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齊

關燈
,具述此意,謂其幼稚,而未許之也。

    宋季多難,四民失業,時事紛纭,奄冉積載。

    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

    獨行無倫,絕塵難範,聽受《大涅槃經》,一聞能持。

    後研律藏,功不再受。

    總持之譽,佥然改目。

    自制數十卷《義疏》,辭約而旨遠,義隐而理妙,逢涅不缁,遇磨不磷。

    大明中,有一男子,詭期抱梁,欲規不遜。

    勝克意淵深,雅操壁立,正色告衆。

    衆錄付官。

    守戒清淨,如護明珠。

    時莊嚴寺昙斌法師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緻盜。

    乃失菩薩璎珞、及七寶澡罐。

    斌衣缽之外,室如懸罄。

    無以為備,憂慨辍講,閉房三日。

    勝宣告四部,旬日備辦,德感化行,皆類此也。

    齊文惠帝聞風,雅相接召,每延入宮講說衆經。

    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

    勝志貞南金,心皎北雪。

    裁箴尼衆,實允物望。

    令旨仍使為寺主,阖衆愛敬,如奉嚴尊。

    從定林寺僧遠法師受菩薩戒,座側常置香爐。

    勝乃撚香,遠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

    ”所置之香,遂氛氲流煙,鹹歎其肅恭,表應若斯也。

    永明中,作聖僧齋,攝心祈想。

    忽聞空中彈指,合掌側聽。

    勝居寺三十年,未嘗赴齋,會遊踐貴賤。

    勝每重閑靜處,系念思惟,故流芳不遠。

    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締構房宇,阖寺崇華。

    勝舍衣缽,為宋齊七帝,造攝山寺石像。

    永明十年,寝疾。

    忽見金車玉宇,悉來迎接。

    到四月五日,告諸弟子曰:“吾今逝矣。

    ”弟子皆泣。

    乃披衣出胸,胸有草書“佛”字。

    字體鮮白,色相明潤。

    八日正中而卒也。

    年六十六,葬于鐘山。

    文帝給其湯藥,兇事所須,并宜官備也。

     ○禅基寺僧蓋尼傳七 僧蓋本姓田,趙國均仁人也。

    父宏梁,天水太守。

    蓋幼出家,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華林寺。

    忘利養,惔毀譽。

    元徽元年,索虜侵州,與同學法進,南遊京室,住妙相尼寺。

    博聽經律,深究旨歸,專修禅定,惟日不足。

    寒暑不變衣裳,四時無新飲食。

    但資一菜,中飯而已。

    受業于隐、審二禅師,禅師皆歎其易悟。

    齊永明中,移止禅基寺,欲廣弘觀道。

    道俗谘訪,更成紛動。

    乃别立禅房,于寺之左,宴默其中,出則善誘,諄諄不倦。

    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四時資給,雖已耆艾,而志向不衰。

    終日清虛,通夜不寐,年六十四,永明十一年卒也。

    時寺又有法延者,本姓許,高陽人也。

    精進有行業,亦以禅定顯聞也。

     ○東青園寺法全尼傳八 法全本姓戴,丹陽人也。

    端莊好靜,雅勤定慧。

    初随宗瑗,博綜衆經,後師審隐,遍遊禅觀。

    晝則披文遠思,夕則曆觀妙境;大乘奧典,皆能宣講;三昧秘門,并為師匠。

    食但蔬菜,衣止蔽形。

    訓誘未聞,獎成後學,聽者修行,功益甚衆。

    寺既廣大,閱理為難,泰始三年,衆議欲分為二寺。

    時寶嬰尼求于東面起立禅房,更構靈塔,于是始分為東青園寺。

    升明二年,嬰卒,衆既新分,人望未緝,乃以全為寺主。

    于是大小愛悅,情無纖介。

    年八十三,隆昌元年卒。

    時寺複有淨練、僧律、慧形,并以學顯名也。

     ○普賢寺淨晖尼傳九 淨晖,本姓楊,建康人也。

    志道專誠,樂法翹懇。

    具戒之初,從濟瑗禀學,精思研求,究大乘之奧,十臘之後,便為宗匠。

    齊文惠帝、竟陵文宣王莫不服膺。

    永明八年,竟陵王請于第講《維摩經》,後為寺主。

    二十餘年,長幼崇奉,如事父母。

    從為弟子者,四百餘人。

    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也。

    時寺又有僧要、光淨,并學行有聞也。

     ○法音寺昙簡尼傳十 昙簡,本姓張,清河人也。

    為法淨尼弟子住寺。

    遊學淮海,弘宣正法,先人後己,志在廣濟。

    以齊建元四年,立法音精舍,禅思靜默,通達三昧。

    德聲遐布,功化自遠,道俗敬仰,盛修供施。

    時有慧明法師,深愛寂靜,本住道林寺,永明時為文惠帝、竟陵文宣王之所修飾。

    僧多義學,累講經論,去來喧動,明欲去之。

    簡以寺為施,因移白山,更立草庵,以蔽風雨。

    應時行乞,取給所資,常聚樵木,雲營功德。

    以建武元年二月十八日夜,登此積薪,引火自焚,舍生死身,供養三寶。

    近村見火,競來赴救,及至,簡已遷滅。

    道俗哀恸,聲振山谷,即聚所餘為立墳刹也。

     ○法音寺淨珪尼傳十一 淨珪,本姓周,晉陵人也。

    寓居建康縣,三世矣。

    珪幼而聰穎,一聞多悟,性不狎俗,早願出家。

    父母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