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
三台,前台名銅爵,魏曹操築,在彰德府臨漳縣治南。
中台名冰井,在縣治西南。
後台名金虎,亦在西南。
南北聯屬,各高四十餘尺。
襄國,今北直隸順德府。
石勒,字世龍) 十四歲,入洛陽,倚嘯東門。
(勒年十四,行販洛陽,倚嘯上東門。
王衍見而異之,曰:向者胡雛有奇志,恐為天下之患。
馳遣收之,勒已去) 大英雄,擐甲冑,幾平海内。
(勒躬擐甲冑,所向莫敵,用兵如神) 任張賓,呼右侯,特重謀臣。
(中邱人張賓,闊達有大志,常自比子房。
初,勒狥山東,賓謂所親曰:吾曆觀諸将,無如此胡将軍者,可與其成大業。
乃提劍詣軍門,勒用以為謀主。
及勒即位,加賓大執法,封濮陽侯,呼曰右侯而不名) 志磊落,喜聽書,羞談曹馬。
(勒問中書令徐光曰:朕可方何主?對曰:陛下神武謀略,過于漢高。
勒曰:朕若遇漢高,當北面事之;若遇光武,當并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勒雖不學,好使諸生讀書而聽之,時以其意論古今得失。
嘗聽讀漢書,聞郦食其勸立六國後,驚曰:此法當失,何以遂得天下?及聞留侯谏,乃曰:賴有此耳) 稱天王,剛四載,老病身傾。
太子弘,止一年,遭逢石虎。
(晉鹹和五年庚寅二月,勒自稱大趙天王,立世子弘為太子,子宏為大單于,以從子虎中山公為太尉。
虎怒曰:吾身當矢石二十餘年,以成大趙之業,大單于當以授我,乃與黃吻婢兒?念之令人氣塞。
待主上晏駕後,不足複留種也。
至九月,勒自稱皇帝。
至癸己七月,勒病卒,弘即位,虎自為丞相魏王大世子。
次年,弘自赍玺绶詣魏宮請禅位,虎曰:帝王大業,天下自當有議,何為自論耶?弘流涕還宮,謂程太後曰:先帝種真無複遺矣。
于是尚書奏請依禅讓故事,虎曰:弘愚暗,不可君萬國,便當廢之,何禅讓也。
遂廢弘為海陽王,自稱居攝天王。
中山,今真定府定州) 殺其身,及其母,負痛難伸。
(石虎先殺太後劉氏,後幽弘及太後程氏,尋皆殺之) 石虎氏,自稱尊,連屠親子。
(晉建武丁酉,虎稱趙天王。
建元己酉,虎即帝位。
虎太子邃,素骁勇,虎愛之,嘗謂群臣曰:司馬氏父子弟兄殘滅,使朕得至此,如朕有殺阿鐵理否。
既而邃驕淫殁忍,虎亦荒耽酒色,喜怒無常,數笞捶邃。
邃謀殺虎,事覺,虎廢邃,殺之,并男女二十六人,同埋一棺。
立于宣為天王皇太子。
後虎愛次子秦公鞱,欲立之,以宣年長,猶豫未決。
宣謂楊柸曰:汝能殺鞱,以鞱國邑封汝;鞱死,主上必臨喪,吾因行大事,蔑不濟矣。
柸等殺鞱,虎哀驚,久絕方蘇。
既而事覺,虎幽宣于席庫,以鐵環其額而鎖之,斫眼潰腹,縱火燒之。
虎登中台觀之,取灰分置諸門交道中,殺其妻子九人。
宣小子年數歲,虎尤愛之,于抱中取而戮之。
兒挽虎衣大叫,至于絕帶。
虎因以發病。
阿鐵,邃小字) 用純灰,滌腸胃,終養兇兒。
(虎曰:吾欲以純灰三斛洗吾腹腸穢惡,故生兇子) 末年來,傳位與,幼兒石世。
(初,虎将軍張豺,獲劉曜幼女,納于虎,嬖之,生幼子齊公世。
宣死,虎議立太子,太尉張舉曰:燕公斌有武略,彭城公遵有文德,惟陛下所擇。
豺曰:陛下再立太子,其母皆賤,故禍亂相尋,今宜擇母貴子孝者立之。
遂立世為太子。
虎卒,世遂嗣位) 石遵來,又殺世,推刃天倫。
(初,虎病甚,以彭城王遵鎮關右,燕王斌為丞相,受遺诏輔政。
劉後恐斌不利于太子,矯诏殺之。
遵自幽州至邺,敕朝堂受拜,遣之。
遵還至河中,聞喪,征虜将軍石闵等讨梁犢還,遇遵于李城,說遵曰:殿下長且賢,先帝亦有意以為嗣,末年惽惑,為張豺所誤。
今若聲豺之罪,鼓行而讨之,其誰不開門倒戈而迎殿下者?遵遂還趣邺,耆舊羯士皆出迎之,遵入升前殿,斬豺于市,假劉氏令,以遵嗣位。
封世為谯王,尋殺之) 不記得,勒遺言,深思周霍。
(初,勒病笃,遺命曰:大雅兄弟,宜善相保,司馬氏汝之前車也;中山王宜深思周霍,勿為将來口實。
大雅,勒太子弘字) 前人死,後人屠,報應分明。
鑒殺遵,闵殺鑒,石祇稱帝。
(勒死,虎殺其子弘;虎死,遵殺其子世。
初,遵殺世,武興公闵之力居多,及即位,惡闵權重,召義陽王鑒謀誅之。
鑒以語闵,闵遂劫李農等殺遵而立鑒,以闵為大将軍,農為大司馬。
鑒又惡闵農之逼,使樂平王苞等攻闵農,不克,闵尋殺鑒而自立,并殺虎三十八孫,盡滅石氏。
闵本姓冉,為石氏所養,至是複姓冉,改國号曰大魏。
時趙新興王石祇,鎮襄國,聞冉闵之亂,遂即位稱帝。
義陽,今汝甯府信陽州。
樂平,縣名,屬太原府。
新興,今太原府忻州) 二三年,都做了,橫死猖神。
(祇在位三年,使其将劉顯攻闵,闵大敗顯軍。
顯懼,請降,求殺祇以自效。
顯歸弒祇而自立,趙亡。
闵在位三年,攻克襄國,殺顯。
因遊食常山中山諸郡,燕王儁遣慕容恪擊之,燕共十戰皆不勝,恪乃分軍為三部,以鐵鎖連馬為方陣而前,分兩軍從旁夾擊,圍闵數重。
闵潰圍東走,馬忽斃,為燕兵所執,送龍城斬之,魏亡) 留卻下,身後報,死猶餘恨。
三百鞭,一柱殿,漂蕩屍靈。
(初,麻襦見石季龍語,了無異言,唯道陛下當終一柱殿下。
後燕王慕容儁夢石虎齧其背,乃令人發屍于東明觀,其屍僵而不腐。
儁數其殘暴之罪,今武士鞭之三百,投屍漳水,倚橋柱不流,時人以為一柱殿下。
即此也。
石虎,字季龍) 前涼主,晉懷時,西平張軌。
(張軌。
安定鳥氐人,晉懷帝時,為涼州州史。
永嘉二年,封西平公。
涼州,今陝西涼州衛。
西平,今陝西西甯衛) 牧涼州,封太尉,一代忠臣。
(晉愍帝建興二年,以軌為太尉涼州牧。
初,王彌寇洛陽,軌遣都護北宮純入衛,後複馳檄關中,翼戴帝室。
時州郡之使,莫有至者,軌獨貢獻不絕。
忠臣注見下張實注下) 子張實,嗣其宗,入朝獻玺。
(軌卒,子實立。
初,惠帝失玺于蕩陰,涼州軍士得之,文曰:皇帝行玺,獻于實。
實曰:是非人臣所得而留。
乃獻之長安。
書法曰:軌能匡輔晉室,子實嗣位,一書得玺獻之,一書遣兵入援,一書遣韓璞将兵伐漢,一書遣使上表,皆予其忠也。
實可謂世笃忠貞者矣!) 甫七年,遭帳下,為玺傷身。
(京兆人劉弘,客居涼州天梯山,以妖術惑衆,實左右皆信事之。
弘自言天輿神玺,應王涼州,實帳下閻涉等謀殺實而奉弘。
實知其謀,遣收弘,未至,涉等遂殺實。
實所遣兵,執弘轘之,誅其黨與數百人。
實立于晉愍帝建興甲戌,弒于晉元帝太興庚辰,在位七年。
京兆,今西安府。
天梯山,在陝西涼州衛城南八十裡。
) 叔張茂,立三年,拜降劉曜。
(左司馬陰元等,以實子駿尚幼,乃立駿叔茂嗣位,以駿為世子。
立三年,趙王劉曜擊之,茂出屯石頭,疑寡不敵衆,遣使稱藩。
曜拜茂太師,封涼王,加九錫) 封涼王,剛半載,子駿為君。
(曜封茂為涼王,半載即卒,實子駿即位) 向中華,去趙封,仍稱晉将。
(駿聞趙兵為後趙所敗,乃去趙官爵,複稱晉大将軍涼州牧,遣張淳稱藩于成主李雄,假道通表建康) 二十年,假王号,氣勢憑陵。
(駿立一十二年,時駿盡有隴西之地,士馬強盛。
雖稱臣于晉,而不行中與正朔,所立官僚府寺,拟于王者。
隴西,今臨洮府) 傳位與,子重華,攻秦擊趙。
(駿卒,子重華嗣位,晉仍遣使拜西平公,重華自稱涼王。
重華攻秦上郢,拔之,趙王虎以重華新立,遣麻秋等擊涼,進攻抱罕。
重華使謝艾擊敗之,秋等退守大夏。
厭聞之歎曰:吾以偏師定九州島,今以九州島之力,困于抱罕,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上郢,縣名,故城在秦州。
抱罕,地名,一統志:故城在陝西河州衛西) 庶兄來,弒幼主,骨肉分争。
(重華卒,子曜靈立,年甫十歲。
重華庶兄祚有勇,與嬖臣趙長等結為兄弟,曜靈立未一月,長等廢之而立祚,祚自稱涼王。
祚惡河州刺史張瓘之強,使索孚代之。
瓘斬孚起兵,傳檄州郡,廢祚複立曜靈。
将軍宋混應之。
祚殺曜靈,混軍至姑臧,瓘弟琚開門納之,長等懼罪,入閣呼重華母馬氏立曜靈弟元靓為主,諸将收長殺之。
祚素失衆心,莫肯為之鬬者,亦見殺。
姑臧,縣名,故城在陝西涼州衛東。
河州,一統志雲:即陝西河州衛) 張元靓,立九年,死于叔父。
(元靓始七歲,張瓘推為涼王。
在位九年,叔父天錫專權執政。
元靓庶母郭氏謀誅之,事洩,天錫遂執元靓母子弒之) 張天錫,奪侄位,酒色荒淫。
(天錫殺侄篡位,自稱涼州牧西平公。
荒于酒色,不親庶務,人情憤怨) 傳七代,亂離中,四場家禍。
(自張軌至天錫,凡七主,曜靈張祚不與其内。
而實曜靈祚元靓俱被殺) 有虛名,無實位,降與苻秦。
(前涼諸主,止有稱王虛名,俱未即真。
天錫在位十三年,秦王苻堅命王猛為書谕之,天錫懼,遣使稱藩。
堅拜為涼州剌史西平公。
後堅以天錫臣道未純,遣尚書郎梁殊征之,天錫射殺之,秦将軍苟長等濟河,天錫遣将掌據拒戰,敗死。
秦兵至姑臧,天錫出降。
秦封為歸義侯,前涼亡。
) 前秦者,略陽人,蒲洪子健。
(苻弘,略陽氐人,其家池中蒲生,長五尺,五節如竹形,時鹹謂之蒲家,因為氏焉。
又隴右大雨,謠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
遂名洪。
後以谶文有草付應王語,又其孫堅始生,背有赤文隐起,曰草付臣又土王鹹陽八字,因改姓苻名堅以應之。
晉懷帝永嘉中,洪自稱略陽公三秦王,尋為故趙将麻秋所殺,于健收秋斬之,嗣位,是為前秦。
略陽,縣名,屬漢中府。
氐本西南夷種,漢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或号青氐,或号白氐) 永和中,辛亥歲,即位稱秦。
(晉穆帝永和辛亥七年,健即天王大單于位,國号大秦。
八年,健以單于統一百蠻,非天子所宜領,以授人子,自稱皇帝) 子苻生,性暴虐,瞎兒一淚。
(健第三子淮南王生,幼無一目,而性尤暴虐。
祖洪嘗戲之曰:吾聞瞎兒一淚。
生怒,引佩刀自刺目出血,曰:此亦一淚也。
洪驚鞭之,生曰:性愛刀槊,不堪鞭棰。
洪欲除之,健曰:兒長自應改,何以遽爾?及長,力舉千鈞,手格猛獸,擊刺騎射,冠絕一時。
健以谶文有三羊五眼,乃立生為太子。
健卒,生嗣位) 屠功臣,恣殺害,被弒宮庭。
