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所有财産盡沒于官。

    髡笞榜拷毒痛無量。

    或閉在牢獄經年不出。

    加以五系鞭杖日加。

    瘡痍膿血臭穢難近。

    蠅蟲噆螫避無處所。

    卧大小便求死不得。

    斯由淫逸不淨之行。

    死入地獄求出甚難。

     放逸品第五之初。

    本性不自造,情知不自為。

    不慮邪徑路,愚者念力求。

     本性不自造者,所應造者不造。

    所不應造者反更造。

    為人所譏。

    或随人語不自任己。

    由此緻亂習放逸行。

    是故說曰本性不自造。

    情知不自為者,目自見事于己有損。

    毀敗正業牽緻冥室。

    是故說曰情知不自為。

    不慮邪徑路者,不可以思慮而獲财産晝夜憂念。

    身不行者所願不果無所成辦。

    是故說曰不慮邪徑路也。

    愚者念力求者,愚者所行少于智慮無有慧明。

    不能有所割斷無有方便。

    處俗無俗義處道無道義。

    是故說曰愚者念力求也。

     如車行道,舍平大塗,從邪徑敗。

    生折軸憂。

     如車行道者,昔有衆人與十賈客相随采寶歸家。

    時有一人乘車載寶。

    無價明月雜寶無數。

    車重頓踬失。

    伴在後進不見伴退。

    畏盜賊便随邪徑禦車涉路。

    行未經裡數車墜深澗軸折毂敗。

    又在曠野無人之處。

    椎胸喚呼怨訴無處。

    對車啼哭無方自緻不求方計道為遠近。

    複不修治朽車。

    爾時世尊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見彼失伴之人。

    在于曠野毂破軸折對車啼哭。

    爾時世尊知彼衆生應得度脫。

    即遣化人詣彼曠野。

    在虛空中結加趺坐。

    厄人仰見人坐空中。

    即向求願我今在厄難之中。

    願見救拔得至安隐方處。

    爾時化人即以神力。

    接彼财産及彼人身。

    忽然便在祇洹門外。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受化人今在門外。

    汝等導引将詣世尊所。

    比丘受教即将入觐。

    其人見佛心開意解求為沙門。

    即得為道聞微妙法。

    解身無我萬有皆虛。

    世間皆苦唯道是真。

    此大法中無複熱惱。

    所有财寶盡施三尊。

    是我宿福遭遇福田。

    水火災異不能傷害。

    心倍歡喜善心生焉。

    爾時世尊漸說妙法。

    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不淨想漏為穢行無數方便勸進修學。

    在大衆中而說此偈。

     如車行道,舍平大塗,從邪徑敗。

    生折軸憂。

     時彼比丘聞佛說偈。

    内自思惟。

    今日世尊獨為我說法不為馀人。

    所以然者,如偈所雲:盡為我身所涉勤苦。

    如來悉知。

    倍興恭敬于佛法衆。

    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六通清徹所願者果。

    已離三有不處生死。

    時彼衆中複有衆生。

    執意不固欲犯禁戒。

    習愛欲行違遠威儀。

    不随正真之道。

    爾時世尊知彼衆生心中所念。

    欲使大衆忘憂除患去彼惡心安處無為。

    重與大衆而說此偈。

     離法如是,從非法增,愚守至死。

    亦有折患。

     是時世尊重告大衆。

    猶彼商人舍平大塗而就邪徑道路頓踬折軸之憂。

    今此衆中異心衆生亦複如是,欲離正法習增非法。

    愚人守死堕入惡趣。

    雲何諸比丘在如來前而複面欺審爾不乎。

    若當老死對至無所恃怙。

    号天啼哭無益神識。

    淚如江河投于四海。

    不能制神不趣惡道。

    我今出現為諸衆生除諸苦惱。

    夫人貪欲燒身滅族。

    今世後世所往不安。

    汝等比丘彼當犯戒于現法中不獲度世。

    恒沙諸佛所不能療。

    諸比丘聞佛所說,肅然毛豎心懷戰慓内自悔責。

    佛知其心應得受化。

    漸與說法去諸塵勞得法眼淨。

    以次得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六通清徹不處三有永離八難。

    爾時大衆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行亦應正,非事莫豫,邪徑增垢。

    諸漏興盛,漏已熾盛,除邪漏盡。

     行亦應正者,一切衆善德本善法者是謂行也。

    衆法要藏晝夜親近遂至無為。

    然彼群類舍正就邪。

    不應行者便行應行者而舍離之。

    方更玩習不善之法已習非法。

    離于善道與地獄相近。

    是故說曰行亦應正也。

    非事莫豫者,非事者放逸貪淫習于不要之行。

    是故說曰非事莫豫也。

    邪徑增垢者,意習邪業心如猿猴舍一捉一。

    心如流河意不真實不住于善法。

    如頭落發華無從住。

    是故說曰邪徑增垢也。

    諸漏興盛者,猶如蘆葦竹聚亦如谿谷河澗水流盈溢。

    意不專一心恒放蕩漏諸塵勞。

    是故說曰諸漏興盛也。

    漏已熾盛者,前漏後漏有何差别。

    報曰不修善法意恒漏失日夜滋甚。

    不專其念放逸自娛諸漏更興。

    是故說曰漏已熾盛也。

    除邪漏盡永求遠離不與同處。

    諸佛恒沙過去不住。

    放逸衆生被系不解。

    明者觀此行已知為失道之本。

    複當思惟求獲善法。

    欲自敬者先當敬法。

    是故說曰除邪漏盡。

     諸有猗權慧,常念于身患。

    非事亦不為,應為而不舍。

    有念思智慧,永無有諸漏。

     諸有猗權慧者,諸佛世尊常所說法。

    适前人說不唐舉事。

    或隐事而說不顯其名。

    或與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又時顯名而說又時隐名而說。

    然此一偈隐顯不定。

    是故如來說法不指事而說。

    統為一切故說此偈。

    或為教授比丘比丘尼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