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普智菩薩。

    複問普賢。

    何謂建立。

    何謂樂信。

    何謂深入。

    何謂依怙。

    何謂意勇。

    何謂斷諸疑。

    何謂無思議。

    何謂解說真谛。

    何謂了報應。

    何謂定意。

    何謂何所有。

    何謂脫門。

    何謂神通。

    何謂通達。

    何謂解脫。

    何謂園囿。

    何謂宮殿。

    何謂遊觀。

    何謂莊嚴。

    何謂心不動。

    何謂性無所舍。

    何謂觀慧。

    何謂講法。

    何謂淨願。

    何謂為櫻何謂慧光。

    何謂行無色。

    何謂無法心。

    何謂心如山。

    何謂如海。

    普賢曰:善哉問。

    菩薩建立。

    有十事何謂為十。

    常志於佛。

    恒思經法。

    勸化衆生。

    使住佛道。

    勸安事業。

    修立正行。

    順樂誓願。

    常念威儀。

    所遊随時。

    班宣善本。

    建立慧義。

    是為十事。

    建立其心。

    於時頌曰: 一心常念佛,專精思經典。

    勸衆生入道,示以所造業。

    贊助修正行,恒使不失願。

    威儀禮節備,善本成聖慧。

     菩薩樂信有十事。

    何謂為十。

    菩薩。

    心自發念。

    其有當來如來正真。

    出現於世。

    我當悉見。

    見諸佛已,供養奉事。

    志於無上。

    稽首自歸此諸正覺。

    當訓誨我。

    以是訓誨。

    歸菩薩地。

    如諸菩薩。

    奉教敬心。

    心懷恭悖如所聞者,辄當修行。

    於是菩薩。

    複自念言:使吾不離諸佛世尊及諸開士。

    蠲除生死馳逸之難。

    無央數劫。

    修菩薩行。

    又心念言:昔未發無上道意之時,未為法器。

    畏甚深義。

    亦畏世間诽謗惡名。

    又懼畏生死惡道衆會。

    我以離此。

    永不與合。

    以遠在事。

    所生之處。

    不離道心。

    不恐不畏。

    亦不懷懅。

    永無諸難。

    常遠塵垢。

    永滅穢濁。

    出入獨步。

    降伏衆魔。

    消諸外道。

    又心念言:吾當勸化。

    諸衆生界。

    使随律教。

    志在無上正真道意。

    修菩薩行。

    得成佛時,則随尊聖微妙道教。

    吾當稽首。

    奉敬自歸。

    欣悅無量。

    盡其壽命。

    佛滅度後。

    當為興立無數廟寺。

    供事舍利。

    奉宣佛教。

    分布經典。

    使無上義永得長存。

    又心念言:我當莊嚴無極世界。

    皆令佛土清和柔軟。

    種種别異。

    平等清淨。

    吾當感動無數佛土。

    悉使發意。

    演大光明照於十方。

    神足變化。

    靡不周遍。

    又心念言:吾成佛已,當決衆生一切狐疑。

    化其志性。

    令常清和。

    寂靜其志。

    消滅塵欲。

    塞諸惡戶。

    闡永安門。

    除去幽冥。

    奮巨光耀。

    棄捐魔業。

    逮無上吉。

    以是功勳。

    普示衆生。

    又心念言:吾所在處。

    常見諸佛。

    在危厄時。

    思欲奉觐。

    必當如願。

    得見正覺。

    莫使違遠。

    面見如來所說法時。

    如來難值。

    無央數劫時一出耳。

    猶靈瑞華。

    久久希有。

    發清淨心。

    棄捐一切不宜之計。

    其意質直。

    而無谀谄。

    又心念言:吾成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

    遍諸佛土。

    施作佛事。

    為諸衆生。

    各現佛身。

    擊大法鼓。

    雨法甘露。

    施無極法。

    清淨無畏。

    為師子吼。

    立無底願。

    住於法界班宣經道。

    一劫不休。

    身不疲懈。

    言辭無極。

    心亦不惓。

    是為十事心所建立。

    於時頌曰: 嚴淨諸佛土,勸道於衆生。

    示以深妙法,令發無上道。

    常願見諸佛,奉事自歸命。

    聽受所說法,一心受奉行。

     為斷三惡趣,開闡安樂門。

    為於衆幽冥,顯示大光明。

    流布經法施,消滅諸垢塵。

