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種種皆有。

    不審尊者上座為須何漿。

    道人報曰:向所論漿。

    生來不飲初不曆口。

    吾所問漿淳清重。

    甘儲在積年味不變者吾乃飲耳。

    檀越聞已甚怪所以。

    咄咄禍災乃置此變。

    吾生斯念謂諸道士皆獲六通羅漢清澈。

    今觀其蹤正是大賊。

    檀越尋語道人。

    自少以來酒不過口。

    豈敢以酒施于道人。

    道人即以奢勒裡錢語檀越曰:家若無酒可持此錢為我酤來。

    檀越聞已以手掩耳。

    咄咄甚為可怪。

    何意道士持生業自随。

    此諸人等皆是賴鞮。

    道士有何道心。

    即語道人别更使人。

    吾非汝仆使乃令吾酤酒室。

    賴鞮道人吾先不谙堕汝欺中。

    我今終不為汝所诳。

    比丘報曰:止止檀越勿興斯謗。

    吾等所以來者,欲覺寤卿一人耳。

    汝前後以來費耗财貨施不值主。

    檀越若下意者聽我說譬喻。

    報曰大佳願欲聞之。

    可善聽之,猶如善射之士。

    百步射毛時時乃中。

    或高或下或左或右不中其的。

    若以地為的而取射者,高下東西南北。

    所射皆着終不失地。

    今此大衆亦複如是,不選擇施者必值真人。

    若選擇施者時時乃值。

    多有空出費而不益。

    大衆之中四果備足四雙八輩十二賢士。

    皆悉具有欲取珍寶。

    當詣大海至須彌寶山。

    欲求賢人得道羅漢者當詣大衆。

    檀越明聽更說一譬。

    開意受持明者,以譬喻自解。

    昔此貴邦有一僑士适南天竺。

    同伴一人與彼奢婆羅咒術家女人交通。

    其人發意欲還歸家。

    辄化為驢不能得歸。

    同伴語曰:我等積年離家吉兇災變永無消息。

    汝意雲何為欲歸不。

    設欲去者可時莊嚴。

    其人報曰:吾無遠慮遭值惡緣。

    與咒術女人交通。

    意适欲歸便化為驢。

    神識倒錯天地洞燃。

    為一不知東西南北。

    以是故不能得歸。

    同伴報曰:汝何愚惑乃至如此。

    此南山頂有草名遮羅波羅。

    其有人被咒術鎮壓者,食彼藥草即還服形。

    其人報曰:不識此草知當如何。

    同伴語曰:汝以次啖草自當遇之。

    其人随語如彼教誡。

    設成為驢即詣南山。

    以次啖草還服人形。

    采取奇珍異寶。

    得與同伴安隐歸家。

    檀越當知此亦如是愚惑之人。

    一向直信施求羅漢得道者何曰可果。

    所在推覓終不可值。

    欲求真人羅漢者,當從大衆索之。

    以次供養必值賢聖獲果不疑。

    檀越複當明聽。

    昔佛在世大愛道瞿昙彌親佛夷母。

    以金縷織成衣奉獻如來。

    佛告大愛道。

    夫欲施者當詣大衆。

    何為獨向我耶。

    吾亦是大衆之一數。

    亦有微分可持此金縷織成衣往施聖衆。

    如來三界特尊。

    猶尚不能偏受信施。

    辭讓聖衆不自專己。

    檀越頗聞此界南城内婆槃那寺主。

    給施衆僧水者不乎。

    檀越報曰:久聞消息生年已來不睹其形。

    今方乃知賢聖之人。

    比丘答曰:前後已來奸僞虛詐诳惑萬端。

    侵欺檀越如我比者非徒一人。

    自今已始若欲設福。

    當詣大衆所求果報如願克獲。

    時彼比丘即說頌曰: 毒蛇擎持頸,被服虎斑文。

    行如鶴伺魚,閉塞寂無聲。

    内無四等心,欺詐于主人。

    是故離谕谄,以真練精神。

     如來廣普教,三界廓然明。

    所以緻利養,由有賢聖道。

    施者忘悭貪,盡心事三寶。

    是以離欺詐,以法成其性。

     爾時檀越即從坐起五體投地敬禮聖衆願受忏悔。

    今蒙潤澤昔所未聞。

    雖言父母尊長猶不能導引。

    真要遭蒙聖恩永除心垢。

    自今已始設當惠施不問多少。

    盡當詣衆不敢自專。

    今重自歸願諸賢聖盡為我師。

    當以四事供養衣被飯食床卧具病瘦醫藥。

    是故說不谄于人也。

    不依他活者,昔調達比丘将五百比丘。

    受王重養供給什物。

    随時瞻視不失其意。

    此五百人皆仰調達得緻利養。

    自無功德不足為貴。

    要當己身備具衆法。

    自緻供養乃可為貴。

    是故說不依他活也。

    守己法行者,法者諸善之法恒念備具。

    不于馀人受教授。

    沙門白衣以己内教授。

    息心令常精勤不失法度。

    恒随正法不堕邪部。

    是故說守己法行也。

    自得不恃不從他望望彼比丘不至正定自得不恃者,夫人執德而不見其德。

    為而不見其為。

    自不恃德陵彼無德調達門徒。

    已實無德虛受信施。

    皆興願求獨尊無等。

    是故說自得不恃也。

    不從他望者,調達弟子各立限制。

    不得共相诽謗。

    稱歎名譽一人不說逐出衆外。

    正說無德強說有德。

    是故世尊告諸比丘,各各自守慎莫虛稱功德。

    行不合己則緻其殃不緻究竟。

    是故說不從他望也。

    望彼比丘不至正定者,意常僥倖有所希望。

    心意不專不履正行。

    于中終不能得出受定意。

    夫人入定要當專意無他異念。

    是故說曰:望彼比丘不至正定也。

     夫欲安命,息心自省,如鼠藏穴。

    潛隐習教。

     夫欲安命者,所謂安命者,衆善普集闡揚幽玄以為營命。

    非但衣服飲食而已,是故說曰:夫欲安命也。

    息心自省者,戒聞惠施智慧解脫。

    解脫見慧而自嬰珞。

    是故說曰:沙門自省也。

    如鼠藏穴者,夫穴處之蟲深則牢固無所畏懼。

    不為惡人弊蟲所見侵害。

    不為暴火溢水所見燒溺。

    是故說曰如鼠藏穴。

    潛隐習教者,盡具沙門内禁之法潛居隐處。

    心意遊寂節食知足。

    人若非人不得其便。

    是故說潛隐習教也。

     夫欲安命,息心自省,趣得知足。

    念修一法。

     夫欲安命者,夫人所以周流四海。

    超越崄難遂增艱苦。

    無毫釐之善。

    是故說曰夫欲安命也。

    息心自省者,食知止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