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不可免的事已臻成熟-2
關燈
小
中
大
加利烏林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證實她從種種傳言當中得到的這種情況。
他決定哄騙她,讓她安下心來。
“安季波夫被俘了。
”他說,“發起攻擊的時候,他帶領自己那部分人在前面跑得太遠,結果就剩下一個人。
他被包圍了,不得不投降。
” 可是拉拉并不相信加利烏林的話。
由于這番話讓人吃驚地感到突然,她非常激動,控制不住就要湧出來的熱淚,也不願意在不相幹的人面前哭泣。
她急忙站起身,走出病房,想在走廊裡鎮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她又回來,外表已經平靜了。
她有意不往加利烏林那邊看,為的是不要再忍不住哭出來。
她徑直走到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床前,心不在焉地、例行公事地說: “您好,哪兒不舒服?”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看到她的激動和眼淚,想問問她發生了什麼事,也很想說出曾經有兩次和她相遇,一次是他還在中學的時候,另一次是已經上了大學,但又覺得這樣有點兒失禮,會讓她認為舉動有失檢點。
接着他突然想起當初在西夫采夫的時候,故世的安娜·伊萬諾夫娜睡在棺材裡的模樣和東尼啞的哭喊,于是就忍住了,反而說了一句: “謝謝您。
我自己就是醫生,自己會給自己看病。
我什麼也不需要。
” “他為什麼生我的氣?”拉拉心裡想,奇怪地看着這位翹鼻子的、其貌不揚的陌生人。
接連幾天都是多變的、不穩定的天氣,一到充滿了濕潤的泥土氣味的夜晚,就刮起飒飒作響的溫暖的風。
這些天不斷從大本營傳來一些奇怪的消息,從家裡、從内地也傳來了令人不安的謠傳。
和彼得堡的電訊聯系已經中斷。
各個角落都在談論政治性的話題。
每一次值班,護士安季波娃早晨和晚上都要查一次房,這時就和病房的其他傷員,也和加利烏林以及尤裡·安德烈耶維奇交談三言兩語的閑話。
“真是個奇怪的耐人尋味的人,”她是這麼想的,“年輕輕的就對人把不怎麼客氣。
長了個翹鼻子,根本說不上漂亮。
是個正經的聰明人,頭腦靈活機敏,讓人有好感。
不過問題不在這上面。
要緊的是盡快完成自己在這裡的責任,然後調到莫斯科去,和卡堅卡離得近一些。
到了莫斯科就要求解除護士的工作,然後回尤裡亞金,到學校去工作。
因為關于可憐的帕圖利亞的情況都弄清楚了,一切希望也都落空了,所以沒有必要再繼續充當什麼戰地女英雄,而她正是為了找他才讓人家給宣傳了這麼一陣子。
” 不知道卡堅卡現在怎麼樣?可憐的失去了父親的孤兒(想到這裡她又哭了)。
近來的變化太大了。
不久前還~心想的是對祖國的神聖責任,是軍人的英勇和崇高的公德。
可是仗打敗了,這才是最主要的災難,因此其餘的一切也就失去了光彩,絲毫神聖的意味都沒有了。
突然間一切都變了樣兒,言論變了,空氣也變了,既不會思考,又覺得無所适從。
仿佛有生以來就像個孩子似的讓人牽着手走,如今驟然把手放開,要自己學着邁步了。
而且周圍既沒有親人,也沒有權威人士。
于是便想信賴最主要的東西,即生活的力量、美和真理,讓它們而不是讓被打破了的人類各種法規來支配你,使你過一種比已往那種平靜、熟悉、逸樂的生活更加充實的、毫無遺憾的生活。
不過在她這種情況下——拉拉及時地醒悟到這一點——無可置疑的唯一目的就是撫養卡堅卡。
帕圖利奇卡已經不在人世,如今拉拉隻是作為一個母親而活着,要把一切力量都傾注在卡堅卡這個可憐的孤兒身上。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接到信說,戈爾東和杜多羅夫未經他同意就把他的書出版了,很受歡迎,預示他在文學上大有前途。
還說到目前莫斯科的形勢既使人感興趣,也令人不安,下層幹民中隐伏着的激憤情緒日益增強,大家似乎處在某一重要事件的前夕,嚴重的政治事件迫近了。
