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事觚
關燈
小
中
大
○新城家法
新城王氏自參議公而後,累世顯秩。
家法甚嚴,凡遇吉兇之事,與歲時伏臘祀廟祭墓,各服其應得之服,然後行禮。
子弟各入泮宮,其婦始易銀笄練裙,否則終身荊布而已。
膺爵者纓绂輝華,伏牖者衤詹衤俞偃蹇,貴賤相形,慚惶交至。
以是父誡其子,妻勉其夫,人人勤學以自奮于功名。
故新城之文藻贻芳,衣冠接武,号為宇内名家。
○喉簧腹鼓 《酉陽雜俎》雲:“許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年以後,每寐熟,喉間有聲如鼓簧。
許州伶人伺其寝,即譜其聲,按之絲竹,皆合古奏,僧覺亦不自知。
《稗史彙編》雲:陳子直主薄之妻有異疾,每腹脹,則中有聲如擊鼓,遠聞于外,腹消則聲亦止。
一月一作,經數十醫莫能治。
腹鼓可對喉簧,竹革之音,由肉而得,此乃古今所創聞者。
○啞樵 會稽東南有山曰平水。
康熙初,樵人經其下,見一大蛇如蟒,蜿蜒澗泥内,久之,塗附其身。
樵人釋擔而觀,澗旁有洞,蛇曳泥而入,随以泥封洞口。
樵歸遂不能言,與人酬對,唯張手作狀而已。
如是者三年,複過前遇蛇處,陰雲乍合,雷雨驟至,霹靂一聲,有龍從洞中出,騰空而出。
樵人不禁大呼曰:“向我卷舌不能出聲者,正此物為之也。
”于是能言如初。
○海天行 海忠介公之孫述祖,倜傥負奇氣,适逢中原多故,遂不屑事舉子業,既焉有乘桴之想。
斥其千金家産,治一大舶,其舶首尾長二十八丈以象宿,房分六十四口以象卦,篷張二十四葉以象氣,桅高二十五丈曰擎天柱。
上為二鬥以象日月,治之三年乃成,自謂獨出奇制,以此乘長風,破萬裡浪,無難也。
瀕海賈客三十八人,賃其舟載貨,互市海外諸國,以述祖主之。
崇祯壬午二月,揚帆出洋,行至薄暮,飓風陡作,雪浪粘天,蛟螭之屬,騰繞左右,舵師失色,随風飄至一處,昏霾莫辨何地。
須臾雲開風定,遙見六七官人高冠大帶,拱立水次,侍從百輩,狀貌醜怪,皆魚鱗銀甲,擁巨螯之劍,荷長須之戟,秉炬張燈,若有所伺。
不覺舟忽抵岸,官人各喜躍上舟,環視曰:“是可用已。
”即問船主為誰。
述祖不解其意,匆遽聲諾。
诘朝呼述祖同入見王。
約行三裡許,夾道皎如玉山,無纖毫塵土,至一阙門,門有二黃龍守之,周遭垣牆,悉以水晶疊成,光明映徹,可鑒毛發。
述祖私念曰:“此殆龍宮也。
”又逾門三重,方及大殿。
其制與人間帝王之居相似,而輝煌{山截}で,廣設千人之馔,高容十丈之旗,不足言矣,王甫升殿,首以紅巾圍兩肉角,衣黃繡袍,髯長垂腹。
衆官進奏曰:“前文下所司取二舟,久不見至,今有自來一舟,敢以聞。
”王曰:“舊例二舟陳設貢物,今少一奈何?衆曰:“貢期已迫,臣等細閱此舟,制度暗合渾儀,以達天衢,允宜利涉。
且複寬大新潔,若将貢物摒擋,俟到王宮,以次陳設,似無不可。
”王允奏曰:“徙其凡貨凡人,滌以符水,速行勿遲。
”衆唯唯下殿,仍回至舟,将人貨盡押上岸,置之宮西琅池内。
唯述祖不肯前,私問曰:“貢将焉往?”衆曰:“貢上天耳。
”述祖曰:“述祖雖炎陬賤民,而志切雲霄,常恨羽翼未生,九阍難叩,幸遘奇緣,亦願随往。
”衆曰:“汝濁世凡人也,去則恐犯天令,不可。
”中有一官曰:“汝可具所生年月日時來。
”述祖亟書以進。
官與衆言:“此人命有天祿,且系忠直之裔。
姑許之。
”俄頃舁貢物者數百人,絡繹而至。
赍貢官先以符水遍灑舟中,然後奉金葉表文供之中樓。
