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護口。

    出言柔和勿吐粗語。

    汝觀此獸由其惡言故便緻此罪。

    時諸比丘聞佛教誡。

    又見彼獸形苦如茲道心遂固。

    悔本所習心念口言形之大患。

    能攝口心者終無惡聲流布于外。

    是故說曰護口意清淨也。

    身終不為惡者,若身行惡為諸佛世尊所不稱記。

    若生地獄餓鬼畜生中受苦難計設身修善立諸德本為諸佛世尊所見歎譽。

    若生天上封受自然。

    若盡苦際于無馀泥洹界而般泥洹。

    是故說曰:身終不為惡也。

    能淨此三者身行口行意行。

    此三業淨為獲何果。

    答曰:為天龍鬼神八部之衆所見尊奉。

    便為得至滅盡泥洹。

    不為凡夫所共牽連。

    逮得仙人道。

    所謂仙人者,諸佛世尊是也。

    所演言教一言片辭。

    上中下義盡趣于道。

    是故說曰:能淨此三者便逮仙人道诽謗品第九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無數大衆前後圍繞而為說法。

    時有栴摩那祇在舍衛城裡。

    時摩那祇宿舊怨深。

    罪識不除。

    身帶木杅以衣覆之。

    出舍衛城至祇桓精舍。

    遙見世尊與無數大衆而為說法。

    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今日要當在大衆中毀辱瞿昙沙門。

    令我等師得緻供養。

    在于大衆而說此偈。

     說法甘悅人,口出無量義。

    使我懷妊身,不羞此宜适。

    爾時世尊出柔。

    軟響聲如羯脾鳥亦如梵音。

    而說斯偈。

     妄語地獄近。

    摩那祇報曰:作之言不作。

    佛複報曰:二罪後俱受。

    是行自牽往。

    時大衆中多諸外道異學裸形梵志。

    信佛者少。

    習邪者衆。

    聞此女語皆共信用。

    此女孤獨少失父母。

    如其所說必實彰審。

    其信佛者内自思惟。

    昔佛在宮。

    舍王重位捐棄采女。

    出家學道成最正覺。

    豈當有心與此穢陋之女與共從事。

    時釋提桓因在如來後。

    執扇而扇。

    内自思惟。

    此弊梵志女雲何乃興此意诽謗如來。

    即化為白鼠齧木杅糸斷聲震。

    大衆無不見者,其中不笃信者悉皆愕然。

    此為何聲乃震四遠。

    其中信佛之人聞此音聲。

    歡喜踴躍佥然同悅。

    尋有一人從坐起手執木杅語彼女曰:此是汝兒耶。

    時地自開全身入阿鼻地獄中。

    時女宗族追慕啼泣不能舍離。

    不信佛者即起忏悔。

    其中信者共相告曰:诽謗之報其罪如是現驗如茲。

    豈雲後世妄語地獄近者本無而言有。

    實非而言是。

    曾不經曆自言數涉。

    如此之類堕八大地獄。

    入十六鬲子。

    是故說曰妄語地獄近。

    作之言不作者,其罪有二。

    一者實作而犯之。

    二者妄語作而言非。

    此罪最重其報無量。

    是故說曰作之言不作也。

    二罪後俱受者,其二重罪殃禍之本亡身喪命。

    智者所不為。

    是故說曰二罪後俱受也。

    是行自牽往者,世人造穢行與身作累。

    後受其報親族不救。

    經曆劫數乃得解脫。

    是故說曰:是行自牽往也。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昔佛在羅閱祇城耆阇崛山。

    時尊者舍利弗大目犍連。

    食時着衣持缽正其威儀。

    下靈鹫山頂入城乞食。

    食後還出羅閱祇城。

    未至其所。

    道逢暴雨。

    雷電霹靂。

    道側有神寺。

    房舍深邃。

    先有放牛女人于此止住。

    時舍利弗目犍連入寺便住不見女人。

    女人遙見舍利弗等。

    即便失精堕地。

    時瞿波利比丘複從後來。

    舍利弗遙見。

    來語目連曰:不與愚從事得離惡人快。

    今此比丘是惡知識宜可出避。

    即與目連出彼寺廟涉道而去。

    瞿波利後至入于廟内。

    見有女人顔貌端正。

    作弄女姿像如犯淫有不淨在地。

    咄曰:禍災未曾所見。

    雲何舍利弗目連等自稱智慧神足誇世獨步。

    神通智達謂為第一。

    今乃與此放牛女人犯淫交接。

    斯現事如是,世豈有聖人耶。

    我今躬自見不從人聞。

    得是歡喜即出寺廟。

    徒跣涉雨至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時瞿波利比丘前白佛言:舍利弗目連等。

    纂行極弊造凡夫業。

    适從城出道遇暴雨入寺避之。

    見目連等與牧牛女人交接。

    我躬見之實不虛诳。

    女人今故在寺現可驗之。

    爾時世尊三稱瞿波利字而告之曰:止止比丘勿吐斯言:可發善心向舍利弗目連等。

    所以然者,此二賢人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時瞿波利複重白佛。

    我今實信如來如所教敕。

    然舍利弗目連所行穢惡。

    實見淫逸犯于梵行。

    佛複告瞿波利。

    止止比丘無令于如來前自墜命根。

    舍利弗目連者行過三界淨如天金。

    豈當有此淫欲意乎。

    瞿波利白佛。

    誠如來教。

    但弟子躬見犯欲。

    若今如來不見信者知複如何。

    說此語已即前禮足涉路而去。

    還至靜室複自思惟。

    舍利弗目連身犯穢行我實見之。

    然今世尊特不見信。

    時四天王夜非人時。

    往至瞿波利所。

    謂瞿波利曰:舍利弗目連等賢善之人。

    三界福田無有過者,何為興念诽謗自墜罪苦。

    比丘問曰卿是何人。

    報曰:護世四天王。

    比丘報曰:汝等諸天何為舍自然伎樂來至此山。

    四王報言:故為比丘來至此耳。

    可發善心于彼二賢比丘告王。

    但還宮殿。

    不相豫事。

    天即還宮。

    去未經時釋提桓因複從後至謂比丘曰:可發善心于彼二賢。

    比丘報釋提桓因曰:且守汝天福。

    不豫汝事。

    時拘翼複道而還。

    富梵天複來到比丘所。

    語比丘曰:可發善心于彼二賢。

    比丘答曰:汝是何人。

    報曰:吾是富梵天。

    比丘告曰:世尊不記汝得阿那含耶。

    報曰如是,汝設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