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法輪品第二十六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
由善随順如理思惟。
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複告比丘。
我先未見四聖谛。
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正智未生。
我從證見四聖谛法輪已,心得解脫。
慧得解脫。
不複退失。
而以正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生已荊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爾時世尊出梵音聲。
如是梵音從無量功德之所成就。
無量劫來修習真實。
不假於師自然而悟。
發是妙聲。
語憍陳如等言:眼是無常苦空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猶如腐草。
雜土為牆危脆不實。
如眼耳鼻舌身意。
亦複如是,憍陳如。
一切法從因緣生無有體性。
離常離斷猶如虛空。
雖無作者及以受者,善惡之法而不敗亡。
憍陳如。
色是無常苦空無我。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由愛為水潤漬因緣衆苦增長。
若得聖道證見諸法體性皆空。
即能永滅如是衆苦。
憍陳如。
由彼分别不正思惟而生無明。
更無有馀為無明因。
而此分别不至無明。
複由無明而生諸行。
而此無明不至諸行。
乃至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如是等為世間因。
更無有馀能為其因。
雖生諸法而因不至法。
竟無我人衆生受者,舍於此身而至彼蘊。
如理思惟無所分别。
即滅無明。
由無明滅即行滅。
行滅即識滅。
識滅即名色滅。
名色滅即六處滅。
六處滅即觸滅。
觸滅即受滅。
受滅即愛滅。
愛滅即取滅。
取滅即有滅。
有滅即生滅。
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
若能如是於蘊界處了悟因緣。
爾時得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如是甚深微妙之法。
非諸異道所能了悟爾時世尊為憍陳如。
三轉十二行法輪已,憍陳如等悉了達諸法因緣。
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即於是時三寶出現。
婆伽婆為佛寶。
三轉十二行法輪為法寶。
五跋陀羅為僧寶。
佛轉法輪時六十拘胝欲界諸天。
八十拘胝色界諸天八萬四千人。
皆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告諸比丘,如來以妙梵之音轉于法輪。
其聲遍至十方佛土。
彼諸如來各聞三轉十二行妙梵之聲。
鹹見世尊住波羅奈鹿野苑中而轉法輪。
是時十方諸佛皆悉默然而不說法。
彼土菩薩各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何故默然而不說法。
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汝等應知。
釋迦如來於無量劫。
勤苦累德勇猛精進行菩薩道。
超過無量菩薩之行。
於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利益一切起大慈悲轉于法輪。
其佛梵音遍至十方無邊刹土。
我今聞彼說法之聲。
是故默然。
諸菩薩衆聞佛語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誓言:願我當來速成佛道。
以無漏法眼開悟衆生同於彼佛。
爾時彌勒菩薩前白佛言:世尊,無量諸來大菩薩衆。
願聞如來轉于法輪所有功德。
唯願世尊,略為宣說法輪之性。
佛告彌勒及諸菩薩言:善男子,法輪甚深不可取故。
法輪難見離二邊故。
法輪難悟離作意及不作意故。
法輪難知不可以識識。
不可以智知故。
法輪不雜斷除二障方能證故。
法輪微妙離諸喻故。
法輪堅固以金剛智方能入故。
法輪難沮無本際故。
法輪無戲論離攀緣故。
法輪不盡無退失故。
法輪普遍如虛空故彌勒。
法輪顯示一切諸法本性。
寂靜不生不滅。
無有處所非分别非不分别到於實相昇于彼岸空無相無願無作。
體性清淨離諸貪欲。
會於真如同於法性等于實際。
不壞不斷無著無礙。
善入緣起超過二邊不在中間。
無能傾動契於諸佛無功用行。
不進不退不出不入。
而無所得不可言說。
性唯是一而入諸法是為不二非可安立。
歸第一義入實相法。
法界平等超過數量。
言語路斷心行處滅。
不可譬喻平等如空。
不離斷常不壞緣起。
究竟寂滅無有變易。
降伏衆魔摧諸外道。
超過生死入佛境界。
聖智所行辟支所證。
菩薩所趣。
諸佛咨嗟。
一切如來同有如是無差别法。
彌勒。
所轉法輪體性如是,若有如是轉法輪者乃名為佛。
名正遍知。
名自然悟。
名法王。
名導師。
名大導師。
名商主。
名自在。
名法自在。
名轉法。
名法施主。
名大施主。
名善行圓滿。
名意樂滿足。
名說者,名作者,名安慰者名安隐者,名勇猛者,名戰勝。
名作光。
名破暗。
名持燈。
名大醫王。
名療世間。
名拔毒刺。
名離障智。
名普觀見。
名普觀察。
名普眼。
名普賢。
名普光。
名普門。
名端嚴。
名無所著。
如大地故名為平等。
如須彌山王故名不動。
成就諸功德出過世間故名最尊。
達一切法故名無見頂。
出過世間煩惱黑暗故名明燈。
最極甚深難窮底故名大海。
一切菩提分法寶具足故名寶所。
無系無著心解脫故名無染。
通達諸法故名不退轉。
利益衆生不擇處故名如風焚燒一切煩惱故名如火。
滌除一切分别煩惱故名如水。
平等法界無中無邊無礙神通慧所行故名如空。
