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

關燈
幸得王方、李繼業二人來投,代為區畫,略修守禦。

    然世華傲睨自恣臨下無禮,少拂意,便箕倨謾罵。

    李繼業每屈受之,王方不能堪,而世華尤忌其能,多不禮。

    二人料宋兵既下汀州,漳州難保無虞,極力整饬戎行,修樓橹、挂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木、備火油,凡防守之具,漸次修理。

    厲兵秣馬,人心始固。

    恰好宋兵已到,劉瑛見城中并無動靜,知有準備,就城北銅缽山犄角下寨。

    次日搦戰,見王方守城,李繼業出馬。

     劉瑛暗驚二人卻在此間,又遇勁敵。

    拓跋琳指李繼業曰:“既敗之将,又臨軍陣,想汝狡兔有三窟也。

    ”李繼業怒曰:“杉關偶失機會,汝等遂得猖獗。

    此間無非大元地土,有吾在此,汝等立見其敗也。

    ”拓跋琳即與交鋒,二人抖擻精神,大戰五十餘合,未分勝負。

    劉瑛恐有失,鳴金收軍。

    逐日交鋒,宋師頗有損傷。

    又聞張懷亮已取汀州,毫不費力,得了首功。

    劉瑛等甚是焦急,繞城遍看,無瑕可攻。

    徒戰則元兵或一日一出,救應出奇,不至大創。

    相持月餘,而宋師反傷了健将杜容、李恢、張懋才等數人。

    一日,李繼業領兵出城,檢空闊處,布成一陣,名曰“七星八卦陣”。

    大呼:“宋将能打陣否?”劉瑛等登高阜處了望,見陣内旗幟森嚴,金鼓響處,七将穿插在八門之中,各按星曜,各正方位,布置得井井有條。

    變态風雲,大有聲色。

    拓跋琳恃勇欲進,劉瑛、馬遇樂齊聲曰:“不可! 将軍不請陣法,誤入其中,徒傷将士耳。

    别尋計破之。

    ”劉瑛始知城中,全賴王、李二人保障。

    盧世華以行屍走肉,又貪婪,又忌刻,欲下漳州,計從此出。

    遂布散流言,說王、李二将軍,屢敗宋師,威名日著,所以不退宋師者,欲借宋師立威。

    奪盧轉連後将軍印也。

    此言傳入城中,盧世華果然起疑,又兼軍民無不推仰二将,保全漳州。

    盧世華益發羞惱成怒,暗與心腹将校計圖二将。

    繼業連日請戰,盧世華不許。

    詞色之間,未免綿裡帶刺,泥中藏針。

    王、李二人寝食不安。

    劉瑛知此消息,修書一封,拴于箭頭,觑定無人,射入城去。

    有小校拾得獻與王方。

    方拆書觀之,書曰:仆聞智者觀時,達者審勢,時勢可為,決策而定大計。

    比如順風而呼,聲非加急,其勢疾也。

    若時勢已去,外有強敵,内有掣肘,縱使雄才大略,抱不世出之資,亦笑越客徒勞耳。

     況手無寸尺,寄人籬下,讒語蚊聚,流言疊起,不惟難建非常之功,亦且恐蹈不測之禍。

    尺紙到日,不忍坐視。

    附呈一律,祈請殷鑒。

    詩雲:胡馬南來久不歸,山河破碎一身危。

     功名誤遇等雲過,歲月驚人似雪飛。

     每事恐贻千古笑,此心甘與衆人違。

     艱難重有君親念,血淚斑斑滿客衣。

     王方覽畢,暗思宋将雖系反問,恰中心病。

    正在沉吟,李繼業亦至。

    王方付書與之,繼業觀至後面,忽然色變,淚下如雨。

    王方大驚,問之,繼業泣曰:“此詩乃先高祖若水侍郎,盡節時絕命辭也。

    宋将不書别情,單用此詩,我殊内愧。

    繼業當即日挂冠,匹馬歸去。

    ”王方曰:“汝祖若水,盡節于靖康。

     我祖剛中,獨非盡忠于紹興乎?責以事仇之義,我等皆名教中大罪人也?”繼業益發欲去。

    王方曰:“不可!岑彭歸漢,亦上雲台;尉遲投唐,終列麟閣。

    我等以昔日事元者,改而事宋,失東隅而收桑榆,于公可乎?”繼業尚遲疑未決,王方大怒曰:“凡處大事,明斷而成,何狐疑之有?”随修回書一封,射下城去。

    約會宋師黃昏入城,以白旗為号。

    且知城中軍土皆無戰心,可為己用,暗暗谕之,無不願降。

    惟市舶使賀琏,兵屯齊雲閣,堅如鐵石,立意仕元,說之不動。

    二人不以為然。

    至黃昏時,宋兵果來圍城。

    王方連發火箭,豎起白旗,剛啟北關。

     忽賀琏一馬殺至,手起槍落,王方滾鞍下馬,衆軍救起。

    李繼業随至大怒,與賀琏巷戰不休。

    宋師已入。

    拓跋琳當先殺來,斧劈賀琏,打入帥府。

    盧世華冠帶自刎。

    馬遇樂生擒指揮石守義。

    劉瑛亦獲都钤轄霍仙芝。

    俱皆願降,出榜曉谕,軍民大悅。

     要知漳州府,東南即是大海,珍寶雜錯,番船畢集,府庫殷實,商賈輻辏。

    劉瑛随即報捷邵武,即率衆将至漳州,安撫軍民,賞勞諸将。

    王方命醫調治,病愈試用;李繼業權鎮漳州;侯長孺知府事,兼市舶使。

    涪陵就水雲館大宴,賀諸将人閩戰功,命文臣賦詩,以紀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