夜已經深了,尤裡·安德烈耶維奇不斷地克制着難耐的困倦。
他一陣陣地打着腦兒,心想在這樣緊張的一天過後,他不可能睡熟,而且現在真沒睡着。
在窗外,睡意惺松般的微風似乎輕輕打着呵欠。
如泣如訴的風聲仿佛在說:“東尼娘,舒羅奇卡,多麼想念你們哪,我是多麼渴望回家去工作啊。
”在這微風的喃喃低語聲中,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時睡時醒,短暫而又令人不安地交疊着苦樂不同的心境,恰似這多變的天時和今晚這個捉摸木定的黑夜。
拉拉想的是:“他表現出這麼大的關心,懷念并且保存着可憐的帕圖利奇卡的遺物,可我簡直蠢得像豬,連人家是誰、是哪兒來的人都沒問。
” 第二天早上查房的時候,為了彌補前幾次的疏忽并遮掩一下自己的失禮,她仔仔細細地詢問了這位加利烏林的情況,其間不住地發出驚歎聲。
“上帝,您真是太聖明了!布列斯特街二十八号,季韋爾辛一家,一九0五年革命的那個冬天,尤蘇普卡?不認識。
對不起,木知道尤蘇普卡,也許是不記得了。
可是就在那一年,那一年和那個院子!啊,不錯,是有這座院子,也正是在那一年!”嗅,她一下子就把這一切都回憶起來了!還有當時的那些槍聲,還有(是什麼來着,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了),還有《基督的意願》!啊,小時候初次感受的力量真大,印象真深哪!“對不起,請原諒,少尉,您怎麼稱呼?嗅,對,對,您已經告訴過我了。
謝謝,太感謝您了,奧西普·吉馬澤特金諾維奇,您喚醒了我的多麼美好的回憶和思念啊!” 一整天她心中就裝着“那座院子”到處走動,不斷地歎息,而且幾乎要說出口來似的盤算着。
“想想看吧,布列斯特街二十八号!又是槍聲,木過這回更可怕得多了!這可不是那些‘男孩子們在放槍’。
那些男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而且都在這兒——都在軍隊裡,全部是來自同樣院落、同樣村莊的普普通通的人。
太驚人了!太不可思議了!” 拉着手杖和架着拐的人走進房來,鄰近病房那些傷殘而不需要人扶的人跑了進來,大家争先恐後地喊着: “最重要的事件發生了。
彼得堡街上已經開始騷動。
彼得堡衛戍部隊站到了起義者一邊。
革命了。
” 這個小城叫作梅留澤耶沃,它坐落在一片黑土地帶。
漫天飛的蝗蟲像整塊的烏雲懸在城市房屋的上空,部隊和辎重車隊潮水般地穿城而過,揚起黑色的煙塵。
從戰場撤下來的和開往前線的,這兩個方面的人流和車輛從早到晚不曾中斷。
誰也說不準仗是在繼續打,還是已經結束了。
像雨後春筍一樣,每天都會冒出~批新的職務。
這些都得選一些人去擔任,其中包括他、加利烏林中尉和護士安季波娃,還有他們那一夥兒的另外幾個,算是寥寥可數的來自大都市的見過世面的人物。
他們占據了市自治機關的幾個職位,同時還兼任分駐在幾處小地方的部隊和醫療隊的政委。
對待這些需要不斷輪流處理的公務,他們都抱着像在戶外玩捉人遊戲似的娛樂消遣的态度。
然而他們始終索索于懷的,就是盡快擺脫這種把戲,趕回家園從事各自長遠的事業。
由于工作上的關系,日瓦戈和安季波娃時常見面。
烏黑的煙塵被雨水攪拌成咖啡似的茶色泥漿,覆蓋在城裡的街道上。
這座城市很小。
在任何地方隻需稍微順着街角向外一走,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憂郁的田野和陰暗的天空,那裡就是正在進行戰争和革命的空間。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給妻子的信是這樣寫的: 部隊裡仍然存在潰散和混亂現象。
正在想辦法加強士兵的紀律,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我曾經巡視過駐地附近的幾支部隊。
最後,想說的是,也許我早已告訴過你了——在這裡直接和我一起工作的就是那個從莫斯科來的護士、烏拉爾人安季波娃。
