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秦觚
關燈
小
中
大
,春啭上林,則巧同歌鳳;雨占下裡,則拙并啼鸠。
可知物無定名,亦在所遇之時,與所值之地耳。
○乳彜 扶風縣田者,偶見河岸土崩,之,得一銅器。
狀如盂,高八寸,圍徑六寸,乳周其體,朱翠斑斓,中有古文,莫能辨識。
田者橐以入城,醫師席姓出千錢易之。
遍詢博古家,曰:“此殷之乳彜也。
古文為‘租丁’二字。
”席乃珍焉。
合肥許四山孫荃視學西秦,席以彜獻,因錄其子于邑黉。
○旱草 歲欲豐,甘草先生。
甘草謂“荠”,劉伯溫《早春詞》“喜見兒童相報,牆邊荠菜先生”是也。
歲欲旱,旱草先生。
旱草謂“蒺藜”。
康熙壬申西安大饑,餘自彭衙攝事奉先,散赈東鄉。
有以蒺藜子獻者,餘卻之曰:“豈有鬥米千錢之時,而受人饋遺者乎?”獻者曰:“野無青草,惟此則不濡而繁,敢以代芹。
”餘因黯然,得句雲:“野獻蒺藜為旱草,澤鳴鴻雁是哀禽。
” ○天雨蟲 害稼之蟲,螽彖螟特,生必以漸,故可禳可捕也。
庚午八月七日,忽有小黑蟲,長寸許,從空而墜。
轉瞬間蔽地盈林,穿窗登幾,幾欲無隙。
蠕蠕之狀,惡不可耐。
如是兩日,倏然不見。
西延近邑,河東蒲、汾皆然,頗秋谷。
此異亦史傳所未聞者。
○神僧 蒲城羅秀才,家貧授徒,館于邑之東偏。
暇日緩步池上,天正晴朗,聞樹杪飒飒聲,風雷驟作,羅生阖戶少息。
出遇一僧,みま披發,覆被肩面,布衲芒鞋,貌甚奇古,生揖之曰:“師從何來耶?”僧笑而不答。
因邀至書館,授以一餐。
僧曰:“明日幸俟我于東嶽神祠,當設筵相酬也。
”如期而赴,良久僧至。
祠内空無一物。
時已昏黃,僧乃于袖出圓紙,吹上屋梁,忽成皎月,光彩煜煜四照。
向祠東壁,以手指畫門雙扇,門豁然開。
長須平頭者數人,從壁門出,布席設坐,錦屏繡褥,海錯山珍,靡不備具。
酒既再行,僧曰:“寂寂無以娛賓,可命妓之能歌舞者來。
”俄見十六麗姝,亦出自壁門,纖讴乍發,雅樂雜鳴,既而鹹呈妙技,或淩屐緣屏,或反腰貼地,或雪飛雙劍,或星走三丸。
羅本寒素士,觀之目眩神駭,逡巡求退。
僧舉袖一揮,妓仆器物,俱隐入壁。
梁月随人,移照嶽祠外。
聽谯樓鼓聲,已三嚴矣。
羅向僧拜曰:“我師固天上人也,不謂塵途,遘茲神異。
我将從師為汗漫遊,師許之乎?”僧曰:“子有窮相而無仙骨,未易言此。
”羅哀祈再四,仍于袖出一小木龍,令羅乘之。
鱗角飛動,倏長數丈,千林萬壑,瞬息而過,狂濤怪浪,氵朋湃盈耳,羅震悚欲墜。
僧已在前途呼曰:“可下矣。
”下則一海島茅庵也。
翠峰插漢,孤燈熒然。
僧曰:“君且止此,我往覓懷茗,為君解酲。
”庵外白額虎跳躍而來,張口向羅,僧至叱去。
羅生凄怖欲絕,涕泣求歸。
僧曰:“我固知君之不能從我遊也。
然君常飯我,有薄物奉君,為壺餐之報。
