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華屋老丐掏寶藏萬門弟子下湘西
關燈
小
中
大
身子搖搖擺擺,不由自主的打起轉來。
魯坤叫道:『師弟,師弟!』伸手扶住了他,撕破他的衣袖,隻見那道紅線已過腋下。
他轉頭向着萬震山,叫道:『師父,什麼都答應吧!』意思是說:『今日無奈答允,日後再行反悔,也還不遲。
』萬震山道:『好,這素心劍譜,就算是師弟你的了,恭喜!恭喜!』萬圭是他的獨生愛子,自不能眼睜睜的讓他這般死去。
言達平道:『既是如此,讓我進屋去找找,說不定能尋得到什麼解藥,那是要瞧萬賢侄是不是有這門造化了。
』說完慢吞吞的轉身入内。
萬震山使個眼色,魯坤和蔔垣跟了進去。
過了好一會,三人都沒出來,也沒聽到什麼聲息,隻見萬圭神智昏沉,由沈城扶着,已是不能動彈。
萬震山心中焦急,向馮坦道:『你進去瞧瞧。
』馮坦道:『是!』正要進去,隻見言達平走了出來,滿面春風的道:『還好!還好!這不是找到了嗎?』手中高舉着一個小瓷瓶,道:『這是解藥,行,治蠍毒是再好不過了。
』說着走到萬圭身邊,拔開瓶塞,倒了一點兒黑色的藥末出來,道:『萬賢侄,你好大的命啊。
』将這些藥末敷上萬圭的手背。
這解藥倒也真靈,隻見傷口中不住滲出黑血來,一滴滴的流在地下,黑血越流越多,萬圭手臂上那道紅線便緩緩向下,回到臂彎,又回到手腕。
萬震山籲了口氣,心中又是輕松,又是惱恨,兒子的性命是保全了,可是這一仗大敗虧輸,還沒動手便受制于人。
又過了一會,萬圭睜開了眼睛,叫了聲:『爹!』 言達平用瓶塞将瓷瓶的口塞好,将瓷瓶放回懷中,笑道:『不送了,請吧!』萬震山向沈城道:『叫他們出來。
』沈城應道:『是!』走到廳後,大聲叫道:『魯師哥、蔔師哥,快出來,咱們走了。
』可是不聽見應聲。
他又叫了幾聲,内堂仍是聲息全無。
沈城也不等師父吩咐,徑自沖了進去,可是他這一進去,也就此不出來了。
萬震山驚疑交集,但随即明白:『言達平這厮的屋裡不是伏有高手,便是布置下什麼機關,以緻我三個徒兒一走進去,便都着了他的道兒,這會兒再軟言相求,已是無益。
』當即刷的一聲,長劍出鞘,刃吐青光,疾向言達平喉頭刺了過去。
狄雲從未見萬震山顯示過武功,這時見他這一招刺出,狠辣穩健,心中暗道:『很好,這一劍中倒似無懈可擊。
』要知狄雲此時武功非同小可,他在别人出招之時,第一眼看的就是對方招數中有什麼破綻,萬震山這一招中居然沒有破綻,可見此人的劍法已是十分了得。
言達平斜身一讓,左手抓住拐杖下端,右手抓住拐杖的龍頭,雙手一分,擦的一聲輕響,白光耀眼,他手中已多了一柄長劍。
原來那拐杖的龍頭便是劍柄,劍刃藏在杖中,拐杖下端便是劍鞘。
他一劍在手,當即還招,隻聽得叮叮叮叮之聲不絕,師兄弟二人便在土坑中鬥了起來。
衆鄉民早已驚疑不定,見他二人動家夥相鬥,更是吓得縮在屋角落中,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狄雲也裝出畏縮之狀,留意觀看這兩位師伯的相鬥,隻看得七八招,不禁暗暗歎息:『二位師伯的内功修為太也低淺,劍招上雖是各有獨得之處,但若是碰到對方的内功稍見深厚,兵刃一交,一招之間便能将他們手中長劍震飛,還說得上什麼動手過招?這兩位師伯若要武功再有進境,非從内力修為着手不可,此刻是内力不足,招法有餘,再去争奪什麼‘素心劍譜’,可說是絕無用處,除非那素心劍譜是一部增進内功的武經。