    為大師子吼,而雨大甘露。

     菩薩有十事法深入。

    何謂為十。

    皆入世界諸過去事。

    遊於志性深奧佛法。

    歸諸佛土當來之事。

    在在佛國。

    而在諸數。

    正覺無二。

    雖在諸國現在寂然。

    世間方俗。

    所言所說,嚴淨境土。

    悉能知之。

    是入深法。

    所在天下。

    有若幹教。

    又能解識一切衆生罪福不同。

    計諸菩薩所行各異。

    又菩薩解。

    悉知過去諸如來處。

    菩薩悉知諸佛世尊所教遲疾。

    菩薩複知現在國土諸佛正覺眷屬聖衆。

    所可說法。

    開化衆生。

    法界虛空。

    無有邊際。

    十方如來。

    又分别知世俗之法。

    聲聞之法。

    及緣覺乘。

    菩薩如來。

    入於此法。

    無所希求。

    講說若幹所入法界。

    亦無所入。

    亦不想法。

    随諸法教。

    而以開化。

    是為十事深入佛法。

    於時頌曰: 知於過去世,當來及現在。

    随方俗示現,清淨佛世界。

    分别人罪福,諸菩薩所行。

    現在諸佛土,諸菩薩集會。

     知衆生之數,說法虛空限。

    悉達諸聲聞,緣覺衆菩薩。

     菩薩依怙有十事。

    以是依怙。

    修菩薩行。

    何謂為十。

    常奉敬佛。

    日有歸命。

    開化衆生。

    見諸善友。

    而依附之。

    常喜積聚衆德之本。

    亦皆嚴淨諸佛刹土。

    常愍一切不舍衆生。

    普以遊入諸度無極。

    悉欲具足諸菩薩願。

    所修無量。

    來歸道心。

    明解諸佛。

    成至正覺。

    是為十事菩薩所依怙以成道行。

    於時頌曰: 奉敬於諸佛,依附菩薩行。

    開化衆生類,恭順諸善友。

    積累衆德本,嚴淨諸佛土。

    入諸度無極,具足菩薩願。

     菩薩意勇有十事。

    何謂為十。

    消除一切諸陰蓋罪。

    諸佛世尊,雖以滅度。

    奉垂訓教。

    以勇猛心。

    降伏衆魔。

    解知無常。

    不惜身命。

    以正法緣。

    消化外道。

    以柔和心。

    悅可衆生。

    懷踴躍意。

    衆會見之。

    莫不欣然。

    調化一切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睺勒。

    皆受其緣。

    奉修柔順。

    依法深奧。

    常舍聲聞緣覺之地。

    於無數劫。

    行菩薩事。

    而不懈惓。

    是為十事菩薩心勇。

    於是頌曰: 棄捐諸陰蓋,佛逝奉乘教。

    降伏於衆魔,不自惜身命。

    降化衆外道,歡悅於衆生。

    鬼神鹹受教,常奉菩薩行。

     菩薩有十事斷諸狐疑令無沈吟。

    何謂為十。

    菩薩發意。

    心自念言:吾當以施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救攝衆生。

    慈悲喜護。

    而開導之。

    雖行於此。

    無有猶豫。

    欲令進退。

    未之有也。

    又心念言:吾當普見十方正覺。

    當來諸佛。

    值無上慧。

    供養諸佛。

    心不沈吟。

    若於毛氂。

    又菩薩念。

    以若幹光。

    具足照耀。

    於諸佛土。

    聞諸菩薩。

    當來所行。

    無央數劫。

    心不厭惓。

    開化無量衆生之類。

    不以為難。

    計於法界不可限量。

    無有崖際,猶如虛空。

    所度衆生。

    其數亦然。

    不以厭退。

    又心念言:修菩薩行。

    備悉諸願。

    成一切智諸通之慧。

    又複念言:行菩薩時。

    令我皆逮道法之光佛無極明。

    常當計樂一切諸法。

    悉為佛法。

    普知衆生意之所念。

    曉了無數諸無盡數。

    諸無為法。

    及諸有為。

    成平等覺。

    明達諸法。

    皆諸度世。

    除倒見想。

    雖有穢濁。

    本悉清淨。

    菩薩曉了一切佛法。

    成最正覺。

    無有衆想倒見之謬。

    一毛所著。

    漏雖有為。

    達於無為。

    棄諸利養,則能遊入無央數際。

    是為十事菩薩斷諸狐疑。

    於時頌曰: 念施戒忍進,一心修智慧。

    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