(初,健寝疾,以太傅毛貴尚書令梁楞仆射梁安等受遺诏輔生。
後有星變,中書令胡文言三年内國有大喪,大臣戮死。
生曰:皇後對臨天下,可以應大喪矣;毛太傅等可以應大臣矣。
乃殺皇後及貴楞安。
生在位二年,自公卿以下,凡殺五百餘人。
生對侍婢言曰: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當除之。
婢以告東海王堅及堅兄清河王法,法帥壯士入雲龍門,堅帥麾下繼進,宿衛壯士皆舍仗歸堅。
生猶醉寐,堅兵殺之) 壯烈堅,大作為,賴逢王猛。
(堅既弒生,法讓堅适嗣且賢宜立,堅乃去帝号,稱大秦天王。
堅雄壯有膽略,時譽歸之。
北海王猛,倜傥有大志,隐居華陰,尚書李婆樓薦猛于堅,謂其謀略不世出。
堅招至,一見如舊友,自謂劉元德之逢諸葛孔明也。
後堅為後秦王姚苌所執,堅自以平生遇苌有恩,尤忿之,數罵苌求死。
苌缢之,谥堅曰壯烈天王。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封清河侯) 廿八載,并強燕,政治嚴明。
(堅在位二十八年。
晉帝奕隆和庚午,堅遣王猛伐燕,猛長驅入邺,所過郡縣望風降附。
燕主暐出降,遂并燕地。
猛号令嚴明,法簡刑寬,燕民各安其業) 景略逝,寵鮮卑,養留蜂虿。
(王猛寝疾,堅訪以後事。
猛曰: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沒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戎羌,我之雠敵,宜漸除之。
言終而卒。
堅泣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奪吾景略之速也!然堅寵慕容垂等如故,不用猛言,終受其禍) 拟投鞭,斷江流,弱晉平吞。
(堅會羣臣,謀大舉寇晉,太子左衛率石越曰:彼據長江之險,民為之用,未可伐也。
堅曰:以吾之衆,投鞭于江,足斷其流,有何險之足恃乎?左仆射權翼、陽平公融等皆谏,不聽) 冠軍垂,龍骧苌,各懷異志。
(初,燕慕容恪病,勸燕主暐倚任吳王垂,太傅評忌之。
及垂與晉桓溫戰于枋頭,大破之。
垂還邺,威名益振,評謀誅之。
恪子楷告垂,垂曰:骨肉相殘,首亂于國,不忍為也,甯避之于外耳。
遂奔秦。
先堅聞恪卒,陰有圖燕之志,憚垂不敢發。
及聞垂至,大喜郊迎,執手曰:天生賢傑,必相與共成大功。
王猛勸堅除之,堅不從,以垂為冠軍将軍。
石祇稱帝,以姚弋仲子襄為骠騎将軍,石氏滅,襄歸晉,後叛降于燕,桓溫擊敗之,襄遂據襄陵,将進圖關中。
遂據黃落,秦将軍鄧羌擊斬之,弟苌帥其衆降。
至是堅大舉,朝臣皆不欲堅行,獨垂苌勸之,陽平公融谏曰:垂苌我之仇雠,何可聽也?王景略一時英傑,陛下比之諸葛武侯,獨不記其臨沒之言乎?堅不聽,以垂督步騎為前鋒,以苌為龍骧将軍,督益梁州諸軍。
初,苻健入關,夢天神遣使者朱衣赤冠,命拜堅為龍骧将軍,使翼日授之,卒建帝業。
至是堅謂苌曰:朕以龍骧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
及堅與晉戰敗,中流矢,單騎走,諸軍盡沒,惟垂所将三萬人獨全,堅赴之,垂子實言于垂曰:秦王兵敗,委身于我,時不可失也。
垂曰:秦王以國士遇我,此恩何可忘也?吾當懷集關東,以複先業耳。
役垂苌俱各叛秦) 八公山,逢桓謝,鶴唳風聲。
(注兒四卷風鶴句下) 慕容沖,攻長安,出逩五将。
被姚苌,活勒殺,懊悔平生。
(西燕主慕容沖,起兵平陽,進逼長安。
堅自督戰,飛矢滿體,流血淋漓。
沖縱兵暴掠關中,千裡無煙。
堅懼,以谶書雲帝出五将久長得,遂出奔五将山。
後秦王姚苌遣吳忠帥騎圍之,秦兵散走,執堅。
苌遣人缢堅于新平佛寺。
初,堅聞垂攻邺,北地長史慕容泓等俱起兵,乃悔謂權翼曰:不用卿言,使鮮卑至此。
五将山在鳳翔府岐山縣北三十裡,亦名武将山) 長樂丕,走晉陽,稱尊繼統。
(堅子長樂公丕鎮邺,垂攻之,丕将西赴長安。
入至晉陽,聞長安不守,乃發喪,遂于晉陽稱帝。
長樂,縣名,今真定府冀卅。
晉陽,今太原府) 慕容永,殺将來,死在刀兵。
(西燕王慕容永,遣使詣丕,求假道東歸,丕不許,與戰于襄陵,秦兵大敗。
丕南奔東垣,謀襲洛陽。
晉将馮該自陝邀擊,殺之。
襄陵,縣名,屬平陽府。
東垣故城,在真定府城南八裡) 衆臣宰,立苻登,正名讨賊。
(苻登,秦之疎屬,封南安王。
聞丕死,衆臣立之,稱帝于南安,率兵伐後秦。
立世祖神主于軍中,凡所欲為,必啟而後行,将士皆刻鋒铠為死休字,所向無前。
南安,今鞏昌府) 十餘年,空攘攘,敗與姚興。
(晉甯康十九年,後秦主姚興擊登,殺之。
自慕容垂等起兵至此,凡十一年而前秦亡) 後秦王,起姚苌,苻堅司馬。
(姚苌,赤亭羌人。
燕慕容泓起兵華陰,秦王堅遣符叡擊之,以苌為司馬。
赤亭,今鞏昌府隴西縣。
羌本西方牧羊人三苗姜姓之别裔。
華陰,縣名,屬西安府) 自淝河,兵敗後,背主稱秦。
(苌自堅淝水兵敗後,陰蓄異志,會堅遣同苻叡擊燕,叡敗見殺,苌遣長史詣堅謝罪。
堅怒殺之,苌懼,奔渭北馬牧,羌豪推苌為盟主,苌自稱秦王,進屯北地,是為後秦。
晉孝武甯康十一年,取長安稱帝) 既得志,弒其君,及其主後。
(苌先弒前秦主苻堅,及苻登立,苌擊之于安定,敗之。
秦後毛氏,美而勇,善騎射,兵入其營,猶彎弓跨馬,帥壯士力戰,殺七百餘人,衆寡不敵,為苌所執。
苌将納之,毛氏罵且哭曰:姚苌,汝已殺天子,又欲辱皇後,皇天後土,甯汝容乎!苌殺之) 天官兵,鬼使者,竟斃陰刑。
(苌夢苻堅将天官使者鬼兵數百刺中苌陰,寤而驚悸,遂患陰腫,醫刺之出血而死) 子姚興,滅苻登,尊賢禮士。
(苌卒,興秘不發喪,自稱大将軍,帥衆伐秦,執秦主登,殺之。
興命羣臣皆舉賢才,随時任川。
接臣下以禮。
聞楊桓之賢而征之,利鹿孤不敢留) 戡内難,殲強敵,識勢知兵。
(戡内難,注見下奪嫡句下。
殲強敵,注見前滅符登句下) 還燕俘,畀晉城,頗饒才略。
(南燕王超母妻在秦,超遣使稱藩,獻樂妓于興,興遣其母妻還之。
晉劉裕求和于秦,因求南鄉諸郡,羣臣不可,興曰:天下之善一也,裕拔起細微,讨桓玄,複晉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數郡,不以成其美乎?遂以十二郡畀晉。
南鄉故城,在南陽府南陽縣西一百裡) 任賢能,恢疆土,共服骁英。
(秦隴西公姚碩德,興事之如家人禮,國家大政皆咨而後行。
碩德軍令嚴整,撫納夷夏,分置宰守。
涼王呂隆兄弟相賊,政亂民饑,興遣碩德直趣姑臧,隆遣呂超逆戰,碩德大破之,隆降。
于是西涼公暠,河西王利鹿孤,張掖公蒙遜,各遣使奉表入貢于秦。
碩德表隆為涼州刺史,遣使授南涼北涼西涼官爵) 隻末年,愛少子,幾乎奪嫡。
(興末年寵愛廣平公弼,仆射梁喜言于興曰:廣平公潛有奪嫡之志,陛下寵之太過,道路皆言陛下将有廢立之計。
興曰:豈有此耶?喜曰:苟無之,則陛下愛弼,适所以禍之。
願去其左右,損其威權,非特安弼,乃所以安宗社也。
興不得已,乃免弼尚書令,還第。
興如華陰,使太子泓監國,弼黨侍郎尹沖,謀因泓出迎殺之,奉興幸弼第。
作亂,未果。
興還宮疾笃,尹沖帥甲攻端門,興力疾臨前殿,賜弼死) 到頭來,傳位與,太子姚泓。
(興卒,太子泓立) 晉劉裕,入潼關,降為絷虜。
(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太尉劉俗伐秦,所向皆克。
遂入潼關,遣将軍王鎮惡自河入渭,泓使姚丕守渭橋拒之,鎮惡大破丕軍,泓逐出降。
潼關,在西安府華陰縣東四十裡。
渭,水名,源出臨洮府渭源縣鳥鼠山西北谷,東流經盩厔興平鹹陽渭南等縣,直至華陰縣界,入于黃河) 可憐哉,亡國主,死在金陵。
(裕執泓送金陵斬之,後秦亡) 西秦主,乞伏氏,苻秦勇将。
(乞伏國仁,本隴西鮮卑,居勇士川,為前秦主堅前将軍) 見秦衰,背其主,隴右稱尊。
(國仁從堅寇晉,叔父步頹聞秦師敗,率隴西叛之。
堅使國仁讨之,國仁遂與步頹合衆叛據隴右。
晉孝武甯康十年,自稱單于,是為西秦。
隴右即隴西,今臨洮府) 傳位與,弟幹歸,十年而止。
被姚興,擒父子,委質稱臣。
(國仁卒,弟幹歸立。
幹歸擊殺前秦王符登子崇,盡有隴西之地,自稱西秦王,凡十年。
後秦王興遣姚碩德伐之,幹歸戰敗,奔金城,乞降于南涼利鹿孤,秦兵退。
幹歸謀歸,或以白利鹿孤,幹歸懼為所殺,乃送太子熾盤于西平,南奔抱罕,遂降于秦。
熾盤旋亦逃歸。
秦使幹歸還鎮苑川,後幹歸如秦,興以幹歸寖強難制,留為主客尚書。
其子熾盤行西夷校尉,監其部衆。
後自秦逃歸,複稱王。
苑川,城名,故城在蘭縣西) 幹歸死,子熾盤,報雠而立。
(晉義熙八年,幹歸為乞伏公府所殺,公府走保大夏。
子熾盤遣其弟智達讨公府,獲之,轘之譚郊。
熾盤乃自立為河南王。
大夏,漢縣名,故址在陝西河州衛境内) 号文宣,當宋氏,有子傳承。
(宋文帝元嘉五年,熾盤卒,子暮末嗣位。
▼璜按熾盤谥文昭王,此稱文宣,疑誤) 子暮末,遇饑荒,時乖運蹇。
(秦地震,野草皆自反,又正月不雨,至于九月城中大饑,人相食) 赫連家,敗寡弱,刬滅無存。
(宋元嘉八年,夏主赫連定擊秦,遣其叔父韋伐攻南安,秦城内大饑,暮末窮蹇,遂出降。
定殺之,夷其族,西秦遂滅) 大夏主,赫連氏,名稱勃勃。
叛其君,居統萬,反面攻秦。
(勃勃,劉衛辰之第三子,南單于苗裔。
其祖從母姓姓劉,勃勃改姓赫連氏,言其徽赫與天連。
初,魏王拓跋珪滅衛辰,勃勃奔秦。
秦王姚興奇之,以為将軍,使鎮朔方。
會秦與魏和,勃勃怒,遂叛秦,自謂夏後氏之苗裔,稱大夏天王。
進攻秦三城以北諸戎,斬秦将楊丕等。
複侵掠嶺北諸城,興使仆射齊難讨之,為勃勃敗,擒之。
後取長安,遂稱帝于灞上。
初,勃勃築城于朔方郡北黑水之南,曰: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所築新城,宜名統萬。
至是遂定都焉。
朔方,今陝西甯夏衛) 取長安,如破竹,謀臣買德。
(晉劉裕伐秦,克長安,擒秦主泓。
裕東還,留子義真守之,勃勃問王買德曰:朕欲取關中,卿試言其方略。
