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陰品第二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則能除斷。
菩薩于五受陰中除斷欲染故。
随順通達決定五陰方便。
如是觀時。
能知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持世。
何謂菩薩摩诃薩能觀察選擇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菩薩摩诃薩觀衆生初入胎歌羅羅時。
先五陰滅即更有五陰生。
從是已來觀五陰生滅相。
雖先識滅亦知五陰非斷滅相識。
雖依止歌羅羅。
亦知五陰不至不常。
如是觀初入胎一念五受陰生滅相。
從歌羅羅乃至出生。
及後增長乃至死時。
觀此五受陰念念生滅相。
如是觀察選擇五受陰微細生滅相。
持世。
是五受陰微細生滅相者,所謂先五受陰滅。
次第無物有至胎。
識初合時五陰即有生滅。
因歌羅羅五受陰假名為人。
所以者何。
持世。
識無所依則不能祝識所依者五受陰是。
持世。
又無色界中諸天。
五受陰細微生滅相亦應如是知。
持世。
如是細微五受陰生滅相。
辟支佛智慧所不能及。
何況聲聞智慧。
惟諸佛如來善知五受陰。
從初入胎細微生滅相。
及無色天諸陰念念生滅。
所謂一切智慧。
出一切世間智慧菩薩摩诃薩得無生法忍。
至佛慧境界。
是人雖如是觀察選擇五受陰細微相。
從初入胎乃至無色天。
亦不能究盡如諸佛所知。
持世。
諸佛如來無有随他智慧。
自然得一切智慧方便。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智慧無所不達。
諸佛無礙智慧。
于一切法中得決定慧。
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
何以故?于無量無數千萬億阿僧祇劫行于深法故。
持世。
一切凡夫不能如是方便觀五受陰。
何況觀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何以故?諸凡夫人不能知五受陰如實。
凡夫不知齲不知受陰。
持世。
何謂為齲取名我取衆生齲見取戒齲五陰齲十八性齲十二因緣齲是名為齲乃至所有法。
若内若外。
所謂欲取有齲見聞覺識齲我我所齲持世。
凡夫于此虛妄取不知不見。
颠倒因緣而取諸法。
是人為取所系。
無明因緣取諸行。
諸行因緣取識。
識因緣取名色。
名色粗相衆生染着歸趣。
所謂色取色合色縛。
及取四無色陰。
受想行識分别為名。
持世。
若無諸佛衆生,則無所知無所見。
不能正觀五受陰。
諸佛出于世間。
壞衆生依止色。
壞依止受想行識。
壞和合一相故。
諸佛如來作如是分别說。
汝等所依所歸。
是名為色。
是色但以四大和合。
受想行識但有名字。
名色相成就故說五受陰。
汝等衆生莫貪歸此不牢堅五受陰。
持世。
如來何故說五受陰。
持世。
是凡夫人。
從颠倒生入無明網。
馳走往來何所歸趣。
貪受五受陰相作是念。
我依止此當以得樂。
是人以是樂想貪歸五陰。
以苦想以不苦不樂想貪歸五陰。
凡夫人所歸所依止處。
是名五陰。
持世。
諸凡夫人從生以來盲不知五陰為是何等。
不知五陰從何所來。
不知五陰如實故。
貪受五陰。
是故說名受陰。
于此中誰有受者此中受者不可得。
但以颠倒貪着分别虛妄自縛無明癡闇故。
取我取我所。
取此彼。
是故說受陰是五陰。
無有取者亦無決定相。
是故智者,知非陰是五受陰。
颠倒陰是五受陰。
無明陰是五受陰凡夫于此為所系縛。
貪歸五取陰。
以貪歸故不知何等是齲何等是取陰。
但為貪着所歸五陰。
往來生死。
貪着是五陰故馳走諸趣。
貪歸何等。
貪歸見貪歸聞。
貪歸覺貪歸識。
貪歸愛貪歸無明。
是諸凡夫。
