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品第七

關燈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處胎滿足十月将欲生時。

    輸檀王宮先現三十二種瑞相。

    一者一切大樹含花将發。

    二者諸池沼中優缽羅花。

    拘物頭華。

    波頭摩華。

    芬陀利華。

    皆悉含蕊。

    三者諸小華叢吐而未舒。

    四者自然而有八行寶樹。

    五者二萬寶藏從地踴出。

    六者於王宮内自生寶牙。

    七者地中複出無量寶瓶。

    滿中香油。

    八者從雪山中無量師子之子來繞迦毗羅城。

    歡躍震吼各守城門。

    九者彼諸師子亦不堯害一切人民。

    十者五百白象之子。

    來自雪山至王殿前。

    十一者有無量天諸嬰孩忽然而現。

    采女懷抱婉轉遊戲。

    十二者有諸龍女出現半身。

    手持微妙諸寶嬰珞於空而祝十三者有十千天女。

    各持孔雀羽扇現於空中。

    十四者有十千寶瓶。

    盛滿香水泛以衆華。

    現於虛空旋繞迦毗羅城。

    十五者有十千天女。

    各捧寶瓶現虛空中。

    十六者有十千天女。

    各各執持幢幡寶蓋現虛空中。

    十七者無量天諸采女持天樂器。

    現虛空中而未擊奏。

    十八者一切香風皆未飄拂藹然而祝十九者江河諸水湛而不流。

    二十者日月宮殿及諸星辰皆不運行。

    二十一者弗沙之星将與月合。

    二十二者王宮殿堂自然寶網彌覆其上。

    二十三者一切燈炬皆悉無色。

    二十四者一切樓閣殿堂台榭之上。

    忽然皆有摩尼珠寶嚴飾垂懸。

    二十五者衆寶庫藏忽然自開。

    二十六者惡禽怪獸皆不出聲。

    二十七者於虛空中。

    演妙音詞唱言善生善生。

    二十八者一切人間所作事業皆悉停息。

    二十九者高下之地悉皆平正。

    三十者所有街衢巷陌遊從道路。

    自然柔軟散花嚴飾。

    三十一者一切孕婦産生無難皆獲安隐。

    三十二者娑羅樹神出現半身合掌恭敬。

    先現如此三十二種瑞相。

     爾時摩耶聖後。

    以菩薩威神力故。

    即知菩薩将欲誕生。

    於夜初分詣輸檀王。

    而說偈言:大王聽我今所請,久思詣彼龍毗園。

    於我不懷嫌妒心,願得速往暫遊觀。

     大王精勤思惟法,修諸苦行多疲倦。

    自我懷此清淨人,處在宮中亦已久。

    樹木蓊郁初榮茂,今時正可玩園林。

    節物方春甚佳美,與諸采女相娛樂。

     衆鳥和鳴似歌頌,飛花處處皆盈滿。

    惟願大王速垂敕,及時遊彼好園苑。

    王聞聖後斯語已,欣然即敕諸臣佐。

    速嚴妙好諸辇輿,龍毗尼園亦莊嚴。

     又宜駕被二萬象,色類白雪形似山。

    摩尼珠寶耀其體,真金線網彌其上。

    象王皆悉六牙備,兩邊交垂以珍铎。

    又取二萬駿捷馬,朱骢白質如銀雪。

     勒以金鞍寶鈴網,其馬迅疾如風馳。

    二萬勝兵皆勇健,能伏怨敵堪營衛。

    各擐甲胄及幹戈,并執鬥輪将羂索。

    聖後所乘諸辇輿,摩尼雜寶間莊嚴。

     又以車載衆珍馔,於上覆之微妙巴。

    又部車兵勇健者,被甲執持諸器仗。

    又駕無量諸車乘,載以珍琦衆雜寶。

    又以無邊諸妙寶,周匝彫瑩龍毗園。

     又以珠寶并绮缯,校飾園中好林樹。

    處處皆以名華散,猶如帝釋歡喜園。

    汝等種種嚴辦訖,即宜速疾來報我。

    群臣既承王敕已,尋時具物皆營辦。

     奏言福壽最勝王,如所教敕皆已集。

    王聞是事心歡喜,尋便入閤敕内人。

    若能愛樂随我者,汝等應當盡嚴飾。

    香熏缯采袨衣服,柔軟微妙令心喜。

     珠珮嬰珞自嚴身,各持百千衆樂器。

    琴瑟箫笛箜篌等,鼓吹當令出妙音。

    天人男女若聞者,皆使愛樂生歡喜。

    聖後所坐寶車輿,無令異人得親近。

     諸采女等為執禦,一切惡相皆除屏。

    四兵總集王門首,隐隐如聞海浪聲。

    聖後初出宮門已,鹹唱吉祥微妙頌。

    辇輿王宮自彫飾,寶鈴寶铎振和音。

     然後百千諸天人,於上安施師子座。

    車中傍羅四寶樹,枝葉花果皆榮茂。

    複有瑞鳥聲和雅,缤紛翻舞而翔集。

    幢幡蓋網天衣服,高聳圍繞遍莊嚴。

     諸天采女在虛空,以歡喜心而贊歎。

    聖後是時昇寶乘,三千世界六種動。

    帝釋淨除於道路,護世四王來禦車。

    大梵天王為前導,而以屏除諸惡相。

     無量百千諸天衆,恭敬頂禮而瞻仰。

    見是天衆來營從,父王心生大欣喜。

    念言聖後所懷妊,必定應是天中天。

    既為護世四天王,帝釋梵王諸天衆。

     廣設無邊大供養,由此定當得成佛。

    無有三界諸衆生,堪受如斯供養者,設令釋梵及諸龍,四護世等受斯供。

    不堪任故當首碎,或因斯供便命終。

     唯有最勝天中天,堪受人天妙供養。

     佛告諸比丘,時有八萬四千象兵馬兵車兵步兵。

    皆悉端正勇健無敵。

    被以甲胄種種莊嚴。

    執持器仗護衛聖後。

    六萬釋種采女翊從圍繞。

    王之眷屬若長若幼恭敬衛護。

    又有六萬王之采女。

    作倡伎樂種種歌舞。

    又有八萬四千諸天童女。

    八萬四千龍女。

    八萬四千乾闼婆女。

    八萬四千緊那羅女。

    八萬四千阿修羅女。

    如是等皆以衆寶而自莊嚴。

    作衆伎樂歌舞贊詠。

    翊從佛母往龍毗尼園。

    以好香水遍灑其地。

    散以天花。

    園中草木若時非時。

    枝葉花果悉皆榮熟。

    莊嚴殊勝猶如帝釋歡喜之園。

    爾時聖後既到園已,遊曆詳觀至波叉寶樹。

    其樹枝葉蓊郁鮮潤。

    天花人花周匝開敷。

    微風吹動香氣芬馥。

    又以雜彩摩尼珠寶而嚴飾之。

    樹下周遍地平如掌。

    所出衆草其色青绀如孔雀尾。

    能生樂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