”因傾小瓶藥丸如豆,斷庭前細竹數寸贈羅。
謂曰:“君歸後,殷邦十五,鬼井奇,用此乃免耳。
”羅祗受。
假寐少頃,開目,依然身在嶽祠門外。
殘漏未終,天甫向曉,怅惘步回書館,竹枝丸藥,猶在掌中,投置敝箧,不複省視。
閱三載,果遇奇旱,羅益貧困,取僧所贈藥,偶向門屈戌磨之,藥化火發,屈戌為黃金,重二兩許。
又以細竹枝劃地成圈,辄得胡餅一枚,啖至三枚,再劃則不成矣。
日以為常,以此不緻困乏,次年谷稔,遂失竹枝所在。
“殷邦”蓋謂嘉靖,“十五”,即七八兩年,而“鬼井”,乃秦之分野也。
○屈曼 崇祯末,蒲城人屈曼者,為縣隸,性嗜酒。
一日持檄下鄉,中途醉卧。
夜半乃醒。
時朗月如畫,見古槐樹間有年少書生,烏巾絨袍,仰月呼吸。
俄而口吐一珠,色赤于火,以手承弄。
曼踉跄而前,遽向生手奪取吞咽。
生怒争不已,既而曰:“假汝經年,仍當歸我耳。
”随失所在。
曼吞珠後,覺體甚飄忽,舉念即至其所。
旋有黠者雇曼入省會投文,距西安二百餘裡,食頃已到,并不見其跋涉之迹。
試之他事皆然。
衆鹹謂其得隐形術。
适禦史巡蒲,錄諸訟牒,怨家重賂曼,徑入堂掣牒,左右無見者,禦史微覺階前有半體人,案牒翻翻自動,心甚駭異。
急以所佩印重按之,忽得人手,其全體亦遂現。
立命棰斃。
曼埋逾夕,其地墳起成一xiao穴,若有物出入狀。
蓋書生取珠為之。
○白巾 葉石林《避暑錄話》謂:“李思訓畫《明皇幸蜀圖》,嘗見其摹本。
方廣不滿二尺,而山川雲物,車馬人畜,草木禽鳥,無一不具。
嶺谷間民,皆冠白巾。
以蜀人為諸葛孔明服,山居深遠者,後遂不除。
”餘在關中時,其民人依制宜戴纓笠,而皆冠白巾,雖遇吉筵亦不易。
大抵雍梁之俗,自古然也。
○金蝦蟆 杜工部《靈湫》詩曰:“坡陀金蝦蟆,出見蓋有由。
”按《潇湘錄》:“唐高宗患頭風,宮人穿地置藥〈缶盧〉。
忽有蝦蟆躍出,色如黃金,背有朱書‘武”字。
宮人奏之,帝頗驚異,命放苑池。
”拾遺所詠,是當年實事。
乃錢虞山箋注,援《酉陽雜俎》所載月光屬林,尋化金背蝦蟆事,以為月者yin精,後妃之象,托喻貴妃之昵祿山。
似近附會。
○飛浮石 飛服山在黃河中,出沒不時,峰巒下垂,上平如幾,山勢可三四裡許。
近河好事者,或棹舟敲取其石為玩。
石竅皆空,能吸水倒升。
順治丁酉歲,出浮河面,不久而沒,非常見也。
史又作“飛服山”。
○乩書 陝西糧鹽道祖公允圖,事乩仙甚謹。
康熙丙子科,祖襄典試出闱,偶詢他事,乩忽書雲:“我乃延安府清澗縣受冤人李奉河也。
”問何以至此,又書:“我随仇生入場,污其卷而出。
”祖公潛訪其實,為之雪冤,适被召入京,未果。
夫一鄉舉何關榮辱?而行一不義,至為怨鬼所阻,既奪其名,複暴其過,不大可畏乎? ○高宮詹 中南山人常言:高宮詹生有異質,身禦盛服,雖時當酷暑,曾無點汗。
便遺之事,終日不行。
