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佛去淳家。

    呼阿難。

    去至鸠夷那竭國。

    阿難言諾。

    即與比丘僧。

    從華氏國。

    至鸠夷那竭國。

    佛道得玻下道止坐。

    呼阿難。

    阿難言諾。

    佛言:近是間有溪水。

    名鸠對。

    持缽往取水滿缽來。

    我欲飲澡面。

    阿難即往。

    到溪水邊。

    時有五百乘車。

    上流厲度水大濁。

    阿難即取濁水。

    持來白佛。

    溪上流有五百乘車。

    過水大濁。

    但可澡面澡足不可飲。

    是間更有一溪。

    名醯連。

    水大清。

    去是不遠。

    可往取飲。

    佛即取濁水。

    澡面足。

    病即小差。

    時有華氏國人中大臣名胞罠。

    随道而來。

    遙見佛威神。

    形貌端正安靜而坐。

    大臣胞罠。

    前趣佛。

    為佛作禮卻坐。

    佛為說經。

    胞罠淚出。

    佛言:何等比丘。

    為若說經若聞經。

    何以故哭啼。

    胞罠言:有一人名羅迦鹽。

    為我誦經。

    時我淚出。

    佛言:為若誦何等經。

    胞罠言:羅迦鹽。

    坐樹下自思惟身體。

    有五百乘車過。

    未久有一人問言:適有五百乘車過。

    甯聞車聲不。

    答言我不聞。

    其人言近在是間。

    哅々如是。

    何以不聞。

    答言忽然不聞。

    其人言:時比丘瞑耶。

    答言不瞑。

    人言何以不聞車聲。

    答言我念道。

    自思惟身體五藏。

    人言車過如是。

    不聞車聲。

    胞罠言:我於道中逢一人。

    為我說經。

    比丘羅迦鹽持道深。

    不聞五百乘車聲。

    我用是故啼。

    佛告胞罠。

    五百乘車聲。

    何如雷聲。

    胞罠言:正使千乘車聲。

    不如雷聲。

    佛告胞罠。

    我昔在優昙聚。

    坐思天下生死之根本。

    時天暴雨。

    雷電霹靂。

    殺四牛耕者兄弟二人。

    時有衆人往觀。

    有一人來到我所。

    前為我作禮。

    我問。

    是間何以聚人。

    其人言:屬者霹靂。

    殺四牛兄弟二人。

    佛何以不聞。

    佛時瞑耶。

    佛言我不瞑。

    坐思道耳。

    其人言佛道深乃如是。

    不瞑而不聞霹靂聲。

    佛思道甚深。

    其人亦即淚出。

    大臣胞罠言:佛道深乃如是。

    從今以往。

    當持佛經戒。

    胞罠即呼從者來。

    使歸取黃金織成氎布一張來。

    我以上佛。

    從者即歸取來。

    胞罠持上佛。

    白佛言:同知佛不用。

    當哀我為受之。

    佛即受之。

    胞罠為佛作禮而去。

    去未久。

    佛呼阿難。

    持金織成氎布來。

    色大好正黃。

    阿難言:我侍佛二十馀年。

    未曾見氎好乃如是。

    佛言有是甚好。

    阿難言:佛今日面色。

    如是氎色。

    佛告阿難。

    佛有是曹色者有兩時。

    佛初得道為佛時。

    面色好如是。

    我今日夜半。

    當般泥洹面色好當複如是。

    佛複呼阿難。

    去至醯連溪水邊。

    我欲洗浴身體。

    阿難言諾。

    佛獨與阿難俱。

    至醯連溪水邊。

    佛解衣。

    自取水灌裕佛告阿難。

    朝華氏子淳家飯我。

    今日夜半。

    當般泥洌若告淳言:佛從若飯已,夜半當般泥洌若當歡喜。

    語淳莫啼哭。

    若一飯佛得五福。

    若飯佛。

    佛持若飯食。

    氣力用般泥洌淳得長壽。

    得端正。

    得富貴尊豪。

    得生天上。

    佛可敬。

    一飯佛得五福。

    阿難白佛。

    有一比丘。

    名栴檀。

    比丘急性喜罵。

    數鬥諸比丘,佛般泥洹以後。

    我曹諸比丘,當雲何共事佛經戒。

    佛語阿難。

    我般泥洹已,若曹莫複與語。

    諸比丘不與語。

    栴檀比丘。

    當思推懷重慚愧悔數鬥諸比丘,佛告阿難。

    施床使北首。

    我背大痛欲卧。

    阿難即施床著枕。

    佛偃右脅卧。

    屈膝累腳。

    卧思無為之道。

    佛卧呼阿難。

    若知七意之事不。

    何等為七。

    一者有志。

    二者明經。

    三者不懈於經。

    四者不貪卧當喜經。

    五者政心。

    六者淨心。

    七者視身中惡露。

    比丘有是七法。

    以自知得度世道。

    阿難。

    意念佛懈卧。

    佛告阿難。

    若意念佛懈卧耶。

    佛告阿難。

    人不懈於經。

    不懈於坐起欲作佛者,可得佛語已即起坐。