但既是‘劍譜’,想來必是講劍法的書,對他二人決計沒什麼助力。
要說到修練内功吧,他二人年紀已這麼高,再練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大進步。
』 他又看幾招,更覺暗歎:『劉乘風、花鐵幹他們‘落花流水’四俠的武功,比之這兩位師伯是高得多了。
我瞧他們的武功,一上來便練入了邪路,一味從招數變化上着手,全不顧如何和内力相配合。
那是什麼道理?嗯,當年師父教我劍招,也是這麼教。
看來他們萬、言、戚師兄弟三人,全是這麼學的。
這種武功遇上比他們弱的對手,固然可以盡情玩弄,但隻要對方功力稍強,他們這許多千奇百怪、變幻無窮的花拳繡腿,半點用處也沒有了。
為什麼要這樣學劍?為什麼要這樣學劍?』 他心中一時疑難不解,隻見孫均等三人各挺長劍,上前助戰,成了四人合攻言達平之勢。
言達平哈哈大笑,說道:『好,好!大師哥,你越來越長進啦,招集了一批喽啰,一齊來攻打你師弟。
』他雖是裝作若無其事,劍法上卻已頗見窒滞。
狄雲心想:『他師兄弟二人的劍招,各有各的長處。
言師伯當年教了我刺肩、打耳光、去劍三式,用以對付萬門諸子弟,那是十分有用的,用來對付萬師伯,卻是半點用處也沒有。
唉,他們仍是不懂,單學劍招變化,若無内功相濟,那有什麼用?半點用處也沒有,真是奇怪,他們怎麼誰也不懂這個道理?』 突然之間,他心中閃過一道靈光,想起一件事來:『丁大哥跟我說過那神照經的來曆,顯然祖師爺梅念笙是懂得這道理的,卻為什麼不跟三個弟子說?難道……難……』他心中連說三個『難道』,背上突然間滲出一片冷汗,不由得微微打了個寒噤,身子也輕輕發抖。
旁邊一個年老的鄉民不住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别弄出人命來才好,小兄弟,别怕,别怕。
』他見狄雲發抖,還道他是見到萬言二人相鬥而害怕,雖是安慰于他,自己心中其實也是十分害怕。
狄雲心底已猜到了真相之所在,可是這種情形太過陰險惡毒,他不願多想,甚至不願将已經猜到的真相,歸并成為一條明顯的理路,可是既然想開了頭,一件件微小的事自已會彙歸在一起。
萬震山、言達平、孫均、馮坦……這些人每一招遞出,都是使狄雲的想法多了一次印證。
『不錯,不錯,一定是這樣,恐怕不會吧?做師父的,怎麼會如此惡毒?不會的,不會的……不過,不過,倘若不是這樣,怎麼會如此的,那可太也奇怪了。
』 終于,一張很明确的圖畫在他腦海中呈現了出來:『許多年以前,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和師妹戚芳在練劍,師父在旁邊指點,師父教了一招,劍法很是巧妙,我用心的練,第二次再問,師父卻教得不同了,劍法仍舊很巧妙,卻和第一次不同。
當時,我隻道是師父的劍法變幻莫測,但這時想來,兩次所教的劍招為什麼不同,道理是清清楚楚的看出來了。
』 他突然之間,十分的傷心,十分的難受:『師父故意教我走錯路子,故意教我不大好的劍法。
他自己的本事高得多,卻故意教我學些中看不中用的劍招。
他……他……』 『萬師伯也是這樣,他自己的本事,和他的弟子們完全不同……』 言達平左手捏着劍訣,右手手腕抖動,劍尖連轉了七個圈子,快速無倫的刺向萬震山胸口。
萬震山橫過劍身,以橫破圓,斜劈連削,将他這七個圈子盡數破解了。
