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法輪品第二十六之一

關燈
爾時佛告諸比丘,如來所作已辦。

    棄舍重擔拔煩惱根淨諸塵垢摧滅外道降伏魔軍。

    入佛甚深微妙之理。

    已得知見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無不具足。

    五眼清淨觀察世間。

    作是思惟。

    誰應最初堪受我法。

    根性淳熟易可調柔。

    於所聞義速能開悟。

    清淨離染薄貪瞋癡。

    於我所說而無忽忘。

    能令示教不生劬勞。

    若有所聞永無退失。

    作是念已,觀彼外道羅摩之子聰明有智。

    雖具煩惱三垢微保若聞我法速能證知。

    彼得非想非非想定。

    常為弟子演說修習。

    今在何處。

    以佛眼觀見其命終已經七日。

    時有諸天頂禮我足而白我言:世尊,彼人命終經於七日。

    如來為菩薩時。

    已能先知如來有大智力。

    其人若不命終堪受正法。

    複告諸比丘,彼羅摩子不聞我法。

    遂便命終。

    若不命終我當最初為其說法。

    彼若聞已即能證知。

     爾時世尊複作是念。

    誰應最初堪受我法。

    根性淳熟易可調柔。

    於所聞法速能開悟。

    清淨離染薄貪瞋癡。

    於我所說而無忽忘。

    能令示教不生劬勞。

    若有所聞永無退失。

    作是念已,觀彼外道阿羅邏仙人聰明有智。

    雖具煩惱三垢微保若聞我法速能證知。

    今為所在。

    以佛眼觀見其命終已經三日。

    又於是時虛空諸天作如是言:彼仙命終經於三日。

    如來為菩薩時。

    已能先知如來有大智力。

    其人若不命終堪受正法。

    複告諸比丘,彼阿羅邏不聞我法遂便命終。

    若不命終。

    我當最初為其說法。

    彼若聞已即能證知。

    爾時世尊複作是念。

    誰應最初堪受我法。

    根性淳熟易可調柔。

    於所聞法速能開悟。

    清淨離染薄貪瞋癡。

    於我所說而無忽忘。

    能令示教不生劬勞。

    若有所聞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見五跋陀羅。

    根性已熟易可調柔。

    於所聞法必能開悟。

    清淨離染三垢微保於我所說而無忽忘。

    能令示教不生劬勞。

    若不於我得聞正法複當退失。

    我昔苦行之時謹心事我。

    我當最初為彼五人轉正法輪彼能了知。

    具足施戒善法圓滿。

    解脫現前離諸障礙。

    即以佛眼觀見五跋陀羅。

    在波羅奈鹿野苑中佛告諸比丘,爾時如來作是念已,從菩提樹向迦屍國波羅奈城。

    振動三千大千世界。

    是時伽耶城傍有一外道。

    名阿字婆。

    遙見世尊即前問訊。

    在一面立而白佛言:長老瞿昙。

    諸根恬靜端正可愛。

    身色晃耀如閻浮金及詹波花。

    仁者,修何梵行師為是誰從誰出家。

    進止威儀安隐乃爾。

    今從何來。

    複何所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我本無有師,世無與我等。

    於法自能覺,證清淨無漏。

    阿字婆言:瞿昙。

    汝自謂是阿羅漢耶。

    爾時世尊,重以偈答。

     我為世間,無上導師。

    當度一切,真阿羅漢。

     阿字婆言:瞿昙。

    汝自謂為佛耶。

    如來答言:我於世間最為殊勝。

    滅除一切煩惱惡法。

    我為正覺。

    阿字婆言:長老瞿昙。

    汝於今者為何所往世尊答言:我今欲往波羅奈鹿野苑中。

    為諸盲冥衆生作大光明。

    而說偈言: 我往波羅奈,於鹿野苑中。

    為盲冥衆生,擊甘露法鼓。

    轉所未曾轉,無上勝法輪。

     時阿字婆辭佛南行如來北逝經伽耶城。

    城中有龍名曰善見。

    明日設齋奉請如來。

    如來食訖往盧醯多婆蘇都村。

    次複至多羅聚落次複經娑羅村。

    如是遊曆。

    皆為長者居士奉獻飲食。

    次第而行至恒河邊。

    是時河水瀑集平流彌岸。

    世尊欲渡問彼船人。

    答言:與我價直當相濟耳。

     爾時世尊報船人言:我無價直。

    船人言:若無價直終不相濟。

    如來爾時飛騰虛空達于彼岸。

    船人見佛現是神通乃自責言:我無所識雲何不渡如是聖人。

    心生憂惱悶絕躃地良久乃蘇。

    詣頻婆娑羅王具陳所見。

    王聞是事即敕船人。

    自今已往沙門求濟勿受價直。

     諸比丘如來至波羅奈。

    於晨朝時著衣持缽。

    入城乞食還至本處。

    飯食訖詣鹿野苑中。

    時五跋陀羅遙見世尊共相謂言:沙門瞿昙。

    放逸貪著不能持戒。

    欲斷煩惱尋複退堕便失禅定。

    先修苦行尚無所能。

    何況今日恣受美食安樂而祝是懈怠人明非道器。

    我等今者不須敬問。

    敷置坐處給水洗足。

    施設飯食一切莫為。

    随其自來不應為起。

    彼若欲坐當指卑座令其就坐。

    唯阿若憍陳如不同衆心。

    爾時世尊漸近五人所居之處。

    是時五人皆自不安。

    如鳥在籠為火所逼。

    比丘當知。

    世間衆生無有睹佛得安坐者,是時五人皆違本要。

    不覺忽然俱起迎佛。

    或有敷置坐具。

    或有給水洗足。

    或有撰履或有持衣。

    皆言善來長老瞿昙。

    請坐勝座。

    爾時世尊坐彼座已,五人於前禮拜問訊。

    在一面立。

    而白佛言:長老瞿昙。

    面目端正諸根寂靜。

    身相光明如閻浮金及詹波花。

    瞿昙。

    今者應證出世聖種智耶。

     爾時世尊語五人言:汝等不應稱喚如來為長老也。

    令汝長夜無所利益。

    又語五人我已證得甘露之法我今能知向甘露道。

    我即是佛具一切智。

    寂靜無漏心得自在。

    汝等須來。

    當示汝法教授於汝。

    汝應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