除一切法障故名住無障智。
超過世間眼所行境故
由善随順如理思惟。
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複告比丘。
我先未見四聖谛。
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正智未生。
我從證見四聖谛法輪已,心得解脫。
慧得解脫。
不複退失。
而以正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生已荊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爾時世尊出梵音聲。
如是梵音從無量功德之所成就。
無量劫來修習真實。
不假於師自然而悟。
發是妙聲。
語憍陳如等言:眼是無常苦空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猶如腐草。
雜土為牆危脆不實。
如眼耳鼻舌身意。
亦複如是,憍陳如。
一切法從因緣生無有體性。
離常離斷猶如虛空。
雖無作者及以受者,善惡之法而不敗亡。
憍陳如。
色是無常苦空無我。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由愛為水潤漬因緣衆苦增長。
若得聖道證見諸法體性皆空。
即能永滅如是衆苦。
憍陳如。
由彼分别不正思惟而生無明。
更無有馀為無明因。
而此分别不至無明。
複由無明而生諸行。
而此無明不至諸行。
乃至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如是等為世間因。
更無有馀能為其因。
雖生諸法而因不至法。
竟無我人衆生受者,舍於此身而至彼蘊。
如理思惟無所分别。
即滅無明。
由無明滅即行滅。
行滅即識滅。
識滅即名色滅。
名色滅即六處滅。
六處滅即觸滅。
觸滅即受滅。
受滅即愛滅。
愛滅即取滅。
取滅即有滅。
有滅即生滅。
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
若能如是於蘊界處了悟因緣。
爾時得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如是甚深微妙之法。
非諸異道所能了悟爾時世尊為憍陳如。
三轉十二行法輪已,憍陳如等悉了達諸法因緣。
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即於是時三寶出現。
婆伽婆為佛寶。
三轉十二行法輪為法寶。
五跋陀羅為僧寶。
佛轉法輪時六十拘胝欲界諸天。
八十拘胝色界諸天八萬四千人。
皆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佛告諸比丘,如來以妙梵之音轉于法輪。
其聲遍至十方佛土。
彼諸如來各聞三轉十二行妙梵之聲。
鹹見世尊住波羅奈鹿野苑中而轉法輪。
是時十方諸佛皆悉默然而不說法。
彼土菩薩各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何故默然而不說法。
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汝等應知。
釋迦如來於無量劫。
勤苦累德勇猛精進行菩薩道。
超過無量菩薩之行。
於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利益一切起大慈悲轉于法輪。
其佛梵音遍至十方無邊刹土。
我今聞彼說法之聲。
是故默然。
諸菩薩衆聞佛語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誓言:願我當來速成佛道。
以無漏法眼開悟衆生同於彼佛。
爾時彌勒菩薩前白佛言:世尊,無量諸來大菩薩衆。
願聞如來轉于法輪所有功德。
唯願世尊,略為宣說法輪之性。
佛告彌勒及諸菩薩言:善男子,法輪甚深不可取故。
法輪難見離二邊故。
法輪難悟離作意及不作意故。
法輪難知不可以識識。
不可以智知故。
法輪不雜斷除二障方能證故。
法輪微妙離諸喻故。
法輪堅固以金剛智方能入故。
法輪難沮無本際故。
法輪無戲論離攀緣故。
法輪不盡無退失故。
法輪普遍如虛空故彌勒。
法輪顯示一切諸法本性。
寂靜不生不滅。
無有處所非分别非不分别到於實相昇于彼岸空無相無願無作。
體性清淨離諸貪欲。
會於真如同於法性等于實際。
不壞不斷無著無礙。
善入緣起超過二邊不在中間。
無能傾動契於諸佛無功用行。
不進不退不出不入。
而無所得不可言說。
性唯是一而入諸法是為不二非可安立。
歸第一義入實相法。
法界平等超過數量。
言語路斷心行處滅。
不可譬喻平等如空。
不離斷常不壞緣起。
究竟寂滅無有變易。
降伏衆魔摧諸外道。
超過生死入佛境界。
聖智所行辟支所證。
菩薩所趣。
諸佛咨嗟。
一切如來同有如是無差别法。
彌勒。
所轉法輪體性如是,若有如是轉法輪者乃名為佛。
名正遍知。
名自然悟。
名法王。
名導師。
名大導師。
名商主。
名自在。
名法自在。
名轉法。
名法施主。
名大施主。
名善行圓滿。
名意樂滿足。
名說者,名作者,名安慰者名安隐者,名勇猛者,名戰勝。
名作光。
名破暗。
名持燈。
名大醫王。
名療世間。
名拔毒刺。
名離障智。
名普觀見。
名普觀察。
名普眼。
名普賢。
名普光。
名普門。
名端嚴。
名無所著。
如大地故名為平等。
如須彌山王故名不動。
成就諸功德出過世間故名最尊。
達一切法故名無見頂。
出過世間煩惱黑暗故名明燈。
最極甚深難窮底故名大海。
一切菩提分法寶具足故名寶所。
無系無著心解脫故名無染。
通達諸法故名不退轉。
利益衆生不擇處故名如風焚燒一切煩惱故名如火。
滌除一切分别煩惱故名如水。
平等法界無中無邊無礙神通慧所行故名如空。
除一切法障故名住無障智。
超過世間眼所行境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