為愛縛所縛。
貪愛五受陰。
為諸蓋所覆入無明闇冥。
不知不覺我等今為貪歸何處。
系縛何處。
以不知故。
往來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道中。
生死所縛貪歸生死不放不舍。
不斷五陰亦不能知五陰如實相。
不如實知故。
為種種苦惱所害。
堕虛空獄不知出處。
是人不見出道故。
于無始生死道中受諸生死。
是故不能得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亦不得度無量生死險道。
亦不得脫諸大苦聚。
還複歸趣于苦。
貪着于苦。
為苦所使。
何等為苦。
五受陰是。
生時但苦生。
滅時但苦滅。
持世。
我以是因緣故。
為弟子說法。
汝等比丘。
當正觀色陰。
亦當如實知色無常相。
汝等若于色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
汝等當正觀受想行識。
亦當如實知受想行識無常相。
若于受想行識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
除斷欲染故心得正解脫。
持世。
若有人知我所說法義如是能如說修行。
當得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人不能如說修行。
為色縛所縛。
為愛系所系。
入無明闇冥貪取五陰。
是人貪取五陰故。
不能得脫生死險道。
持世。
以是義故。
我說世間與我诤。
我不與世間诤。
何等為世間。
所謂貪着五受陰者,為世間所攝。
是人貪歸五陰。
為五陰所縛。
不知五陰性。
不知五陰空相。
而與我诤。
是人違逆佛語。
與佛共诤故堕大衰惱。
若有人于佛在世若佛滅後。
能如是觀虛妄五受陰空無所有。
從颠倒無明闇冥起。
虛诳妄想但诳凡夫。
非五陰似五陰。
如是之人不與佛诤。
不逆佛語故。
得脫地獄畜生餓鬼苦惱。
持世。
諸佛不與人诤。
斷一切诤訟名之為佛。
但為衆生演說實法作是言:汝等先所取者皆是颠倒。
一切衆生颠倒力故
菩薩于五受陰中除斷欲染故。
随順通達決定五陰方便。
如是觀時。
能知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持世。
何謂菩薩摩诃薩能觀察選擇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菩薩摩诃薩觀衆生初入胎歌羅羅時。
先五陰滅即更有五陰生。
從是已來觀五陰生滅相。
雖先識滅亦知五陰非斷滅相識。
雖依止歌羅羅。
亦知五陰不至不常。
如是觀初入胎一念五受陰生滅相。
從歌羅羅乃至出生。
及後增長乃至死時。
觀此五受陰念念生滅相。
如是觀察選擇五受陰微細生滅相。
持世。
是五受陰微細生滅相者,所謂先五受陰滅。
次第無物有至胎。
識初合時五陰即有生滅。
因歌羅羅五受陰假名為人。
所以者何。
持世。
識無所依則不能祝識所依者五受陰是。
持世。
又無色界中諸天。
五受陰細微生滅相亦應如是知。
持世。
如是細微五受陰生滅相。
辟支佛智慧所不能及。
何況聲聞智慧。
惟諸佛如來善知五受陰。
從初入胎細微生滅相。
及無色天諸陰念念生滅。
所謂一切智慧。
出一切世間智慧菩薩摩诃薩得無生法忍。
至佛慧境界。
是人雖如是觀察選擇五受陰細微相。
從初入胎乃至無色天。
亦不能究盡如諸佛所知。
持世。
諸佛如來無有随他智慧。
自然得一切智慧方便。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智慧無所不達。
諸佛無礙智慧。
于一切法中得決定慧。
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
何以故?于無量無數千萬億阿僧祇劫行于深法故。