    時有一比丘名劫賓。

    來語阿難言:我欲問一事。

    阿難言:佛聖體不和且莫。

    佛即從裡知比丘欲問事。

    佛告阿難。

    呼比丘來入。

    入與佛相見。

    佛言所欲問者當問。

    比丘言:佛有疾且置經不須複說。

    佛說七事者,我曹以聞當持佛且止莫說經。

    佛告比丘。

    我向卧阿難念佛。

    有懈堕之意。

    何以卧。

    我以是故起說七事。

    比丘言:佛是天上天下之尊。

    雲何不從天請藥。

    可使病愈。

    佛言如人舍宅。

    久故皆當壞。

    地續安如故。

    佛心安如地。

    身如故舍。

    心無玻但身有病耳。

    佛言憂七事憂身持戒比丘言:今佛當般泥洹有身玻何況凡人。

    比丘言:燕生子。

    怙父母得食以生活。

    今佛舍我曹般泥洌我曹當依誰。

    世尊又曰:吾經不說。

    無生不死者,比丘當念持佛重戒比丘旋出。

    佛告阿難疾去為佛於鹽呵沙。

    施床使北首。

    今日夜半。

    佛當般泥洌阿難奉命。

    之彼施床床頭北首畢。

    還白言:施床已竟。

    佛起至鹽呵沙。

    得床猗右脅卧。

    有一比丘。

    名優和洌當佛前立佛言無當吾前。

    阿難白言:自吾親侍二十五年。

    未曾見比丘直自來進不問阿難。

    佛言是比丘。

    於彼諸天。

    最有威神。

    聞佛滅度故。

    直自前貪欲見佛。

    阿難問言:獨是天知佛當滅度。

    複有馀天。

    佛告阿難。

    從鸠夷那竭國境界。

    四百八十裡中。

    頭頭相附。

    間不容針。

    皆是諸天。

    聞佛當滅度。

    悲哭且來。

    中有挽頭發者,自裂衣者,塞心絕屍視者,哀雲奈何。

    佛舍我曹。

    滅度永逝。

    何其疾乎。

    佛為大明。

    三界中眼。

    今般泥洌三界眼滅。

    佛告阿難。

    吾本經不說。

    無生不死者,天地無不壞敗者,愚人以天地為常。

    佛以為虛空。

    天地有成敗。

    無不棄身者,善惡随身。

    父有過惡。

    子不獲殃。

    子有過惡。

    父不獲殃。

    各自生死。

    善惡殃咎。

    各随其身。

    阿難白佛言:佛滅度後。

    吾等葬佛身體法當雲何。

    佛告阿難。

    汝默無憂。

    當有逝心理家。

    共憂吾身。

    阿難言:彼以何法。

    憂佛尊體。

    佛告阿難。

    葬法如飛行皇帝殡葬之法。

    佛複逾彼。

    阿難言葬聖帝法雲何。

    佛告阿難。

    葬法用錦亵以纏身。

    劫波育十張。

    交纏其上。

    著假棺中。

    以澤香膏。

    灌劫波育上。

    其有好香。

    皆以著上。

    以梓薪樟薪旃薪。

    以蓋覆棺。

    以薪著上下。

    蛇維訖畢。

    斂舍利。

    於四交道。

    起塔立刹。

    以槃著上。

    懸缯鼓。

    華香燃燈。

    飛行皇帝葬法若斯。

    佛複勝之。

    佛說此時。

    阿難在後。

    慷慨啼以頭拄床角。

    從後白言:滅度太疾。

    亡天下眼。

    四面郡國。

    諸比丘僧。

    聞佛欲滅度。

    啼哭且來。

    自相謂恐不見佛。

    比丘僧到。

    佛問比丘阿難所在乎。

    對曰:阿難近在床後角。

    低頭哽噎。

    諸比丘流淚而言:世尊滅度。

    何其太疾。

    佛言吾本行諸墟聚豫告。

    若曹卻九十日。

    當般泥洌四輩弟子。

    在數千裡外者悉至。

    佛告阿難。

    若莫悲哀。

    所以然者,若盡心侍佛。

    二十馀年。

    慈仁於佛。

    敬身慎口。

    大孝於佛。

    過去佛侍者亦如阿難。

    當來佛侍者亦如阿難。

    若知佛意。

    若雲某時可見。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某時不可見。

    所供飲食若言可食可飲可卧可起。

    常合佛意未嘗失儀。

    某比丘某逝心。

    樂經不樂經。

    若所言皆誠。

    於佛最孝。

    啼哭何為。

    佛告諸比丘,聽飛行皇帝有四難及之德。

    何謂四德。

    諸小國王。

    及諸逝心理家。

    并諸黎民。

    詣帝阙下。

    飛行皇帝皆見之。

    和心軟教。

    為諸王說治國法。

    知足無求。

    逝心之行。

    清淨為首。

    理家及民。

    出詣佛廟。

    聽采沙門正真之化。

    歸當修孝。

    随其所定。

    慈心賜之。

    諸王逝心理家庶民。

    靡不欣豫。

    稱歎聖帝感動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