次有押貢官二員,将諸寶物安頓。
述祖私窺貢單,内開:亦珊瑚林一座,大小共五十株。
黃珊瑚林一座,大小共七十株,高者俱一丈四五尺。
夜光珠一百顆,火齊珠二百顆,圓大一寸五分。
鲛绡五百匹。
靈梭錦五百匹。
碧瑟瑟二十斛。
紅二十斛。
玻璃鏡一百具,圓廣三尺,各重四十斤。
玉屑一千鬥,金漿一百器。
五色石一萬方。
其他殊名異品,不能悉記。
安頓已畢,大伐鼍鼓三通,乃始啟行。
逆風而上,兩巨魚夾舟若飛,白波搖漾,練靜鏡平,路無坦險,時無晝夜。
中途石壁千仞,截流而立,其上金書“天人河海分界”六大字。
衆指示述祖曰:“昔張骞乘槎,未能過此,今汝得遠泛銀潢,豈非盛事。
”述祖俯首稱謝。
食頃之間,鹹€南天關在望矣。
既而及關,赍貢官、押貢官各整朝服,舁寶諸役俱易赭色長衣,亦令述祖衣之,登岸陳設。
足之所履,皆軟金地,間以瑤石,嵌成異彩。
仰視瓊阙堂,绛樓碧閣,俱在飄渺之中,若近若遠,不可測量。
門下天卿四員,冕笏傳旨,令赍貢官入昊天門,于神霄殿前進表行禮。
述祖及衆役叩首門外,唯聞樂音缭繞,香氣氤氲,飄忽不斷而已。
随有星冠嶽帔者二人為接貢官,察收貢物,引押貢官亦入行禮畢。
玉音宣問南方民事,北方兵象,語甚繁,不盡述。
各賜宴于恬波館,謝恩而出。
于是集衆登舟,述祖假寐片時,恍忽不知幾千萬裡,已還故處,因啟領所押貨物與同行諸人。
王下令曰:“述祖之舟,曾入天界,不可複歸人寰,衆伴在池,宜令一見。
”則三十八人俱化為魚,唯首未變,述祖大恸。
前取舟官引至一室,慰谕之曰:“汝同行人,命應皆葬魚腹,其得身為魚,幸也。
汝以假舟之故,貸汝一死。
尚何悲哉?候有閩船過此,當俾汝歸。
”日給飲食如常。
居久之,忽有報者曰:“閩船已到。
”王召見,賜白黑珠一囊曰:“以此償造舟之價。
命小艇送附閩船,抵瓊山還家。
壬午之十二月也。
家人蚤聞覆溺之信,設主發喪,乍見述祖,驚喜逾望。
述祖亦不言所以,但雲狂風敗舟,幸憑擎天柱。
遇救得免。
次年,入廣州,出囊中珠,鬻于番賈,獲赀無算,買田終老。
康熙丙子,粵僧方趾麟親訪述祖,具得其詳。
時述祖年已九十六,貌如五十歲人。
元時陳孚出使安南,其國宴享之際,以朱盤進炙魚,人面魚身,置之席上,孚舉箸取雙目啖之,魚味在目,彼國服其多識。
三十八人之首未變者,蓋亦将為人面魚也。
○丙辰會狀 吳門彭修撰定求,為雲客先生之子,幼奉乩仙甚謹,雲客嚴禁之,終莫能奪。
練既久,遂能通神,廢乩運腕,不假思索,始為詩文,繼為制藝,随筆疾書,悉成佳構。
棘闱獲隽,用此技也。
康熙丙辰歲,計偕入都,餘友吳大馮與彭有舊,得其經義秘本示餘,内有朱書“元君許我必中丙辰會狀”十字,餘竊異之。
及禮闱榜發,與殿試傳胪,果皆第一。
蓋功名之事,原有定數,而元君獨能預告之。
所謂元君者,豈即所奉之乩仙耶?或雲乩仙是前朝進士松江杜麟徵。
○纟京 蒲城王孝齊名纟京,谒選縣令,唱名讀如梁,王不應,唱至再三,王趨進曰:“知縣名讀如京而呼作梁,未敢應耳。
”吏部哄然曰:“汝進士出身,即己名尚未識耶?纟京為擊冠之繩,古謂之帻梁,故字書止有梁音。
汝乃以偏傍讀之,謬矣。
”又吳江有廪生沈龛,順治中江南督學禦史歲試點名,不解龛字,乃破龛為兩,呼雲“合龍”。
識字之難如此。
王纟京以知縣内升禮部,康熙三十二年出為江西督學道。
今之司文柄者,其學問大抵然欤! ○魚頭 陳州環城皆水,水産佳鲫。
康熙初,旗人張自用巡撫河南,陳州牧以鲫饋之,揭書“鮮鲫百頭”。