買德曰:關中形勢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狽而歸,正欲急成篡事耳。
不暇複以中原為意,此天以關中賜我,不可失也。
勃勃乃遣兵向長安,會關中大亂,義真悉召外兵,閉門拒守。
關中郡縣,悉降于夏,勃勃遂進據鹹陽,長安采樵路絕。
裕聞之,名義真東歸,以朱齡石代鎮長安。
勃勃帥衆追義真,至青泥,晉兵大敗,義真僅以身免,齡石犇潼關。
夏兵追殺之,遂定長安。
勃勃享将士,舉觞屬買德曰:卿往日之言,一期而驗,可謂算無遺策矣。
中原即中國,皇極經世書雲:中原之地,方九千裡。
是也。
鹹陽,縣名,屬西安府) 置鋸鑿,嗜殺戮,縱恣威刑。
(勃勃性憍虐,置鋸鑿于左右,群臣忤視者鑿其目,笑者抉其唇,谏者截其舌。
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人而并築之。
所造兵器,射甲不入斬弓人,射入即斬铠匠) 傳位與,親子昌,三年過眼。
(勃勃卒,子太原公昌立,在位僅三年) 魏太武,舉兵來,擄入平城。
(魏太武帝焘,以輕騎濟河襲統萬,分軍伏于深谷,以少衆至城下。
昌堅守不戰,魏乃退兵以示弱,魏軍士有亡奔夏者,言魏軍糧盡,辎重在後,步兵未至,宜急擊之。
昌乃将步騎三萬出城,為兩翼,鼓噪追之。
魏分為左右隊奮擊之,昌大敗,遂奔上郢。
魏将軍尉眷監軍侍禦史安颉進攻之,昌自出搏戰,魏軍争赴之,昌敗走。
颉追擒之,送入平城,賜爵會稽公。
後昌謀叛,魏殺之) 赫連定,就平涼,稱王建号。
(平原王定,昌之弟也,初魏西伐,昌遣定與魏司空奚斤等相持于長安。
及失統萬,定奔上郢,至是昌被埶,定收其餘衆奔平涼,改元勝光。
平涼,府名,隸陝西) 恰三年,仍舊贳,束手遭擒。
(定遣使請和于宋,約合兵滅魏。
魏太武聞之,帥兵伐夏,遂如統萬,襲平涼,使将軍古弼等将兵趣安定,定自安定北救平涼,與弼遇,弼擊敗之,定走鹑觚原。
魏進攻之,夏衆大潰。
定走上郢,魏遂收安定,克平涼。
定畏魏人之逼,擁秦民十餘萬自冶城濟河,欲擊北涼。
吐谷渾王慕璝,遣騎乘其半濟邀擊之,執定以歸,送于魏殺之,而夏亡。
定在位僅三年。
鹑觚原,在平涼府靈台縣東北三十裡) 後涼主,三河王,名光姓呂。
(呂光,略陽氐人,初為前秦王苻堅骁騎将軍,後自稱三河王) 父婆樓,事苻堅,開國勳臣。
(光,呂婆樓之子,為秦尚書。
堅殺符生,婆樓與王猛立堅為帝。
堅以婆樓為給事黃門侍郎,掌樞密) 總強兵,征西域,龜茲破滅。
(光統秦兵七萬征西域,及流沙三百裡。
焉耆國王浞流,率旁國皆降。
進攻龜茲,龜茲王帛純求救狯胡,狯胡王引諸國兵七十餘萬以救之,光與戰,大破之。
帛純出走,光入其城,恩威甚着,遠方諸國前世所不能服者,皆來歸附。
龜茲、焉耆、狯胡,俱西域國名。
流沙,河名,地屬五服之外,西境之最遠者。
其沙随風流行,故曰流沙) 振旅還,聞國難,缟素于君。
(光自龜茲還,聞秦王堅死,乃缟素出師,擊涼州,殺刺史梁熙,自稱涼州牧酒泉公。
酒泉,今陝西肅州是) 恢謀略,據姑臧,稱王改号。
(晉孝武甯康二十一年,光據姑臧,稱涼天王,改元龍飛,國号涼) 載羅什,至中華,翻譯諸經。
(鸠摩羅什,天竺人,世為國相。
父羅災,避位出家,度蔥嶺。
龜茲國王聞其名,請為國師,以妹配之,生羅什。
年七歲,日誦千偈,西域諸國服其神。
後每至講說諸經,諸王皆長跪聽之。
至呂光破龜茲,載入中華。
後秦王姚興滅涼,得羅什,以為國師,使居逍遙園,命翻譯西域諸經論,由是州郡事佛者,十室而九。
蔥嶺,西域山名。
) 建号來,不多時,風燈焰息。
衆兒郎,自雠殺,庶纂稱尊。
(光稱涼王三年,疾甚,立子紹為天王,自号太上皇,以紹庶兄太原公纂為太尉,常山公弘為司徒。
及光卒,光弟子超謂紹曰:纂為将積年,威震内外,宜早除之。
紹不從。
弘謂纂曰:主上闇弱,兄宜為社稷計,不可狥小節也。
纂弘于是夜帥壯士攻廣夏門,入升殿,紹自殺,纂乃即天王位。
纂忌弘功高,弘遂作亂,纂擊敗之。
弘奔南涼,過廣武,呂方執弘送獄,纂遣人殺之。
廣武古地名,故城在臨洮府蘭縣西二百二十裡) 超弒纂,立兄隆,亡家喪國。
被姚興,除散騎,俯伏稱臣。
(纂嗜酒,宴番禾太守呂超于内殿,超兄中領軍隆數勸纂飲,纂醉,超殺之,而立兄隆為天王。
後秦王興遣姚碩德伐涼,自金城濟河,直趣姑臧。
隆遣超等逆戰,碩德大破之,遂圍姑臧。
隆遂降,碩德表隆為涼州刺史。
至晉安帝元興二年,興征隆入朝,除為散騎常侍,而後涼亡。
番禾,音盤和,其地屬涼州衛) 短局促,十八年,相傳四主。
(呂光傳紹纂隆,凡四主,止一十八年) 因饑荒,支不住,做了凡民。
(姑臧谷踴貴,鬥米值錢五千文,人相食,餓死者十餘萬口) 南涼王,秃發氏,烏孤創首。
(秃發烏孤,鮮卑人,與拓拔氏同祖,後徙居河西。
河西本月氐國之地,漢武帝置酒泉武威張掖炖煌金城等郡,号河西五郡,今陝西甘肅鎮是也) 呂光朝,任都統,反據金城。
(晉孝武甯康十九年,涼王呂光以烏孤為河西大都統。
安帝隆安元年叛光,攻涼,取金城據之,自稱西平王。
是為南涼。
金城,郡名,今為陝西甯夏衛) 傳乃弟,利鹿孤,仍傳乃弟。
(鳥孤卒,傳弟武威王利鹿孤,更稱河西王。
鹿孤卒,複傳弟傉檀。
武威,今陝西涼州衛) 至傉檀,獻羊馬,納款姚秦。
(初,利鹿孤稱臣于秦。
至傉檀,獻姚興馬三千匹、羊三萬頭,興署為涼州刺史) 輕蒙遜,藐熾盤,興師讨叛。
被西秦,拿敗了,鸩死其身。
(唾契汗乙弗等部叛,傉檀欲讨之,孟恺谏曰:今年饑馑,南逼熾盤,北逼蒙遜,百姓不安。
遠征雖克,必有後患。
傉檀不從,謂太子虎台曰:蒙遜不能猝來,熾盤兵少易禦,汝謹守樂都,吾不過一月必還矣。
乃帥騎襲乙弗,大破之。
西秦王熾盤聞之,帥步騎二萬襲樂都,虎台憑城拒守,熾盤四面攻之,一夕城潰。
熾盤入樂都,徙虎台等于抱罕,傉檀兄子樊尼馳告傉檀,将士聞難,皆散。
傉檀曰:吾老矣,所适不容,甯見妻子而死。
遂歸于熾盤。
歲餘,熾盤使人鸩之。
唾契汗,一部之姓。
乙弗,亦一部之姓。
契,音吃。
汗音寒。
樂都,今陝西西甯衛) 十九載,短光陰,弟兄三個。
(自鳥孤傳傉檀,弟兄三主,共一十九年) 功不成,名不就,禍及兒孫。
(傉檀子虎台,亦為熾盤所殺) 前燕主,鮮卑氏,慕容番類。
(慕容氏,昌黎棘成鮮卑人,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東胡。
按姓纂:鮮卑涉歸,進拜單于,遵循華俗,自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故以為氏) 初祖廆,為晉将,鎮守幽并。
(慕容廆在晉武帝時入寇,後拜為鮮卑都督,自遼東徙居大棘城。
元帝太興二年,廆擊破宇文部,遣使獻捷,元帝以廆都督幽并二州,封遼東郡公。
幽州,今順天府。
并州,今永平府。
廆,音灰) 廆子皝,僭稱号,傳之子儶。
(廆卒,子皝嗣。
晉以皝為鎮軍大将軍遼東公。
成帝鹹康二年,皝僭稱燕王。
皝卒,子儁襲位。
皝音黃) 永和中,即帝位,海内橫行。
(晉穆帝永和八年,儁詐言獲傳國玺,遂自薊遷都于邺稱帝,國号大燕) 慕容恪,匹霍光,扶持社稷。
(儁卒,子暐立,是為幽帝。
暐以叔慕容恪為太宰,專錄朝政。
恪虛心待士,量才授任,力扶社稷。
崔浩謂魏主曰:慕容恪之輔幼主,慕容暐之霍光也) 吳王垂,破桓溫,深曉行兵。
(慕容垂,皝第五子。
儁僭号,封垂為吳王。
晉桓溫伐燕,燕主暐大懼,謀奔和龍,垂曰:臣請擊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暐乃使垂拒溫,又使樂嵩請救于秦。
溫與垂戰于枋頭,大敗,又聞秦兵将至,乃犇還。
燕将急欲追之,垂曰:溫初退,必嚴設警備,簡精銳為後拒,不如緩之,彼幸吾未至,晝夜疾趨。
俟其氣衰擊之,無不克矣。
乃帥八千騎蹑其後,溫果兼道而進。
數日,垂曰可矣,乃急追之,及于襄邑。
燕範陽王德先帥勁騎伏于東澗下,與垂夾擊溫,大破之。
和龍,即燕所築龍城,因有二龍見于龍山,遂命所居新宮曰和龍,後契丹又改曰黃龍府。
枋頭,地名,在大名将浚縣西南八十五裡淇水之北。
襄邑,今歸德府雎州。
東澗,水名,在河南府盧氏縣北) 幽帝暐,陷河南,纔方得志。
(暐初遣傅顔率騎二萬觀兵河南,臨淮而還。
後燕李洪收晉兵于懸瓠,拔許昌汝南諸郡,慕容恪使悅希軍盟津,孫興軍成臯,悅希引兵略河南諸城,悉為所陷,旋取洛陽。
懸瓠,城名,即今汝甯府。
盟津,即孟津) 被苻堅,興士馬,擄入西秦。
(初,燕請救于秦,許賂虎牢以西之地。
及晉兵退,暐不與,秦主堅遣王猛伐燕。
長驅圍邺,堅又自帥精騎十萬赴之,燕散騎侍郎徐蔚開邺北門納秦兵。
暐奔龍城,堅追及于高陽,執之,遷于長安,封為新興侯。
龍城,初燕築城于龍山之西,命曰龍城,在永平府西四十裡。
高陽,縣名,屬保定府) 垂降秦,封冠軍,叛秦而起。
(初,慕容垂破桓溫兵還邺,燕太後可足渾氏與太傅評忌之,謀誅垂,垂奔降秦,秦王堅拜垂冠軍将軍,封賓都侯。
後堅淝水之敗,返至渑池,垂言于堅曰:北鄙之民,聞王師不利,輕相扇動,臣請奉诏書鎮慰之。
堅許之。
垂至安陽,秦苻丕館垂于邺西,垂潛與燕故臣謀複燕祚。
會丁零翟斌叛秦,攻洛陽,堅驿書使垂讨之,垂遂停河内募兵,夜襲秦苻飛龍兵,盡殺之。
複遣人告于慕容農等,悉起兵叛秦。
渑池,縣名,屬河南府。
安陽縣,屬彰德府。
河内,今懷慶府) 據中山,稱後燕,祖業重興。
(晉孝武甯康九年,垂自稱燕王,都中山,至十一年稱帝,是為後燕。
中山,今真定府) 舉事時,年已老,謀猷無敵。
(垂起兵舉事,年已七十,有文武全才,謀猷無敵) 參合陂,報雠恥,襲魏平城。
(垂遣太子寶攻魏,魏道武擊敗之。
寶夜遁,魏急追之,至參合陂,寶大敗,僅以身免。
寶軍數萬人,皆放仗斂手就縛。
擒其王公文武數千。
垂恥之,複引兵密發,踰青嶺,經天門,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雲中,襲魏平城,克之,盡取其部落。
初,垂至寶前敗所,見積骨如山,設祭吊之,号哭震地。
