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
夫人受形不免此患。
至園觀看竟何求乎。
即敕禦者回車歸宮。
靜寂自修欲除其患時真淨王問彼禦者,太子出遊後園觀看為适意乎。
禦者報曰:太子出遊竟不至園。
王問禦者,以何因緣不至園觀。
禦者報王。
太子出遊中道見病人。
形羸吐逆卧大小便。
蠅噆其身。
水腹痿黃臭穢難近。
時真淨王得此罔然。
吾先有教敕語街巷。
諸有不淨穢污之物。
無令太子見之。
若有犯者左右前後當誅七家。
即遣尋究無有家聚。
所以然者,以其淨居天所化故。
時我比丘。
複作是念。
夫人受形必有此病。
古來有是非适今也。
時真淨王便作是念。
太子出遊所見瑞應。
憂念世間必不樂家。
會當出學。
吾今當倍彼直衛侍護左側娛樂其志。
複經數日敕告禦者,吾欲出遊觀看。
速疾嚴駕羽寶之車。
王聞此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告臣佐曰:聽太子出後園遊觀或能除去愁憂亂想。
即自嚴駕集諸大衆三十部軍。
左右翼從各十五部。
除前後導引。
我時比丘。
至後園看見有死人。
宗族五親散發蓬頭。
呼天扣地圍繞啼哭。
時我比丘。
問彼禦者,斯是何人。
宗族五親散發蓬頭。
呼天扣地圍繞啼哭。
禦者報曰:死人也。
問曰:何謂為死。
禦者報曰所謂死。
人恩愛已離無複命根。
妻子五親永與世别。
風逝火滅水消土散各在異處。
魂神遷轉形如乾木無所覺知。
故曰死也。
我時比丘。
問彼禦者,吾亦當複有此死耶。
禦者報曰:尊及人天皆有此患無有免者,時我比丘複作是念。
夫人處世不免此患。
至後園觀竟何求乎。
即敕禦者回車歸宮。
靜寂自修欲除其患。
時真淨王問彼禦者曰:太子出遊後園觀看為何适意乎。
禦者報曰:太子出遊竟不至園。
中道見死人于是便還。
時真淨王得此罔然。
吾先有教令敕語街巷。
諸有不淨穢污之物。
無令太子見之。
若有犯者左右前後當誅七家。
即遣尋究而無有家。
所以然者,以其淨居天所化故也。
時我比丘。
便作是念。
咄老病死無免之者,吾今宜可善求巧便出家學道時我比丘即舍家出求無上道成最正覺。
今得為佛度脫萬民。
皆由積行無戀慕心。
今我出現自緻正覺。
爾時世尊觀察此義尋究本末。
為将來衆生示現大明。
亦使正法久存于世。
爾時世尊在大衆中而說此偈。
老者苦痛,死則意去,樂家縛獄。
貪世不斷。
諸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
即從坐起。
禮佛而去。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衆多比丘白世尊曰:如來今日年已耆老。
肌膚舒緩不與常同。
佛告比丘。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我年已老。
設當持戒梵行。
比丘以如來身安處高床周行四海。
雖與恭敬以報重恩。
然我本修無憍慢心自證成佛。
吾不說是老則形變喻如故車。
所謂故車者王家所造。
或以金銀刻镂作車。
或水精琉璃雜廁其間。
經年積歲猶有朽敗。
況四大身筋纏血澆。
衆事合集乃成此形。
父母所造十月懷抱推溫去濕。
随時瞻視乃名為人。
唯有明智能除此苦。
以法自将訓誨未悟。
加以權化應适無方。
宜以力學。
稱佛世尊誘導之言:以無谕谄蠲除妄見。
不犯身口意行。
以第一義充飽一切。
将育衆生行不漏失無懼畏者,謂佛世尊如來弟子教訓弟子以禁防非。
爾時世尊知彼内心有所趣向尋究本末。
亦與後世衆生示現大明。
使正法久存于世。
在大衆中。
便說此偈。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
老見蹈藉。
昔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
爾時尊者阿難着衣正服。
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今觀如來形變色微諸根舒緩形狀轉朽。
眼根耳鼻舌身諸根不與常同。
佛告阿難。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所謂老者,能使極妙殊特之容變為異色。
諸根具滿能使缺漏。
與病結伴與死并流。
色力豪貴财富盈溢能使阙減。
身體平正内理充滿。
能使偻步憑杖而行。
發如绀青亦如蜜王猶如純黑。
能使變白發落不住。
眼如牛旬白黑分明。
能使目中生膚睆翳。
額如油光晃昱照曜。
能使面皺狀如皮燋。
齒如白珂亦如白雪新[W195]牛乳。
如烏賊魚絕白胞滿。
上下齊平觀無厭足。
能使凋落蟲齲疼痛。
取要言之。
于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人及非人。
能使衰耗無少壯心。
痛中之苦莫甚于老。
是故說曰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老見蹈藉。
如來世尊以三十二相而自纏絡。
八十種好莊嚴其身。
圓光七尺無冥不照。
八種音聲遠震十方。
猶為老病所見蹈藉。
況處凡夫得免此乎。
以此因緣尋究本末。
為後衆生示現大明。
亦使正法久存于世。
于大衆中故說斯偈。
