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關燈
于念待,善觀于諸法。

    善哉世無害,育養衆生類。

    世無欲愛樂,越諸染着意。

    能滅己憍慢,此名第一樂。

     如來降神來适王家。

    觀世非常萬物如幻。

    舍世王位深山學道積年苦行。

    坐樹王下成等正覺。

    七日七夜觀樹不旬。

    如來爾時即從坐起。

    詣文鱗龍王所。

    至彼宮殿而說斯偈。

    龍聞此偈心開意解。

    眼目得開睹如來形。

    怆然揮淚自鄙宿。

    是故說曰: 善樂于念待,善觀于諸法。

    善哉世無害,育養衆生類。

    世無愛欲樂,越諸染着意。

    能滅己憍慢,此名第一樂。

     耆老持戒樂,有信成就樂。

    分别義趣樂,不造衆惡樂。

     耆老持戒樂者,夫學道之人。

    年雖耆艾不辭勞苦中有退心。

    雖複年盛目睹世榮而複懈怠。

    道之在心不問老少。

    唯在剛烈乃至于道耳。

    信心以存何往不克。

    是故說曰耆老持戒樂也。

    有信成就樂者,人有信心四事難動。

    正使化作佛形現諸光相。

    欲來詭調者不能使心移轉。

    是故說曰有信成就樂者也。

    分别義趣樂者,人之辯才皆由宿行。

    億千萬劫乃獲其辯。

    雖出言教分别諸義。

    一一所趣不失次緒。

    從一句義演至百千。

    終不吐出粗犷之言:是故說曰分别義趣樂也。

    不造衆惡樂者,夫人無惡則生天上人中受福。

    是故說曰不造衆惡樂也。

     世有父母樂,衆聚和亦樂。

    世有沙門樂,靜志樂亦然。

     世有父母樂衆聚和亦樂者,如佛契經所說,父母恩重不可得記。

    若使孝子欲報其恩。

    右肩負父左肩負母。

    從生至長周行天地經百千劫。

    亦不能報父母一日之恩。

    何以故?皆由父母長養五陰敷張六情使睹光明。

    推燥居濕随時扶侍。

    是以孝子雖欲報恩。

    百千分未獲其一。

    是故說曰世有父母樂衆聚和亦樂也。

    世有沙門樂靜志樂亦然者,出家學道斷諸恩愛離棄家業。

    恒行三業不失其操。

    複為百千群生所見愛念。

    随時供養供給所須。

    出家梵志勤身苦體求斷縛着。

    所行清淨不造惡本是故說曰世有沙門樂靜志樂亦然也。

     諸佛興出樂,說法堪受樂。

    衆僧和亦樂,和則常有安。

     諸佛興出樂者,如來出現甚不可遇。

    猶若優昙缽花數千萬劫時時乃出。

    爾時群生見優缽花。

    各各歡喜自相謂言:如來降世将在不久。

    瑞應以現豈有虛乎。

    古昔經籍自有成文。

    若有此花出現世者,如來出世亦複不久。

    諸天世人共相慶賀。

    皆設供養之具。

    遲睹如來光相形容。

    是故說曰諸佛興出樂也。

    說法堪受樂者,佛初得道衆相具足。

    七七四十九日寂然入定。

    不與衆生敷演法味。

    後為梵天所請。

    便與四部之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旃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

    暢演善法群生蒙恩靡不濟度。

    是故說曰說法堪受樂也。

    衆僧和亦樂和則常有安者,衆者其事非一。

    或四或八或生無數。

    如來衆者為最第一。

    如來衆中。

    有四[W201]八輩十二賢士。

    諸有衆生之徒競來供養。

    修敬聖衆者獲福無量。

    如斯福田出生道果。

    為良為美為無旱霜。

    随意所願靡不克獲。

    聖衆所貴唯和為上。

    是故說曰衆僧和亦樂和則常有安也。

     持戒完具樂,多聞廣知樂。

    睹見真人樂,解脫行迹樂。

     持戒完具樂者,其有衆生遇持戒者承事供養。

    随時瞻視後獲其報。

    安處無為快樂自由。

    是故說曰持戒完具樂也。

    多聞廣知樂者,複有衆生遭遇多聞之人承受其教。

    一一不失名身句身味身。

    義理通達尋究暢義。

    聞便即寤不複重受。

    是故說曰多聞廣知樂也。

    睹見真人樂解脫行迹樂者,設有衆生宿殖德本。

    遭遇賢聖值彼羅漢。

    得滅盡定及空寂定。

    其有衆生施真人者現身獲報。

    錢财集聚所願從意無願不果。

    于諸結使永無所染。

    是故說曰睹見真人樂解脫行迹樂也。

     駃水清涼樂,法财自集快。

    得智明慧快,滅慢無邪快。

     駛水清涼樂者,猶若駛河澄靜清涼。

    聲響微細不傷害物甘甜極美。

    學者所貪多所成就。

    是故說曰駛水清涼樂也。

    法财自集快者,所謂法财者,以法合集不抂物理。

    不為縣官盜賊水火災變所見侵欺。

    何以故?皆由正法獲其财利。

    不抂人物故使其然。

    是故說曰法财自集快也。

    得智明慧快者,如彼學人得世間,第一智。

    盡能分别一切衆法。

    普放光明有所接寤是故說曰得智明慧快也。

    滅慢無邪快者,人懷憍慢必倰蔑人。

    從永劫以來懷善德不究竟皆由興怒。

    是故說曰滅慢無邪快也。

     得睹諸賢樂,同會亦複樂。

    不與愚從事,畢故永以樂。

     得睹諸賢樂同會亦複樂者,賢聖之人道果以具衆德悉備。

    曩所修學積行乃緻其有恭敬。

    承事賢者後受其樂财業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