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
關燈
小
中
大
訝曰:“此獨松關也,屬蘇州吳江縣所轄。
”方欲進關,見把關軍士,圍着許多車馬,與二少年壯士厮打。
二少年全無懼怯,赤手空拳,施逞威風。
衆軍士俱披靡莫當,遠遠圍定。
大嚷曰:“過關常例,俱有明文,乃大元天子所設,爾恃強違例,賣弄本事,欺藐國法,禀見關主定奪,爾能插翅飛否?”二人方知就裡,上前排解,代給常例,可笑作怪軍土便不語了。
二少年猶忿怒不息,大罵酋虜,作法自斃,某若得志,誓将汝等羯賊逐出斡難河外,方洩吾憤。
二公上前,急掩其口,代為謝過,擁着車馬,一同過關。
少時随後一人,打馬揚鞭而來,相貌堂堂,氣宇不凡,一見二公,滾鞍下馬,稱謝曰:“孺子輩無禮,深荷二賢土解紛,今晚逆旅,請同下榻一叙可乎?”二公心知其為少年父也。
暗奇其人,許之。
行不數武,則二少年已隻候于客舍中矣。
三人一同入邸,坐定,各陳姓名,其人自言雲中馬邑人氏,姓嶽,名燕超,二子嶽鎮、嶽坤,世居山後農耕為業。
惟高曾以上名勝者,景德樣符間,曾任三關總制兵馬使,兼團練使之職,餘俱不顯。
宋末窩坦台,陷沒雲中,避亂東京,再遷會稽山陰。
近聞元主設各道廉訪使,訪求人才,某見江浙,被程禦史薦入燕京者甚多,故今移家遠徙。
某觀二公行色,高視闊步,毋乃亦此意乎?二人聽罷,啞然而笑曰:“智者所見略同哉! 共剖心腹,如出一轍。
”燕超曰:“某以武人,尚不忍見故宮之禾黍,彼留趙諸人,豈無人心者。
”範國昌浩然歎曰:“冠履倒置,如斯為盛,囚首虜廷,身是故宋遺老,中原從此無名分矣!”司馬肅曰:“蒙古滅天毀聖,停罷科舉,故設采訪之官,然崇尚西僧,已三綱殄絕,又求人才,前後自相矛盾。
滿廷髡秃,雜以缙紳,彼非求治,乃欲羞殺儒者也!”範國昌曰:“蒙古放枭囚鳳,不齒儒者,然儒者席上之珍,其貴自見,蒙古何知?不足語此,是非九方臯,焉能賞識于牝牡骊黃外哉! 惟滅天毀聖,擢發不足以數其罪也。
”燕超忽然觸着滅天貶聖一事,不覺發指。
一時酒後耳熱,拔劍起舞,複長吟雲:獵獵北風吹倒人,乾坤無處不生塵。
胡兒凍死長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範國昌亦向臨安酾酒吟曰:國破山河在,人非殿宇空。
中原何日事,搔首賦車攻。
司馬肅慨然歎曰:“留夢炎在宋為狀元宰相,富貴可謂極矣,不守節義,并不知進退者也。
”亦成一律曰:黃犬東門事已非,華亭鶴唳漫思歸,直須死後方回首,誰肯生前便拂衣! 此日區區求适志,他年往往見知機。
不須更說莼鲈美,但在松江水亦肥。
三人促膝達旦,竟成莫逆。
國昌叩其二子,俱年方弱冠,且武略精通,言談之間意氣自豪。
燕超叱之曰:“孺子在家,專務弓馬,未嘗學問,既見長者,理宜肅玲德誨,多識之無為是。
”二公起謝,稱賞不已。
次日作别,燕超曰:“某在東京,有二契友——韓靖夏、高耀卿。
耀卿乃渤海世胄,宋末時,不屑進取,隐身博徒,賦性豪邁,最尚任俠,家資百萬,揮灑如土。
韓靖夏乃延安人氏,曾為東京留守司統制。
因見賈似道專權誤國,棄官而去。
二人與某訂交最深,分手時,相約異日當會于閩廣間,不知二兄異日亦可于閩廣間得相遇否?”二人一齊言:“雞黍之約,千裡不爽,各宜努力,皓首為期。
”因問燕超何适,燕超曰:“某今日猶飄萍轉蓬,行蹤靡定,然男子仗劍樽酒間,四海皆吾家也。
且過廣陵,再定行止。
