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W201]要品第三十夜光照于冥,至日未出間。

    日光布大明,夜光便黤<黑炎>。

     觀此義已如來引喻。

    欲使後生明達其事。

    猶若夜光之蟲處在幽冥。

    布其光明遠有所照。

    謂為己明無有及者,值日天子放百千光明昇于東方。

    爾時無複有夜光蟲明。

    顔色黤<黑炎>像如純墨。

    是故說曰:夜光照于冥至日未出間。

    日光布大明。

    夜光便黤<黑炎>也。

     察者布光明,如來未出頃。

    佛出放大明,無察無聲問。

     外道梵志所行不同。

    或有察而知者,或有入定而知者,或有聞教而寤者,此三種人在世跨行各自謂尊。

    所以然者,蓋由如來未現于世。

    設如來降神于世。

    放大光明流教布化。

    爾時外道梵志自然消歇。

    其道不行無複威神。

    是故說曰夜光照于冥。

    至日未出間。

    日光有大明。

    夜光。

    便黤<黑炎>也。

     不牢起牢想,牢起不牢想。

    彼不至于牢,由起邪見故。

     不牢起牢想者,此衆生類戀慕生死。

    若自生念人處世間。

    樂着五欲以自娛樂者乃為牢固。

    是故說曰不牢起牢想也。

    牢起不牢想者,邪見之人執意來久。

    共相指授乃興此論。

    竊聞佛家稱說泥洹無生無滅無起滅想。

    亦複無有歌歎喜舞宗親五族。

    行來進止園觀浴池。

    都無此者有何牢固。

    佛言不爾。

    斯等颠倒邪心不滅。

    牢而固者莫過泥洹。

    反更毀呰以為不牢。

    是故說曰牢起不牢想也。

    彼不至于牢。

    由起邪見故者,滅盡泥洹無有衆患。

    澄然無為凝神不動。

    亦不變易。

    愚者不解以為非真。

    是故說曰彼不至于牢由起邪見故也。

     牢而知牢者,不牢知不牢。

    彼人求于牢,正治以為本。

     若有衆生解滅盡泥洹無生無滅。

    亦不欺詐诳惑于世。

    諸佛世尊永息之室。

    其有衆生入此室者,寵位至不以增歡。

    毀辱逼不以加慼。

    與倒見異其辭。

    邪部殊其趣。

    冥然太虛永息不起。

    智者之所慕。

    非愚之所習。

    欲至彼室者,要涉八正之徑路。

    求度十二之洪崖。

    以渡生死之崄岸。

    安神無為之澹然。

    顧眄悠悠之楚酷。

    苦哉愚惑之滋甚。

    是故說曰牢而知牢者不牢知不牢彼人求于牢正治以為本也。

     愚意以為牢,反被九結縛。

    如鳥投羅網,斯由愛深固。

     愚意以為牢者,夫人在世意愚難革。

    或言陰聚為牢。

    或言結本為牢。

    于中興想不别真僞。

    雖複出家學道反習邪行。

    是故說曰遇意以為牢也。

    反被九結縛者,人之修道要當舍家。

    遇惡知識指授邪徑。

    舍故結縛反被九結。

    如蛾投火不顧後慮。

    斯由愛深固。

    是故說曰:反被九結縛。

    如鳥投羅網。

    斯由愛深固也。

     諸有懷狐疑,今世及後世。

    禅定盡能滅,無惱脩梵行。

     諸有懷狐疑者,彼脩行人。

    思惟惡露不淨之想。

    除去狐疑憎嫉之心。

    聞則得信不重思惟。

    是故說曰諸有懷狐疑也。

    今世及後世者,今者現身後者後身。

    今者現世後者後世。

    于中不興猶豫生狐疑者,乃應定意。

    是故說曰今世及後世也。

    禅定盡能滅者,入定之人心意堅固。

    盡能消滅不興想着。

    是故說曰禅定盡能滅也。

    無惱脩梵行者,不為結使所煩惱。

    執意清淨常如一心。

    所脩德本超越人上。

    是故說曰無惱脩梵行。

     無塵離于塵,能持此服者,無禦無所至,此不應法服。

     人之脩道常懷染污。

    淫怒癡垢不去于心。

    雖披袈裟不去三毒。

    此則不至于道。

    是故說曰無塵離于塵也。

    能持此服者,唯有賢聖之人防塞衆惡。

    能服此真法之服。

    無有此者則不應服。

    是故說曰能持此服者,無禦無所至。

    此不應法服。

     若能除垢穢,修戒等慧定。

    彼應思惟業,此應服袈裟。

     若能除垢穢脩戒等慧定者,人之脩學除穢為本。

    三毒結使永盡無馀。

    雖得羅漢不入定意。

    無記對至乃知謬誤。

    脩戒除垢穢不失其道心。

    是故說曰:若能除垢穢修戒等慧定也。

    彼應思惟業應此服袈裟者,入定之人必有所益。

    心有所念無事不果。

    諸天世人魔及魔天釋梵四天王。

    靡不宗奉而承事者,是故說曰彼應思惟業。

    應此服袈裟。

     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

    人有善顔色,乃懷巧僞心。

     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者,世多有人與人言談。

    内懷奸宄外如現愚。

    是故說曰不以柔和言:名稱有所至也。

    人有善顔色。

    乃懷巧僞心者,往昔波斯匿王。

    園觀遊戲見二梵志苦形學道。

    仰事日月祭祀水火。

    王見此人學道志苦。

    尋往佛所白世尊言:向行遊觀見二梵志。

    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