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當自克修随其教訓者,如人習行備具諸行。

    戒聞施慧以自莊嚴。

    念定三昧盡諸有漏。

    然後乃得訓誨一切。

    其聞法者自歸笃信不懷狐疑。

    是故說曰當自克修随其教訓也。

    己不被訓焉能訓彼者,如人修學素無善師。

    無有将導便緻踬礙。

    遇善師者能自修責。

    必獲所願無事不克,猶如善禦。

    馬将随馬良善。

    善者育養。

    惡者加捶。

    然後乃知善惡有别。

    方之賢愚亦複不異。

    善者生天惡者入獄。

    方當經曆畢諸罪苦。

    其間艱難何能具宣。

    如人出行必求良祐。

    意欲所至無願不獲。

    是故說曰當自克修随其教訓己不被訓焉能訓彼也。

     念自克修,使彼信解,我己意專。

    智者所習。

     念自克修者,恒當專精使意不亂。

    滅十迹行應身口意。

    使無數衆生莫不渴仰。

    遲聞所說欲修奉行。

    是故說曰念自克修也。

    使彼信解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

    聞正言教心意信樂終不違逆。

    是故說曰使彼信解也。

    我已意專智者所習者,如人習術意專乃克。

    若失良師便自墜落不能自拔。

    出入進止為天世人所見愛敬。

    若至他方異域刹土。

    見者心歡終不中退。

    是故說曰我已意專智者所習也。

     為己或為彼,多有不成就。

    其有覺此者,正己乃訓彼。

     為己或為彼多有不成就者,人之習行以己所修邪見之業。

    複以己智授彼使學此。

    則墜堕不至無為。

    如複有人己身專正習正受行。

    以己所見教訓前人。

    受者信解不唐其功。

    是故說曰為己或為彼多有不成就也。

    其有覺此者,明人所習當究本行如佛所說,不能自利焉能利人。

    習行之人當念觀察思惟非常苦空非身。

    悉解非有彼無我空。

    豈有身也。

    是以聖人示人軌則。

    導以微教布見切禁。

    是故說曰其有覺此者正己乃訓彼也。

     身全得存道,爾時豈容彼。

    已以被降伏,智者演其義。

     身全得存道者,由彼習行之人專精克己。

    為尊為貴為無有成。

    進止行來不逢兇虐。

    恒為諸天世人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旃陀羅摩休勒。

    所見供養衛護其身便不遭患。

    是故說曰身全得道存爾時豈容彼也。

    已以被降伏智者演其義者,如人慕脩深奧之法。

    得第一義越過三界。

    便得成就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品道。

    是謂如來甘露法門。

    所願者得四事供養。

    衣被飲食床卧具病瘦醫藥。

    是故說曰已以被降伏智者演其義者也。

    取要言之偈成三句。

    其文一同。

    但益智者獲其法一句也。

    法謂二義。

    一名字禮義體,第二者,所謂第一義四沙門果是也。

    智者得其戒此二句也。

    戒有二種。

    一名二百五十戒二名無漏身戒。

    智者被歎譽此三句也。

    此亦二義。

    一者俗所歎譽二者為内藏所歎譽。

    所謂俗者,言語辯才和顔悅色不傷人意。

    其聞法者歡喜承受樂聞其法。

    無漏身戒者,所行不左常遇賢聖。

    離八不閑處。

    其有見者心開意解。

    共相告令歡說其德。

    智者聞其名此四句也。

    或有學人俗聞其名道聞其名。

    智者獲其樂。

    樂有二種俗樂道樂。

    在俗受其福德。

    為檀越施主所見念待受其供養。

    衣被飯食床卧具病瘦醫藥。

    道樂者,受禅定福根力覺意賢聖八道。

    智者獲其慧。

    慧有二種。

    或有俗慧。

    或有道慧。

    所謂俗慧者,分别名字衆不滞礙。

    所謂道慧者,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

    得諸根具足空無相願。

    是故說曰智者獲其慧也。

    智者獲其心。

    心者衆行之本。

    若心不正流馳萬端。

    外着色聲香味細滑法。

    若能降伏攝心不亂。

    便能成就無為道果。

    然彼行人服其心意思惟。

    曩昔為心所惑。

    劫數難量經曆生死皆由于心。

    然我今日覺心所為。

    更不造新為心所使也。

    智者獲其道。

    衆生流轉從劫至劫不可稱記。

    如契經所說,衆生入地獄者,多于大地塵土。

    如我今日越過三界。

    以天眼觀衆生之類。

    蜎飛蠕動共相傷害無有竟已,由如陶家腳蹴輪轉成其壞器。

    或輪上壞者,或在地壞者,或入陶壞者,人亦如是,是故學人當念慕修。

    又複引經。

    吾以天眼觀衆生。

    生天者如爪上土。

    蓋不足言:是故說曰智者獲其道處天久遊觀。

    若有衆生久生天者,勝後生天三事。

    何謂三事。

    一者天壽二者天色。

    三者福祿。

    是故說曰處天久遊觀也。

    處天久受福共相娛樂視東忘西。

    是故說曰處天久受福也。

    處在宗族中如日貫雲。

    出為父母兄弟姊妹,中外所見愛敬。

    斷諸一切縛。

    盡能斷一切。

    諸結使永盡無馀。

    縛着愛染悉皆除棄。

    是故說曰盡能斷一切諸結使處憂。

    不己憂心解是非解知無常。

    恩愛别離世之常法。

    有樂必苦生當有死不生則無死豈可避。

    以是義推憂為是誰樂所從來。

    是故說曰處憂無憂心如死灰澹然。

    無為盡滅一切惡趣。

    所已惡趣者,地獄餓鬼畜生。

    邊地夷狄之中。

    亦名惡趣。

    是故說曰滅一切惡趣也。

    脫一切苦惱脫八苦根。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恩愛别離苦所欲不得苦。

    取要言之五盛陰苦。

    行者于中脫此衆苦。

    泥洹為第一。

    無為無作無有衆變。

    是故名為泥洹也(我品第二十四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