還記不記得,就在你媽媽去世的那個可怕的晚上,在聖誕晚會上朝檢察官開槍的那個姑娘?後來好像還審判過她。
記得當時我對你說過,這個女子高等師範的學生當初還在中學的時候,我和米沙就曾經在一個蹩腳的小旅店裡見過她。
現在已經記不清楚是為了什麼事和你爸爸一起到那兒去的了。
那個晚上冷極了,現在回想起來仿佛就是在普列斯納發生武裝起義的時候。
她就是安季波娃。
好幾次想盡一切辦法回家。
不過,這事可不簡單。
主要還不是被工作耽擱了,要辦的事可以移交給旁人,絲毫不會有什麼影響。
困難在于交通。
要不就是火車根本不來,要不就是人多得擠不上去。
不過,看來也不會永遠這樣下去,所以,有幾個已經傷愈的、退役的和辭去職務的人,其中就包括我、加利烏林和安季波娃,下決心無論如何在下星期一定出發,而且為了坐車方便,一個一個地分别在不同的日子起程。
說不定哪一天我就會到家,就像一片雪花飄落到頭上一樣。
不過,我還是力争事先能發個電報。
然而,就在動身之前,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卻趕上了收到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的一封回信。
在這封由于痛哭而顧不上推敲字眼、紙上的淚痕代替标點的信裡,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極力勸說丈夫索性不回莫斯科,不如直奔烏拉爾去追蹤那個不同尋常的女護土,因為她經曆當中那些傳奇性的遭遇,決不是東尼娜那種平庸的生活道路能比得上的。
“不要擔心薩申卡和他的未來,”她寫道,“你也不必為了他而覺得羞愧。
我保證一定按照你從小在我們家看到的那些規矩來養育他。
”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忙不疊地提筆回信: 你簡直是發瘋了,東尼證,這是多大的疑心病啊!難道你還不知道,或者還沒有足夠理解,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對你的思念,有了對你和家庭的忠誠,才把我從死亡和這兩年戰争期間所有那些可怕的、毀滅性的遭
他決定哄騙她,讓她安下心來。
“安季波夫被俘了。
”他說,“發起攻擊的時候,他帶領自己那部分人在前面跑得太遠,結果就剩下一個人。
他被包圍了,不得不投降。
” 可是拉拉并不相信加利烏林的話。
由于這番話讓人吃驚地感到突然,她非常激動,控制不住就要湧出來的熱淚,也不願意在不相幹的人面前哭泣。
她急忙站起身,走出病房,想在走廊裡鎮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她又回來,外表已經平靜了。
她有意不往加利烏林那邊看,為的是不要再忍不住哭出來。
她徑直走到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床前,心不在焉地、例行公事地說: “您好,哪兒不舒服?”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看到她的激動和眼淚,想問問她發生了什麼事,也很想說出曾經有兩次和她相遇,一次是他還在中學的時候,另一次是已經上了大學,但又覺得這樣有點兒失禮,會讓她認為舉動有失檢點。
接着他突然想起當初在西夫采夫的時候,故世的安娜·伊萬諾夫娜睡在棺材裡的模樣和東尼啞的哭喊,于是就忍住了,反而說了一句: “謝謝您。
我自己就是醫生,自己會給自己看病。
我什麼也不需要。
” “他為什麼生我的氣?”拉拉心裡想,奇怪地看着這位翹鼻子的、其貌不揚的陌生人。
接連幾天都是多變的、不穩定的天氣,一到充滿了濕潤的泥土氣味的夜晚,就刮起飒飒作響的溫暖的風。
這些天不斷從大本營傳來一些奇怪的消息,從家裡、從内地也傳來了令人不安的謠傳。
和彼得堡的電訊聯系已經中斷。
各個角落都在談論政治性的話題。
每一次值班,護士安季波娃早晨和晚上都要查一次房,這時就和病房的其他傷員,也和加利烏林以及尤裡·安德烈耶維奇交談三言兩語的閑話。
