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七回涪陵王大興屯田
卻說耶律淵既複甯國,藍天蔚尚拒南陵,以精兵圍之,南陵城小而堅,積儲頗足,急切不下。
元軍中一時無糧,軍吏禀曰:“請都督暫緩其圍,待糧至,然後攻之。
”耶律淵乃下令曰:“營中無糧,三軍各奮努力,攻破南陵,以就館谷,機會萬不可失!”遂手執蠻牌,身先士卒,一鼓作氣,軍士皆蟻附而上。
藍天蔚自知孤城難守,殺開血路,擁兵望吳興而去。
其徑縣旌德等處仍舊屬元,耶律淵安撫人民已畢,駐兵甯國,整頓師旅,欲随取廣德州。
忽報鳳陽府石中孚年老病卒,耶律淵大驚,急調安慶府劉遇隆暫守甯國,自率本部,星夜往風陽鎮守;一面為石中孚發喪,撥兵扶-歸裡。
安撫奏聞:蔭子承襲,追中孚為骠騎将軍、都指揮使。
石中孚巨鹿人,年老知兵,撫下素有恩信,曆鎮京口、廣陵、淮安、鳳陽等處,聞其死者莫不泣下,自此惟耶律淵一人,作江淮之保障矣。
且說涪陵王控三省一十四郡,日在廣南,養精蓄銳。
一日有懷遠将軍史進,往撫州犒兵,薦一将至,入見,乃楊鎮龍部将慕容長也,涪陵王命為牙将。
慕容長拜受訖,涪陵王又命學士白映雪、贊善大夫皇甫-,制诰敕文書,分赍各鎮将吏,躁練土卒,修造器械,嚴禁擄掠,肅清盜賊;司牧長吏更宜撫恤人民,勤課稼穑,務使春秋耕斂,盡力田畝,毋得蚤擾民生,以培元氣;至各處稅糧,有逋欠者,連遭兵戈,概用蠲免,務令得沾實惠;監禁人犯,非十分不赦者,釋放回家,獄訟不許連累妻孥,羁縻日月,便宜諸事,條陳分遞各處。
閩廣江右,人心大悅。
一日涪陵王禦殿,訪問群臣以恢複用兵之要,參政範國昌曰:“兵家之用,情狀萬變,不可測度,雖良平處之,亦未能燭見其利害,而逆斷其成功。
古者凡創業中興之主,多引老成宿将,相與謀劃,蓋彼已身曆行間,故謀必中機會,而動必将成功。
趙充國所謂兵難遙度,百聞不如一見也。
承平日久,則武事廢弛,殿陛左右,率多不出都城,坐取卿相之人,耳不聞金鼓,目不見旌旗,成敗利鈍,何由得知?邊陲有警,倉皇發縱,稍有敗挫,即行阻抑,雖名将不能展其略矣!是以婢為耕,以奴為織,未有不颠倒錯亂者也。
今殿下宜擇老成持重之将,專而任之,勿撓其志,勿餒其氣,勿掣其肘,然後責其成功。
則事有專屬,将盡将職,相盡相職,軍民皆不勞而理矣!”涪陵王嘉納之,随有左丞種世龍條陳便宜十事上之,其目曰:一、舉賢俊。
二、擇守宰。
三、慎出納。
四、裕邦儲。
五、簡官職。
六、寬民力。
七、恤窮困。
八、課農桑。
九、立學校。
十、旌節義。
又有參議司馬肅,亦上九事,其目曰:新法制,行赈恤,變風俗,信賞罰,革弊政,杜
元軍中一時無糧,軍吏禀曰:“請都督暫緩其圍,待糧至,然後攻之。
”耶律淵乃下令曰:“營中無糧,三軍各奮努力,攻破南陵,以就館谷,機會萬不可失!”遂手執蠻牌,身先士卒,一鼓作氣,軍士皆蟻附而上。
藍天蔚自知孤城難守,殺開血路,擁兵望吳興而去。
其徑縣旌德等處仍舊屬元,耶律淵安撫人民已畢,駐兵甯國,整頓師旅,欲随取廣德州。
忽報鳳陽府石中孚年老病卒,耶律淵大驚,急調安慶府劉遇隆暫守甯國,自率本部,星夜往風陽鎮守;一面為石中孚發喪,撥兵扶-歸裡。
安撫奏聞:蔭子承襲,追中孚為骠騎将軍、都指揮使。
石中孚巨鹿人,年老知兵,撫下素有恩信,曆鎮京口、廣陵、淮安、鳳陽等處,聞其死者莫不泣下,自此惟耶律淵一人,作江淮之保障矣。
且說涪陵王控三省一十四郡,日在廣南,養精蓄銳。
一日有懷遠将軍史進,往撫州犒兵,薦一将至,入見,乃楊鎮龍部将慕容長也,涪陵王命為牙将。
慕容長拜受訖,涪陵王又命學士白映雪、贊善大夫皇甫-,制诰敕文書,分赍各鎮将吏,躁練土卒,修造器械,嚴禁擄掠,肅清盜賊;司牧長吏更宜撫恤人民,勤課稼穑,務使春秋耕斂,盡力田畝,毋得蚤擾民生,以培元氣;至各處稅糧,有逋欠者,連遭兵戈,概用蠲免,務令得沾實惠;監禁人犯,非十分不赦者,釋放回家,獄訟不許連累妻孥,羁縻日月,便宜諸事,條陳分遞各處。
閩廣江右,人心大悅。
一日涪陵王禦殿,訪問群臣以恢複用兵之要,參政範國昌曰:“兵家之用,情狀萬變,不可測度,雖良平處之,亦未能燭見其利害,而逆斷其成功。
古者凡創業中興之主,多引老成宿将,相與謀劃,蓋彼已身曆行間,故謀必中機會,而動必将成功。
趙充國所謂兵難遙度,百聞不如一見也。
承平日久,則武事廢弛,殿陛左右,率多不出都城,坐取卿相之人,耳不聞金鼓,目不見旌旗,成敗利鈍,何由得知?邊陲有警,倉皇發縱,稍有敗挫,即行阻抑,雖名将不能展其略矣!是以婢為耕,以奴為織,未有不颠倒錯亂者也。
今殿下宜擇老成持重之将,專而任之,勿撓其志,勿餒其氣,勿掣其肘,然後責其成功。
則事有專屬,将盡将職,相盡相職,軍民皆不勞而理矣!”涪陵王嘉納之,随有左丞種世龍條陳便宜十事上之,其目曰:一、舉賢俊。
二、擇守宰。
三、慎出納。
四、裕邦儲。
五、簡官職。
六、寬民力。
七、恤窮困。
八、課農桑。
九、立學校。
十、旌節義。
又有參議司馬肅,亦上九事,其目曰:新法制,行赈恤,變風俗,信賞罰,革弊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