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法輪品之二

關燈
道力興佛等者,其法清淨當度無量。

    能以三事教化衆生。

    一者道力神通變化。

    二者智慧知他人心。

    三者善知煩惱應病授藥。

    二弟聞已心生恭敬。

    顧謂弟子。

    汝意雲何。

    五百弟子同聲發言願從師教。

    即皆稽首求為沙門。

    佛言: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法服著身皆成沙門。

     爾時如來與千比丘俱。

    往波羅奈國在於林下。

    為諸弟子或時變現。

    或時說法或複說戒。

    睹佛威神莫不欣喜。

    盡成羅漢爾時世尊從波羅奈國與優婁頻螺迦葉兄弟三人及千羅漢。

    至摩伽陀國。

    時頻婆娑羅王久聞菩薩得成佛道。

    巨身丈六紫磨金色。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十号具足已得知見。

    成就五眼證獲六通。

    梵釋四王皆悉奉事。

    今入我國心甚歡喜。

    吾本共要成佛相度。

    乃不忽遺從我所願。

    即敕國内嚴淨道路。

    王乘寶車。

    大臣百官前後導從。

    千乘萬騎出城迎佛。

    爾時世尊近王舍城在遮越林於大樹下千比丘衆圍繞而坐。

    王遙見佛如星中月。

    如日初出。

    既如帝釋。

    亦似梵王處於天宮。

    俨若金山巍巍超絕。

    王心歡喜下車步進。

    去五威儀稽首禮佛。

    自稱其号作如是言:久服尊德欽渴積時。

    如來即以梵音慰問王言:大王。

    四大常安隐不。

    統理人務無乃勞耶。

    王曰蒙祐幸得安隐。

    爾時頻婆娑羅王及諸臣民。

    鹹睹迦葉於佛邊坐。

    心自念言:迦葉耆舊衆仙之宗。

    豈應棄道作佛弟子。

    為是佛師為師佛乎。

    佛知其意。

    即以偈頌問迦葉言: 汝常祀山川,歸依水火風。

    日月衆梵天,夙夜勤精進。

    事來幾何時,其心無懈廢。

    汝所奉神祇,甯有緻福不。

     爾時迦葉以偈答曰:自念祠祀來,已經八十載。

    風水火梵天,山川及日月。

    夙夜常精進,祈心不懈廢。

     畢竟無所獲,值佛乃得安。

     說是偈已,王及群臣國中人民。

    乃知迦葉為佛弟子。

    佛告迦葉。

    汝起宜應現汝羅漢神通。

    迦葉即時承佛教已,踴在虛空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或身上出水其身不濡。

    或身下出火其身不灼。

    飛行虛空七現七隐。

    入地如水履水如地。

    穿過須彌無所罣礙。

    於佛前地。

    西沒東現。

    東沒西現。

    南沒北現。

    北沒南現。

    既變化已還於佛前。

    長跪叉手而白佛言:我是弟子佛是我師。

    王及臣民重明迦葉是佛弟子。

     爾時世尊告頻婆娑羅王言:大王。

    色是無常苦空無我。

    受想行識亦是無常苦空無我。

    色如聚沫不可撮摩。

    受如水泡不得久立。

    行如芭蕉中無有堅想。

    如所夢為虛妄見。

    識如幻化從颠倒起。

    三界不實一切無常。

    大王。

    有此國來為幾何時。

    王言:有此國來七百馀代。

    所領之王盡識以不。

    答曰:知吾父耳。

    佛言:世間須臾惟道可恃。

    應修來福無為空過。

    大王當知。

    如人生時。

    雖因父母而生其身。

    不由父母招其果報。

    善惡美鬼先業所為。

    若造諸善命終之後。

    生天人中十方佛前。

    若造諸惡。

    命終之後生於地獄餓鬼畜生。

    一切諸法緣合即生緣散即滅。

     大王當知。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大王。

    無明滅故則行滅。

    行滅故則識滅。

    識滅故則名色滅。

    名色滅故則六處滅。

    六處滅故則觸滅。

    觸滅故則受滅。

    受滅故則愛滅。

    愛滅故則取滅。

    取滅故則有滅。

    有滅故則生滅。

    生滅故則老死滅。

    老死滅故則憂悲苦惱滅。

    大王。

    十二因緣盡坦然。

    無迹猶如虛空。

    分别本無逮得法忍。

    說是法時八萬四千諸天及人。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無央數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頻婆娑羅王得法眼淨。

    欣然請佛願受五戒大臣百官國内人民。

    皆悉歸佛亦受五戒。

    既受戒已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乃能棄舍轉輪王位出家為道。

    我於昔日辄先奉請。

    若得道時願前見度我。

    於今者宿願成滿。

    幸蒙佛恩得履道迹。

    國務殷繁比更親奉。

    王及群臣繞佛三匝辭退而去。

    王至宮已群臣上賀。

    古昔諸王悉不見佛。

    惟獨大王得值如來。

    王益欣喜複慰群臣。

    卿等夙福今幸遇佛出興於世。

    因敕後宮妃嫔采女及國内人民。

    長修齋戒盡令奉法。

     時摩伽陀國有一長者,名迦蘭陀。

    見佛入國未有精舍。

    以好竹園奉上如來。

    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憐愍一切如父如母。

    能棄世榮今得成佛。

    未有精舍我以竹園奉上如來。

    佛時咒願而為受之。

    恒與聖衆遊處其内。

     彼時摩伽陀國人民殷盛耽著俗樂。

    喧呼歌舞不舍晝夜。

    佛適入國化以法言:齋戒修心皆舍俗樂。

    佛有弟子名舍婆耆。

    入城分衛威儀有法行步安詳。

    路人見之無不欣悅。

    時舍利弗見此沙門。

    心自念言: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