垂慚忿,至是發病而還,遂死于上谷。
參合陂故城,在朔州定襄縣北。
天門,關名,在太原府城西四十裡。
雲中,今山西大同府。
上谷,今保安州) 錯疑心,賢後言,骊姬誤視。
傳位與,不才兒,怎保家門。
(垂先段後生子令、寶,後段後生子朗、鑒、愛,諸姬子麟、農、隆、柔、熙。
寶立為太子,初有美稱,已而荒怠,中外失望。
垂後後段氏言于垂曰:寶姿質雍容,柔而不斷,承平則為仁明之主,處難則非濟世之雄。
今托以大業,未見克昌之美。
遼西高陽,陛下賢子,宜擇一人付以大業。
趙王麟奸詐負氣,害有輕寶之心,宜早圖之。
寶善事垂左右,多譽之者,故垂以為賢,诮段氏曰:汝欲使我為晉獻公乎?段氏泣而退,告其妹範陽王妃曰:太子不才,天下所知,吾為社稷言之,主上乃以吾為骊姬。
太子必喪社稷。
範陽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盡,其在王乎。
寶麟聞而憾之。
垂卒,傳位于寶) 寶即位,弒慈親,龍城被困。
(寶嗣位,遣趙王麟逼段氏自裁,叚氏怒曰:汝兄弟逼殺其母,安能保其社稷乎。
吾豈愛死,但念國亡不久耳。
遂自殺。
龍城被困,注見下) 走黎陽,遭禍患,父子同坑。
(魏道武伐燕,克信都,寶自擊之,營于滹沱水北。
魏軍沖之,寶大敗,奔還中山。
魏進圍之,燕清河王會引兵赴難,至薊城,适趙王麟作亂,謀弒寶小克,出奔西山。
寶恐麟奪會軍,據龍城,乃夜與太子策及遼西王農高陽王隆等出赴會軍。
會亦作亂,勒兵攻寶,寶帥數百騎馳至龍城,長上段速骨作亂,與燕尚書蘭汗通謀,攻陷龍城。
寶及長樂王盛等南走,蘭汗複襲擊速骨,殺之,奉太子策承制,遣使迎寶。
及于薊城,盛曰:汗之忠詐未可知,不如南就範陽王,合衆以取冀州。
若其不捷,徐歸龍城,未晚也。
寶從之。
行至黎陽,遣中黃門令趙思告範陽王德奉迎。
寶既遣思,而聞德已稱制,又懼而北走。
行至巨鹿,會汗複遣迎之,寶以汗垂之季舅子,盛又汗之壻,謂必無二,乃還。
寶去龍城四十裡,汗遣弟加難帥五百騎迎入外邸而弒之,并殺太子策。
汗自稱昌黎王。
黎陽,今大名府浚縣。
西山有二處,一在順天府西三十裡,一在河間府青縣西南五裡。
巨鹿,今順德府。
昌黎,縣名,屬永平府) 慕容盛,讨元兇,攝行統制。
(初,寶還龍城,子盛固谏不聽,乃與将軍張真下道避匿。
及聞寶死,盛欲赴哀,真止之,盛曰:汗性愚淺,必念婚姻,不忍殺我。
旬月之間,足以展吾志。
遂往見汗。
汗妻乙氏及盛妃,皆涕泣請盛,汗哀之,乃舍盛于宮中,以為侍中,親視如舊。
汗子穆謀殺盛,未果,李旱張真皆盛所素厚也,穆引為腹心,旱真潛與盛結謀。
會汗穆皆醉,盛因踰垣入東宮,與旱等殺穆,諸軍聞盛得出,皆呼躍争先,攻汗斬之。
盛乃以長樂王攝行統制) 不三年,逢殺手,不得全身。
(盛嗣位未三年,段太後兄之子玑作亂,盛帥左右出戰,被傷而卒) 叔父熙,遭養子,高雲篡弒。
(燕河間公熙,得幸于太後丁氏,太後乃廢盛太子定,立盛叔父熙。
讨玑殺之,即天王位。
熙将軍馮跋得罪于熙,亡命山澤,舉大事,潛入龍城,匿于孫護家。
會熙後苻氏卒,熙出送葬,跋與将軍張興等推熙養子夕陽公雲為主。
雲,高句麗之支屬也,帥衆人宮授甲,閉門拒守。
熙還攻北門,不克。
雲遂即天王位,執熙殺之,複姓高氏。
高句麗,東夷國名) 被将軍,馮跋氏,占了家門。
(高雲自以無功德而居位,内慎危懼,常蓄養壯士,以為腹心爪牙。
寵臣離班桃仁,專典禁衛,賞賜巨萬。
而班仁志願無厭,猶有怨憾,至是殺雲。
将軍馮跋升門觀變,帳下共斬班仁,跋遂即位,而後燕亡) 馮跋氏,自稱王,北熙初主。
(馮跋,信都胡人,朽後燕将軍,篡位稱燕天王,是為北燕太祖) 弟馮弘,殺兄子,自立為君。
(燕太祖寝疾,命太子翼攝國事。
宋夫人欲立其子受居,謂翼曰:上病将瘳,奈何遽欲代父乎?翼性仁弱,遂還東宮。
中給事胡福,慮宋夫人遂成其謀,乃言于中山公弘,弘率壯士披甲入禁中,宿衛皆不戰而妝,夫人命閉東合,弘家僮踰合而入,太祖驚殂。
弘遂殺翼及太祖諸子百餘人,僭即天王位) 無主宰,兩徘徊,稱藩宋魏。
(弘遣高颙稱藩于魏,太武以季女充魏掖庭,魏征其太子王仁入朝,弘不送質。
魏伐之,收其禾稼,徙民而還。
弘為魏所攻,乃遣使稱藩奉貢于宋,宋封為燕王,江南謂之黃龍國) 不得已,奔高麗,死在遼城。
(宋元嘉十三年,魏太武遣長樂王丕等伐弘,弘日危蹙,乃遣陽伊請迎于高麗。
魏攻白狼城,克之,高麗遣将随陽伊迎弘,弘遂出奔。
至遼東,高麗王琏遣使勞之曰:龍城王馮君,爰适野次,士馬勞乎?弘慚怒,稱制讓之,高麗乃奪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為質。
弘怨高麗,遣使求迎于宋。
宋主迎之,高麗遂殺弘) 西燕主,慕容沖,平陽自立。
(沖,幽帝暐之兄。
初,慕容泓起兵華陰,沖起兵平陽,秦窦沖擊沖,敗之。
沖奔泓,泓謀臣高蓋,殺泓而立沖。
晉孝武甯康十年,沖稱帝于阿房,是為西燕。
阿房,即秦始皇所築) 入長安,遭殺害,兄子忠承。
(沖攻秦,秦王堅走五将山,沖遂入長安。
沖左将軍韓延殺沖,而立沖将段随為燕王,慕容恒慕容永襲殺段随,而立宜都王子顗,帥鮮卑男女四十餘萬口去長安而東。
恒弟韬殺顗,恒又立沖之子瑤,永又殺之,立弘之子忠,至聞喜稱帝。
宜都,今荊州府彜陵州宜都縣。
聞喜,縣名,屬平陽府) 慕容永,弒其君,終還一報。
(慕容永弒其君段随,又弒瑤,又弒忠,幾三弒其君。
而自立為河東王,進據長子稱帝,終為慕容垂所誅。
河東,今平陽府蒲州。
長子,縣名,屬潞安府) 慕容垂,叩智囊,掃蕩塵氛。
(慕容垂謀伐永,諸将以永國未有釁,司徒範陽王德固勸伐之。
垂曰:司徒議與吾同,且吾雖老,叩囊底智,足以克之,不敢留逆賊以累子孫。
乃伐永,圍長子,拔之。
執永斬之。
西燕遂亡) 南燕主,慕容德,垂之愛弟。
(慕容德,皝之少子,垂之弟,最為垂所親愛,封範陽王。
範陽,今涿州) 複殘基,據廣固,講武屯兵。
(後燕王寶以德鎮邺。
魏攻寶,寶東走,魏複攻邺。
德南走滑台,自稱燕王。
初,秦主登之弟廣依德,德處之乞活堡,至是自稱秦王,德乃留魯王和守滑台,自帥衆讨廣斬之。
和長史李辨殺和,以滑台降魏。
德欲還攻滑台,韓範曰:向也魏為客,吾為主。
今也吾為客,魏為主。
不如先據一方,自立基本,乃圖進取。
潘聰曰:廣固城地形阻峻,若得其地,閉關養銳,伺隙而動,此乃陛下之關中河内也。
德乃引師而南,兖州北鄙諸郡縣皆降,進攻廣固,晉幽州刺史辟闾渾奔魏,德追斬之,遂克廣固。
因定都稱帝。
範上疏曰:晉室衰亂,拓地定功,正在今日。
德因講武城西,凡步卒三十七萬人,騎五萬三千,車七千乘。
廣固故城,在青州府城西) 調臣下,比少康,猶輕光武。
(德問群臣:朕可方古何主?鞠仲曰:陛下中興聖主,少康光武之俦也。
德顧左右,賜仲帛千匹。
仲以多辭,德曰:卿知調朕,朕不知調卿耶) 乏儲嗣,迎其侄,子母歸秦。
慕容超,嗣叔位,五樓用事。
(初,德仕秦,為張掖太守。
從秦王堅寇淮南,留金刀與其母公孫氏别。
德與燕主垂舉兵張掖,秦收德兄納及諸子殺之,公孫氏以老獲免。
納妻段氏,方娠未決,獄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竊以逃羌中。
段氏生超,十歲而公孫氏卒,以金刀授超,平又以超母子奔涼。
及呂隆降秦,徙長安。
而平卒,段氏為超妻其女。
超恐為秦所錄,乃佯狂行乞。
德遣人往視之,超不敢告其母妻,潛變姓名逃歸。
德聞超至,大喜,遣騎迎之。
超以金刀獻德,德悲恸不自勝,封超為北海王。
德無嗣,遂立超為太子。
及德卒,超嗣位,超母妻猶在秦,乃遣使稱藩,獻太樂伎一百二十人于秦,秦王興乃遣其母妻還之。
超引所親公孫五樓為心腹,五樓遂檀權用事。
張掖,今陝西甘肅鎮甘山,是其地也) 棄良言,不守險,大岘過兵。
(晉劉裕伐南燕,舟師自淮入泗,超召羣臣會議,公孫五樓曰:吳兵輕果,利在速戰,宜據大岘,使不得入,然後徐簡精騎,絕其糧道,勅衆緣山東下,腹背擊之,此上策也。
超不從,裕過大岘,燕兵不出,裕喜曰:兵過大岘,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栖畝,人無匮乏之憂,虜已入吾掌中矣。
大岘,山名,在青州府臨朐縣東南一百裡) 晉合園,秦不救,突馳無計。
(劉裕使參軍胡藩潛帥出燕兵後,戰于臨朐,大破之。
超遁走廣固,裕築長圍守之,超求救于秦,秦王興使使謂裕曰:今遣鐵騎十萬屯洛陽,晉師不還,當長驅而進。
裕曰:我克燕之後,當取關洛,今能自送,便可速來。
劉穆之曰:廣固未拔,而羌寇奄至,何以待之?裕曰:彼能赴救,必畏我知,甯容先遣信命?是張大之辭耳。
秦救果不至,裕悉衆攻廣固,南燕尚書悅壽開門納晉師,超突圍出走,裕追獲之。
臨朐,縣名,屬山東青州府) 往亡日,被劉裕,捆縛生擒。
(初,劉裕悉衆攻廣固,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師。
裕曰:我往彼亡,何為不利。
卒擒送建康斬之,南燕亡。
往亡,立春後七日,驚蟄後十四日,清明後二十一日,立夏後八日,芒種後十六日,小暑後二十四日,立秋後九日,白露後十八日,寒露後二十七日,立冬後十日,大雪後二十日,小寒後三十日,共日謂之往亡日) 四慕容,根本是,一家宗派。
(前燕慕容皝,廆之子。
後燕慕容垂,皝之子。
西燕慕容沖,垂之弟。
南燕慕容德,亦垂之弟。
一派相承) 或相承,或相并,各自為君。
(後燕繼前燕而起,南燕承後燕而興。
西燕為後燕所并) 西涼主,呂氏亡,炖煌起事。
(李暠,隴西成紀人,北涼段業叛後涼,以暠為墩煌太守。
晉昌太守唐瑤叛北涼,移檄六郡,推暠為沙州刺史涼公,是為西涼。
成紀,今鞏昌府秦州。
炖煌故城,亦陝西肅州衛城西五百二十六裡。
晉昌,今太原府忻州。
沙州,即肅州衛) 武照王,名李暠,文藝馳名。
(暠後谥武昭王。
暠少好學,尤善文義,有令名,嘗著述志賦槐柳賦大酒容賦) 傳一代,嗣子歆,不曾展志。
被沮渠,兵戰死,刬滅無存。
(暠卒,子歆立。
宋高祖永初元年,北涼王沮渠蒙遜伐涼,歆戰于蓼泉,兵敗被殺。
西涼遂亡)
