出現于世。
如來至真等正覺十号具足敷演道義。
上中下善志趣滅度度未度者,是故說曰時過生憂堕地獄中。
遍于諸方求,念心中間察。
頗有斯等類,不愛己愛彼。
以己喻彼命,是故不害人。
遍于諸方求者,心念十方何等衆生不畏死不懷恐懼。
複有何等衆生不念樂不患苦。
複有何等衆生具一切衆行。
而自娛樂。
是故說曰:遍于諸方求也。
念心中間察者,心常憶念行業之本。
行業有二種。
一者淨觀。
二者不淨觀智者淨觀不智者不淨觀。
是故說曰:念心中間察也。
雲何頗有斯等類者,若大若小若好若鬼。
各自有性彼彼自相念如念己身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