狄雲在一旁觀看,心下又想:『這七個圈子,全是多餘,最終是一劍刺向萬師伯的左胸,何不直捷了當的刺了過去?豈不既快又狠?萬師伯斜劈連削,以七個招式破解言師伯的七個劍圈,好像巧妙,其實笨得不得了,若是反刺言師伯小腹,早已得勝了。
』 猛地裡他腦海中又掠過一幕情景: 他和師妹戚芳又在練劍,戚芳的劍招花式繁多,在他記不清師父所教的招數,給戚芳迫得手忙腳亂,連連倒退。
戚芳接連三招攻來,他頭暈眼花,手忙腳亂,眼看抵敵不住,不及去想師父說過的話,随手擋架,跟着便反刺出去…… 戚芳用一招『俯聽文驚風,連山石布逃』,圈劍來擋,但狄雲的劍招純系自發,不依規矩,戚芳這一招花式巧妙的劍法,反而擋架不住。
狄雲一劍刺去,直指她的肩頭。
正收勢不及之際,師父戚長發從旁躍出,手中拿着一根木柴,拍的一聲,将狄雲手中長劍擊落了。
狄雲和戚芳都吓得臉色大變,戚長發将狄雲狠狠責罵了一頓,說他亂打亂劈,不依師父所教的方法使劍。
當時狄雲也曾想到:『我不照規矩使劍,怎麼反而勝了?』但這念頭隻是一閃即逝,随即想起:『那是因為師妹的劍術還沒練到家的緣故,要是遇到了真正好手,我胡砍亂劈當然是非輸不可。
』他當時那裡想得到:他随手刺出去的劍招,其實比他師父所教希奇古怪的劍法實用得多。
現下想來,那可全然不同了。
以他此刻的武功,自是清清楚楚的看了出來:萬震山和言達平兩人所學的劍術之中,有許多是全然無用的花招,而萬震山教給弟子的劍法,戚長發教給他狄雲的劍法,這些無用的花招更多。
顯然,師祖梅念笙早瞧出這三個徒兒心術不正,在授術之時,故意引他們走上劍術的歪路,而萬震山和戚長發在教徒兒之時,故意引他們在這條歪路上走得更遠。
臨敵之時便一招不管用的劍法,不隻是『無用』,而讓敵人搶到上風,便是将性命交在敵人手裡。
為什麼師祖、師父都這麼狠毒?都這麼的陰險? 狄雲瞧着言達平的臉,心中卻在思索許多遙遠的往事,突然間,他又記起了一件事:那是在蔔垣到他家裡來邀請師父到荊州去赴宴的那一日,他與戚芳又在練劍,草堆後忽然有人發笑。
師父過去一看,原來是個在曬太陽,捉虱子的老丐。
這老丐的容貌是喬裝改扮的,當時師父沒有發覺,其實,就是二師伯言達平。
原來他一直在師父的屋子旁邊窺伺,察看着動靜。
是了,他們都在争奪一本『素心劍譜』,直到現在,這兩位師伯還在争鬥不休。
狄雲神馳物外,回憶往事。
大廳中的争鬥卻是越來越緊迫了。
萬震山和言達平二人的劍法難分伯仲,但萬圭、吳坎、馮坦、孫均四人在旁相助,究竟是令言達平大為分心,隻見孫均一劍刺向言達平後心,言達平回劍一擋,劍鋒順勢掠下。
孫均一聲『啊喲!』跟着當的一聲,長劍落地,原來手腕口給言達平刺傷。
便在這時,萬震山已抓了空隙,刷的一劍,在言達平右臂割了長長一道口子。
言達平吃痛,急忙劍交左手,但他左手使劍究竟甚是不慣,右臂上的傷勢也着實不輕,鮮血染得他半身都是血污。
七八招拆将下來,他左肩上又中了萬震山一劍。
旁觀的衆鄉民吓得臉也白了,竊竊私議,誰也不敢大聲說話。
萬震山更不打話,決意今日便将這師弟殺了,一劍劍出手,更是狠辣。
嗤的一聲響,言達平右胸又中一劍。
眼看數招之間,言達平便要死于師兄劍底,他咬着牙齒浴血苦鬥,不出半句求饒的言語。
他和這師兄同門十餘年,離了師門之後,又是勾心鬥角了十餘年,對他為人知之極深,若是出言相求,隻有徒遭羞辱,絕無用處。
狄雲心道:『當年在荊州之時,言師伯以一隻飯碗助我打退大盜呂通,又教了我三招劍法,使我不受萬門諸弟子的欺侮,此恩未曾得報,如何能讓他死于非命。