以是出入禁闼,從容中禮。
凡侍從諸臣,俱莫能及。
可知物無定名,亦在所遇之時,與所值之地耳。
○乳彜 扶風縣田者,偶見河岸土崩,之,得一銅器。
狀如盂,高八寸,圍徑六寸,乳周其體,朱翠斑斓,中有古文,莫能辨識。
田者橐以入城,醫師席姓出千錢易之。
遍詢博古家,曰:“此殷之乳彜也。
古文為‘租丁’二字。
”席乃珍焉。
合肥許四山孫荃視學西秦,席以彜獻,因錄其子于邑黉。
○旱草 歲欲豐,甘草先生。
甘草謂“荠”,劉伯溫《早春詞》“喜見兒童相報,牆邊荠菜先生”是也。
歲欲旱,旱草先生。
旱草謂“蒺藜”。
康熙壬申西安大饑,餘自彭衙攝事奉先,散赈東鄉。
有以蒺藜子獻者,餘卻之曰:“豈有鬥米千錢之時,而受人饋遺者乎?”獻者曰:“野無青草,惟此則不濡而繁,敢以代芹。
”餘因黯然,得句雲:“野獻蒺藜為旱草,澤鳴鴻雁是哀禽。
” ○天雨蟲 害稼之蟲,螽彖螟特,生必以漸,故可禳可捕也。
庚午八月七日,忽有小黑蟲,長寸許,從空而墜。
轉瞬間蔽地盈林,穿窗登幾,幾欲無隙。
蠕蠕之狀,惡不可耐。
如是兩日,倏然不見。
西延近邑,河東蒲、汾皆然,頗秋谷。
此異亦史傳所未聞者。
○神僧 蒲城羅秀才,家貧授徒,館于邑之東偏。
暇日緩步池上,天正晴朗,聞樹杪飒飒聲,風雷驟作,羅生阖戶少息。
出遇一僧,みま披發,覆被肩面,布衲芒鞋,貌甚奇古,生揖之曰:“師從何來耶?”僧笑而不答。
因邀至書館,授以一餐。
僧曰:“明日幸俟我于東嶽神祠,當設筵相酬也。
”如期而赴,良久僧至。
祠内空無一物。
時已昏黃,僧乃于袖出圓紙,吹上屋梁,忽成皎月,光彩煜煜四照。
向祠東壁,以手指畫門雙扇,門豁然開。
長須平頭者數人,從壁門出,布席設坐,錦屏繡褥,海錯山珍,靡不備具。
酒既再行,僧曰:“寂寂無以娛賓,可命妓之能歌舞者來。
”俄見十六麗姝,亦出自壁門,纖讴乍發,雅樂雜鳴,既而鹹呈妙技,或淩屐緣屏,或反腰貼地,或雪飛雙劍,或星走三丸。
羅本寒素士,觀之目眩神駭,逡巡求退。
僧舉袖一揮,妓仆器物,俱隐入壁。
梁月随人,移照嶽祠外。
聽谯樓鼓聲,已三嚴矣。
羅向僧拜曰:“我師固天上人也,不謂塵途,遘茲神異。
我将從師為汗漫遊,師許之乎?”僧曰:“子有窮相而無仙骨,未易言此。
”羅哀祈再四,仍于袖出一小木龍,令羅乘之。
鱗角飛動,倏長數丈,千林萬壑,瞬息而過,狂濤怪浪,氵朋湃盈耳,羅震悚欲墜。
僧已在前途呼曰:“可下矣。
”下則一海島茅庵也。
翠峰插漢,孤燈熒然。
僧曰:“君且止此,我往覓懷茗,為君解酲。
”庵外白額虎跳躍而來,張口向羅,僧至叱去。
羅生凄怖欲絕,涕泣求歸。
僧曰:“我固知君之不能從我遊也。
然君常飯我,有薄物奉君,為壺餐之報。
”因傾小瓶藥丸如豆,斷庭前細竹數寸贈羅。
謂曰:“君歸後,殷邦十五,鬼井奇,用此乃免耳。
”羅祗受。
假寐少頃,開目,依然身在嶽祠門外。