持世。
一切凡夫不能如是方便觀五受陰。
何況觀五受陰細微生滅相。
何以故?諸凡夫人不能知五受陰如實。
凡夫不知齲不知受陰。
持世。
何謂為齲取名我取衆生齲見取戒齲五陰齲十八性齲十二因緣齲是名為齲乃至所有法。
若内若外。
所謂欲取有齲見聞覺識齲我我所齲持世。
凡夫于此虛妄取不知不見。
颠倒因緣而取諸法。
是人為取所系。
無明因緣取諸行。
諸行因緣取識。
識因緣取名色。
名色粗相衆生染着歸趣。
所謂色取色合色縛。
及取四無色陰。
受想行識分别為名。
持世。
若無諸佛衆生,則無所知無所見。
不能正觀五受陰。
諸佛出于世間。
壞衆生依止色。
壞依止受想行識。
壞和合一相故。
諸佛如來作如是分别說。
汝等所依所歸。
是名為色。
是色但以四大和合。
受想行識但有名字。
名色相成就故說五受陰。
汝等衆生莫貪歸此不牢堅五受陰。
持世。
如來何故說五受陰。
持世。
是凡夫人。
從颠倒生入無明網。
馳走往來何所歸趣。
貪受五受陰相作是念。
我依止此當以得樂。
是人以是樂想貪歸五陰。
以苦想以不苦不樂想貪歸五陰。
凡夫人所歸所依止處。
是名五陰。
持世。
諸凡夫人從生以來盲不知五陰為是何等。
不知五陰從何所來。
不知五陰如實故。
貪受五陰。
是故說名受陰。
于此中誰有受者此中受者不可得。
但以颠倒貪着分别虛妄自縛無明癡闇故。
取我取我所。
取此彼。
是故說受陰是五陰。
無有取者亦無決定相。
是故智者,知非陰是五受陰。
颠倒陰是五受陰。
無明陰是五受陰凡夫于此為所系縛。
貪歸五取陰。
以貪歸故不知何等是齲何等是取陰。
但為貪着所歸五陰。
往來生死。
貪着是五陰故馳走諸趣。
貪歸何等。
貪歸見貪歸聞。
貪歸覺貪歸識。
貪歸愛貪歸無明。
是諸凡夫。
為愛縛所縛。
貪愛五受陰。
為諸蓋所覆入無明闇冥。
不知不覺我等今為貪歸何處。
系縛何處。
以不知故。
往來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道中。
生死所縛貪歸生死不放不舍。
不斷五陰亦不能知五陰如實相。
不如實知故。
為種種苦惱所害。
堕虛空獄不知出處。
是人不見出道故。
于無始生死道中受諸生死。
是故不能得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亦不得度無量生死險道。
亦不得脫諸大苦聚。
還複歸趣于苦。
貪着于苦。
為苦所使。
何等為苦。
五受陰是。
生時但苦生。
滅時但苦滅。
持世。
我以是因緣故。
為弟子說法。
汝等比丘。
當正觀色陰。
亦當如實知色無常相。
汝等若于色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
汝等當正觀受想行識。
亦當如實知受想行識無常相。
若于受想行識中有欲染者,當疾除斷。
除斷欲染故心得正解脫。
持世。
若有人知我所說法義如是能如說修行。
當得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人不能如說修行。
為色縛所縛。
為愛系所系。
入無明闇冥貪取五陰。
是人貪取五陰故。
不能得脫生死險道。
持世。
以是義故。
我說世間與我诤。
我不與世間诤。
何等為世間。
所謂貪着五受陰者,為世間所攝。
是人貪歸五陰。
為五陰所縛。
不知五陰性。
不知五陰空相。
而與我诤。
是人違逆佛語。
與佛共诤故堕大衰惱。
若有人于佛在世若佛滅後。
能如是觀虛妄五受陰空無所有。
從颠倒無明闇冥起。
虛诳妄想但诳凡夫。
非五陰似五陰。
如是之人不與佛诤。
不逆佛語故。
得脫地獄畜生餓鬼苦惱。
持世。
諸佛不與人诤。
斷一切诤訟名之為佛。
但為衆生演說實法作是言:汝等先所取者皆是颠倒。
一切衆生颠倒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