張甚駭愕,促召中軍,以手折示之曰:“送魚者皆稱
家法甚嚴,凡遇吉兇之事,與歲時伏臘祀廟祭墓,各服其應得之服,然後行禮。
子弟各入泮宮,其婦始易銀笄練裙,否則終身荊布而已。
膺爵者纓绂輝華,伏牖者衤詹衤俞偃蹇,貴賤相形,慚惶交至。
以是父誡其子,妻勉其夫,人人勤學以自奮于功名。
故新城之文藻贻芳,衣冠接武,号為宇内名家。
○喉簧腹鼓 《酉陽雜俎》雲:“許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年以後,每寐熟,喉間有聲如鼓簧。
許州伶人伺其寝,即譜其聲,按之絲竹,皆合古奏,僧覺亦不自知。
《稗史彙編》雲:陳子直主薄之妻有異疾,每腹脹,則中有聲如擊鼓,遠聞于外,腹消則聲亦止。
一月一作,經數十醫莫能治。
腹鼓可對喉簧,竹革之音,由肉而得,此乃古今所創聞者。
○啞樵 會稽東南有山曰平水。
康熙初,樵人經其下,見一大蛇如蟒,蜿蜒澗泥内,久之,塗附其身。
樵人釋擔而觀,澗旁有洞,蛇曳泥而入,随以泥封洞口。
樵歸遂不能言,與人酬對,唯張手作狀而已。
如是者三年,複過前遇蛇處,陰雲乍合,雷雨驟至,霹靂一聲,有龍從洞中出,騰空而出。
樵人不禁大呼曰:“向我卷舌不能出聲者,正此物為之也。
”于是能言如初。
○海天行 海忠介公之孫述祖,倜傥負奇氣,适逢中原多故,遂不屑事舉子業,既焉有乘桴之想。
斥其千金家産,治一大舶,其舶首尾長二十八丈以象宿,房分六十四口以象卦,篷張二十四葉以象氣,桅高二十五丈曰擎天柱。
上為二鬥以象日月,治之三年乃成,自謂獨出奇制,以此乘長風,破萬裡浪,無難也。
瀕海賈客三十八人,賃其舟載貨,互市海外諸國,以述祖主之。
崇祯壬午二月,揚帆出洋,行至薄暮,飓風陡作,雪浪粘天,蛟螭之屬,騰繞左右,舵師失色,随風飄至一處,昏霾莫辨何地。
須臾雲開風定,遙見六七官人高冠大帶,拱立水次,侍從百輩,狀貌醜怪,皆魚鱗銀甲,擁巨螯之劍,荷長須之戟,秉炬張燈,若有所伺。
不覺舟忽抵岸,官人各喜躍上舟,環視曰:“是可用已。
”即問船主為誰。
述祖不解其意,匆遽聲諾。
诘朝呼述祖同入見王。
約行三裡許,夾道皎如玉山,無纖毫塵土,至一阙門,門有二黃龍守之,周遭垣牆,悉以水晶疊成,光明映徹,可鑒毛發。
述祖私念曰:“此殆龍宮也。
”又逾門三重,方及大殿。
其制與人間帝王之居相似,而輝煌{山截}で,廣設千人之馔,高容十丈之旗,不足言矣,王甫升殿,首以紅巾圍兩肉角,衣黃繡袍,髯長垂腹。
衆官進奏曰:“前文下所司取二舟,久不見至,今有自來一舟,敢以聞。
”王曰:“舊例二舟陳設貢物,今少一奈何?衆曰:“貢期已迫,臣等細閱此舟,制度暗合渾儀,以達天衢,允宜利涉。
且複寬大新潔,若将貢物摒擋,俟到王宮,以次陳設,似無不可。
”王允奏曰:“徙其凡貨凡人,滌以符水,速行勿遲。
”衆唯唯下殿,仍回至舟,将人貨盡押上岸,置之宮西琅池内。
唯述祖不肯前,私問曰:“貢将焉往?”衆曰:“貢上天耳。
”述祖曰:“述祖雖炎陬賤民,而志切雲霄,常恨羽翼未生,九阍難叩,幸遘奇緣,亦願随往。
”衆曰:“汝濁世凡人也,去則恐犯天令,不可。
”中有一官曰:“汝可具所生年月日時來。
”述祖亟書以進。
官與衆言:“此人命有天祿,且系忠直之裔。
姑許之。
”俄頃舁貢物者數百人,絡繹而至。
赍貢官先以符水遍灑舟中,然後奉金葉表文供之中樓。
次有押貢官二員,将諸寶物安頓。
述祖私窺貢單,内開:亦珊瑚林一座,大小共五十株。
黃珊瑚林一座,大小共七十株,高者俱一丈四五尺。