”燕超遂向維揚進發,二人亦投松江而去。
”方欲進關,見把關軍士,圍着許多車馬,與二少年壯士厮打。
二少年全無懼怯,赤手空拳,施逞威風。
衆軍士俱披靡莫當,遠遠圍定。
大嚷曰:“過關常例,俱有明文,乃大元天子所設,爾恃強違例,賣弄本事,欺藐國法,禀見關主定奪,爾能插翅飛否?”二人方知就裡,上前排解,代給常例,可笑作怪軍土便不語了。
二少年猶忿怒不息,大罵酋虜,作法自斃,某若得志,誓将汝等羯賊逐出斡難河外,方洩吾憤。
二公上前,急掩其口,代為謝過,擁着車馬,一同過關。
少時随後一人,打馬揚鞭而來,相貌堂堂,氣宇不凡,一見二公,滾鞍下馬,稱謝曰:“孺子輩無禮,深荷二賢土解紛,今晚逆旅,請同下榻一叙可乎?”二公心知其為少年父也。
暗奇其人,許之。
行不數武,則二少年已隻候于客舍中矣。
三人一同入邸,坐定,各陳姓名,其人自言雲中馬邑人氏,姓嶽,名燕超,二子嶽鎮、嶽坤,世居山後農耕為業。
惟高曾以上名勝者,景德樣符間,曾任三關總制兵馬使,兼團練使之職,餘俱不顯。
宋末窩坦台,陷沒雲中,避亂東京,再遷會稽山陰。
近聞元主設各道廉訪使,訪求人才,某見江浙,被程禦史薦入燕京者甚多,故今移家遠徙。
某觀二公行色,高視闊步,毋乃亦此意乎?二人聽罷,啞然而笑曰:“智者所見略同哉! 共剖心腹,如出一轍。
”燕超曰:“某以武人,尚不忍見故宮之禾黍,彼留趙諸人,豈無人心者。
”範國昌浩然歎曰:“冠履倒置,如斯為盛,囚首虜廷,身是故宋遺老,中原從此無名分矣!”司馬肅曰:“蒙古滅天毀聖,停罷科舉,故設采訪之官,然崇尚西僧,已三綱殄絕,又求人才,前後自相矛盾。
滿廷髡秃,雜以缙紳,彼非求治,乃欲羞殺儒者也!”範國昌曰:“蒙古放枭囚鳳,不齒儒者,然儒者席上之珍,其貴自見,蒙古何知?不足語此,是非九方臯,焉能賞識于牝牡骊黃外哉! 惟滅天毀聖,擢發不足以數其罪也。
”燕超忽然觸着滅天貶聖一事,不覺發指。
一時酒後耳熱,拔劍起舞,複長吟雲:獵獵北風吹倒人,乾坤無處不生塵。
胡兒凍死長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範國昌亦向臨安酾酒吟曰:國破山河在,人非殿宇空。
中原何日事,搔首賦車攻。
司馬肅慨然歎曰:“留夢炎在宋為狀元宰相,富貴可謂極矣,不守節義,并不知進退者也。
”亦成一律曰:黃犬東門事已非,華亭鶴唳漫思歸,直須死後方回首,誰肯生前便拂衣! 此日區區求适志,他年往往見知機。
不須更說莼鲈美,但在松江水亦肥。
三人促膝達旦,竟成莫逆。
國昌叩其二子,俱年方弱冠,且武略精通,言談之間意氣自豪。
燕超叱之曰:“孺子在家,專務弓馬,未嘗學問,既見長者,理宜肅玲德誨,多識之無為是。
”二公起謝,稱賞不已。
次日作别,燕超曰:“某在東京,有二契友——韓靖夏、高耀卿。
耀卿乃渤海世胄,宋末時,不屑進取,隐身博徒,賦性豪邁,最尚任俠,家資百萬,揮灑如土。
韓靖夏乃延安人氏,曾為東京留守司統制。
因見賈似道專權誤國,棄官而去。
二人與某訂交最深,分手時,相約異日當會于閩廣間,不知二兄異日亦可于閩廣間得相遇否?”二人一齊言:“雞黍之約,千裡不爽,各宜努力,皓首為期。
”因問燕超何适,燕超曰:“某今日猶飄萍轉蓬,行蹤靡定,然男子仗劍樽酒間,四海皆吾家也。
且過廣陵,再定行止。
”燕超遂向維揚進發,二人亦投松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