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歌詩五十三首
關燈
小
中
大
詠 物
○ 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绮,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 魯東門觀刈蒲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須?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随風發,落日好鳥歸。
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共攀折,引領望金扉。
○ 南軒松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幂。
清風無閑時,潇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 ○ 詠山樽二首前首題一作詠柳少府山瘿木樽 蟠木不雕飾,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嶽勢,材是棟梁馀。
外與金罍并,中涵玉醴虛。
慚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擁腫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無江海量,偃蹇在君門。
○ 初出金門,尋王侍禦不遇,詠壁上鹦鹉 落羽辭金殿,孤鳴托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 紫藤樹 紫藤挂雲木,花蔓宜陽春。
密葉隐歌鳥,香風留美人。
○ 觀放白鷹二首 八月邊風高,胡鷹白錦毛。
孤飛一片雪,百裡見秋毫。
寒冬十二月,蒼鷹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雲霄萬裡高。
○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
遊雲不知歸,日見白鷗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願挂冠。
松溪石磴帶秋色,愁客思歸生曉寒。
○ 題雍丘崔明府丹竈 美人為政本忘機,服藥求仙事不違。
葉縣已泥丹竈畢,瀛洲當伴赤松歸。
先師有訣神将助,大聖無心火自飛。
九轉但能生羽翼,雙凫忽去定何依? ○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昔遊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裡。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裡,翠屏丹崖燦如绮。
蒼蒼遠樹圍荊門,曆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潈雲漢來。
聞君寫真圖,島嶼備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
幽緘倘相傳,何必向天台! ○ 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裡,亦有白頭翁?折取對明鏡,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東風。
○ 流夜郎題葵葉 慚君能衛足,歎我遠移根。
白日如分照,還歸守故園。
○ 茔禅師房觀山海圖 真僧閉精宇,滅迹含達觀。
列嶂圖雲山,攢峰入霄漢。
丹崖森在目,清晝疑卷幔。
蓬壺來軒窗,瀛海入幾案。
煙濤争噴薄,島嶼相淩亂。
征帆飄空中,瀑水灑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歎。
杳與真心冥,遂諧靜者玩。
如登赤城裡,揭步滄洲畔。
即事能娛人,從茲得蕭散。
○ 白鹭鹚 白鹭下秋水,孤飛如墜霜。
心閑且未去,獨立沙洲傍。
○ 詠桂二首 園花笑芳年,池草豔春色。
猶不如槿花,婵娟玉階側。
芬榮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豈若瓊樹枝,終歲長翕赩。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
攀折争捷徑,及此春風暄。
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
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
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
○ 白胡桃 紅羅袖裡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
○ 巫山枕障 巫山枕障書高丘,白帝城邊樹色秋。
朝雲夜入無行處,巴水橫天更不流。
○ 庭前晚開花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
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
○ 宣城長史第昭。
。
。
。
。
。
。
。
。
。
。
。
。
。
。
題詠 ○ 題随州紫陽先生壁 神農好長生,風俗久已成。
複聞紫陽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氣,《步虛》吟真聲。
道與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樓疑出蓬海,鶴似飛玉京。
松雪窗外曉,池水階下明。
忽耽笙歌樂,頗失軒冕情。
終願惠金液,提攜淩太清。
○ 題元丹丘山居 故人栖東山,自愛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猶不起。
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羨君無紛喧,高枕碧霞裡。
○ 題元丹丘颍陽山居 仙遊渡颍水,訪隐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蔔地初晦迹,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迹倚松石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 魯東門觀刈蒲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須?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随風發,落日好鳥歸。
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共攀折,引領望金扉。
○ 南軒松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幂。
清風無閑時,潇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 ○ 詠山樽二首前首題一作詠柳少府山瘿木樽 蟠木不雕飾,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嶽勢,材是棟梁馀。
外與金罍并,中涵玉醴虛。
慚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擁腫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無江海量,偃蹇在君門。
○ 初出金門,尋王侍禦不遇,詠壁上鹦鹉 落羽辭金殿,孤鳴托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 紫藤樹 紫藤挂雲木,花蔓宜陽春。
密葉隐歌鳥,香風留美人。
○ 觀放白鷹二首 八月邊風高,胡鷹白錦毛。
孤飛一片雪,百裡見秋毫。
寒冬十二月,蒼鷹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雲霄萬裡高。
○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
遊雲不知歸,日見白鷗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願挂冠。
松溪石磴帶秋色,愁客思歸生曉寒。
○ 題雍丘崔明府丹竈 美人為政本忘機,服藥求仙事不違。
葉縣已泥丹竈畢,瀛洲當伴赤松歸。
先師有訣神将助,大聖無心火自飛。
九轉但能生羽翼,雙凫忽去定何依? ○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昔遊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裡。
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裡,翠屏丹崖燦如绮。
蒼蒼遠樹圍荊門,曆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潈雲漢來。
聞君寫真圖,島嶼備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
幽緘倘相傳,何必向天台! ○ 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裡,亦有白頭翁?折取對明鏡,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東風。
○ 流夜郎題葵葉 慚君能衛足,歎我遠移根。
白日如分照,還歸守故園。
○ 茔禅師房觀山海圖 真僧閉精宇,滅迹含達觀。
列嶂圖雲山,攢峰入霄漢。
丹崖森在目,清晝疑卷幔。
蓬壺來軒窗,瀛海入幾案。
煙濤争噴薄,島嶼相淩亂。
征帆飄空中,瀑水灑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歎。
杳與真心冥,遂諧靜者玩。
如登赤城裡,揭步滄洲畔。
即事能娛人,從茲得蕭散。
○ 白鹭鹚 白鹭下秋水,孤飛如墜霜。
心閑且未去,獨立沙洲傍。
○ 詠桂二首 園花笑芳年,池草豔春色。
猶不如槿花,婵娟玉階側。
芬榮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豈若瓊樹枝,終歲長翕赩。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
攀折争捷徑,及此春風暄。
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
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
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
○ 白胡桃 紅羅袖裡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
○ 巫山枕障 巫山枕障書高丘,白帝城邊樹色秋。
朝雲夜入無行處,巴水橫天更不流。
○ 庭前晚開花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
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
○ 宣城長史第昭。
。
。
。
。
。
。
。
。
。
。
。
。
。
。
題詠 ○ 題随州紫陽先生壁 神農好長生,風俗久已成。
複聞紫陽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氣,《步虛》吟真聲。
道與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樓疑出蓬海,鶴似飛玉京。
松雪窗外曉,池水階下明。
忽耽笙歌樂,頗失軒冕情。
終願惠金液,提攜淩太清。
○ 題元丹丘山居 故人栖東山,自愛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猶不起。
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羨君無紛喧,高枕碧霞裡。
○ 題元丹丘颍陽山居 仙遊渡颍水,訪隐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蔔地初晦迹,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迹倚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