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惟念品第十六出息入息念,具滿谛思惟。
從初竟通利,按如佛所說。
出息入息念者,安者謂息入。
般者謂息出。
彼修行人當善觀察二甘露門。
一者安般二者不淨觀。
或有行人但修安般或修不淨觀。
彼修安般者,思惟分别出息入息。
息長亦知息短亦知息煴亦知息冷亦知。
意若錯亂複從一始。
從頭至足分别了知。
設複錯者複從一始。
如是經曆返覆數過自知意至。
吾今捉息皆得自在。
欲使氣息從左耳出如意不難從左耳入。
亦複如是從右耳出入。
或從鼻出入皆能随意。
最後回息從頂上出随意者成數息法。
設不成者腦蓋發壞即取命終。
如是學人經十二年。
或有成有不成者,複次行人分别思惟不淨觀。
往至城外丘曠冢間。
觀死人屍骸谛熟分别。
此屍我形有何差别。
複還至精舍或坐床或敷坐具。
或複露坐内自思惟。
經憶冢間死屍暴露。
我身與彼等無差别。
如是經曆過十二年。
有得定者不得定者,是故說出息入息念也。
具滿谛思惟者,夫人定意善察分别。
一數二随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是故說具滿谛思惟也。
從初竟通利者,晝夜孜孜初不懈息。
數缺則從一始。
是通利不受六情染外塵垢。
是故說從初竟通利也。
按如佛所說者,如來所以遺十二部經。
剖判要義皆為後生。
未開悟者衆智自在除去希望。
是故說按如佛所說也。
是則照世間,如雲解日現。
起止學思惟,坐卧不廢忘。
是則照世間者,猶如秋時明月。
無有五蔽在衆星中光明獨照。
此亦如是得安般定者,在衆修行人中。
威神獨顯顔貌光曜無與等者,是故說是則照世間如雲解日現也。
起止學思惟者,以得安般定意。
身意铿然不動不為外邪所沮。
心亦如是不随外塵興于邪念。
是故說起止學思惟。
坐卧不廢忘者,彼修行人已得三昧定意亦常思惟。
若坐若卧終日學習初不暫舍。
是故說坐卧不廢忘也。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好。
始得終必勝,誓不睹生死。
丘立是念者,所謂比丘永息萬想意不馳比騁。
執志牢固端攝諸情意。
常在定不求馀念。
是故說比丘立是念也。
前利後則好者,先得安般數息禅定。
後能越次取證超過三界。
身中諸結永盡無馀。
淨如真金永無微翳。
是故║說前勝者,已具知斷化緣已遍。
己身度有更不受當來形。
是故說始得終必勝誓不睹生死也。
111111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
息心常一意,便自緻泥洹。
若見身所住者,比丘比丘尼及新學者,男彌女尼優婆塞優婆夷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
執志堅固趣道不難。
是故說若見身所住也。
六更以為最者,閉塞諸根眼耳鼻口身意諸根澄淨不亂。
守護六情不受諸見。
是故說六更以為最也。
息心常一意者,彼修行人數出入息觀諸毛孔一一分别終無錯謬,猶如明眼之士于明鏡中自睹面像。
是故說息心常一意也。
便自緻泥洹者,斷諸使流永離世俗。
便逮泥洹不動不變。
無複往還染着諸界。
是故說便自緻泥洹。
以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
以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者,如彼執行之人。
晝夜精勤意不迷誤。
進前求道如遭劫燒救護頭燃。
初中竟夜亦不廢忘。
是故說以有是諸念。
自身常建行也。
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者,生死長遠亦無端緒。
解知泥洹已離三界過去未來現在。
是故說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也。
是随本行者,如是度愛勞。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
是随本行者,初入道者,或時先教安般守意。
或時先教不淨觀。
須觀彼行者心之好樂。
是故說是随本行者也。
如是度愛勞者,愛為病根難掘難拔。
何以故?愛難掘愛難拔。
猶此愛本涉曆生死。
遍滿三界。
增益四生。
回趣五道。
誰能覺者唯黠慧之士。
乃能覺了三界五道受苦之惱。
是故說如是度愛勞也。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
應時等行法,是度老死地。
若能寤意念者,彼修行者,系意在明不敢睡寤成諸道果。
要由覺悟不從睡寐而得道也。
雖複覺寤系意不專不成道果。
意既覺寤加心專正。
便越三有至無馀界。
是故說若能寤意念也。
解脫一心樂者,彼修行人已得定意衆德具足。
不得定人不能具諸德行。
昔有淫逸之人。
意專女色不能去離覺寤。
思女姿顔欲與言語交通。
眠寐夢想容貌攜手共遊。
時婦遇疾骨消肉盡形骸獨立。
爾時彼家恒有知識道人往返。
其婦白道人曰:我今所患日夜困羸。
将其意故欲陳我情為可爾不。
時道人曰但說無苦。
設有隐匿之事。
我當覆藏不使彰露。
婦人白言:我夫禀性淫欲偏多。
晝夜役堯不容食息。
由是生疾恐不自濟。