三台,前台名銅爵,魏曹操築,在彰德府臨漳縣治南。
中台名冰井,在縣治西南。
後台名金虎,亦在西南。
南北聯屬,各高四十餘尺。
襄國,今北直隸順德府。
石勒,字世龍) 十四歲,入洛陽,倚嘯東門。
(勒年十四,行販洛陽,倚嘯上東門。
王衍見而異之,曰:向者胡雛有奇志,恐為天下之患。
馳遣收之,勒已去) 大英雄,擐甲冑,幾平海内。
(勒躬擐甲冑,所向莫敵,用兵如神) 任張賓,呼右侯,特重謀臣。
(中邱人張賓,闊達有大志,常自比子房。
初,勒狥山東,賓謂所親曰:吾曆觀諸将,無如此胡将軍者,可與其成大業。
乃提劍詣軍門,勒用以為謀主。
及勒即位,加賓大執法,封濮陽侯,呼曰右侯而不名) 志磊落,喜聽書,羞談曹馬。
(勒問中書令徐光曰:朕可方何主?對曰:陛下神武謀略,過于漢高。
勒曰:朕若遇漢高,當北面事之;若遇光武,當并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勒雖不學,好使諸生讀書而聽之,時以其意論古今得失。
嘗聽讀漢書,聞郦食其勸立六國後,驚曰:此法當失,何以遂得天下?及聞留侯谏,乃曰:賴有此耳) 稱天王,剛四載,老病身傾。
太子弘,止一年,遭逢石虎。
(晉鹹和五年庚寅二月,勒自稱大趙天王,立世子弘為太子,子宏為大單于,以從子虎中山公為太尉。
虎怒曰:吾身當矢石二十餘年,以成大趙之業,大單于當以授我,乃與黃吻婢兒?念之令人氣塞。
待主上晏駕後,不足複留種也。
至九月,勒自稱皇帝。
至癸己七月,勒病卒,弘即位,虎自為丞相魏王大世子。
次年,弘自赍玺绶詣魏宮請禅位,虎曰:帝王大業,天下自當有議,何為自論耶?弘流涕還宮,謂程太後曰:先帝種真無複遺矣。
于是尚書奏請依禅讓故事,虎曰:弘愚暗,不可君萬國,便當廢之,何禅讓也。
遂廢弘為海陽王,自稱居攝天王。
中山,今真定府定州) 殺其身,及其母,負痛難伸。
(石虎先殺太後劉氏,後幽弘及太後程氏,尋皆殺之) 石虎氏,自稱尊,連屠親子。
(晉建武丁酉,虎稱趙天王。
建元己酉,虎即帝位。
虎太子邃,素骁勇,虎愛之,嘗謂群臣曰:司馬氏父子弟兄殘滅,使朕得至此,如朕有殺阿鐵理否。
既而邃驕淫殁忍,虎亦荒耽酒色,喜怒無常,數笞捶邃。
邃謀殺虎,事覺,虎廢邃,殺之,并男女二十六人,同埋一棺。
立于宣為天王皇太子。
後虎愛次子秦公鞱,欲立之,以宣年長,猶豫未決。
宣謂楊柸曰:汝能殺鞱,以鞱國邑封汝;鞱死,主上必臨喪,吾因行大事,蔑不濟矣。
柸等殺鞱,虎哀驚,久絕方蘇。
既而事覺,虎幽宣于席庫,以鐵環其額而鎖之,斫眼潰腹,縱火燒之。
虎登中台觀之,取灰分置諸門交道中,殺其妻子九人。
宣小子年數歲,虎尤愛之,于抱中取而戮之。
兒挽虎衣大叫,至于絕帶。
虎因以發病。
阿鐵,邃小字) 用純灰,滌腸胃,終養兇兒。
(虎曰:吾欲以純灰三斛洗吾腹腸穢惡,故生兇子) 末年來,傳位與,幼兒石世。
(初,虎将軍張豺,獲劉曜幼女,納于虎,嬖之,生幼子齊公世。
宣死,虎議立太子,太尉張舉曰:燕公斌有武略,彭城公遵有文德,惟陛下所擇。
豺曰:陛下再立太子,其母皆賤,故禍亂相尋,今宜擇母貴子孝者立之。
遂立世為太子。
虎卒,世遂嗣位) 石遵來,又殺世,推刃天倫。
(初,虎病甚,以彭城王遵鎮關右,燕王斌為丞相,受遺诏輔政。
劉後恐斌不利于太子,矯诏殺之。
遵自幽州至邺,敕朝堂受拜,遣之。
遵還至河中,聞喪,征虜将軍石闵等讨梁犢還,遇遵于李城,說遵曰:殿下長且賢,先帝亦有意以為嗣,末年惽惑,為張豺所誤。
今若聲豺之罪,鼓行而讨之,其誰不開門倒戈而迎殿下者?遵遂還趣邺,耆舊羯士皆出迎之,遵入升前殿,斬豺于市,假劉氏令,以遵嗣位。
封世為谯王,尋殺之) 不記得,勒遺言,深思周霍。
(初,勒病笃,遺命曰:大雅兄弟,宜善相保,司馬氏汝之前車也;中山王宜深思周霍,勿為将來口實。
大雅,勒太子弘字) 前人死,後人屠,報應分明。
鑒殺遵,闵殺鑒,石祇稱帝。
(勒死,虎殺其子弘;虎死,遵殺其子世。
初,遵殺世,武興公闵之力居多,及即位,惡闵權重,召義陽王鑒謀誅之。
鑒以語闵,闵遂劫李農等殺遵而立鑒,以闵為大将軍,農為大司馬。
鑒又惡闵農之逼,使樂平王苞等攻闵農,不克,闵尋殺鑒而自立,并殺虎三十八孫,盡滅石氏。
闵本姓冉,為石氏所養,至是複姓冉,改國号曰大魏。
時趙新興王石祇,鎮襄國,聞冉闵之亂,遂即位稱帝。
義陽,今汝甯府信陽州。
樂平,縣名,屬太原府。
新興,今太原府忻州) 二三年,都做了,橫死猖神。
(祇在位三年,使其将劉顯攻闵,闵大敗顯軍。
顯懼,請降,求殺祇以自效。
顯歸弒祇而自立,趙亡。
闵在位三年,攻克襄國,殺顯。
因遊食常山中山諸郡,燕王儁遣慕容恪擊之,燕共十戰皆不勝,恪乃分軍為三部,以鐵鎖連馬為方陣而前,分兩軍從旁夾擊,圍闵數重。
闵潰圍東走,馬忽斃,為燕兵所執,送龍城斬之,魏亡) 留卻下,身後報,死猶餘恨。
三百鞭,一柱殿,漂蕩屍靈。
(初,麻襦見石季龍語,了無異言,唯道陛下當終一柱殿下。
後燕王慕容儁夢石虎齧其背,乃令人發屍于東明觀,其屍僵而不腐。
儁數其殘暴之罪,今武士鞭之三百,投屍漳水,倚橋柱不流,時人以為一柱殿下。
即此也。
石虎,字季龍) 前涼主,晉懷時,西平張軌。
(張軌。
安定鳥氐人,晉懷帝時,為涼州州史。
永嘉二年,封西平公。
涼州,今陝西涼州衛。
西平,今陝西西甯衛) 牧涼州,封太尉,一代忠臣。
(晉愍帝建興二年,以軌為太尉涼州牧。
初,王彌寇洛陽,軌遣都護北宮純入衛,後複馳檄關中,翼戴帝室。
時州郡之使,莫有至者,軌獨貢獻不絕。
忠臣注見下張實注下) 子張實,嗣其宗,入朝獻玺。
(軌卒,子實立。
初,惠帝失玺于蕩陰,涼州軍士得之,文曰:皇帝行玺,獻于實。
實曰:是非人臣所得而留。
乃獻之長安。
書法曰:軌能匡輔晉室,子實嗣位,一書得玺獻之,一書遣兵入援,一書遣韓璞将兵伐漢,一書遣使上表,皆予其忠也。
實可謂世笃忠貞者矣!) 甫七年,遭帳下,為玺傷身。
(京兆人劉弘,客居涼州天梯山,以妖術惑衆,實左右皆信事之。
弘自言天輿神玺,應王涼州,實帳下閻涉等謀殺實而奉弘。
實知其謀,遣收弘,未至,涉等遂殺實。
實所遣兵,執弘轘之,誅其黨與數百人。
實立于晉愍帝建興甲戌,弒于晉元帝太興庚辰,在位七年。
京兆,今西安府。
天梯山,在陝西涼州衛城南八十裡。
) 叔張茂,立三年,拜降劉曜。
(左司馬陰元等,以實子駿尚幼,乃立駿叔茂嗣位,以駿為世子。
立三年,趙王劉曜擊之,茂出屯石頭,疑寡不敵衆,遣使稱藩。
曜拜茂太師,封涼王,加九錫) 封涼王,剛半載,子駿為君。
(曜封茂為涼王,半載即卒,實子駿即位) 向中華,去趙封,仍稱晉将。
(駿聞趙兵為後趙所敗,乃去趙官爵,複稱晉大将軍涼州牧,遣張淳稱藩于成主李雄,假道通表建康) 二十年,假王号,氣勢憑陵。
(駿立一十二年,時駿盡有隴西之地,士馬強盛。
雖稱臣于晉,而不行中與正朔,所立官僚府寺,拟于王者。
隴西,今臨洮府) 傳位與,子重華,攻秦擊趙。
(駿卒,子重華嗣位,晉仍遣使拜西平公,重華自稱涼王。
重華攻秦上郢,拔之,趙王虎以重華新立,遣麻秋等擊涼,進攻抱罕。
重華使謝艾擊敗之,秋等退守大夏。
厭聞之歎曰:吾以偏師定九州島,今以九州島之力,困于抱罕,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上郢,縣名,故城在秦州。
抱罕,地名,一統志:故城在陝西河州衛西) 庶兄來,弒幼主,骨肉分争。
(重華卒,子曜靈立,年甫十歲。
重華庶兄祚有勇,與嬖臣趙長等結為兄弟,曜靈立未一月,長等廢之而立祚,祚自稱涼王。
祚惡河州刺史張瓘之強,使索孚代之。
瓘斬孚起兵,傳檄州郡,廢祚複立曜靈。
将軍宋混應之。
祚殺曜靈,混軍至姑臧,瓘弟琚開門納之,長等懼罪,入閣呼重華母馬氏立曜靈弟元靓為主,諸将收長殺之。
祚素失衆心,莫肯為之鬬者,亦見殺。
姑臧,縣名,故城在陝西涼州衛東。
河州,一統志雲:即陝西河州衛) 張元靓,立九年,死于叔父。
(元靓始七歲,張瓘推為涼王。
在位九年,叔父天錫專權執政。
元靓庶母郭氏謀誅之,事洩,天錫遂執元靓母子弒之) 張天錫,奪侄位,酒色荒淫。
(天錫殺侄篡位,自稱涼州牧西平公。
荒于酒色,不親庶務,人情憤怨) 傳七代,亂離中,四場家禍。
(自張軌至天錫,凡七主,曜靈張祚不與其内。
而實曜靈祚元靓俱被殺) 有虛名,無實位,降與苻秦。
(前涼諸主,止有稱王虛名,俱未即真。
天錫在位十三年,秦王苻堅命王猛為書谕之,天錫懼,遣使稱藩。
堅拜為涼州剌史西平公。
後堅以天錫臣道未純,遣尚書郎梁殊征之,天錫射殺之,秦将軍苟長等濟河,天錫遣将掌據拒戰,敗死。
秦兵至姑臧,天錫出降。
秦封為歸義侯,前涼亡。
) 前秦者,略陽人,蒲洪子健。
(苻弘,略陽氐人,其家池中蒲生,長五尺,五節如竹形,時鹹謂之蒲家,因為氏焉。
又隴右大雨,謠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
遂名洪。
後以谶文有草付應王語,又其孫堅始生,背有赤文隐起,曰草付臣又土王鹹陽八字,因改姓苻名堅以應之。
晉懷帝永嘉中,洪自稱略陽公三秦王,尋為故趙将麻秋所殺,于健收秋斬之,嗣位,是為前秦。
略陽,縣名,屬漢中府。
氐本西南夷種,漢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或号青氐,或号白氐) 永和中,辛亥歲,即位稱秦。
(晉穆帝永和辛亥七年,健即天王大單于位,國号大秦。
八年,健以單于統一百蠻,非天子所宜領,以授人子,自稱皇帝) 子苻生,性暴虐,瞎兒一淚。
(健第三子淮南王生,幼無一目,而性尤暴虐。
祖洪嘗戲之曰:吾聞瞎兒一淚。
生怒,引佩刀自刺目出血,曰:此亦一淚也。
洪驚鞭之,生曰:性愛刀槊,不堪鞭棰。
洪欲除之,健曰:兒長自應改,何以遽爾?及長,力舉千鈞,手格猛獸,擊刺騎射,冠絕一時。
健以谶文有三羊五眼,乃立生為太子。
健卒,生嗣位) 屠功臣,恣殺害,被弒宮庭。
(初,健寝疾,以太傅毛貴尚書令梁楞仆射梁安等受遺诏輔生。
後有星變,中書令胡文言三年内國有大喪,大臣戮死。
