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

關燈
為今之計,欲天下之人,皆崇佛法,不如禁彼兩教,匆使并行,焚其書、滅其法,奪其所奉、貶其所尊,此陛下所能躁其權者也。

    伏維陛下聖裁。

    ”世祖恍然大悟曰:“微國師言,朕幾為群儒所誤。

    朕亦思天地間,既推朕為至尊,何得又奉上帝。

    又崇至聖?聯幾貌焉中處,不能轄遍覆載矣!來日下诏,方表朕心。

    ”八思麻等遂出。

    次日臨朝,大會文武,傳诏曰:朕今混一土宇,中外臣民,宜定所尚,以便各遵蕩平之路。

     尚忠尚質,三代惟然,是道是儒,累朝皆謬。

    朕前已崇奉釋教,皈依西方,二三臣工,罔敢異志?其儒宗至聖孔子,降為中賢,免行釋奠之禮,學宮改為蘭若招提,科舉學校一律停止。

    上帝天翁,坐擁虛器,懵懵無識,全無降鑒之德,宜更其位,圓丘郊祀,俱罷典禮。

    其道門書籍,概用焚毀,惟《道德經》不在此數。

    有私藏天文圖谶、太乙雷公式、七曜曆、推背圖、苗太-曆等書者,殺無赦。

    知而不舉者坐。

    诏下,文武駭異。

    翰林學土王磐,出班欲谏,太傅伯顔,手牽其據曰:“先生獨不見李迪、王晏耶。

    ”王磐不聽,大言曰:“老夫今日得死所矣。

    ”班中左拾遺吳潛、給事中劉元禮、集賢大學士許衡、工部郎中郭守敬、昭文館學士張文謙等,一齊曰:“王翰林能死,斷不能一人獨死也!”王磐蒼顔白發,盛氣向前,正欲毀其白麻,忽西南(口豁)-一聲,如天崩地塌。

    内宮傳言,太極殿被雷聲震塌一角,霎時天昏地黑,雨雹并至,屋瓦皆起,世祖大驚退朝。

    桑門國師等驚得無處逃竄,随着衆官,倉皇出朝。

    至正陽門,忽疾雷一聲,将專-沒的裡二西僧震死。

    時王磐執許衡手言曰:“滅天毀聖,亘古未有,誰謂蒼蒼者或懵也?”歎息而别。

    次日又報,大同路地震,江淮等處大水,淹死居民二十餘萬。

    太廟中鬼哭有聲。

    群臣方謂天變猝至,可回帝心,上表進谏,文武交章劾奏西僧,而世祖剛愎日恣,竟不批出,亦不停悔前诏。

    許衡歎曰:“先聖德與天侔,其聖自在天壤,豈人所能升貶哉?衡讀其書,得以身名俱顯。

    累累乞休不許,非我志也,今老矣,更貪位立朝,人将謂我無恥。

    ”郁郁緻仕,不久遂卒。

    王磐亦以年老乞病而歸。

     一日國師桑門等,及一班律臣,侍案偏殿。

    世祖偕諸王妃嫔,浮白噱飲,自起行酒,謂衆人曰:“今日須痛飲盡醉,不醉者以違旨論罪。

    ”一時群臣,喪德失儀,谑言謾語,全無顧忌。

    飲至半酣,世祖興起,磕頭箕倨大呼曰:“取龍頭缽盂來。

    ”少時,内官捧至,衆視之,不解何物。

    世祖曰:“飲器也,用人頭琢就,然必國王之頭方妙,此乃蠻國王頭也。

    凡我西方諸部君長,伐人之國,得王頭為飲器者,最為吉祥。

    ”群臣皆賀。

    嗣古妙高進曰:“陛下飲器,自以為妙。

    然據臣思之,猶未盡善。

    ”世祖有怒色。

    嗣古妙高謝曰:“陛下言此飲器,須得國王頭為之始妙,然不過國王頭耳,非天子頭也,若得天子頭為之,豈不更妙?”世祖回嗔作喜曰:“果然更妙。

    ”嗣古妙高曰:“今宋帝諸陵,皆在會稽,何不遣使伐掘陵寝,取頭以歸。

    且陵中必藏有珍玩,可得金寶。

    最為兩便。

    ”世祖手撫其臂大笑曰:“樞密可人哉,朕昔年平國,數十有餘,所獲珍異無算。

    及張宏範滅宋以歸,珍寶全無,惟得一死不屈節之文天祥而已。

    朕甚怪焉。

    金寶乃在陵中,樞密不言,朕焉能知? 權擢少傅,異日更有升賞。

    ”嗣古妙高叩首謝恩。

    即日傳旨,遣侍郎盧世榮、宦者咬住,前往會同浙省平章哈馬黎伐陵。

    二人領旨,即往臨安去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