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壞其結使。
若彼猛将身被戒铠心執慧劍。
前後固崄與結使共戰必能果辦。
是故說曰:慧者立禁戒也。
專心習智者,以慧煉心尋究諸垢,猶如礦鐵數入百煉之爐。
柔可為剛僞可為真,猶如大海日夜沸動濁滓下沈變成寶珍。
人亦如是晝夜役心不止便獲果證。
是故說曰:專心習智也。
比丘無熱惱者,雖複天地融爛形。
處其中終不熱惱無所傷損。
何以故?比丘立根得力志不退還所願必果。
比丘者壞諸結使永盡無馀。
身被袈裟手執應器。
到時詣家正慚愧顔。
獲施無粗細願及滅度故曰比丘。
是故說曰:比丘無熱惱也。
可果盡苦際者,盡其苦原永滅無馀。
更不複涉曆苦難。
從是苦滅功福日滋。
是故說曰:可果盡苦際。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學止觀。
無忘正智。
以戒降心者,常系心不失亦不遊蕩縱逸。
是故說曰:以戒降心也。
守意正定者,定有三品。
或善不善無記。
護善定者不使不善定得伺其便。
恒念思惟吾今已獲正定要究竟原本。
何緣使不善定錯亂其間。
是故說曰:守護正定也。
内學止觀者,常念系心念明除去闇冥為示炬錠觀察愛根推尋癡本止而不生。
是故說曰:内學止觀無忘正智者,智之所照無往不在。
心念智随如兩牛共一轭,猶如漏盡通役形輕重。
以身持心以心持身。
身心已應所适無礙石壁皆過。
斯為煉心入微煉微入身。
心念形随無所觸礙。
是故說曰:無忘正智也。
蠲除諸垢,盡慢勿生,終身求法。
勿暫離聖。
蠲除諸垢者,意中諸垢縛使縛着諸受陰入已盡已滅無複莖節枝葉。
是故說曰:蠲除諸垢。
盡慢勿生者,憍慢增上慢執意持心制慢使滅。
陰種結種二迹俱滅。
是故說曰:盡慢勿生也。
終身求法者,夫言身者,皆是形器之數結。
亦名身陰身聚身養生之業。
亦名為身象馬車步四色兵衆。
亦名為身。
身中甚者莫過結身。
能壞結身求正法者是謂離縛。
不處有為不念七處三觀真佛弟子與堅信堅法相應能壞結聚。
是故說曰:終身求法也。
勿暫離聖者,常念從賢聖紹繼宗徒。
心所喜樂賢聖所居其事有三智。
諸結使盡一智也。
有馀泥洹界二智也。
無馀泥洹界三智也。
是故說曰:勿暫離聖也。
戒定慧解,是當善惟,都已離垢。
無禍除有。
戒定慧解者,彼修行人。
戒品定品慧品三業具足以自纓絡。
摧結使聚何往不壞,猶如國王财富人盛才技過人。
便能安恤國民外寇不加。
今此行人亦複如是,三業具足壞結使寇亦無疑難。
戒為立志定撿亂心慧斷結使。
是故說曰:戒定慧解也。
是當善惟者,思惟三品晝夜履行初不遠離。
是故說曰:是當善惟也。
都已離垢者,所弘究竟知生死苦。
于中拔濟極淨無瑕亦無諸垢。
是故說曰都已離垢也。
無禍除有者,已離苦惱鼎沸之患盡諸三有。
更不受胎如實知之。
是故說曰:無禍除有也。
着解則度,馀不複生,越諸魔界。
如日清明。
着解則度者,行有六品。
欲界色界無色界結聚縛垢。
欲界所出癡慢愚惑以自纏絡。
是故說曰:着解則度也。
馀不複生者,彼修行人思惟觀察如實知之即求方便求滅彼結生死已盡更不受胎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是故說曰:馀不複生也。
越諸魔界者,六天以下皆是魔界。
多諸苦惱閉塞道心不令人至無為之處。
閻浮利内有異類衆生。
名曰摩佉。
晝則隐藏處在生熟藏間堕魔部界。
是謂欲界為魔所害多諸患禍。
賢聖之人越于邪境。
是故說曰:越諸魔界如日清明者,猶如日明無有五蔽。
雲何為五蔽。
一者雲。
二者煙。
三者塵。
四者霧。
五者阿須倫手。
無此五患者即日月清明。
修行比丘亦複如是,離五陰蓋。
雲何為五蓋。
一者貪欲蓋。
二者瞋恚蓋。
三者睡眠蓋。