生曰:皇後對臨天下,可以應大喪矣;毛太傅等可以應大臣矣。
乃殺皇後及貴楞安。
生在位二年,自公卿以下,凡殺五百餘人。
生對侍婢言曰: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當除之。
婢以告東海王堅及堅兄清河王法,法帥壯士入雲龍門,堅帥麾下繼進,宿衛壯士皆舍仗歸堅。
生猶醉寐,堅兵殺之) 壯烈堅,大作為,賴逢王猛。
(堅既弒生,法讓堅适嗣且賢宜立,堅乃去帝号,稱大秦天王。
堅雄壯有膽略,時譽歸之。
北海王猛,倜傥有大志,隐居華陰,尚書李婆樓薦猛于堅,謂其謀略不世出。
堅招至,一見如舊友,自謂劉元德之逢諸葛孔明也。
後堅為後秦王姚苌所執,堅自以平生遇苌有恩,尤忿之,數罵苌求死。
苌缢之,谥堅曰壯烈天王。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封清河侯) 廿八載,并強燕,政治嚴明。
(堅在位二十八年。
晉帝奕隆和庚午,堅遣王猛伐燕,猛長驅入邺,所過郡縣望風降附。
燕主暐出降,遂并燕地。
猛号令嚴明,法簡刑寬,燕民各安其業) 景略逝,寵鮮卑,養留蜂虿。
(王猛寝疾,堅訪以後事。
猛曰: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沒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戎羌,我之雠敵,宜漸除之。
言終而卒。
堅泣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奪吾景略之速也!然堅寵慕容垂等如故,不用猛言,終受其禍) 拟投鞭,斷江流,弱晉平吞。
(堅會羣臣,謀大舉寇晉,太子左衛率石越曰:彼據長江之險,民為之用,未可伐也。
堅曰:以吾之衆,投鞭于江,足斷其流,有何險之足恃乎?左仆射權翼、陽平公融等皆谏,不聽) 冠軍垂,龍骧苌,各懷異志。
(初,燕慕容恪病,勸燕主暐倚任吳王垂,太傅評忌之。
及垂與晉桓溫戰于枋頭,大破之。
垂還邺,威名益振,評謀誅之。
恪子楷告垂,垂曰:骨肉相殘,首亂于國,不忍為也,甯避之于外耳。
遂奔秦。
先堅聞恪卒,陰有圖燕之志,憚垂不敢發。
及聞垂至,大喜郊迎,執手曰:天生賢傑,必相與共成大功。
王猛勸堅除之,堅不從,以垂為冠軍将軍。
石祇稱帝,以姚弋仲子襄為骠騎将軍,石氏滅,襄歸晉,後叛降于燕,桓溫擊敗之,襄遂據襄陵,将進圖關中。
遂據黃落,秦将軍鄧羌擊斬之,弟苌帥其衆降。
至是堅大舉,朝臣皆不欲堅行,獨垂苌勸之,陽平公融谏曰:垂苌我之仇雠,何可聽也?王景略一時英傑,陛下比之諸葛武侯,獨不記其臨沒之言乎?堅不聽,以垂督步騎為前鋒,以苌為龍骧将軍,督益梁州諸軍。
初,苻健入關,夢天神遣使者朱衣赤冠,命拜堅為龍骧将軍,使翼日授之,卒建帝業。
至是堅謂苌曰:朕以龍骧建業,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
及堅與晉戰敗,中流矢,單騎走,諸軍盡沒,惟垂所将三萬人獨全,堅赴之,垂子實言于垂曰:秦王兵敗,委身于我,時不可失也。
垂曰:秦王以國士遇我,此恩何可忘也?吾當懷集關東,以複先業耳。
役垂苌俱各叛秦) 八公山,逢桓謝,鶴唳風聲。
(注兒四卷風鶴句下) 慕容沖,攻長安,出逩五将。
被姚苌,活勒殺,懊悔平生。
(西燕主慕容沖,起兵平陽,進逼長安。
堅自督戰,飛矢滿體,流血淋漓。
沖縱兵暴掠關中,千裡無煙。
堅懼,以谶書雲帝出五将久長得,遂出奔五将山。
後秦王姚苌遣吳忠帥騎圍之,秦兵散走,執堅。
苌遣人缢堅于新平佛寺。
初,堅聞垂攻邺,北地長史慕容泓等俱起兵,乃悔謂權翼曰:不用卿言,使鮮卑至此。
五将山在鳳翔府岐山縣北三十裡,亦名武将山) 長樂丕,走晉陽,稱尊繼統。
(堅子長樂公丕鎮邺,垂攻之,丕将西赴長安。
入至晉陽,聞長安不守,乃發喪,遂于晉陽稱帝。
長樂,縣名,今真定府冀卅。
晉陽,今太原府) 慕容永,殺将來,死在刀兵。
(西燕王慕容永,遣使詣丕,求假道東歸,丕不許,與戰于襄陵,秦兵大敗。
丕南奔東垣,謀襲洛陽。
晉将馮該自陝邀擊,殺之。
襄陵,縣名,屬平陽府。
東垣故城,在真定府城南八裡) 衆臣宰,立苻登,正名讨賊。
(苻登,秦之疎屬,封南安王。
聞丕死,衆臣立之,稱帝于南安,率兵伐後秦。
立世祖神主于軍中,凡所欲為,必啟而後行,将士皆刻鋒铠為死休字,所向無前。
南安,今鞏昌府) 十餘年,空攘攘,敗與姚興。
(晉甯康十九年,後秦主姚興擊登,殺之。
自慕容垂等起兵至此,凡十一年而前秦亡) 後秦王,起姚苌,苻堅司馬。
(姚苌,赤亭羌人。
燕慕容泓起兵華陰,秦王堅遣符叡擊之,以苌為司馬。
赤亭,今鞏昌府隴西縣。
羌本西方牧羊人三苗姜姓之别裔。
華陰,縣名,屬西安府) 自淝河,兵敗後,背主稱秦。
(苌自堅淝水兵敗後,陰蓄異志,會堅遣同苻叡擊燕,叡敗見殺,苌遣長史詣堅謝罪。
堅怒殺之,苌懼,奔渭北馬牧,羌豪推苌為盟主,苌自稱秦王,進屯北地,是為後秦。
晉孝武甯康十一年,取長安稱帝) 既得志,弒其君,及其主後。
(苌先弒前秦主苻堅,及苻登立,苌擊之于安定,敗之。
秦後毛氏,美而勇,善騎射,兵入其營,猶彎弓跨馬,帥壯士力戰,殺七百餘人,衆寡不敵,為苌所執。
苌将納之,毛氏罵且哭曰:姚苌,汝已殺天子,又欲辱皇後,皇天後土,甯汝容乎!苌殺之) 天官兵,鬼使者,竟斃陰刑。
(苌夢苻堅将天官使者鬼兵數百刺中苌陰,寤而驚悸,遂患陰腫,醫刺之出血而死) 子姚興,滅苻登,尊賢禮士。
(苌卒,興秘不發喪,自稱大将軍,帥衆伐秦,執秦主登,殺之。
興命羣臣皆舉賢才,随時任川。
接臣下以禮。
聞楊桓之賢而征之,利鹿孤不敢留) 戡内難,殲強敵,識勢知兵。
(戡内難,注見下奪嫡句下。
殲強敵,注見前滅符登句下) 還燕俘,畀晉城,頗饒才略。
(南燕王超母妻在秦,超遣使稱藩,獻樂妓于興,興遣其母妻還之。
晉劉裕求和于秦,因求南鄉諸郡,羣臣不可,興曰:天下之善一也,裕拔起細微,讨桓玄,複晉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數郡,不以成其美乎?遂以十二郡畀晉。
南鄉故城,在南陽府南陽縣西一百裡) 任賢能,恢疆土,共服骁英。
(秦隴西公姚碩德,興事之如家人禮,國家大政皆咨而後行。
碩德軍令嚴整,撫納夷夏,分置宰守。
涼王呂隆兄弟相賊,政亂民饑,興遣碩德直趣姑臧,隆遣呂超逆戰,碩德大破之,隆降。
于是西涼公暠,河西王利鹿孤,張掖公蒙遜,各遣使奉表入貢于秦。
碩德表隆為涼州刺史,遣使授南涼北涼西涼官爵) 隻末年,愛少子,幾乎奪嫡。
(興末年寵愛廣平公弼,仆射梁喜言于興曰:廣平公潛有奪嫡之志,陛下寵之太過,道路皆言陛下将有廢立之計。
興曰:豈有此耶?喜曰:苟無之,則陛下愛弼,适所以禍之。
願去其左右,損其威權,非特安弼,乃所以安宗社也。
興不得已,乃免弼尚書令,還第。
興如華陰,使太子泓監國,弼黨侍郎尹沖,謀因泓出迎殺之,奉興幸弼第。
作亂,未果。
興還宮疾笃,尹沖帥甲攻端門,興力疾臨前殿,賜弼死) 到頭來,傳位與,太子姚泓。
(興卒,太子泓立) 晉劉裕,入潼關,降為絷虜。
(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太尉劉俗伐秦,所向皆克。
遂入潼關,遣将軍王鎮惡自河入渭,泓使姚丕守渭橋拒之,鎮惡大破丕軍,泓逐出降。
潼關,在西安府華陰縣東四十裡。
渭,水名,源出臨洮府渭源縣鳥鼠山西北谷,東流經盩厔興平鹹陽渭南等縣,直至華陰縣界,入于黃河) 可憐哉,亡國主,死在金陵。
(裕執泓送金陵斬之,後秦亡) 西秦主,乞伏氏,苻秦勇将。
(乞伏國仁,本隴西鮮卑,居勇士川,為前秦主堅前将軍) 見秦衰,背其主,隴右稱尊。
(國仁從堅寇晉,叔父步頹聞秦師敗,率隴西叛之。
堅使國仁讨之,國仁遂與步頹合衆叛據隴右。
晉孝武甯康十年,自稱單于,是為西秦。
隴右即隴西,今臨洮府) 傳位與,弟幹歸,十年而止。
被姚興,擒父子,委質稱臣。
(國仁卒,弟幹歸立。
幹歸擊殺前秦王符登子崇,盡有隴西之地,自稱西秦王,凡十年。
後秦王興遣姚碩德伐之,幹歸戰敗,奔金城,乞降于南涼利鹿孤,秦兵退。
幹歸謀歸,或以白利鹿孤,幹歸懼為所殺,乃送太子熾盤于西平,南奔抱罕,遂降于秦。
熾盤旋亦逃歸。
秦使幹歸還鎮苑川,後幹歸如秦,興以幹歸寖強難制,留為主客尚書。
其子熾盤行西夷校尉,監其部衆。
後自秦逃歸,複稱王。
苑川,城名,故城在蘭縣西) 幹歸死,子熾盤,報雠而立。
(晉義熙八年,幹歸為乞伏公府所殺,公府走保大夏。
子熾盤遣其弟智達讨公府,獲之,轘之譚郊。
熾盤乃自立為河南王。
大夏,漢縣名,故址在陝西河州衛境内) 号文宣,當宋氏,有子傳承。
(宋文帝元嘉五年,熾盤卒,子暮末嗣位。
▼璜按熾盤谥文昭王,此稱文宣,疑誤) 子暮末,遇饑荒,時乖運蹇。
(秦地震,野草皆自反,又正月不雨,至于九月城中大饑,人相食) 赫連家,敗寡弱,刬滅無存。
(宋元嘉八年,夏主赫連定擊秦,遣其叔父韋伐攻南安,秦城内大饑,暮末窮蹇,遂出降。
定殺之,夷其族,西秦遂滅) 大夏主,赫連氏,名稱勃勃。
叛其君,居統萬,反面攻秦。
(勃勃,劉衛辰之第三子,南單于苗裔。
其祖從母姓姓劉,勃勃改姓赫連氏,言其徽赫與天連。
初,魏王拓跋珪滅衛辰,勃勃奔秦。
秦王姚興奇之,以為将軍,使鎮朔方。
會秦與魏和,勃勃怒,遂叛秦,自謂夏後氏之苗裔,稱大夏天王。
進攻秦三城以北諸戎,斬秦将楊丕等。
複侵掠嶺北諸城,興使仆射齊難讨之,為勃勃敗,擒之。
後取長安,遂稱帝于灞上。
初,勃勃築城于朔方郡北黑水之南,曰: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所築新城,宜名統萬。
至是遂定都焉。
朔方,今陝西甯夏衛) 取長安,如破竹,謀臣買德。
(晉劉裕伐秦,克長安,擒秦主泓。
裕東還,留子義真守之,勃勃問王買德曰:朕欲取關中,卿試言其方略。
買德曰:關中形勢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狽而歸,正欲急成篡事耳。
