詣菩提場品第十九

關燈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澡浴身體。

    複食乳糜氣力平全。

    方欲往詣十六功德之地菩提樹下。

    為欲降伏彼魔怨故。

    以大人相西面而行。

    所謂徐徐安隐而行。

    容止美好如虹而行。

    雅步閑詳如須彌山巍巍而行。

    不匆遽行。

    不遲慢行。

    不沈重行。

    不輕躁行。

    不濁亂行。

    離垢而行。

    清淨而行。

    無過失行。

    無愚癡行。

    無染著行。

    如師子王行。

    如龍王行。

    如那羅延行。

    不觸地行。

    千輻輪相印文而行。

    足指網鞔甲如赤銅照地而行。

    震動大地而行。

    如山相擊出大音聲而行。

    坑坎堆阜自然平正而行。

    足下光明照罪衆生歸於善趣而行。

    所踐之地皆生蓮花而行。

    随順過去諸佛就師子座而行。

    心如金剛不可沮壞而行。

    閉諸惡趣開諸善門而行。

    安樂一切衆生而行。

    銷滅魔力而行。

    摧諸邪論而行。

    除斷無明翳障而行。

    絕生死翅羽而行。

    英蔽釋梵護世自在天王而行。

    於三千大千世界唯我獨尊而行。

    自證聖道不由他悟而行。

    将證一切智而行。

    念慧相應而行。

    欲除生老病死而行。

    方趣寂滅離垢不死無畏向涅槃城而行。

     爾時菩薩正念向彼菩提之樹直視行。

    時便有如是無量威儀。

    時有風天雨天。

    從尼連河至菩提樹。

    周遍掃灑盡令嚴淨。

    又雨無量殊勝香華遍覆其地。

    於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大小諸樹皆悉低枝向菩提樹。

    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等。

    大小諸山皆悉低峰向菩提樹。

    欲界諸天子等。

    各散種種微妙香花。

    一一妙花縱廣一拘盧舍以為花台。

    複現廣路脩遠無際。

    於路左右七寶欄楯皆悉嚴好。

    其量高下如七多羅樹。

    衆寶幡蓋處處莊嚴。

    複化七寶多羅之樹。

    一一樹間絡以金繩。

    於其繩上皆懸珍铎。

    明珠琉璃間廁其中。

    其樹兩間有七寶池。

    於彼池内金沙遍布香水盈滿。

    優缽羅花。

    拘勿頭花。

    波頭摩花。

    芬陀利花。

    如是等花充滿池中。

    其池四邊七寶階道。

    周匝莊嚴。

    於其階道則有迦陵頻伽。

    凫雁鴛鴦命命諸鳥出和雅音。

    有八萬四千天諸采女。

    以衆香水灑於前路。

    複有八萬四千天諸采女散衆天花。

    一一樹下複有衆寶妙台。

    是諸台上各有八萬四千天諸采女。

    皆捧寶器盛妙栴檀沈水之香。

    複有五千天諸采女。

    奏天伎樂歌舞頌歎出和雅音。

     佛告諸比丘,菩薩詣菩提樹時。

    其身普放無量光明。

    又遍震動無邊刹土。

    複有無量百千諸天奏天伎樂。

    於虛空中雨衆天花。

    又雨無量百千天妙衣服。

    複有無量象馬牛等圍繞菩薩。

    發聲哮吼其音和暢。

    又有無量鹦鹉舍利拘抧羅鳥。

    迦陵頻伽。

    凫雁鴛鴦孔雀翡翠共命諸鳥。

    翻翔圍繞出和雅音。

    菩薩往菩提場時。

    有如是等無量希有吉祥之相。

     佛告諸比丘,菩薩将欲坐菩提座。

    其夜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

    告諸梵衆作如是言:仁者當知。

    菩薩摩诃薩被精進甲。

    智慧堅固心不劬勞。

    成就一切菩薩之行。

    通達一切波羅蜜門。

    於一切菩薩地得大自在。

    獲諸菩薩清淨意樂。

    一切衆生諸根利鈍皆悉了知。

    住於如來祕密之藏超諸魔境。

    一切善法皆能自覺。

    不由他人而得覺悟。

    為諸如來大神通力之所護念。

    當為衆生說解脫道。

    亦為衆生作大商主。

    摧伏一切諸魔軍衆。

    於三千大千世界之中。

    唯佛獨尊為大醫王。

    調和法藥救衆生苦為大法王。

    以智慧明照於十方建大法幢。

    不為世間八法所染,猶如蓮花不著於水。

    能積無量真實法寶,猶如大海蘊諸奇珍。

    怨親平等如須彌山安住不動。

    心意清淨如摩尼珠離諸垢穢。

    於三千大千世界得大自在。

    菩薩摩诃薩以如是等無量功德詣菩提常為欲降伏衆魔怨故。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欲圓滿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故。

    轉正法輪故。

    為欲震大師子吼故。

    施大法雨令諸衆生得滿足故。

    令諸衆生得清淨法眼故。

    令諸外道息诤論故。

    欲使本願得圓滿故。

    於一切法得自在故。

    仁者,汝等應當發心往詣親近供養。

    即說偈言: 無量百千劫,具慈悲喜舍。

    禅定智慧通,於今證涅槃。

    若欲遠三惡,及離於八難。

    受天妙樂報,乃至得涅槃。

     應持上供具,供養於菩薩。

    六年修苦行,欲詣菩提常三千世界主,釋梵及日月。

    一切無與等,見者鹹歡悅。

     降伏諸魔軍,必當成正覺。

    身相三十二,最勝自莊嚴。

    梵音甚清徹,心淨離諸過。

    或有人樂欲,上生於梵世。

     或有人樂欲,證得聲聞果。

    或有人樂欲,得成辟支佛。

    或有人樂欲,當獲無上果。

    如是諸人等,應供養導師。

     佛告諸比丘,時大梵天王為供養菩薩故。

    以神通力令三千大千世界皆悉清淨。

    除諸砂鹵瓦礫荊棘。

    地平如掌無有丘墟。

    以金銀琉璃砗磲馬瑙珊瑚虎魄真珠等寶而嚴飾之。

    又遍三千大千世界生諸瑞草青綠右旋柔軟可愛如迦陵陀衣。

    又諸巨海變為平地。

    亦不堯彼魚鼈鼋鼍水性之屬。

    所有十方刹土梵王帝釋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