“真是個奇怪的耐人尋味的人,”她是這麼想的,“年輕輕的就對人把不怎麼客氣。
長了個翹鼻子,根本說不上漂亮。
是個正經的聰明人,頭腦靈活機敏,讓人有好感。
不過問題不在這上面。
要緊的是盡快完成自己在這裡的責任,然後調到莫斯科去,和卡堅卡離得近一些。
到了莫斯科就要求解除護士的工作,然後回尤裡亞金,到學校去工作。
因為關于可憐的帕圖利亞的情況都弄清楚了,一切希望也都落空了,所以沒有必要再繼續充當什麼戰地女英雄,而她正是為了找他才讓人家給宣傳了這麼一陣子。
” 不知道卡堅卡現在怎麼樣?可憐的失去了父親的孤兒(想到這裡她又哭了)。
近來的變化太大了。
不久前還~心想的是對祖國的神聖責任,是軍人的英勇和崇高的公德。
可是仗打敗了,這才是最主要的災難,因此其餘的一切也就失去了光彩,絲毫神聖的意味都沒有了。
突然間一切都變了樣兒,言論變了,空氣也變了,既不會思考,又覺得無所适從。
仿佛有生以來就像個孩子似的讓人牽着手走,如今驟然把手放開,要自己學着邁步了。
而且周圍既沒有親人,也沒有權威人士。
于是便想信賴最主要的東西,即生活的力量、美和真理,讓它們而不是讓被打破了的人類各種法規來支配你,使你過一種比已往那種平靜、熟悉、逸樂的生活更加充實的、毫無遺憾的生活。
不過在她這種情況下——拉拉及時地醒悟到這一點——無可置疑的唯一目的就是撫養卡堅卡。
帕圖利奇卡已經不在人世,如今拉拉隻是作為一個母親而活着,要把一切力量都傾注在卡堅卡這個可憐的孤兒身上。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接到信說,戈爾東和杜多羅夫未經他同意就把他的書出版了,很受歡迎,預示他在文學上大有前途。
還說到目前莫斯科的形勢既使人感興趣,也令人不安,下層幹民中隐伏着的激憤情緒日益增強,大家似乎處在某一重要事件的前夕,嚴重的政治事件迫近了。
夜已經深了,尤裡·安德烈耶維奇不斷地克制着難耐的困倦。
他一陣陣地打着腦兒,心想在這樣緊張的一天過後,他不可能睡熟,而且現在真沒睡着。
在窗外,睡意惺松般的微風似乎輕輕打着呵欠。
如泣如訴的風聲仿佛在說:“東尼娘,舒羅奇卡,多麼想念你們哪,我是多麼渴望回家去工作啊。
”在這微風的喃喃低語聲中,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時睡時醒,短暫而又令人不安地交疊着苦樂不同的心境,恰似這多變的天時和今晚這個捉摸木定的黑夜。
拉拉想的是:“他表現出這麼大的關心,懷念并且保存着可憐的帕圖利奇卡的遺物,可我簡直蠢得像豬,連人家是誰、是哪兒來的人都沒問。
” 第二天早上查房的時候,為了彌補前幾次的疏忽并遮掩一下自己的失禮,她仔仔細細地詢問了這位加利烏林的情況,其間不住地發出驚歎聲。
“上帝,您真是太聖明了!布列斯特街二十八号,季韋爾辛一家,一九0五年革命的那個冬天,尤蘇普卡?不認識。
對不起,木知道尤蘇普卡,也許是不記得了。
可是就在那一年,那一年和那個院子!啊,不錯,是有這座院子,也正是在那一年!”嗅,她一下子就把這一切都回憶起來了!還有當時的那些槍聲,還有(是什麼來着,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了),還有《基督的意願》!啊,小時候初次感受的力量真大,印象真深哪!“對不起,請原諒,少尉,您怎麼稱呼?嗅,對,對,您已經告訴過我了。
謝謝,太感謝您了,奧西普·吉馬澤特金諾維奇,您喚醒了我的多麼美好的回憶和思念啊!” 一整天她心中就裝着“那座院子”到處走動,不斷地歎息,而且幾乎要說出口來似的盤算着。
“想想看吧,布列斯特街二十八号!又是槍聲,木過這回更可怕得多了!這可不是那些‘男孩子們在放槍’。
那些男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而且都在這兒——都在軍隊裡,全部是來自同樣院落、同樣村莊的普普通通的人。
太驚人了!太不可思議了!” 拉着手杖和架着拐的人走進房來,鄰近病房那些傷殘而不需要人扶的人跑了進來,大家争先恐後地喊着: “最重要的事件發生了。