不暇複以中原為意,此天以關中賜我,不可失也。
勃勃乃遣兵向長安,會關中大亂,義真悉召外兵,閉門拒守。
關中郡縣,悉降于夏,勃勃遂進據鹹陽,長安采樵路絕。
裕聞之,名義真東歸,以朱齡石代鎮長安。
勃勃帥衆追義真,至青泥,晉兵大敗,義真僅以身免,齡石犇潼關。
夏兵追殺之,遂定長安。
勃勃享将士,舉觞屬買德曰:卿往日之言,一期而驗,可謂算無遺策矣。
中原即中國,皇極經世書雲:中原之地,方九千裡。
是也。
鹹陽,縣名,屬西安府) 置鋸鑿,嗜殺戮,縱恣威刑。
(勃勃性憍虐,置鋸鑿于左右,群臣忤視者鑿其目,笑者抉其唇,谏者截其舌。
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人而并築之。
所造兵器,射甲不入斬弓人,射入即斬铠匠) 傳位與,親子昌,三年過眼。
(勃勃卒,子太原公昌立,在位僅三年) 魏太武,舉兵來,擄入平城。
(魏太武帝焘,以輕騎濟河襲統萬,分軍伏于深谷,以少衆至城下。
昌堅守不戰,魏乃退兵以示弱,魏軍士有亡奔夏者,言魏軍糧盡,辎重在後,步兵未至,宜急擊之。
昌乃将步騎三萬出城,為兩翼,鼓噪追之。
魏分為左右隊奮擊之,昌大敗,遂奔上郢。
魏将軍尉眷監軍侍禦史安颉進攻之,昌自出搏戰,魏軍争赴之,昌敗走。
颉追擒之,送入平城,賜爵會稽公。
後昌謀叛,魏殺之) 赫連定,就平涼,稱王建号。
(平原王定,昌之弟也,初魏西伐,昌遣定與魏司空奚斤等相持于長安。
及失統萬,定奔上郢,至是昌被埶,定收其餘衆奔平涼,改元勝光。
平涼,府名,隸陝西) 恰三年,仍舊贳,束手遭擒。
(定遣使請和于宋,約合兵滅魏。
魏太武聞之,帥兵伐夏,遂如統萬,襲平涼,使将軍古弼等将兵趣安定,定自安定北救平涼,與弼遇,弼擊敗之,定走鹑觚原。
魏進攻之,夏衆大潰。
定走上郢,魏遂收安定,克平涼。
定畏魏人之逼,擁秦民十餘萬自冶城濟河,欲擊北涼。
吐谷渾王慕璝,遣騎乘其半濟邀擊之,執定以歸,送于魏殺之,而夏亡。
定在位僅三年。
鹑觚原,在平涼府靈台縣東北三十裡) 後涼主,三河王,名光姓呂。
(呂光,略陽氐人,初為前秦王苻堅骁騎将軍,後自稱三河王) 父婆樓,事苻堅,開國勳臣。
(光,呂婆樓之子,為秦尚書。
堅殺符生,婆樓與王猛立堅為帝。
堅以婆樓為給事黃門侍郎,掌樞密) 總強兵,征西域,龜茲破滅。
(光統秦兵七萬征西域,及流沙三百裡。
焉耆國王浞流,率旁國皆降。
進攻龜茲,龜茲王帛純求救狯胡,狯胡王引諸國兵七十餘萬以救之,光與戰,大破之。
帛純出走,光入其城,恩威甚着,遠方諸國前世所不能服者,皆來歸附。
龜茲、焉耆、狯胡,俱西域國名。
流沙,河名,地屬五服之外,西境之最遠者。
其沙随風流行,故曰流沙) 振旅還,聞國難,缟素于君。
(光自龜茲還,聞秦王堅死,乃缟素出師,擊涼州,殺刺史梁熙,自稱涼州牧酒泉公。
酒泉,今陝西肅州是) 恢謀略,據姑臧,稱王改号。
(晉孝武甯康二十一年,光據姑臧,稱涼天王,改元龍飛,國号涼) 載羅什,至中華,翻譯諸經。
(鸠摩羅什,天竺人,世為國相。
父羅災,避位出家,度蔥嶺。
龜茲國王聞其名,請為國師,以妹配之,生羅什。
年七歲,日誦千偈,西域諸國服其神。
後每至講說諸經,諸王皆長跪聽之。
至呂光破龜茲,載入中華。
後秦王姚興滅涼,得羅什,以為國師,使居逍遙園,命翻譯西域諸經論,由是州郡事佛者,十室而九。
蔥嶺,西域山名。
) 建号來,不多時,風燈焰息。
衆兒郎,自雠殺,庶纂稱尊。
(光稱涼王三年,疾甚,立子紹為天王,自号太上皇,以紹庶兄太原公纂為太尉,常山公弘為司徒。
及光卒,光弟子超謂紹曰:纂為将積年,威震内外,宜早除之。
紹不從。
弘謂纂曰:主上闇弱,兄宜為社稷計,不可狥小節也。
纂弘于是夜帥壯士攻廣夏門,入升殿,紹自殺,纂乃即天王位。
纂忌弘功高,弘遂作亂,纂擊敗之。
弘奔南涼,過廣武,呂方執弘送獄,纂遣人殺之。
廣武古地名,故城在臨洮府蘭縣西二百二十裡) 超弒纂,立兄隆,亡家喪國。
被姚興,除散騎,俯伏稱臣。
(纂嗜酒,宴番禾太守呂超于内殿,超兄中領軍隆數勸纂飲,纂醉,超殺之,而立兄隆為天王。
後秦王興遣姚碩德伐涼,自金城濟河,直趣姑臧。
隆遣超等逆戰,碩德大破之,遂圍姑臧。
隆遂降,碩德表隆為涼州刺史。
至晉安帝元興二年,興征隆入朝,除為散騎常侍,而後涼亡。
番禾,音盤和,其地屬涼州衛) 短局促,十八年,相傳四主。
(呂光傳紹纂隆,凡四主,止一十八年) 因饑荒,支不住,做了凡民。
(姑臧谷踴貴,鬥米值錢五千文,人相食,餓死者十餘萬口) 南涼王,秃發氏,烏孤創首。
(秃發烏孤,鮮卑人,與拓拔氏同祖,後徙居河西。
河西本月氐國之地,漢武帝置酒泉武威張掖炖煌金城等郡,号河西五郡,今陝西甘肅鎮是也) 呂光朝,任都統,反據金城。
(晉孝武甯康十九年,涼王呂光以烏孤為河西大都統。
安帝隆安元年叛光,攻涼,取金城據之,自稱西平王。
是為南涼。
金城,郡名,今為陝西甯夏衛) 傳乃弟,利鹿孤,仍傳乃弟。
(鳥孤卒,傳弟武威王利鹿孤,更稱河西王。
鹿孤卒,複傳弟傉檀。
武威,今陝西涼州衛) 至傉檀,獻羊馬,納款姚秦。
(初,利鹿孤稱臣于秦。
至傉檀,獻姚興馬三千匹、羊三萬頭,興署為涼州刺史) 輕蒙遜,藐熾盤,興師讨叛。
被西秦,拿敗了,鸩死其身。
(唾契汗乙弗等部叛,傉檀欲讨之,孟恺谏曰:今年饑馑,南逼熾盤,北逼蒙遜,百姓不安。
遠征雖克,必有後患。
傉檀不從,謂太子虎台曰:蒙遜不能猝來,熾盤兵少易禦,汝謹守樂都,吾不過一月必還矣。
乃帥騎襲乙弗,大破之。
西秦王熾盤聞之,帥步騎二萬襲樂都,虎台憑城拒守,熾盤四面攻之,一夕城潰。
熾盤入樂都,徙虎台等于抱罕,傉檀兄子樊尼馳告傉檀,将士聞難,皆散。
傉檀曰:吾老矣,所适不容,甯見妻子而死。
遂歸于熾盤。
歲餘,熾盤使人鸩之。
唾契汗,一部之姓。
乙弗,亦一部之姓。
契,音吃。
汗音寒。
樂都,今陝西西甯衛) 十九載,短光陰,弟兄三個。
(自鳥孤傳傉檀,弟兄三主,共一十九年) 功不成,名不就,禍及兒孫。
(傉檀子虎台,亦為熾盤所殺) 前燕主,鮮卑氏,慕容番類。
(慕容氏,昌黎棘成鮮卑人,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東胡。
按姓纂:鮮卑涉歸,進拜單于,遵循華俗,自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故以為氏) 初祖廆,為晉将,鎮守幽并。
(慕容廆在晉武帝時入寇,後拜為鮮卑都督,自遼東徙居大棘城。
元帝太興二年,廆擊破宇文部,遣使獻捷,元帝以廆都督幽并二州,封遼東郡公。
幽州,今順天府。
并州,今永平府。
廆,音灰) 廆子皝,僭稱号,傳之子儶。
(廆卒,子皝嗣。
晉以皝為鎮軍大将軍遼東公。
成帝鹹康二年,皝僭稱燕王。
皝卒,子儁襲位。
皝音黃) 永和中,即帝位,海内橫行。
(晉穆帝永和八年,儁詐言獲傳國玺,遂自薊遷都于邺稱帝,國号大燕) 慕容恪,匹霍光,扶持社稷。
(儁卒,子暐立,是為幽帝。
暐以叔慕容恪為太宰,專錄朝政。
恪虛心待士,量才授任,力扶社稷。
崔浩謂魏主曰:慕容恪之輔幼主,慕容暐之霍光也) 吳王垂,破桓溫,深曉行兵。
(慕容垂,皝第五子。
儁僭号,封垂為吳王。
晉桓溫伐燕,燕主暐大懼,謀奔和龍,垂曰:臣請擊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暐乃使垂拒溫,又使樂嵩請救于秦。
溫與垂戰于枋頭,大敗,又聞秦兵将至,乃犇還。
燕将急欲追之,垂曰:溫初退,必嚴設警備,簡精銳為後拒,不如緩之,彼幸吾未至,晝夜疾趨。
俟其氣衰擊之,無不克矣。
乃帥八千騎蹑其後,溫果兼道而進。
數日,垂曰可矣,乃急追之,及于襄邑。
燕範陽王德先帥勁騎伏于東澗下,與垂夾擊溫,大破之。
和龍,即燕所築龍城,因有二龍見于龍山,遂命所居新宮曰和龍,後契丹又改曰黃龍府。
枋頭,地名,在大名将浚縣西南八十五裡淇水之北。
襄邑,今歸德府雎州。
東澗,水名,在河南府盧氏縣北) 幽帝暐,陷河南,纔方得志。
(暐初遣傅顔率騎二萬觀兵河南,臨淮而還。
後燕李洪收晉兵于懸瓠,拔許昌汝南諸郡,慕容恪使悅希軍盟津,孫興軍成臯,悅希引兵略河南諸城,悉為所陷,旋取洛陽。
懸瓠,城名,即今汝甯府。
盟津,即孟津) 被苻堅,興士馬,擄入西秦。
(初,燕請救于秦,許賂虎牢以西之地。
及晉兵退,暐不與,秦主堅遣王猛伐燕。
長驅圍邺,堅又自帥精騎十萬赴之,燕散騎侍郎徐蔚開邺北門納秦兵。
暐奔龍城,堅追及于高陽,執之,遷于長安,封為新興侯。
龍城,初燕築城于龍山之西,命曰龍城,在永平府西四十裡。
高陽,縣名,屬保定府) 垂降秦,封冠軍,叛秦而起。
(初,慕容垂破桓溫兵還邺,燕太後可足渾氏與太傅評忌之,謀誅垂,垂奔降秦,秦王堅拜垂冠軍将軍,封賓都侯。
後堅淝水之敗,返至渑池,垂言于堅曰:北鄙之民,聞王師不利,輕相扇動,臣請奉诏書鎮慰之。
堅許之。
垂至安陽,秦苻丕館垂于邺西,垂潛與燕故臣謀複燕祚。
會丁零翟斌叛秦,攻洛陽,堅驿書使垂讨之,垂遂停河内募兵,夜襲秦苻飛龍兵,盡殺之。
複遣人告于慕容農等,悉起兵叛秦。
渑池,縣名,屬河南府。
安陽縣,屬彰德府。
河内,今懷慶府) 據中山,稱後燕,祖業重興。
(晉孝武甯康九年,垂自稱燕王,都中山,至十一年稱帝,是為後燕。
中山,今真定府) 舉事時,年已老,謀猷無敵。
(垂起兵舉事,年已七十,有文武全才,謀猷無敵) 參合陂,報雠恥,襲魏平城。
(垂遣太子寶攻魏,魏道武擊敗之。
寶夜遁,魏急追之,至參合陂,寶大敗,僅以身免。
寶軍數萬人,皆放仗斂手就縛。
擒其王公文武數千。
垂恥之,複引兵密發,踰青嶺,經天門,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雲中,襲魏平城,克之,盡取其部落。
初,垂至寶前敗所,見積骨如山,設祭吊之,号哭震地。
垂慚忿,至是發病而還,遂死于上谷。
參合陂故城,在朔州定襄縣北。
天門,關名,在太原府城西四十裡。
