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抵達-3

關燈
階裡取出來的時候,都凍得硬邦邦,快讓雪埋住了。

     剛來的時候,春天和夏天是很艱難的。

    我們累得一點勁兒也沒有了。

    現在,冬天晚上,我們就可以休息了。

    還得感謝供給我煤油的安菲姆,使我什1能夠圍着煤油燈坐在一起。

    女人們縫紉或者編織,我同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出聲地讀書。

    生着了爐子,我作為一個公認的管爐子的好手,負責看管爐子。

    我要及時關上風門,以免放走熱氣。

    要是有塊沒燒透的木頭壓住火,我就把它取出來,夾起這塊冒着煙的木塊跑出屋門,朝雪地裡使勁往外一扔。

    它像一個火星迸射的火炬從空中飛過,照亮了沉睡的黑糊糊的花園以及銀白色的四角形的草地。

    木塊發出吱吱的聲音,落進雪堆裡,熄滅了。

     我們一遍遍地閱讀《戰争與和平人《葉南根尼·奧涅金》和其他史詩,我們閱讀斯湯達爾的《紅與黑》和狄更斯的《雙城記》的俄譯本,還有克萊斯詩的短篇小說。

    春天臨近的時候醫生寫道: 我覺得東尼娘懷孕了。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她。

    她不相信我的話,可我對此毫不懷疑。

    在不容置疑的症候出現之前,不易察覺的先期征兆是騙不了我的。

     女人的臉發生了變化。

    不能說她變得難看了。

    但先前完全置于她控制之下的外表,現在脫離了她的監督。

    她受到她所孕育的未來的支配,而她已經不再是她本人了。

    這種擺脫她的控制的女人外表便具有一種生理上恫然若失的形态。

    處在這種形态中,她的臉失去了光澤,皮膚變得粗糙,眼晴并不像她所希望的那樣放出異樣的光彩;仿佛她管不了這一切,隻好聽其自然了。

     我同東尼妞從未疏遠過。

    而這辛勞的一年使我們更加親密了。

    我注意到她是何等麻利、強健和耐勞,又多麼會安排活計呀,在兩種活計交替的時候她盡量不浪費時間。

     我總覺得,每次受孕都是貞潔的,在這條與聖母有關的教義中,表達出母性的共同觀念。

     但是每個女人生産的時候,都會産生孤獨、被遺棄和隻剩下自己獨自一人的感覺。

    在這緊要關頭,男人如此無用,仿佛他從未有過,一切都是從天而降似的。

     女人自己繁殖後代,自己退居到生存的次要地位,那兒比較安靜,可以平安地放一隻搖籃。

    她獨自一人在默默的謙卑中哺育孩子,把他撫養大。

     人們乞求聖母:“為兒子和你的上帝用心祈禱。

    ”人們向她的口中注入了聖詩的篇章:“我。

    心尊主為大,我錄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

    因為他顧念他的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稱我有福。

    ”她這是說她的嬰兒,他将使她變得偉大(“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大事”),他是她的榮耀。

    每個女人都能這樣說。

    她的上帝就在孩子身上。

    偉人的母親們一定熟悉這種感覺。

    不過,所有的母親無一例外地都是偉人的母親——以後生活欺騙了她們并不是她們的過錯。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葉甫根尼·奧涅金})和其他史詩。

    安菲姆昨天來了,帶來不少禮物。

    我們大飽口福,點亮了煤油燈,沒完沒了地談藝術。

     我早就有過這樣的看法,藝術不是範疇的稱謂,也不是包羅無數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各種現象的領域的稱謂,恰恰相反,它是狹窄而集中的東西。

    作為構成藝術作品原則的标志,它是作品中所運用的力量或者詳盡分析過的真理的稱謂。

    我從來不把藝術看作形式的對象或它的一個方面,而甯願把它看成隐匿在内容中的神秘部分。

    這對我就像白天一樣明确,我全身都感到這一點,可是怎樣表達和形成這種觀點呢? 作品能以各種方式說話。

    題材啦、論點啦,情節啦,人物啦。

    但它們主要是以存在于其中的藝術說話。

    存在于《罪與罰》書頁上的藝術,比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罪行更能震撼人J心。

     原始藝術,埃及藝術,希臘藝術,還有我們的藝術,這大約在幾千年之間仍是同一個藝術,唯一存在的藝術。

    這是某種思想,對生活的某種确認,一種由于無所不包而難以劃分為個别詞句的見解。

    如果這種見解有哪怕一丁點兒摻入某種更為複雜的混合作,藝術的成分便會壓倒其餘部分的意義,成為被描寫對象的本質、靈魂和基礎。

     輕微感冒,咳嗽,大概還有低燒。

    喉頭那兒整天憋氣,嗓子裡堵着一塊東西。

    我的情況糟糕了。

    這是大動脈在作怪。

    從我可憐的媽媽那兒遺傳來的最初征兆,她一生都患有心髒病。

    難道這是真的嗎?這麼早?這麼說,我将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