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法輪品之二

關燈
不染煩惱泥,清淨如蓮花。

     我子在家時,兵衛甚嚴肅。

    出入常擁護,目不見諸惡。

    我時答王言,千二百羅漢。

    菩薩無央數,俱為弟子衆。

     左右而恭侍,我子在家時。

    象馬牛羊車,周旋往四方。

    随意而遊觀,我時答王言:五通為骖駕,飛空無罣礙。

     洞見一切心,遊踐超生死。

    我子在家時,旌旗列羽衛。

    人執諸兵仗,前後為導從。

    我時答王言,四等為防護。

     普濟衆厄難,恩慧仁愛敬。

    以此為嚴衛,我子在家時。

    鐘鼓導前路,雜以衆伎樂。

    觀者每盈衢,我時答王言: 道樹成正覺,度五跋陀羅。

    八萬四千天,皆已得法眼。

    九十六種道,摧伏而歸命。

    鳴於不死鼓,其音徹三千。

     啟授皆明悟,一切鹹欣悅。

    我子王何國,提封為廣狹。

    所化幾何人,悉當歸伏不。

    佛領三千界,化導諸群生。

     十方不可數,靡不蒙饒益。

    我子在家時,聽政助吾化。

    勸導以禮節,奉順莫敢違。

    佛悟諸法空,舍於四颠倒。

     無不歸伏者,寂靜無為業。

    佛法無愛憎,一切皆通達。

    化及諸衆生,無不蒙饒益。

    假使有一人,其人無量首。

     一首無量舌,舌有無窮辯。

    如此恒沙人,以恒沙劫數。

    歎佛一切德,猶尚不能荊況我如螢燭,何能演日光。

     時輸檀王聞此偈已歎言:善哉。

    阿斯陀仙言無虛妄。

    問優陀夷佛欲來不。

    優陀夷言:卻後七日如來當至王聞是語歡喜踴躍。

    語諸大臣。

    吾當迎佛。

    導從儀式法轉輪王。

    先敕所司平除道路。

    香水灑地懸缯幡蓋。

    種種嚴飾盡其所宜。

    我當出城四十裡外奉迎如來。

    優陀夷言:本承佛教來報大王。

    今請向佛說王之意。

    欽渴積年願睹如來。

    并及萬姓鹹希福祐。

    王言:善哉。

    願速見佛。

    時優陀夷還至佛所。

    稽首佛足而白佛言:世尊,王及國人計日度時願得見佛。

    我已告王卻後七日世尊當至。

     爾時如來到七日已,與諸弟子整持衣缽。

    威儀詳序向迦毗羅城。

    梵釋四王聞佛還國皆來導從。

    梵王侍右。

    帝釋侍左。

    四王諸天前後導從。

    諸天龍神花香伎樂而以供散。

    寶幢幡蓋羅列道側。

    天雨香水以灑於地。

    如來欲行先現瑞相。

    十方世界三千國土六反震動。

    一切枯樹還生花葉。

    竭涸溪澗自然流泉。

    王見瑞已敕諸釋種大臣百官。

    嚴持幡蓋燒香散花。

    作衆伎樂而以迎佛。

    王遙見佛處於大衆。

    如星中月。

    如日初出。

    如樹開花。

    巨身丈六端嚴熾盛。

    既見佛已悲喜交集。

    稽首作禮而白佛言:世尊,離别多年今得相見。

    大臣百官一切人民。

    皆稽首禮随佛入城。

     爾時世尊足逾門阃地為大動。

    天雨妙花樂器自鳴。

    盲者得視。

    聾者得聽。

    躄者能行。

    病者得愈。

    啞者啞言:狂者得正。

    伛者得伸。

    毒害自銷。

    禽獸相和其聲清亮。

    環珮相觸皆悉流響。

    珍藏自然衆寶出現。

    苞匿異心皆共和合。

    一切衆生無淫怒癡。

    展轉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

    地獄休息。

    餓鬼飽滿。

    畜生舍身當生人天。

    父王睹佛巨身丈六紫磨金色。

    如星中月。

    亦如金山。

    梵釋四王皆悉奉侍。

    見諸比丘曾為外道久修苦行形體羸劣親近侍從,猶如黑烏在紫金山。

    不能顯發如來之德。

    便敕國内豪貴釋種顔貌端正。

    選五百人度為沙門侍佛左右。

    如金翅鳥在須彌山。

    如摩尼珠置水精器。

    佛弟難陀亦為沙門。

    難陀所使名優波離。

    前白佛言:世尊,人身難得佛法難遇。

    諸尊貴者皆棄世榮。

    我身卑賤何所貪樂。

    惟佛慈悲願見救度許為沙門。

    佛言: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

    在比丘中随列而坐。

    難陀後至次第作禮。

    到優波離即止不禮。

    心自念言:是我家仆不當設禮。

    爾時世尊告難陀言:佛法如海容納百川。

    四流歸之皆同一味。

    據戒前後不在貴賤。

    四大合故假名為身。

    於中空寂本無吾我。

    當思聖法勿生憍慢。

    爾時難陀去自貢高執心卑下禮優波離。

    於是大地為之震動。

    時佛入宮坐於殿上。

    王及臣庶日日供養百種甘馔。

    佛為說法度無數衆。

    耶輸陀羅攜羅睺羅年已七歲。

    來至佛所稽首佛足。

    瞻對問訊而白佛言:久違侍奉曠廢供養。

    諸眷屬皆有疑心。

    太子去國十有二載。

    何從懷孕生羅睺羅。

    佛告父王及諸群臣。

    耶輸陀羅守節貞白無瑕疵也。

    若不信者今當取證。

    爾時世尊化諸比丘皆悉如佛。

    相好光明等無差異。

    時耶輸陀羅即以指環與羅睺羅而語之言:是汝父者以此與之。

    釋睺羅持取指環直前奉佛。

    王及群臣鹹皆歡喜。

    歎言善哉。

    羅睺真是佛子。

    爾時世尊為王說法。

    即時得道。

    群臣萬姓後宮采女。

    鹹奉戒法淨修梵行。

    是時國内安靜。

    萬邦來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