四者調戲蓋。
五者疑蓋。
修行比丘離此五蓋者,即得清明内外通達如紫磨金。
是故說曰: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比丘外避,戒定慧行。
求滿勿離。
狂惑自恣者,愚惑凡夫所行卒暴,猶如猿猴舍一取一。
心如疾風馳念萬端。
是故說曰:狂惑自恣也。
比丘外避者,持行如水忍恕如地。
所謂比丘不猗豪族能自制情閉塞六門乃謂比丘。
是故說曰:比丘外避。
戒定慧行者,戒品定品慧品晝夜精勤不興放逸。
欲度巨海當乘大舫。
欲趣滅度當須戒定慧行。
損不善法增益善法。
違此正教不順法律者,則于佛法聖衆便有相累。
是故說曰:戒定慧行求滿勿離也。
既不自恣,又不想念,是故舍慢。
如是不生。
既不自恣者,不馳于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曰既不自恣也。
又不想念者,心所念法于其中間唯修定意。
亦不想念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曰:又不想念也。
是故舍慢者,内思止觀制去意亂。
恒入定意不得布現。
憍慢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曰舍慢也。
如是不生者,猶如彼不在色聲香味細滑法。
心所念法亦複如是,心之所念猶如天雨如車翻棄穀。
心所念惡複多于彼。
是故說曰如是不生也。
智者學牢固,于諸禁戒律。
直趣泥洹路,速得至滅度。
智者學牢固者,承佛教誡受師訓誨去邪就正。
心常堅固不為弊心沮壞。
是故說曰:智者學牢固也。
于諸禁戒律者,随時行道守護禁戒。
智者所修非愚者所行。
是故說曰:于諸禁戒律也。
直趣泥洹路者,永息無為亦無終始寂滅無生。
是故說曰:直趣泥洹路也。
速得至滅度者,中間無礙猶河暴溢盡趣于海。
是故說曰:速得至滅度。
華
若彼猛将身被戒铠心執慧劍。
前後固崄與結使共戰必能果辦。
是故說曰:慧者立禁戒也。
專心習智者,以慧煉心尋究諸垢,猶如礦鐵數入百煉之爐。
柔可為剛僞可為真,猶如大海日夜沸動濁滓下沈變成寶珍。
人亦如是晝夜役心不止便獲果證。
是故說曰:專心習智也。
比丘無熱惱者,雖複天地融爛形。
處其中終不熱惱無所傷損。
何以故?比丘立根得力志不退還所願必果。
比丘者壞諸結使永盡無馀。
身被袈裟手執應器。
到時詣家正慚愧顔。
獲施無粗細願及滅度故曰比丘。
是故說曰:比丘無熱惱也。
可果盡苦際者,盡其苦原永滅無馀。
更不複涉曆苦難。
從是苦滅功福日滋。
是故說曰:可果盡苦際。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學止觀。
無忘正智。
以戒降心者,常系心不失亦不遊蕩縱逸。
是故說曰:以戒降心也。
守意正定者,定有三品。
或善不善無記。
護善定者不使不善定得伺其便。
恒念思惟吾今已獲正定要究竟原本。
何緣使不善定錯亂其間。
是故說曰:守護正定也。
内學止觀者,常念系心念明除去闇冥為示炬錠觀察愛根推尋癡本止而不生。
是故說曰:内學止觀無忘正智者,智之所照無往不在。
心念智随如兩牛共一轭,猶如漏盡通役形輕重。
以身持心以心持身。
身心已應所适無礙石壁皆過。
斯為煉心入微煉微入身。
心念形随無所觸礙。
是故說曰:無忘正智也。
蠲除諸垢,盡慢勿生,終身求法。
勿暫離聖。
蠲除諸垢者,意中諸垢縛使縛着諸受陰入已盡已滅無複莖節枝葉。
是故說曰:蠲除諸垢。
盡慢勿生者,憍慢增上慢執意持心制慢使滅。
陰種結種二迹俱滅。
是故說曰:盡慢勿生也。
終身求法者,夫言身者,皆是形器之數結。
亦名身陰身聚身養生之業。
亦名為身象馬車步四色兵衆。
亦名為身。
身中甚者莫過結身。