夫人受形不免此患。
至園觀看竟何求乎。
即敕禦者回車歸宮。
靜寂自修欲除其患時真淨王問彼禦者,太子出遊後園觀看為适意乎。
禦者報曰:太子出遊竟不至園。
王問禦者,以何因緣不至園觀。
禦者報王。
太子出遊中道見病人。
形羸吐逆卧大小便。
蠅噆其身。
水腹痿黃臭穢難近。
時真淨王得此罔然。
吾先有教敕語街巷。
諸有不淨穢污之物。
無令太子見之。
若有犯者左右前後當誅七家。
即遣尋究無有家聚。
所以然者,以其淨居天所化故。
時我比丘。
複作是念。
夫人受形必有此病。
古來有是非适今也。
時真淨王便作是念。
太子出遊所見瑞應。
憂念世間必不樂家。
會當出學。
吾今當倍彼直衛侍護左側娛樂其志。
複經數日敕告禦者,吾欲出遊觀看。
速疾嚴駕羽寶之車。
王聞此語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告臣佐曰:聽太子出後園遊觀或能除去愁憂亂想。
即自嚴駕集諸大衆三十部軍。
左右翼從各十五部。
除前後導引。
我時比丘。
至後園看見有死人。
宗族五親散發蓬頭。
呼天扣地圍繞啼哭。
時我比丘。
問彼禦者,斯是何人。
宗族五親散發蓬頭。
呼天扣地圍繞啼哭。
禦者報曰:死人也。
問曰:何謂為死。
禦者報曰所謂死。
人恩愛已離無複命根。
妻子五親永與世别。
風逝火滅水消土散各在異處。
魂神遷轉形如乾木無所覺知。
故曰死也。
我時比丘。
問彼禦者,吾亦當複有此死耶。
禦者報曰:尊及人天皆有此患無有免者,時我比丘複作是念。
夫人處世不免此患。
至後園觀竟何求乎。
即敕禦者回車歸宮。
靜寂自修欲除其患。
時真淨王問彼禦者曰:太子出遊後園觀看為何适意乎。
禦者報曰:太子出遊竟不至園。
中道見死人于是便還。
時真淨王得此罔然。
吾先有教令敕語街巷。
諸有不淨穢污之物。
無令太子見之。
若有犯者左右前後當誅七家。
即遣尋究而無有家。
所以然者,以其淨居天所化故也。
時我比丘。
便作是念。
咄老病死無免之者,吾今宜可善求巧便出家學道時我比丘即舍家出求無上道成最正覺。
今得為佛度脫萬民。
皆由積行無戀慕心。
今我出現自緻正覺。
爾時世尊觀察此義尋究本末。
為将來衆生示現大明。
亦使正法久存于世。
爾時世尊在大衆中而說此偈。
老者苦痛,死則意去,樂家縛獄。
貪世不斷。
諸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
即從坐起。
禮佛而去。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衆多比丘白世尊曰:如來今日年已耆老。
肌膚舒緩不與常同。
佛告比丘。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我年已老。
設當持戒梵行。
比丘以如來身安處高床周行四海。
雖與恭敬以報重恩。
然我本修無憍慢心自證成佛。
吾不說是老則形變喻如故車。
所謂故車者王家所造。
或以金銀刻镂作車。
或水精琉璃雜廁其間。
經年積歲猶有朽敗。
況四大身筋纏血澆。
衆事合集乃成此形。
父母所造十月懷抱推溫去濕。
随時瞻視乃名為人。
唯有明智能除此苦。
以法自将訓誨未悟。
加以權化應适無方。
宜以力學。
稱佛世尊誘導之言:以無谕谄蠲除妄見。
不犯身口意行。
以第一義充飽一切。
将育衆生行不漏失無懼畏者,謂佛世尊如來弟子教訓弟子以禁防非。
爾時世尊知彼内心有所趣向尋究本末。
亦與後世衆生示現大明。
使正法久存于世。
在大衆中。
便說此偈。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
老見蹈藉。
昔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
爾時尊者阿難着衣正服。
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今觀如來形變色微諸根舒緩形狀轉朽。
眼根耳鼻舌身諸根不與常同。
佛告阿難。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所謂老者,能使極妙殊特之容變為異色。
諸根具滿能使缺漏。
與病結伴與死并流。
色力豪貴财富盈溢能使阙減。
身體平正内理充滿。
能使偻步憑杖而行。
發如绀青亦如蜜王猶如純黑。
能使變白發落不住。
眼如牛旬白黑分明。
能使目中生膚睆翳。
額如油光晃昱照曜。
能使面皺狀如皮燋。
齒如白珂亦如白雪新[W195]牛乳。
如烏賊魚絕白胞滿。
上下齊平觀無厭足。
能使凋落蟲齲疼痛。
取要言之。
于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人及非人。
能使衰耗無少壯心。
痛中之苦莫甚于老。
是故說曰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老見蹈藉。
如來世尊以三十二相而自纏絡。
八十種好莊嚴其身。
圓光七尺無冥不照。
八種音聲遠震十方。
猶為老病所見蹈藉。
況處凡夫得免此乎。
以此因緣尋究本末。
為後衆生示現大明。
亦使正法久存于世。
于大衆中故說斯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