彼得堡街上已經開始騷動。
彼得堡衛戍部隊站到了起義者一邊。
革命了。
” 這個小城叫作梅留澤耶沃,它坐落在一片黑土地帶。
漫天飛的蝗蟲像整塊的烏雲懸在城市房屋的上空,部隊和辎重車隊潮水般地穿城而過,揚起黑色的煙塵。
從戰場撤下來的和開往前線的,這兩個方面的人流和車輛從早到晚不曾中斷。
誰也說不準仗是在繼續打,還是已經結束了。
像雨後春筍一樣,每天都會冒出~批新的職務。
這些都得選一些人去擔任,其中包括他、加利烏林中尉和護士安季波娃,還有他們那一夥兒的另外幾個,算是寥寥可數的來自大都市的見過世面的人物。
他們占據了市自治機關的幾個職位,同時還兼任分駐在幾處小地方的部隊和醫療隊的政委。
對待這些需要不斷輪流處理的公務,他們都抱着像在戶外玩捉人遊戲似的娛樂消遣的态度。
然而他們始終索索于懷的,就是盡快擺脫這種把戲,趕回家園從事各自長遠的事業。
由于工作上的關系,日瓦戈和安季波娃時常見面。
烏黑的煙塵被雨水攪拌成咖啡似的茶色泥漿,覆蓋在城裡的街道上。
這座城市很小。
在任何地方隻需稍微順着街角向外一走,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憂郁的田野和陰暗的天空,那裡就是正在進行戰争和革命的空間。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給妻子的信是這樣寫的: 部隊裡仍然存在潰散和混亂現象。
正在想辦法加強士兵的紀律,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我曾經巡視過駐地附近的幾支部隊。
最後,想說的是,也許我早已告訴過你了——在這裡直接和我一起工作的就是那個從莫斯科來的護士、烏拉爾人安季波娃。
還記不記得,就在你媽媽去世的那個可怕的晚上,在聖誕晚會上朝檢察官開槍的那個姑娘?後來好像還審判過她。
記得當時我對你說過,這個女子高等師範的學生當初還在中學的時候,我和米沙就曾經在一個蹩腳的小旅店裡見過她。
現在已經記不清楚是為了什麼事和你爸爸一起到那兒去的了。
那個晚上冷極了,現在回想起來仿佛就是在普列斯納發生武裝起義的時候。
她就是安季波娃。
好幾次想盡一切辦法回家。
不過,這事可不簡單。
主要還不是被工作耽擱了,要辦的事可以移交給旁人,絲毫不會有什麼影響。
困難在于交通。
要不就是火車根本不來,要不就是人多得擠不上去。
不過,看來也不會永遠這樣下去,所以,有幾個已經傷愈的、退役的和辭去職務的人,其中就包括我、加利烏林和安季波娃,下決心無論如何在下星期一定出發,而且為了坐車方便,一個一個地分别在不同的日子起程。
說不定哪一天我就會到家,就像一片雪花飄落到頭上一樣。
不過,我還是力争事先能發個電報。
然而,就在動身之前,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卻趕上了收到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的一封回信。
在這封由于痛哭而顧不上推敲字眼、紙上的淚痕代替标點的信裡,安東甯娜·亞曆山德羅夫娜極力勸說丈夫索性不回莫斯科,不如直奔烏拉爾去追蹤那個不同尋常的女護土,因為她經曆當中那些傳奇性的遭遇,決不是東尼娜那種平庸的生活道路能比得上的。
“不要擔心薩申卡和他的未來,”她寫道,“你也不必為了他而覺得羞愧。
我保證一定按照你從小在我們家看到的那些規矩來養育他。
”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忙不疊地提筆回信: 你簡直是發瘋了,東尼證,這是多大的疑心病啊!難道你還不知道,或者還沒有足夠理解,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對你的思念,有了對你和家庭的忠誠,才把我從死亡和這兩年戰争期間所有那些可怕的、毀滅性的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