時彼道人告婦人曰
從初竟通利,按如佛所說。
出息入息念者,安者謂息入。
般者謂息出。
彼修行人當善觀察二甘露門。
一者安般二者不淨觀。
或有行人但修安般或修不淨觀。
彼修安般者,思惟分别出息入息。
息長亦知息短亦知息煴亦知息冷亦知。
意若錯亂複從一始。
從頭至足分别了知。
設複錯者複從一始。
如是經曆返覆數過自知意至。
吾今捉息皆得自在。
欲使氣息從左耳出如意不難從左耳入。
亦複如是從右耳出入。
或從鼻出入皆能随意。
最後回息從頂上出随意者成數息法。
設不成者腦蓋發壞即取命終。
如是學人經十二年。
或有成有不成者,複次行人分别思惟不淨觀。
往至城外丘曠冢間。
觀死人屍骸谛熟分别。
此屍我形有何差别。
複還至精舍或坐床或敷坐具。
或複露坐内自思惟。
經憶冢間死屍暴露。
我身與彼等無差别。
如是經曆過十二年。
有得定者不得定者,是故說出息入息念也。
具滿谛思惟者,夫人定意善察分别。
一數二随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是故說具滿谛思惟也。
從初竟通利者,晝夜孜孜初不懈息。
數缺則從一始。
是通利不受六情染外塵垢。
是故說從初竟通利也。
按如佛所說者,如來所以遺十二部經。
剖判要義皆為後生。
未開悟者衆智自在除去希望。
是故說按如佛所說也。
是則照世間,如雲解日現。
起止學思惟,坐卧不廢忘。
是則照世間者,猶如秋時明月。
無有五蔽在衆星中光明獨照。
此亦如是得安般定者,在衆修行人中。
威神獨顯顔貌光曜無與等者,是故說是則照世間如雲解日現也。
起止學思惟者,以得安般定意。
身意铿然不動不為外邪所沮。
心亦如是不随外塵興于邪念。
是故說起止學思惟。
坐卧不廢忘者,彼修行人已得三昧定意亦常思惟。
若坐若卧終日學習初不暫舍。
是故說坐卧不廢忘也。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好。
始得終必勝,誓不睹生死。
丘立是念者,所謂比丘永息萬想意不馳比騁。
執志牢固端攝諸情意。
常在定不求馀念。
是故說比丘立是念也。
前利後則好者,先得安般數息禅定。
後能越次取證超過三界。
身中諸結永盡無馀。
淨如真金永無微翳。
是故║說前勝者,已具知斷化緣已遍。
己身度有更不受當來形。
是故說始得終必勝誓不睹生死也。
111111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
息心常一意,便自緻泥洹。
若見身所住者,比丘比丘尼及新學者,男彌女尼優婆塞優婆夷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
執志堅固趣道不難。
是故說若見身所住也。
六更以為最者,閉塞諸根眼耳鼻口身意諸根澄淨不亂。
守護六情不受諸見。
是故說六更以為最也。
息心常一意者,彼修行人數出入息觀諸毛孔一一分别終無錯謬,猶如明眼之士于明鏡中自睹面像。
是故說息心常一意也。
便自緻泥洹者,斷諸使流永離世俗。
便逮泥洹不動不變。
無複往還染着諸界。
是故說便自緻泥洹。
以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
以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者,如彼執行之人。
晝夜精勤意不迷誤。
進前求道如遭劫燒救護頭燃。
初中竟夜亦不廢忘。
是故說以有是諸念。
自身常建行也。
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者,生死長遠亦無端緒。
解知泥洹已離三界過去未來現在。
是故說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也。
是随本行者,如是度愛勞。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
是随本行者,初入道者,或時先教安般守意。
或時先教不淨觀。
須觀彼行者心之好樂。
是故說是随本行者也。
如是度愛勞者,愛為病根難掘難拔。
何以故?愛難掘愛難拔。
猶此愛本涉曆生死。
遍滿三界。
增益四生。
回趣五道。
誰能覺者唯黠慧之士。
乃能覺了三界五道受苦之惱。
是故說如是度愛勞也。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
應時等行法,是度老死地。
若能寤意念者,彼修行者,系意在明不敢睡寤成諸道果。
要由覺悟不從睡寐而得道也。
雖複覺寤系意不專不成道果。
意既覺寤加心專正。
便越三有至無馀界。
是故說若能寤意念也。
解脫一心樂者,彼修行人已得定意衆德具足。
不得定人不能具諸德行。
昔有淫逸之人。
意專女色不能去離覺寤。
思女姿顔欲與言語交通。
眠寐夢想容貌攜手共遊。
時婦遇疾骨消肉盡形骸獨立。
爾時彼家恒有知識道人往返。
其婦白道人曰:我今所患日夜困羸。
将其意故欲陳我情為可爾不。
時道人曰但說無苦。
設有隐匿之事。
我當覆藏不使彰露。
婦人白言:我夫禀性淫欲偏多。
晝夜役堯不容食息。
由是生疾恐不自濟。
時彼道人告婦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