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十二回 狄招讨二征羅浮

關燈
中一标,血涔涔衣甲皆濕。

    一聲不好,棄了雙戟,不顧衆軍,溜煙逃走。

    陳同驅動人馬大殺一陣。

    網浮兵大敗,損去無數人馬。

    陳同得勝回軍,定國随紀大功一次,犒賞三軍。

     次日網浮兵張燕、吳廣出馬,又為陳同所敗。

    定國又演七星八卦陣,佐以峒丁勁弩,引洪時錦入陣,大破其軍。

    相敵數日,網浮兵連戰皆北。

    種世龍大驚,諸将大怒,願決死戰。

    種世龍不許,命寨前嚴加防守。

    将王麟、史霸調養病愈。

    再議禦敵。

    定國将大軍頓紮半月有餘,日日讨戰。

    網浮兵不理。

    定國暗想:“網浮兵,守則有餘,戰則不足。

    大将行兵,必棄其所長,而攻其所短,方能取勝。

    不然,敵人持重固守,徒老我師耳。

    ”逐日催督三軍,攻之不破,誘之不出。

    營中漸漸糧饷不繼,急令人催趕狄勇。

    一時又不能到,自來三軍之命,在乎足食,然後可戰可守。

    一連數日缺糧,軍中皆出怨言。

    定國十分焦急。

    忙檄王彥,速往惠州府博羅縣常平倉,權籴秋米百斛,以救燃眉。

    奈兵燹之後,倉儲不盈。

    連博羅縣二倉籴出,始得米四十餘斛,運至營中,不日又盡。

    誰知庹靖、屈突申二将押赴糧草,才過東莞縣大鵬嶺,正遇韓昭、李穆、關普靈、寇複雷、焦芳、斛律亢宗、宇文廣、傅突等由衡永而來。

    聞廣南招讨正打羅浮,一見糧車,皆曰:“觀押糧軍官,催趕甚急,營中定然乏糧。

    諸君何不助羅浮一陣?”衆皆大喜,焦芳、傅突願去舉火。

    寇複雷、楊孝伯願去截殺,關普靈、斛律亢宗、宇文廣願去斷後。

    韓昭、李穆二人于高阜處瞻望動靜。

    隻見庹靖、屈突申正押着車輛,催趕而來。

    寇複雷、楊孝伯雙馬從山谷中殺出,大呼:“羅浮兵在此等候多時矣!”二将不意敵人至此,倉皇迎敵。

    糧車忽然火起,見二漢子,殺散衆軍,處處皆着火種,一時煙焰蔽空。

    二将又被戰住,不能救護。

    火勢愈烈,眼睜睜惟望狄勇來援。

    誰知狄勇少年出征,原少慎重,量此咫尺,決無他變,自思押後,不比當先,何妨按辔徐行。

    忽報前隊糧車已失,慌來救應。

    林中閃出關普靈、斛律亢宗,橫刀勒馬攔住去路。

    狄勇大怒,挺槍就刺。

    關普靈将青龍偃月刀,撥開火焰槍頭,笑曰:“少将軍,前面糧已燒毀,救應不及了。

    願降,随我等共人羅浮,徐圖大業;不降,則自回廣州,亦無相害。

    ”狄勇愈加忿怒,捉槍又刺,斛律亢宗舞槊直取狄勇。

    量狄勇雖青年勇猛,豈是二将之敵,不三合,被斛律亢宗輕舒猿臂,活擒過馬,拔劍遂取首級。

    關普靈急止之曰:“不可,不可! 迫人于險,退其兵足矣。

    至傷其命,仁者不為也。

    且此将年少英武,将來或有造就,亦未可知。

    ”遂縱之去。

    關普靈曰:“小将異日,須記着河東關某救汝性命也。

    ”狄勇滿面羞慚而去。

     前面寇複雷、楊孝伯已殺敗二将,奔走追趕。

    忽見元兵蓋地而來,寇複雷等大驚。

    原來種世龍已知定國營中糧盡,必将引還,急出大隊,以蹑其後。

    史霸、王麟病已痊愈,種世龍急遣牛-、張燕、世虎、吳廣等一齊出戰,從後掩擊。

    元兵先無鬥志,棄甲抛戈而走。

    定國雖是能将,奈軍心無主,惟與衆将力敵斷後,保護徐退。

    羅浮衆将,掩殺元兵,十分狼狽。

    又見寇複雷等迎面鼓勇殺來,衆将不知,疑是元兵救應,直至種世虎一眼認定關普靈在内,大呼曰:“關仁兄,别來無恙耶!”關普靈見是世虎,大喜,始收馬橫刀,請前後衆将回軍。

    曰:“廣南經此大創,羅浮之威名立矣,可以止矣。

    ”衆将一齊鳴金收軍,定國始得脫身而去。

    是役也,定國父子非關普靈幾乎不免。

    羅浮衆将,請關普靈、韓昭等先行,一時鞭敲金镫響,人唱凱歌還。

     種世龍得知,喜出望外,直出望海樓前,倒屣而迎。

    關普靈笑曰:“南山豹林将略不朽矣。

    ”種世龍曰:“尚望仁兄輩同德同力,共成厥美。

    ”齊至寨中叙禮,各相起居,互陳姓名。

    是日,寨中大吹大擂,犒賞二軍,款賓賀主,大開筵會。

    東首是種世龍、王建忠、牛-、張燕、史霸、吳廣、種世虎、王麟、虞凱、吳康、洪時錦;西席是韓昭、李穆、關普靈、寇複雷、楊孝伯、斛律亢宗、焦芳、傅突共十九員賢傑,南北英雄,一小聚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