能壞結身求正法者是謂離縛。
不處有為不念七處三觀真佛弟子與堅信堅法相應能壞結聚。
是故說曰:終身求法也。
勿暫離聖者,常念從賢聖紹繼宗徒。
心所喜樂賢聖所居其事有三智。
諸結使盡一智也。
有馀泥洹界二智也。
無馀泥洹界三智也。
是故說曰:勿暫離聖也。
戒定慧解,是當善惟,都已離垢。
無禍除有。
戒定慧解者,彼修行人。
戒品定品慧品三業具足以自纓絡。
摧結使聚何往不壞,猶如國王财富人盛才技過人。
便能安恤國民外寇不加。
今此行人亦複如是,三業具足壞結使寇亦無疑難。
戒為立志定撿亂心慧斷結使。
是故說曰:戒定慧解也。
是當善惟者,思惟三品晝夜履行初不遠離。
是故說曰:是當善惟也。
都已離垢者,所弘究竟知生死苦。
于中拔濟極淨無瑕亦無諸垢。
是故說曰都已離垢也。
無禍除有者,已離苦惱鼎沸之患盡諸三有。
更不受胎如實知之。
是故說曰:無禍除有也。
着解則度,馀不複生,越諸魔界。
如日清明。
着解則度者,行有六品。
欲界色界無色界結聚縛垢。
欲界所出癡慢愚惑以自纏絡。
是故說曰:着解則度也。
馀不複生者,彼修行人思惟觀察如實知之即求方便求滅彼結生死已盡更不受胎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是故說曰:馀不複生也。
越諸魔界者,六天以下皆是魔界。
多諸苦惱閉塞道心不令人至無為之處。
閻浮利内有異類衆生。
名曰摩佉。
晝則隐藏處在生熟藏間堕魔部界。
是謂欲界為魔所害多諸患禍。
賢聖之人越于邪境。
是故說曰:越諸魔界如日清明者,猶如日明無有五蔽。
雲何為五蔽。
一者雲。
二者煙。
三者塵。
四者霧。
五者阿須倫手。
無此五患者即日月清明。
修行比丘亦複如是,離五陰蓋。
雲何為五蓋。
一者貪欲蓋。
二者瞋恚蓋。
三者睡眠蓋。
四者調戲蓋。
五者疑蓋。
修行比丘離此五蓋者,即得清明内外通達如紫磨金。
是故說曰: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比丘外避,戒定慧行。
求滿勿離。
狂惑自恣者,愚惑凡夫所行卒暴,猶如猿猴舍一取一。
心如疾風馳念萬端。
是故說曰:狂惑自恣也。
比丘外避者,持行如水忍恕如地。
所謂比丘不猗豪族能自制情閉塞六門乃謂比丘。
是故說曰:比丘外避。
戒定慧行者,戒品定品慧品晝夜精勤不興放逸。
欲度巨海當乘大舫。
欲趣滅度當須戒定慧行。
損不善法增益善法。
違此正教不順法律者,則于佛法聖衆便有相累。
是故說曰:戒定慧行求滿勿離也。
既不自恣,又不想念,是故舍慢。
如是不生。
既不自恣者,不馳于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曰既不自恣也。
又不想念者,心所念法于其中間唯修定意。
亦不想念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曰:又不想念也。
是故舍慢者,内思止觀制去意亂。
恒入定意不得布現。
憍慢色聲香味細滑法。
是故說曰舍慢也。
如是不生者,猶如彼不在色聲香味細滑法。
心所念法亦複如是,心之所念猶如天雨如車翻棄穀。
心所念惡複多于彼。
是故說曰如是不生也。
智者學牢固,于諸禁戒律。
直趣泥洹路,速得至滅度。
智者學牢固者,承佛教誡受師訓誨去邪就正。
心常堅固不為弊心沮壞。
是故說曰:智者學牢固也。
于諸禁戒律者,随時行道守護禁戒。
智者所修非愚者所行。
是故說曰:于諸禁戒律也。
直趣泥洹路者,永息無為亦無終始寂滅無生。
是故說曰:直趣泥洹路也。
速得至滅度者,中間無礙猶河暴溢盡趣于海。
是故說曰:速得至滅度。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