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關燈
流。

    渡梵志無有欲。

    内自觀諸情。

    是謂為梵志。

    能知如是者乃名為梵志。

     先去其母,王及二臣,盡勝境界。

    是謂梵志。

     先去其母者,愛心流馳以為源本。

    無漏意識能去斯病使盡無馀。

    王者我慢也。

    二臣戒盜身見。

    盡勝境界者,一切諸結使。

    能去衆結之患故曰為梵志。

    是故說曰:先去其母王及二臣盡勝境界是謂梵志。

     不捶梵志,不放梵志,咄捶梵志。

    放者亦咄。

     所謂梵志者,得阿羅漢道。

    不得以手卷刀杖加彼真人。

    不放梵志者此是真人。

    恒當供養衣被服飯食床卧具病瘦醫藥。

    四事供養令不減少。

    咄捶梵志行惡之人。

    放者亦咄複是惡人。

    不留供養飲食床卧具病瘦醫藥。

    能具此行故名為梵志。

    是故說曰:不捶梵志不放梵志咄捶梵志放者亦咄。

     諸有知深法,不問老以少。

    審谛守戒信,猶祀火梵志。

     昔佛在世周旋教化。

    時諸比丘不廣多聞。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

    今諸比丘多有懈怠意不精勤。

    複自觀察當來過去三世之事。

    知當來世當有比丘。

    嫉妒恚癡不順道教。

    便興诽謗損如來法輕慢于師。

    亦複不敬說法之人。

    是以世尊觀察後世遺法中間。

    恐有老少共相上下尊卑不别。

    老恃耆艾少恃聰叡。

    老者自陳吾所目睹非卿所知。

    汝今所見如螢火蟲。

    少者自陳老頓嚚鹵情喪心塞知何可歸。

    如來教曰當自守戒。

    猶若事火梵志五處然火。

    晝夜承事不失時節。

    香華缯采事事供養。

    是故說曰:諸有知深法不問老以少審谛守戒信猶祀火梵志。

    歸命人中尊。

    亦如事火神。

     諸有知深法,等覺之所說,審谛守戒信,猶祀火梵志。

     如來出現億千萬劫時時乃出。

    遭賢遇聖實不可得。

    人能守戒信不失儀。

    如祀火梵志。

    昔佛在世誡諸比丘,自今以後不得誦外書外道異學所誦習者,何以故?彼所陳說非真正義。

    亦複不是至道之本。

    是故說曰:諸有知深法等覺之所說審谛守戒信猶祀火梵志真誠歸命佛。

     于己法在外,梵志為最上。

    一切諸有漏,皆盡皆無馀。

    或複觀于痛,皆盡皆無馀。

    或複觀合會,皆盡皆無馀。

     或複觀因緣,皆盡皆無馀。

     于己法在外者,彼脩行人觀了一切衆法。

    無事不關無事不知。

    猶若梵志知天文地理星宿災變皆悉觀了。

    一切諸漏皆盡無馀。

    觀諸苦痛若好若鬼。

    皆歸于盡。

    觀其合會必有離别因緣。

    暫有亦複歸滅。

     猶若内法本,梵志為在表。

    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鈎盧。

     所謂内法者,四谛真如一一分别不失次緒。

    梵志于内則謂為表。

    是故說曰:猶若内法本梵志為在表若使共床褥如婆鈎盧者,此婆鈎盧比丘出家以來。

    未曾與人說四句之義。

    正使與共同坐不聞說其正法。

    從生至老八十一缽和藍未曾畜。

    沙彌弟子及馀使人。

    若為人鮮潔讬志虛無系意玄寂。

    是故說曰: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鈎盧。

     猶如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

    轉當至死。

     所謂内法者不诳惑人。

    一向而無傾一向而無邪。

    唯有如來能越此境界。

    以盡其生更不受有如實知之。

    是故說曰猶若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轉當至死。

     日照于晝,月照于夜,甲兵照軍。

    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日照于晝者,當日天子初出之時,放億百千萬光明。

    使星宿月光無複光明。

    若複日沒之時,月及星宿皆共競明。

    俱有所照其明不同。

    猶若大将之士兩敵相向。

    揚威奮武決戰勝負。

    震赫精刃锺鼓雷鳴。

    禅定之人移山飛嶽海水揚塵手扪日月。

    有此神力不自稱譽。

    方此諸人雖有此德不及如來。

    佛出世間衆相具足。

    放大光明靡所不照。

    光明所及晝夜不絕。

    其見光者聾盲瘖啞。

    考掠苦痛自然休息。

    是故說曰:如日照于晝月照于夜甲兵照軍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梵志無有是,有憂無憂念。

    如如意所轉,彼彼滅狐疑。

     梵志無有是。

    意着于殊妙之法。

    見樂不以為喜。

    見憂不以為慼。

    如如意所轉恒自念善。

    彼彼自滅惡。

    得習聖谛分别諸使。

    是故說曰:梵志無有是有憂無憂念如如意所轉彼彼滅狐疑。

     出生諸深法,梵志習入禅。

    能解狐疑網,身知其苦痛。

     如來等正覺初成佛時。

    七日之中禅定正受思惟十二因緣。

    一一分别知起知滅。

    爾時如來即從三昧起而說斯偈。

    出生諸深法,梵志習入禅。

    能解狐疑網,身知其苦痛。

     如我所習積行所緻。

    今日成等正覺實而不虛。

    梵志習入禅。

    去諸惡法悉壞狐疑網。

    于諸深法得無礙智。

    所念自在深知苦際。

    深知因緣合數之法權詐非實。

    略誦其要當觀因緣法。

    複當觀盡法。

    一切諸法皆由合數。

    一切諸法皆由于痛。

    當知盡滅不造有漏。

     出生諸深法,梵志習入禅。

    遍照一切世,猶日在虛空。

     法能成人非法不就。

    晝夜思惟不去胸懷。

    身口意行不妄有犯。

    能成就如此法。

    便能照一切法。

    以己所得盡施衆生。

    猶若明日處在虛空普有所照。

    其有睹者莫不蒙光。

    是故說曰:出生諸深法。

    梵志習入禅。

    遍照一切世。

    猶日在虛空。

     出生諸深法,梵志習入禅。

    能卻魔衆敵,如佛脫衆垢。

     出生諸深法者,如來成等正覺。

    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

    身口意行與無漏相應。

    降伏魔怨進卻時宜。

    如來等正覺脫一切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