雲中,今山西大同府。
上谷,今保安州) 錯疑心,賢後言,骊姬誤視。
傳位與,不才兒,怎保家門。
(垂先段後生子令、寶,後段後生子朗、鑒、愛,諸姬子麟、農、隆、柔、熙。
寶立為太子,初有美稱,已而荒怠,中外失望。
垂後後段氏言于垂曰:寶姿質雍容,柔而不斷,承平則為仁明之主,處難則非濟世之雄。
今托以大業,未見克昌之美。
遼西高陽,陛下賢子,宜擇一人付以大業。
趙王麟奸詐負氣,害有輕寶之心,宜早圖之。
寶善事垂左右,多譽之者,故垂以為賢,诮段氏曰:汝欲使我為晉獻公乎?段氏泣而退,告其妹範陽王妃曰:太子不才,天下所知,吾為社稷言之,主上乃以吾為骊姬。
太子必喪社稷。
範陽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盡,其在王乎。
寶麟聞而憾之。
垂卒,傳位于寶) 寶即位,弒慈親,龍城被困。
(寶嗣位,遣趙王麟逼段氏自裁,叚氏怒曰:汝兄弟逼殺其母,安能保其社稷乎。
吾豈愛死,但念國亡不久耳。
遂自殺。
龍城被困,注見下) 走黎陽,遭禍患,父子同坑。
(魏道武伐燕,克信都,寶自擊之,營于滹沱水北。
魏軍沖之,寶大敗,奔還中山。
魏進圍之,燕清河王會引兵赴難,至薊城,适趙王麟作亂,謀弒寶小克,出奔西山。
寶恐麟奪會軍,據龍城,乃夜與太子策及遼西王農高陽王隆等出赴會軍。
會亦作亂,勒兵攻寶,寶帥數百騎馳至龍城,長上段速骨作亂,與燕尚書蘭汗通謀,攻陷龍城。
寶及長樂王盛等南走,蘭汗複襲擊速骨,殺之,奉太子策承制,遣使迎寶。
及于薊城,盛曰:汗之忠詐未可知,不如南就範陽王,合衆以取冀州。
若其不捷,徐歸龍城,未晚也。
寶從之。
行至黎陽,遣中黃門令趙思告範陽王德奉迎。
寶既遣思,而聞德已稱制,又懼而北走。
行至巨鹿,會汗複遣迎之,寶以汗垂之季舅子,盛又汗之壻,謂必無二,乃還。
寶去龍城四十裡,汗遣弟加難帥五百騎迎入外邸而弒之,并殺太子策。
汗自稱昌黎王。
黎陽,今大名府浚縣。
西山有二處,一在順天府西三十裡,一在河間府青縣西南五裡。
巨鹿,今順德府。
昌黎,縣名,屬永平府) 慕容盛,讨元兇,攝行統制。
(初,寶還龍城,子盛固谏不聽,乃與将軍張真下道避匿。
及聞寶死,盛欲赴哀,真止之,盛曰:汗性愚淺,必念婚姻,不忍殺我。
旬月之間,足以展吾志。
遂往見汗。
汗妻乙氏及盛妃,皆涕泣請盛,汗哀之,乃舍盛于宮中,以為侍中,親視如舊。
汗子穆謀殺盛,未果,李旱張真皆盛所素厚也,穆引為腹心,旱真潛與盛結謀。
會汗穆皆醉,盛因踰垣入東宮,與旱等殺穆,諸軍聞盛得出,皆呼躍争先,攻汗斬之。
盛乃以長樂王攝行統制) 不三年,逢殺手,不得全身。
(盛嗣位未三年,段太後兄之子玑作亂,盛帥左右出戰,被傷而卒) 叔父熙,遭養子,高雲篡弒。
(燕河間公熙,得幸于太後丁氏,太後乃廢盛太子定,立盛叔父熙。
讨玑殺之,即天王位。
熙将軍馮跋得罪于熙,亡命山澤,舉大事,潛入龍城,匿于孫護家。
會熙後苻氏卒,熙出送葬,跋與将軍張興等推熙養子夕陽公雲為主。
雲,高句麗之支屬也,帥衆人宮授甲,閉門拒守。
熙還攻北門,不克。
雲遂即天王位,執熙殺之,複姓高氏。
高句麗,東夷國名) 被将軍,馮跋氏,占了家門。
(高雲自以無功德而居位,内慎危懼,常蓄養壯士,以為腹心爪牙。
寵臣離班桃仁,專典禁衛,賞賜巨萬。
而班仁志願無厭,猶有怨憾,至是殺雲。
将軍馮跋升門觀變,帳下共斬班仁,跋遂即位,而後燕亡) 馮跋氏,自稱王,北熙初主。
(馮跋,信都胡人,朽後燕将軍,篡位稱燕天王,是為北燕太祖) 弟馮弘,殺兄子,自立為君。
(燕太祖寝疾,命太子翼攝國事。
宋夫人欲立其子受居,謂翼曰:上病将瘳,奈何遽欲代父乎?翼性仁弱,遂還東宮。
中給事胡福,慮宋夫人遂成其謀,乃言于中山公弘,弘率壯士披甲入禁中,宿衛皆不戰而妝,夫人命閉東合,弘家僮踰合而入,太祖驚殂。
弘遂殺翼及太祖諸子百餘人,僭即天王位) 無主宰,兩徘徊,稱藩宋魏。
(弘遣高颙稱藩于魏,太武以季女充魏掖庭,魏征其太子王仁入朝,弘不送質。
魏伐之,收其禾稼,徙民而還。
弘為魏所攻,乃遣使稱藩奉貢于宋,宋封為燕王,江南謂之黃龍國) 不得已,奔高麗,死在遼城。
(宋元嘉十三年,魏太武遣長樂王丕等伐弘,弘日危蹙,乃遣陽伊請迎于高麗。
魏攻白狼城,克之,高麗遣将随陽伊迎弘,弘遂出奔。
至遼東,高麗王琏遣使勞之曰:龍城王馮君,爰适野次,士馬勞乎?弘慚怒,稱制讓之,高麗乃奪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為質。
弘怨高麗,遣使求迎于宋。
宋主迎之,高麗遂殺弘) 西燕主,慕容沖,平陽自立。
(沖,幽帝暐之兄。
初,慕容泓起兵華陰,沖起兵平陽,秦窦沖擊沖,敗之。
沖奔泓,泓謀臣高蓋,殺泓而立沖。
晉孝武甯康十年,沖稱帝于阿房,是為西燕。
阿房,即秦始皇所築) 入長安,遭殺害,兄子忠承。
(沖攻秦,秦王堅走五将山,沖遂入長安。
沖左将軍韓延殺沖,而立沖将段随為燕王,慕容恒慕容永襲殺段随,而立宜都王子顗,帥鮮卑男女四十餘萬口去長安而東。
恒弟韬殺顗,恒又立沖之子瑤,永又殺之,立弘之子忠,至聞喜稱帝。
宜都,今荊州府彜陵州宜都縣。
聞喜,縣名,屬平陽府) 慕容永,弒其君,終還一報。
(慕容永弒其君段随,又弒瑤,又弒忠,幾三弒其君。
而自立為河東王,進據長子稱帝,終為慕容垂所誅。
河東,今平陽府蒲州。
長子,縣名,屬潞安府) 慕容垂,叩智囊,掃蕩塵氛。
(慕容垂謀伐永,諸将以永國未有釁,司徒範陽王德固勸伐之。
垂曰:司徒議與吾同,且吾雖老,叩囊底智,足以克之,不敢留逆賊以累子孫。
乃伐永,圍長子,拔之。
執永斬之。
西燕遂亡) 南燕主,慕容德,垂之愛弟。
(慕容德,皝之少子,垂之弟,最為垂所親愛,封範陽王。
範陽,今涿州) 複殘基,據廣固,講武屯兵。
(後燕王寶以德鎮邺。
魏攻寶,寶東走,魏複攻邺。
德南走滑台,自稱燕王。
初,秦主登之弟廣依德,德處之乞活堡,至是自稱秦王,德乃留魯王和守滑台,自帥衆讨廣斬之。
和長史李辨殺和,以滑台降魏。
德欲還攻滑台,韓範曰:向也魏為客,吾為主。
今也吾為客,魏為主。
不如先據一方,自立基本,乃圖進取。
潘聰曰:廣固城地形阻峻,若得其地,閉關養銳,伺隙而動,此乃陛下之關中河内也。
德乃引師而南,兖州北鄙諸郡縣皆降,進攻廣固,晉幽州刺史辟闾渾奔魏,德追斬之,遂克廣固。
因定都稱帝。
範上疏曰:晉室衰亂,拓地定功,正在今日。
德因講武城西,凡步卒三十七萬人,騎五萬三千,車七千乘。
廣固故城,在青州府城西) 調臣下,比少康,猶輕光武。
(德問群臣:朕可方古何主?鞠仲曰:陛下中興聖主,少康光武之俦也。
德顧左右,賜仲帛千匹。
仲以多辭,德曰:卿知調朕,朕不知調卿耶) 乏儲嗣,迎其侄,子母歸秦。
慕容超,嗣叔位,五樓用事。
(初,德仕秦,為張掖太守。
從秦王堅寇淮南,留金刀與其母公孫氏别。
德與燕主垂舉兵張掖,秦收德兄納及諸子殺之,公孫氏以老獲免。
納妻段氏,方娠未決,獄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竊以逃羌中。
段氏生超,十歲而公孫氏卒,以金刀授超,平又以超母子奔涼。
及呂隆降秦,徙長安。
而平卒,段氏為超妻其女。
超恐為秦所錄,乃佯狂行乞。
德遣人往視之,超不敢告其母妻,潛變姓名逃歸。
德聞超至,大喜,遣騎迎之。
超以金刀獻德,德悲恸不自勝,封超為北海王。
德無嗣,遂立超為太子。
及德卒,超嗣位,超母妻猶在秦,乃遣使稱藩,獻太樂伎一百二十人于秦,秦王興乃遣其母妻還之。
超引所親公孫五樓為心腹,五樓遂檀權用事。
張掖,今陝西甘肅鎮甘山,是其地也) 棄良言,不守險,大岘過兵。
(晉劉裕伐南燕,舟師自淮入泗,超召羣臣會議,公孫五樓曰:吳兵輕果,利在速戰,宜據大岘,使不得入,然後徐簡精騎,絕其糧道,勅衆緣山東下,腹背擊之,此上策也。
超不從,裕過大岘,燕兵不出,裕喜曰:兵過大岘,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栖畝,人無匮乏之憂,虜已入吾掌中矣。
大岘,山名,在青州府臨朐縣東南一百裡) 晉合園,秦不救,突馳無計。
(劉裕使參軍胡藩潛帥出燕兵後,戰于臨朐,大破之。
超遁走廣固,裕築長圍守之,超求救于秦,秦王興使使謂裕曰:今遣鐵騎十萬屯洛陽,晉師不還,當長驅而進。
裕曰:我克燕之後,當取關洛,今能自送,便可速來。
劉穆之曰:廣固未拔,而羌寇奄至,何以待之?裕曰:彼能赴救,必畏我知,甯容先遣信命?是張大之辭耳。
秦救果不至,裕悉衆攻廣固,南燕尚書悅壽開門納晉師,超突圍出走,裕追獲之。
臨朐,縣名,屬山東青州府) 往亡日,被劉裕,捆縛生擒。
(初,劉裕悉衆攻廣固,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師。
裕曰:我往彼亡,何為不利。
卒擒送建康斬之,南燕亡。
往亡,立春後七日,驚蟄後十四日,清明後二十一日,立夏後八日,芒種後十六日,小暑後二十四日,立秋後九日,白露後十八日,寒露後二十七日,立冬後十日,大雪後二十日,小寒後三十日,共日謂之往亡日) 四慕容,根本是,一家宗派。
(前燕慕容皝,廆之子。
後燕慕容垂,皝之子。
西燕慕容沖,垂之弟。
南燕慕容德,亦垂之弟。
一派相承) 或相承,或相并,各自為君。
(後燕繼前燕而起,南燕承後燕而興。
西燕為後燕所并) 西涼主,呂氏亡,炖煌起事。
(李暠,隴西成紀人,北涼段業叛後涼,以暠為墩煌太守。
晉昌太守唐瑤叛北涼,移檄六郡,推暠為沙州刺史涼公,是為西涼。
成紀,今鞏昌府秦州。
炖煌故城,亦陝西肅州衛城西五百二十六裡。
晉昌,今太原府忻州。
沙州,即肅州衛) 武照王,名李暠,文藝馳名。
(暠後谥武昭王。
暠少好學,尤善文義,有令名,嘗著述志賦槐柳賦大酒容賦) 傳一代,嗣子歆,不曾展志。
被沮渠,兵戰死,刬滅無存。
(暠卒,子歆立。
宋高祖永初元年,北涼王沮渠蒙遜伐涼,歆戰于蓼泉,兵敗被殺。
西涼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