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尼連河品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六年苦行。
魔王波旬常随菩薩。
伺求其過而不能得。
生厭倦心悒然而退。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菩薩之所居,林野甚清淨。
東望尼連水,西據頻螺池。
初起精進心,來求寂靜地。
見彼極閑曠,止此除煩惱。
時魔王波旬,到於菩薩所。
詐以柔軟語,而向菩薩言:世間諸衆生,皆悉愛壽命。
汝今體枯竭,千死無一全。
當修事火法,必獲大果報。
無宜徒舍命,為人所憐愍。
心性本難伏,煩惱不可斷。
菩提誰能證,自苦欲何為。
菩薩告波旬,而作如是言: 惛醉貪瞋癡,與汝為眷屬。
将汝至於此,共汝壞善根。
我不求世福,勿以此相擾。
我今無所畏,以死為邊際。
志願求解脫,決無退轉心。
雖有諸痛惱,我心恒寂靜。
住斯堅固定,精進樂欲等。
我甯守智死,不以無智生。
譬如義勇人,甯為決勝沒。
非如怯弱者,求活為人制。
是故我於今,當摧汝軍衆。
第一貪欲軍,第二憂愁軍。
第三饑渴軍,第四愛染軍。
第五惛睡軍,第六恐怖軍。
第七疑悔軍,第八忿覆軍。
第九悲惱軍,及自贊毀他。
邪稱供養等,如是諸軍衆。
是汝之眷屬,能摧伏天人。
我今恒住彼,正念正知等。
銷滅汝波旬,如水漬壞器。
菩薩作是言,魔王便退屈。
佛告諸比丘,菩薩作是思惟。
過現未來所有沙門。
若婆羅門。
修苦行時。
逼迫身心受痛惱者,應知是等但自苦己都無利益。
複作是念。
我今行此最極之苦。
而不能證出世勝智。
即知苦行非菩提因。
亦非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必有馀法當得斷除生老病死。
複作是念。
我昔於父王園中閻浮樹下修得初禅。
我於爾時身心悅樂。
如是乃至證得四禅。
思惟往昔曾證得者,是菩提因必能除滅生老病死。
菩薩複作是念。
我今将此羸瘦之身不堪受道。
若我即以神力及智慧力。
令身平複向菩提常豈不能辦如是之事。
即非哀愍一切衆生。
非是諸佛證菩提法。
是故我今應受美食令身有力。
方能往詣菩提之常時有諸天心常愛樂修苦行者,已知菩薩欲食美食白菩薩言:尊者莫受美食。
我今方便以神通力令尊氣力平複如本與食無異。
菩薩思惟。
我實不食已經多時。
四輩人民亦皆知我修行苦行。
若我因彼天神之力。
而不食者便成妄語。
時五跋陀羅既聞菩薩欲受美食鹹作是念。
沙門瞿昙如是苦行尚不能得出世勝智。
況複今者欲食美食受樂而祝是無智人退失禅定。
便舍菩薩詣波羅奈仙人堕處鹿野苑中。
佛告諸比丘,菩薩苦行已來優婁頻螺聚落主。
名曰斯那缽底。
有十童女。
昔與五跋陀羅常以麻麥供養菩薩。
爾時諸女既知菩薩舍置苦行。
即作種種飲食奉獻。
未經多日色相光悅。
於是衆人複相謂言:沙門瞿昙形貌威嚴有大福德。
十童女中其最小者,名曰善生。
昔於菩薩苦行之時,恒以飲食供養八百梵志。
願因供養梵志之福資益菩薩。
今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諸比丘,菩薩複作是念。
六年勤苦衣服弊壞。
於屍陀林下見有故破糞掃之衣将欲取之。
於時地神告虛空神作如是言:奇哉奇哉。
釋種太子舍輪王位。
拾是所棄糞掃之衣。
虛空之神聞此語已,告三十三天。