』當下假裝不住發抖,手中的鐵鏟,便在地下鏟滿了泥土。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魯坤叫道:『師弟,師弟!』伸手扶住了他,撕破他的衣袖,隻見那道紅線已過腋下。
他轉頭向着萬震山,叫道:『師父,什麼都答應吧!』意思是說:『今日無奈答允,日後再行反悔,也還不遲。
』萬震山道:『好,這素心劍譜,就算是師弟你的了,恭喜!恭喜!』萬圭是他的獨生愛子,自不能眼睜睜的讓他這般死去。
言達平道:『既是如此,讓我進屋去找找,說不定能尋得到什麼解藥,那是要瞧萬賢侄是不是有這門造化了。
』說完慢吞吞的轉身入内。
萬震山使個眼色,魯坤和蔔垣跟了進去。
過了好一會,三人都沒出來,也沒聽到什麼聲息,隻見萬圭神智昏沉,由沈城扶着,已是不能動彈。
萬震山心中焦急,向馮坦道:『你進去瞧瞧。
』馮坦道:『是!』正要進去,隻見言達平走了出來,滿面春風的道:『還好!還好!這不是找到了嗎?』手中高舉着一個小瓷瓶,道:『這是解藥,行,治蠍毒是再好不過了。
』說着走到萬圭身邊,拔開瓶塞,倒了一點兒黑色的藥末出來,道:『萬賢侄,你好大的命啊。
』将這些藥末敷上萬圭的手背。
這解藥倒也真靈,隻見傷口中不住滲出黑血來,一滴滴的流在地下,黑血越流越多,萬圭手臂上那道紅線便緩緩向下,回到臂彎,又回到手腕。
萬震山籲了口氣,心中又是輕松,又是惱恨,兒子的性命是保全了,可是這一仗大敗虧輸,還沒動手便受制于人。
又過了一會,萬圭睜開了眼睛,叫了聲:『爹!』 言達平用瓶塞将瓷瓶的口塞好,将瓷瓶放回懷中,笑道:『不送了,請吧!』萬震山向沈城道:『叫他們出來。
』沈城應道:『是!』走到廳後,大聲叫道:『魯師哥、蔔師哥,快出來,咱們走了。
』可是不聽見應聲。
他又叫了幾聲,内堂仍是聲息全無。
沈城也不等師父吩咐,徑自沖了進去,可是他這一進去,也就此不出來了。
萬震山驚疑交集,但随即明白:『言達平這厮的屋裡不是伏有高手,便是布置下什麼機關,以緻我三個徒兒一走進去,便都着了他的道兒,這會兒再軟言相求,已是無益。
』當即刷的一聲,長劍出鞘,刃吐青光,疾向言達平喉頭刺了過去。
狄雲從未見萬震山顯示過武功,這時見他這一招刺出,狠辣穩健,心中暗道:『很好,這一劍中倒似無懈可擊。
』要知狄雲此時武功非同小可,他在别人出招之時,第一眼看的就是對方招數中有什麼破綻,萬震山這一招中居然沒有破綻,可見此人的劍法已是十分了得。
言達平斜身一讓,左手抓住拐杖下端,右手抓住拐杖的龍頭,雙手一分,擦的一聲輕響,白光耀眼,他手中已多了一柄長劍。
原來那拐杖的龍頭便是劍柄,劍刃藏在杖中,拐杖下端便是劍鞘。
他一劍在手,當即還招,隻聽得叮叮叮叮之聲不絕,師兄弟二人便在土坑中鬥了起來。
衆鄉民早已驚疑不定,見他二人動家夥相鬥,更是吓得縮在屋角落中,誰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狄雲也裝出畏縮之狀,留意觀看這兩位師伯的相鬥,隻看得七八招,不禁暗暗歎息:『二位師伯的内功修為太也低淺,劍招上雖是各有獨得之處,但若是碰到對方的内功稍見深厚,兵刃一交,一招之間便能将他們手中長劍震飛,還說得上什麼動手過招?這兩位師伯若要武功再有進境,非從内力修為着手不可,此刻是内力不足,招法有餘,再去争奪什麼‘素心劍譜’,可說是絕無用處,除非那素心劍譜是一部增進内功的武經。
但既是‘劍譜’,想來必是講劍法的書,對他二人決計沒什麼助力。
