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齊

關燈
○東官曾成法緣尼傳第一 法緣本姓侖,東官曾成人也。

    宋元嘉九年,年十歲,妹法彩年九歲,未識經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

    經三日而歸,說至淨土天宮見佛,佛為開化。

    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還,便能作外國書語及誦經。

    見西域人,言谑善相了解。

    十年,正月十五日,又複失去。

    田中作人見其随風飄揚上天,父母憂之,祀神求福。

    既而經月乃返。

    返已出家,披著法服,持發而歸。

    自說見佛及比丘尼,語雲:“汝前世因緣,應為我弟子。

    ”舉手摩頭,發自堕落,為立法名。

    大名法緣,小曰法彩。

    臨遣還曰:“可作精舍,當與汝經。

    ”法也緣等還家,即毀神座,繕立精舍。

    晝夜講誦,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嶺,有若燈燭。

    自此以後,容止華雅,音制诠正,上京諷誦,不能過也。

    刺史韋朗、孔默并屈供養,聞其談說,甚敬異焉。

    因是土人皆事正法。

    年五十六,建元中卒也。

     ○南永安寺昙徹尼傳二 昙徹尼,未詳何許人也。

    少為普要尼弟子,随要住南永安寺。

    要道潔學優,有聞當世;徹秉操無矯,習業不休,佛法奧義,必欲總采。

    未及成戒,已究經論。

    具足已後,遍習毗尼,才堪機務,尤能講說;剖毫析滞,探赜幽隐。

    諸尼大小,皆請北面,随方應會,負帙成群。

    五侯七貴婦女以下,莫不修敬。

    年六十三,齊永明二年卒矣。

     ○崇聖寺僧敬尼傳三 僧敬,本姓李,會稽人也。

    寓居秣陵。

    僧敬在孕,家人設會,請瓦官寺僧超、西寺昙芝尼,使二人指腹呼胎中兒為弟子,母代兒喚二人為師。

    約不問男女,必令出家。

    将産之日,母夢神人語之曰:“可建八關。

    ”即命經營,僧像未集,敬便生焉。

    聞空中語曰:“可與建安寺白尼作弟子。

    ”母即從之。

    及年五、六歲,聞人經呗,辄能誦憶。

    讀經數百卷,妙解日深,菜蔬刻己,清風漸著。

    逮元嘉中,魯郡孔默出鎮廣州,攜與同行。

    遇見外國鐵薩羅尼等來向宋都,并風節交異,更從受戒,深悟無常。

    乃欲乘船泛海,尋求聖迹。

    道俗禁閉,留滞嶺南三十餘載。

    風流所漸,犷俗移心,舍園宅施之者,十有三家。

    共為立寺于潮亭,名曰“衆造”。

    宋明帝聞之,遠遣征迎。

    番禺道俗大相悲戀,還都,敕住崇聖寺。

    道俗向慕服其進止,丹陽樂遵為敬舍宅立寺,後遷居之。

    齊文惠帝、竟陵文宣王,并欽風德,嚫施無阙。

    年八十四,永明四年二月三日卒,葬于鐘山之陽。

    弟子造碑,中書侍郎吳興沈約制其文焉。

     ○鹽官齊明寺僧猛尼傳四 僧猛,本姓岑,南陽人也。

    遷居鹽官縣,至猛五世矣。

    曾祖率,晉正員郎餘抗令,世事黃老,加信敬邪神。

    猛幼而慨然,有拔俗之志。

    年十二,父亡,号哭吐血,絕而複蘇。

    三年告終,示不滅性,辭母出家。

    行已清潔,奉師恭肅,蔬粝之食,止存支命。

    行道禮忏,未嘗疲怠,說悔先罪,精懇流淚,能行人所不能行。

    益州刺史吳郡張岱聞風貴敬,請為門師。

    宋元徽元年,淨度尼入吳,攜出京城,仍住建福寺。

    曆觀衆經,以日系夜,随逐講說,心無厭倦。

    多聞強記,經耳必憶,由是經律皆悉研明,澄情宴坐,泊然不測。

    齊建元四年,母病,乃舍東宅為寺。

    名曰“齊明”。

    締構殿宇,列植竹樹,内外清靖,狀若仙居。

    饑者撤膳以施之,寒者解衣而與之。

    嘗有獵者近于寺南,飛禽走獸,競來投猛。

    而鷹犬馳逐,相去咫尺,猛以身手遮遏,雖體被啄齧,而投者獲免。

    同止數十人,三十餘載,未嘗見其愠怒之色。

    年七十二,永明七年卒。

    時又有僧瑗尼,猛之從弟女也。

    亦以孝聞,業行高邈,慧悟凝深也。

     ○華嚴寺妙智尼傳五 妙智,本姓曹,河内人也。

    禀性柔明,陶心大化,執持禁範,如護明珠;心勤忍辱,與物無忤,雖有毀惱,必以和顔;下帷窮年,終日無悶,精達法相,物共宗之。

    禅堂初建,齊武皇帝敕請妙智講《勝鬘》《淨名》開題。

    及講,帝數親臨,诏問無方,智連環剖析,初無遺滞。

    帝屢稱善。

    四衆雅服。

    齊竟陵文宣王疆界鐘山,集葬名德。

    年六十四,建武二年,卒,葬于定林寺。

    南齊侍中琅琊王倫妻江氏為著石贊文序,立于墓左耳。

     ○建福寺智勝尼傳六 智勝,本姓徐,長安人也。

    寓居會稽,于其三世。

    六歲而随王母出都,遊瓦官寺,見招提整峻,寶飾嚴華,潸然泣涕。

    仍祈剪落。

    王母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