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發悟品第十三

關燈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處在深宮将欲出家。

    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梵釋四王。

    常以種種供具供養菩薩。

    歡喜贊歎。

    又於異時。

    諸天龍神乾闼婆等。

    各自思惟。

    菩薩長夜成就衆生。

    以四攝法而攝受之。

    是諸衆生根器已熟。

    菩薩何故久處深宮。

    而不出家成道度彼。

    若不及時。

    恐緻遷移善心難保。

    後成正覺而無可度。

    作是念已,至菩薩前。

    頂禮希望。

    作如是言:雲何當見菩薩出家學道。

    坐菩提座降伏衆魔。

    成等正覺。

    具足十力四無所畏。

    十八不共佛法。

    三轉十二行無上法輪。

    現大神通。

    随諸衆生所有意樂。

    皆令滿足佛告諸比丘,菩薩長夜不由他悟。

    常自為師。

    了知世間及出世間。

    一切善法所行之行。

    知時非時遊戲神通。

    未嘗退失應衆生根,猶如海潮無時錯謬。

    以神通智知諸衆生。

    可攝益時。

    可摧伏時。

    可度脫時。

    可棄舍時。

    可說法時。

    可默然時。

    可修智時。

    可誦念時。

    可思惟時。

    可獨處時。

    可往刹利衆會。

    可往婆羅門衆會。

    可往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衆會之時, 佛告諸比丘,一切最後身菩薩将欲出家。

    法爾有十方無邊阿僧祇世界諸佛如來神通之力。

    令其宮内鼓樂弦歌。

    出微妙音勸請菩薩。

    而說偈言:宮中采女弦歌聲,以欲而惑於菩薩。

     十方諸佛威神力,變此音聲為法言:尊昔見諸苦衆生,發願與彼為依怙。

    善哉若記昔諸行,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為衆生故,身肉手足而無吝。

     持戒忍辱及精進,禅定智慧皆修行。

    為求菩提勝福故,一切世間無能及。

    是諸衆生瞋恚癡,尊以慈悲皆攝伏。

    尊於愚癡邪見者,而能廣起大悲心。

     積集福智已無邊,禅定神通極清淨。

    身光能至於十方,如月無雲而普照。

    無數音樂聲微妙,勸請菩薩速出家。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住於最勝微妙宮中。

    一切所須皆悉備具。

    殿堂樓閣衆寶莊嚴。

    幢幡寶蓋處處羅列。

    寶鈴寶網而嚴飾之。

    垂懸無量百千缯采衆寶嬰珞。

    一切橋道以衆寶闆之所合成。

    處處皆有衆寶香爐燒衆名香。

    珠交露幔張施其上。

    有諸池沼其水清冷。

    時非時華周遍開發。

    其池之中凫雁鴛鴦。

    孔雀翡翠迦陵頻伽。

    共命之鳥出和雅音。

    其地純以琉璃所成。

    光明可愛猶如明鏡。

    莊嚴绮麗無以為喻。

    人天見者莫不歡喜。

    複於一時。

    諸采女等樂器之音。

    由十方佛威神力故。

    而說頌曰: 尊憶往昔發弘願,愍諸衆生無依怙。

    若證甘露大菩提,救濟令之離苦惱。

    如昔諸佛所行行,獨處空山林野間。

    證得如來一切智,見諸貧乏施财寶。

     尊昔已行於大施,一切财寶皆能舍。

    為諸衆生雨法雨,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於淨戒無缺減,自昔多劫常修習。

    解脫衆生諸煩惱,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修百千諸忍辱,世間惡言皆忍受。

    常以忍辱而調伏,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行精進極堅強,長時修習摧魔衆。

    滅除一切三惡趣,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勝定除諸垢,灑甘露雨洽群生。

    充滿世間諸渴乏,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無邊大智慧,斷除邪見愚癡惑。

    尊應思惟昔弘願,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昔已行無量億,慈悲喜舍諸勝行。

    以此一切諸勝行,分布世間諸衆生。

    采女弦歌甚微妙,以欲而感於菩薩。

    十方諸佛威神力,一切皆令為法音。

     尊憶往昔為國王,有人於前而從乞。

    與我王位及國土,歡喜舍之無悔恨。

    尊昔曾為婆羅門,名曰輸迦極精進。

    慈孝供養於父母,成熟無量婆羅門。

     及馀衆生歸善道,舍是身已生天上。

    尊憶往昔作仙人,歌利王瞋斷支節。

    起大慈心無惱恨,所傷之處皆流乳。

    昔作奢摩仙子時,父母居山同苦行。

     王以毒箭誤而中,抱慈無恨歡喜死。

    尊憶昔為金色鹿,見人渡河而被漂。

    因起慈心以救之,後反加害無瞋恨。

    尊憶昔者為仙人,寶珠誤堕於大海。

     起精進心抒彼海,龍王驚怖還寶珠。

    尊於昔者為大仙,慈心護彼歸命鴿。

    有人從尊索是鴿,自割身肉而稱之。

    與鴿輕重乃齊等,畢至命終為擁護。

     又尊昔為奢摩仙,人來問樹有幾葉。

    善知多少而酬答,其人不信天來證。

    尊昔曾為鹦鹉鳥,釋化為人來诘問。

    所依之樹既枯折,何為守之而不離。

     答雲依此而成長,帝釋便生希有心。

    即令枯樹重榮茂,尊是受持功德者,安處世間諸衆生,置佛無邊功德海。

    如是十方佛威神,贊歎菩薩諸功德。

     變諸采女弦歌曲,勸請菩薩速出家。

    尊昔長劫發弘願,拔諸衆生生死苦。

    請憶往昔所行行,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往昔無邊劫,以金銀等衆珍寶。

     頭目王位及妻子,見來求者歡喜施。

    昔為首鞞幢牙王,月燈珠髻及大悲。

    堅猛妙目諸王等,皆有威力能行施。

    尊於多劫能持戒,其戒清淨如明珠。

     堅持守護無纖過,亦如犛牛自愛尾。

    尊憶曾為大象王,獵師以箭中其身。

    而起慈心無所報,捐彼六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