夜光珠一百顆,火齊珠二百顆,圓大一寸五分。
鲛绡五百匹。
靈梭錦五百匹。
碧瑟瑟二十斛。
紅二十斛。
玻璃鏡一百具,圓廣三尺,各重四十斤。
玉屑一千鬥,金漿一百器。
五色石一萬方。
其他殊名異品,不能悉記。
安頓已畢,大伐鼍鼓三通,乃始啟行。
逆風而上,兩巨魚夾舟若飛,白波搖漾,練靜鏡平,路無坦險,時無晝夜。
中途石壁千仞,截流而立,其上金書“天人河海分界”六大字。
衆指示述祖曰:“昔張骞乘槎,未能過此,今汝得遠泛銀潢,豈非盛事。
”述祖俯首稱謝。
食頃之間,鹹€南天關在望矣。
既而及關,赍貢官、押貢官各整朝服,舁寶諸役俱易赭色長衣,亦令述祖衣之,登岸陳設。
足之所履,皆軟金地,間以瑤石,嵌成異彩。
仰視瓊阙堂,绛樓碧閣,俱在飄渺之中,若近若遠,不可測量。
門下天卿四員,冕笏傳旨,令赍貢官入昊天門,于神霄殿前進表行禮。
述祖及衆役叩首門外,唯聞樂音缭繞,香氣氤氲,飄忽不斷而已。
随有星冠嶽帔者二人為接貢官,察收貢物,引押貢官亦入行禮畢。
玉音宣問南方民事,北方兵象,語甚繁,不盡述。
各賜宴于恬波館,謝恩而出。
于是集衆登舟,述祖假寐片時,恍忽不知幾千萬裡,已還故處,因啟領所押貨物與同行諸人。
王下令曰:“述祖之舟,曾入天界,不可複歸人寰,衆伴在池,宜令一見。
”則三十八人俱化為魚,唯首未變,述祖大恸。
前取舟官引至一室,慰谕之曰:“汝同行人,命應皆葬魚腹,其得身為魚,幸也。
汝以假舟之故,貸汝一死。
尚何悲哉?候有閩船過此,當俾汝歸。
”日給飲食如常。
居久之,忽有報者曰:“閩船已到。
”王召見,賜白黑珠一囊曰:“以此償造舟之價。
命小艇送附閩船,抵瓊山還家。
壬午之十二月也。
家人蚤聞覆溺之信,設主發喪,乍見述祖,驚喜逾望。
述祖亦不言所以,但雲狂風敗舟,幸憑擎天柱。
遇救得免。
次年,入廣州,出囊中珠,鬻于番賈,獲赀無算,買田終老。
康熙丙子,粵僧方趾麟親訪述祖,具得其詳。
時述祖年已九十六,貌如五十歲人。
元時陳孚出使安南,其國宴享之際,以朱盤進炙魚,人面魚身,置之席上,孚舉箸取雙目啖之,魚味在目,彼國服其多識。
三十八人之首未變者,蓋亦将為人面魚也。
○丙辰會狀 吳門彭修撰定求,為雲客先生之子,幼奉乩仙甚謹,雲客嚴禁之,終莫能奪。
練既久,遂能通神,廢乩運腕,不假思索,始為詩文,繼為制藝,随筆疾書,悉成佳構。
棘闱獲隽,用此技也。
康熙丙辰歲,計偕入都,餘友吳大馮與彭有舊,得其經義秘本示餘,内有朱書“元君許我必中丙辰會狀”十字,餘竊異之。
及禮闱榜發,與殿試傳胪,果皆第一。
蓋功名之事,原有定數,而元君獨能預告之。
所謂元君者,豈即所奉之乩仙耶?或雲乩仙是前朝進士松江杜麟徵。
○纟京 蒲城王孝齊名纟京,谒選縣令,唱名讀如梁,王不應,唱至再三,王趨進曰:“知縣名讀如京而呼作梁,未敢應耳。
”吏部哄然曰:“汝進士出身,即己名尚未識耶?纟京為擊冠之繩,古謂之帻梁,故字書止有梁音。
汝乃以偏傍讀之,謬矣。
”又吳江有廪生沈龛,順治中江南督學禦史歲試點名,不解龛字,乃破龛為兩,呼雲“合龍”。
識字之難如此。
王纟京以知縣内升禮部,康熙三十二年出為江西督學道。
今之司文柄者,其學問大抵然欤! ○魚頭 陳州環城皆水,水産佳鲫。
康熙初,旗人張自用巡撫河南,陳州牧以鲫饋之,揭書“鮮鲫百頭”。
張甚駭愕,促召中軍,以手折示之曰:“送魚者皆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