殘漏未終,天甫向曉,怅惘步回書館,竹枝丸藥,猶在掌中,投置敝箧,不複省視。
閱三載,果遇奇旱,羅益貧困,取僧所贈藥,偶向門屈戌磨之,藥化火發,屈戌為黃金,重二兩許。
又以細竹枝劃地成圈,辄得胡餅一枚,啖至三枚,再劃則不成矣。
日以為常,以此不緻困乏,次年谷稔,遂失竹枝所在。
“殷邦”蓋謂嘉靖,“十五”,即七八兩年,而“鬼井”,乃秦之分野也。
○屈曼 崇祯末,蒲城人屈曼者,為縣隸,性嗜酒。
一日持檄下鄉,中途醉卧。
夜半乃醒。
時朗月如畫,見古槐樹間有年少書生,烏巾絨袍,仰月呼吸。
俄而口吐一珠,色赤于火,以手承弄。
曼踉跄而前,遽向生手奪取吞咽。
生怒争不已,既而曰:“假汝經年,仍當歸我耳。
”随失所在。
曼吞珠後,覺體甚飄忽,舉念即至其所。
旋有黠者雇曼入省會投文,距西安二百餘裡,食頃已到,并不見其跋涉之迹。
試之他事皆然。
衆鹹謂其得隐形術。
适禦史巡蒲,錄諸訟牒,怨家重賂曼,徑入堂掣牒,左右無見者,禦史微覺階前有半體人,案牒翻翻自動,心甚駭異。
急以所佩印重按之,忽得人手,其全體亦遂現。
立命棰斃。
曼埋逾夕,其地墳起成一xiao穴,若有物出入狀。
蓋書生取珠為之。
○白巾 葉石林《避暑錄話》謂:“李思訓畫《明皇幸蜀圖》,嘗見其摹本。
方廣不滿二尺,而山川雲物,車馬人畜,草木禽鳥,無一不具。
嶺谷間民,皆冠白巾。
以蜀人為諸葛孔明服,山居深遠者,後遂不除。
”餘在關中時,其民人依制宜戴纓笠,而皆冠白巾,雖遇吉筵亦不易。
大抵雍梁之俗,自古然也。
○金蝦蟆 杜工部《靈湫》詩曰:“坡陀金蝦蟆,出見蓋有由。
”按《潇湘錄》:“唐高宗患頭風,宮人穿地置藥〈缶盧〉。
忽有蝦蟆躍出,色如黃金,背有朱書‘武”字。
宮人奏之,帝頗驚異,命放苑池。
”拾遺所詠,是當年實事。
乃錢虞山箋注,援《酉陽雜俎》所載月光屬林,尋化金背蝦蟆事,以為月者yin精,後妃之象,托喻貴妃之昵祿山。
似近附會。
○飛浮石 飛服山在黃河中,出沒不時,峰巒下垂,上平如幾,山勢可三四裡許。
近河好事者,或棹舟敲取其石為玩。
石竅皆空,能吸水倒升。
順治丁酉歲,出浮河面,不久而沒,非常見也。
史又作“飛服山”。
○乩書 陝西糧鹽道祖公允圖,事乩仙甚謹。
康熙丙子科,祖襄典試出闱,偶詢他事,乩忽書雲:“我乃延安府清澗縣受冤人李奉河也。
”問何以至此,又書:“我随仇生入場,污其卷而出。
”祖公潛訪其實,為之雪冤,适被召入京,未果。
夫一鄉舉何關榮辱?而行一不義,至為怨鬼所阻,既奪其名,複暴其過,不大可畏乎? ○高宮詹 中南山人常言:高宮詹生有異質,身禦盛服,雖時當酷暑,曾無點汗。
便遺之事,終日不行。
以是出入禁闼,從容中禮。
凡侍從諸臣,俱莫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