如是展轉於一念中。
乃至傳聞阿迦尼吒天。
爾時菩薩手持故衣作如是
魔王波旬常随菩薩。
伺求其過而不能得。
生厭倦心悒然而退。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菩薩之所居,林野甚清淨。
東望尼連水,西據頻螺池。
初起精進心,來求寂靜地。
見彼極閑曠,止此除煩惱。
時魔王波旬,到於菩薩所。
詐以柔軟語,而向菩薩言:世間諸衆生,皆悉愛壽命。
汝今體枯竭,千死無一全。
當修事火法,必獲大果報。
無宜徒舍命,為人所憐愍。
心性本難伏,煩惱不可斷。
菩提誰能證,自苦欲何為。
菩薩告波旬,而作如是言: 惛醉貪瞋癡,與汝為眷屬。
将汝至於此,共汝壞善根。
我不求世福,勿以此相擾。
我今無所畏,以死為邊際。
志願求解脫,決無退轉心。
雖有諸痛惱,我心恒寂靜。
住斯堅固定,精進樂欲等。
我甯守智死,不以無智生。
譬如義勇人,甯為決勝沒。
非如怯弱者,求活為人制。
是故我於今,當摧汝軍衆。
第一貪欲軍,第二憂愁軍。
第三饑渴軍,第四愛染軍。
第五惛睡軍,第六恐怖軍。
第七疑悔軍,第八忿覆軍。
第九悲惱軍,及自贊毀他。
邪稱供養等,如是諸軍衆。
是汝之眷屬,能摧伏天人。
我今恒住彼,正念正知等。
銷滅汝波旬,如水漬壞器。
菩薩作是言,魔王便退屈。
佛告諸比丘,菩薩作是思惟。
過現未來所有沙門。
若婆羅門。
修苦行時。
逼迫身心受痛惱者,應知是等但自苦己都無利益。
複作是念。
我今行此最極之苦。
而不能證出世勝智。
即知苦行非菩提因。
亦非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必有馀法當得斷除生老病死。
複作是念。
我昔於父王園中閻浮樹下修得初禅。
我於爾時身心悅樂。
如是乃至證得四禅。
思惟往昔曾證得者,是菩提因必能除滅生老病死。
菩薩複作是念。
我今将此羸瘦之身不堪受道。
若我即以神力及智慧力。
令身平複向菩提常豈不能辦如是之事。
即非哀愍一切衆生。
非是諸佛證菩提法。
是故我今應受美食令身有力。
方能往詣菩提之常時有諸天心常愛樂修苦行者,已知菩薩欲食美食白菩薩言:尊者莫受美食。
我今方便以神通力令尊氣力平複如本與食無異。
菩薩思惟。
我實不食已經多時。
四輩人民亦皆知我修行苦行。
若我因彼天神之力。
而不食者便成妄語。
時五跋陀羅既聞菩薩欲受美食鹹作是念。
沙門瞿昙如是苦行尚不能得出世勝智。
況複今者欲食美食受樂而祝是無智人退失禅定。
便舍菩薩詣波羅奈仙人堕處鹿野苑中。
佛告諸比丘,菩薩苦行已來優婁頻螺聚落主。
名曰斯那缽底。
有十童女。
昔與五跋陀羅常以麻麥供養菩薩。
爾時諸女既知菩薩舍置苦行。
即作種種飲食奉獻。
未經多日色相光悅。
於是衆人複相謂言:沙門瞿昙形貌威嚴有大福德。
十童女中其最小者,名曰善生。
昔於菩薩苦行之時,恒以飲食供養八百梵志。
願因供養梵志之福資益菩薩。
今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諸比丘,菩薩複作是念。
六年勤苦衣服弊壞。
於屍陀林下見有故破糞掃之衣将欲取之。
於時地神告虛空神作如是言:奇哉奇哉。
釋種太子舍輪王位。
拾是所棄糞掃之衣。
虛空之神聞此語已,告三十三天。
如是展轉於一念中。
乃至傳聞阿迦尼吒天。
爾時菩薩手持故衣作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