要說到修練内功吧,他二人年紀已這麼高,再練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大進步。
』 他又看幾招,更覺暗歎:『劉乘風、花鐵幹他們‘落花流水’四俠的武功,比之這兩位師伯是高得多了。
我瞧他們的武功,一上來便練入了邪路,一味從招數變化上着手,全不顧如何和内力相配合。
那是什麼道理?嗯,當年師父教我劍招,也是這麼教。
看來他們萬、言、戚師兄弟三人,全是這麼學的。
這種武功遇上比他們弱的對手,固然可以盡情玩弄,但隻要對方功力稍強,他們這許多千奇百怪、變幻無窮的花拳繡腿,半點用處也沒有了。
為什麼要這樣學劍?為什麼要這樣學劍?』 他心中一時疑難不解,隻見孫均等三人各挺長劍,上前助戰,成了四人合攻言達平之勢。
言達平哈哈大笑,說道:『好,好!大師哥,你越來越長進啦,招集了一批喽啰,一齊來攻打你師弟。
』他雖是裝作若無其事,劍法上卻已頗見窒滞。
狄雲心想:『他師兄弟二人的劍招,各有各的長處。
言師伯當年教了我刺肩、打耳光、去劍三式,用以對付萬門諸子弟,那是十分有用的,用來對付萬師伯,卻是半點用處也沒有。
唉,他們仍是不懂,單學劍招變化,若無内功相濟,那有什麼用?半點用處也沒有,真是奇怪,他們怎麼誰也不懂這個道理?』 突然之間,他心中閃過一道靈光,想起一件事來:『丁大哥跟我說過那神照經的來曆,顯然祖師爺梅念笙是懂得這道理的,卻為什麼不跟三個弟子說?難道……難……』他心中連說三個『難道』,背上突然間滲出一片冷汗,不由得微微打了個寒噤,身子也輕輕發抖。
旁邊一個年老的鄉民不住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别弄出人命來才好,小兄弟,别怕,别怕。
』他見狄雲發抖,還道他是見到萬言二人相鬥而害怕,雖是安慰于他,自己心中其實也是十分害怕。
狄雲心底已猜到了真相之所在,可是這種情形太過陰險惡毒,他不願多想,甚至不願将已經猜到的真相,歸并成為一條明顯的理路,可是既然想開了頭,一件件微小的事自已會彙歸在一起。
萬震山、言達平、孫均、馮坦……這些人每一招遞出,都是使狄雲的想法多了一次印證。
『不錯,不錯,一定是這樣,恐怕不會吧?做師父的,怎麼會如此惡毒?不會的,不會的……不過,不過,倘若不是這樣,怎麼會如此的,那可太也奇怪了。
』 終于,一張很明确的圖畫在他腦海中呈現了出來:『許多年以前,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和師妹戚芳在練劍,師父在旁邊指點,師父教了一招,劍法很是巧妙,我用心的練,第二次再問,師父卻教得不同了,劍法仍舊很巧妙,卻和第一次不同。
當時,我隻道是師父的劍法變幻莫測,但這時想來,兩次所教的劍招為什麼不同,道理是清清楚楚的看出來了。
』 他突然之間,十分的傷心,十分的難受:『師父故意教我走錯路子,故意教我不大好的劍法。
他自己的本事高得多,卻故意教我學些中看不中用的劍招。
他……他……』 『萬師伯也是這樣,他自己的本事,和他的弟子們完全不同……』 言達平左手捏着劍訣,右手手腕抖動,劍尖連轉了七個圈子,快速無倫的刺向萬震山胸口。
萬震山橫過劍身,以橫破圓,斜劈連削,将他這七個圈子盡數破解了。
狄雲在一旁觀看,心下又想:『這七個圈子,全是多餘,最終是一劍刺向萬師伯的左胸,何不直捷了當的刺了過去?豈不既快又狠?萬師伯斜劈連削,以七個招式破解言師伯的七個劍圈,好像巧妙,其實笨得不得了,若是反刺言師伯小腹,早已得勝了。
