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天宮品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佛告諸比丘,何等名為方廣神通遊戲大嚴經典。
所謂顯於菩薩住兜率宮。
常為無量威德諸天之所供養。
逮得灌頂。
百千梵衆之所稱揚。
願力圓滿。
能正了知諸佛法藏。
慧眼清淨其心普洽。
慚愧知足正念慧行熾然修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方便善巧勝波羅蜜。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梵行明達得大神通。
知見現前無著無礙。
念處正勤。
神足根力覺支正道。
菩提分法皆盡邊際。
具足相好莊嚴其身。
利益衆生無時暫替。
如說而作無虛妄語。
演說正法無所貪求。
心淨質直離諸邪谄。
無有怖畏亦無憍慢。
於一切衆生其心平等。
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如來。
恒為無量百千那由他諸大菩薩。
恭敬尊重。
又為梵釋四王摩醯首羅。
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聞名稱贊生歡喜心。
入無礙解方便善巧。
一切文句差别之相。
皆悉能知。
凡有宣說曾無所著。
如大商主乘大法船遊生死海。
得三十七菩提之分無量珍寶。
而於佛法得陀羅尼。
憶念修行終不錯謬。
如大導師越四瀑流誓願滿足。
降伏魔怨摧諸異學。
以金剛慧及大悲軍能破煩惱。
譬如蓮華出於功德廣大池中。
增上願力之所生起。
大菩提心而為其根。
潤以甚深清淨法水方便。
善巧以為其台。
菩提為莖。
禅定為蕊。
離諸熱惱清淨廣大以為其葉。
多聞持戒及不放逸無所罣礙以為其香。
非世八法之所能染。
如師子王福智為體。
神通為足。
聖谛為爪。
梵住為牙。
四攝為頭。
覺十二緣以生其軀。
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明了之智以為其頂。
三解脫門以為頻申。
禅定智慧以為其目。
以諸三昧為其岩穴。
毗奈耶林四威儀路怡悅其身。
十力四無所畏慣習所成而為其力。
離諸貪欲為其行步。
自在無畏無我無法以為其吼。
摧伏外道如制群鹿。
無上丈夫人中之日。
禅定解脫智慧為光。
外道螢燭皆悉掩蔽。
無明昏翳破之無馀。
於天人中廓然大照。
譬如明月白分圓滿。
世間樂見清涼無雲。
衆星之中皎然最勝。
示解脫路照菩提道。
開敷天人拘物頭花。
譬如輪王於四天下法化平等。
七菩提分以為其寶。
於一切衆生心行平等以為十善。
大願成就無礙之法以為其輪。
譬如巨海深廣難入無量衆寶充滿其中潮不過限。
緣起智慧深廣難入。
一切法寶充滿其中。
應衆生機為不過限。
其心平等離諸憎愛如地水火風。
其量高妙堅固難動如須彌山。
智慧廣大。
不為諸垢之所染著猶如虛空。
意樂清淨能行惠施。
久積淨業無虛妄語。
已能具足一切善根。
自在熏修七阿僧祇。
所習善根皆已回向。
弘五福德施七淨财。
行十善道增長五十二種善根。
已能修習正行。
相應四十分位。
已能修習誓願相應四十分位。
已能修習意樂相應四十分位。
已能修習正直解脫四十分位。
曾於四百億那由他拘胝佛所
所謂顯於菩薩住兜率宮。
常為無量威德諸天之所供養。
逮得灌頂。
百千梵衆之所稱揚。
願力圓滿。
能正了知諸佛法藏。
慧眼清淨其心普洽。
慚愧知足正念慧行熾然修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方便善巧勝波羅蜜。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梵行明達得大神通。
知見現前無著無礙。
念處正勤。
神足根力覺支正道。
菩提分法皆盡邊際。
具足相好莊嚴其身。
利益衆生無時暫替。
如說而作無虛妄語。
演說正法無所貪求。
心淨質直離諸邪谄。
無有怖畏亦無憍慢。
於一切衆生其心平等。
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如來。
恒為無量百千那由他諸大菩薩。
恭敬尊重。
又為梵釋四王摩醯首羅。
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聞名稱贊生歡喜心。
入無礙解方便善巧。
一切文句差别之相。
皆悉能知。
凡有宣說曾無所著。
如大商主乘大法船遊生死海。
得三十七菩提之分無量珍寶。
而於佛法得陀羅尼。
憶念修行終不錯謬。
如大導師越四瀑流誓願滿足。
降伏魔怨摧諸異學。
以金剛慧及大悲軍能破煩惱。
譬如蓮華出於功德廣大池中。
增上願力之所生起。
大菩提心而為其根。
潤以甚深清淨法水方便。
善巧以為其台。
菩提為莖。
禅定為蕊。
離諸熱惱清淨廣大以為其葉。
多聞持戒及不放逸無所罣礙以為其香。
非世八法之所能染。
如師子王福智為體。
神通為足。
聖谛為爪。
梵住為牙。
四攝為頭。
覺十二緣以生其軀。
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明了之智以為其頂。
三解脫門以為頻申。
禅定智慧以為其目。
以諸三昧為其岩穴。
毗奈耶林四威儀路怡悅其身。
十力四無所畏慣習所成而為其力。
離諸貪欲為其行步。
自在無畏無我無法以為其吼。
摧伏外道如制群鹿。
無上丈夫人中之日。
禅定解脫智慧為光。
外道螢燭皆悉掩蔽。
無明昏翳破之無馀。
於天人中廓然大照。
譬如明月白分圓滿。
世間樂見清涼無雲。
衆星之中皎然最勝。
示解脫路照菩提道。
開敷天人拘物頭花。
譬如輪王於四天下法化平等。
七菩提分以為其寶。
於一切衆生心行平等以為十善。
大願成就無礙之法以為其輪。
譬如巨海深廣難入無量衆寶充滿其中潮不過限。
緣起智慧深廣難入。
一切法寶充滿其中。
應衆生機為不過限。
其心平等離諸憎愛如地水火風。
其量高妙堅固難動如須彌山。
智慧廣大。
不為諸垢之所染著猶如虛空。
意樂清淨能行惠施。
久積淨業無虛妄語。
已能具足一切善根。
自在熏修七阿僧祇。
所習善根皆已回向。
弘五福德施七淨财。
行十善道增長五十二種善根。
已能修習正行。
相應四十分位。
已能修習誓願相應四十分位。
已能修習意樂相應四十分位。
已能修習正直解脫四十分位。
曾於四百億那由他拘胝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