』 猛地裡他腦海中又掠過一幕情景: 他和師妹戚芳又在練劍,戚芳的劍招花式繁多,在他記不清師父所教的招數,給戚芳迫得手忙腳亂,連連倒退。
戚芳接連三招攻來,他頭暈眼花,手忙腳亂,眼看抵敵不住,不及去想師父說過的話,随手擋架,跟着便反刺出去…… 戚芳用一招『俯聽文驚風,連山石布逃』,圈劍來擋,但狄雲的劍招純系自發,不依規矩,戚芳這一招花式巧妙的劍法,反而擋架不住。
狄雲一劍刺去,直指她的肩頭。
正收勢不及之際,師父戚長發從旁躍出,手中拿着一根木柴,拍的一聲,将狄雲手中長劍擊落了。
狄雲和戚芳都吓得臉色大變,戚長發将狄雲狠狠責罵了一頓,說他亂打亂劈,不依師父所教的方法使劍。
當時狄雲也曾想到:『我不照規矩使劍,怎麼反而勝了?』但這念頭隻是一閃即逝,随即想起:『那是因為師妹的劍術還沒練到家的緣故,要是遇到了真正好手,我胡砍亂劈當然是非輸不可。
』他當時那裡想得到:他随手刺出去的劍招,其實比他師父所教希奇古怪的劍法實用得多。
現下想來,那可全然不同了。
以他此刻的武功,自是清清楚楚的看了出來:萬震山和言達平兩人所學的劍術之中,有許多是全然無用的花招,而萬震山教給弟子的劍法,戚長發教給他狄雲的劍法,這些無用的花招更多。
顯然,師祖梅念笙早瞧出這三個徒兒心術不正,在授術之時,故意引他們走上劍術的歪路,而萬震山和戚長發在教徒兒之時,故意引他們在這條歪路上走得更遠。
臨敵之時便一招不管用的劍法,不隻是『無用』,而讓敵人搶到上風,便是将性命交在敵人手裡。
為什麼師祖、師父都這麼狠毒?都這麼的陰險? 狄雲瞧着言達平的臉,心中卻在思索許多遙遠的往事,突然間,他又記起了一件事:那是在蔔垣到他家裡來邀請師父到荊州去赴宴的那一日,他與戚芳又在練劍,草堆後忽然有人發笑。
師父過去一看,原來是個在曬太陽,捉虱子的老丐。
這老丐的容貌是喬裝改扮的,當時師父沒有發覺,其實,就是二師伯言達平。
原來他一直在師父的屋子旁邊窺伺,察看着動靜。
是了,他們都在争奪一本『素心劍譜』,直到現在,這兩位師伯還在争鬥不休。
狄雲神馳物外,回憶往事。
大廳中的争鬥卻是越來越緊迫了。
萬震山和言達平二人的劍法難分伯仲,但萬圭、吳坎、馮坦、孫均四人在旁相助,究竟是令言達平大為分心,隻見孫均一劍刺向言達平後心,言達平回劍一擋,劍鋒順勢掠下。
孫均一聲『啊喲!』跟着當的一聲,長劍落地,原來手腕口給言達平刺傷。
便在這時,萬震山已抓了空隙,刷的一劍,在言達平右臂割了長長一道口子。
言達平吃痛,急忙劍交左手,但他左手使劍究竟甚是不慣,右臂上的傷勢也着實不輕,鮮血染得他半身都是血污。
七八招拆将下來,他左肩上又中了萬震山一劍。
旁觀的衆鄉民吓得臉也白了,竊竊私議,誰也不敢大聲說話。
萬震山更不打話,決意今日便将這師弟殺了,一劍劍出手,更是狠辣。
嗤的一聲響,言達平右胸又中一劍。
眼看數招之間,言達平便要死于師兄劍底,他咬着牙齒浴血苦鬥,不出半句求饒的言語。
他和這師兄同門十餘年,離了師門之後,又是勾心鬥角了十餘年,對他為人知之極深,若是出言相求,隻有徒遭羞辱,絕無用處。
狄雲心道:『當年在荊州之時,言師伯以一隻飯碗助我打退大盜呂通,又教了我三招劍法,使我不受萬門諸弟子的欺侮,此恩未曾得報,如何能讓他死于非命。
』當下假裝不住發抖,手中的鐵鏟,便在地下鏟滿了泥土。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