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表書九首
關燈
小
中
大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谟猷籌畫,安能盡矜?至于制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伎,不合大人。
若賜觀刍荛,請給以紙墨,兼人書之。
然後退歸閑軒,繕寫呈上。
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
幸惟下流之閑獎飾,惟君侯圖之。
上安州裴長史書 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論舉身之事,便當談筆,以明其心。
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
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
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軒轅以來,頗得聞矣。
常橫經籍書,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杖劍去國,辭親遠遊。
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見鄉人相如大誇雲之事,雲楚有七澤,遂來觀焉。
而許相公家見招,妻以孫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
此則是白之輕财好施也。
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喪天倫。
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
行路間者,悉皆傷心。
猛虎前臨,堅守不動。
遂權殡于湖側,便之金陵。
數年來觀,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負之而趨。
寝興攜持,無辍身手。
遂丐貸營葬于鄂城之東。
故鄉路遙,魂魄無主,禮以遷窆,式昭明情。
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
又昔與逸人東嚴子隐于岷山之陽,白巢居數年,不迹城市。
養奇禽千計。
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
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因舉二以有道,并不起。
此白養高忘機,不屈之迹也。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
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
若廣之以學,可以如比肩也”。
四海明識,具知此談。
前此郡督馬公,朝野豪彥;一見禮,許為奇才。
因謂長史李京之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
此則故交元丹,親接斯議。
若蘇、馬二公愚人也,複何足盡陳?倘賢賢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是知才難不可多得。
白,野人也,頗工于文,惟君侯顧之,無按劍也。
伏惟君侯,貴而且賢,鷹揚虎視,齒若編貝,膚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而高義重諾,名飛天京,四方諸侯,聞風暗許。
倚劍慷慨,氣幹虹霓。
月費千金,日宴群客。
出躍駿馬,入羅紅顔。
所在之處,賓朋成市。
故時節歌曰:“賓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門。
願得裴公之一言,不須驅馬将華軒”。
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于壤之間,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得也?而晚節改操,栖情翰林,天才超然,度越作者。
屈佐國,時惟清哉。
棱威雄雄,下懾群物。
白竊慕高義,已經十年。
雲山間之,造谒無路。
今也運會,得趨未塵,承顔接辭,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
何圖謗詈忽生,衆口攢毀,将欲投杼下客,震于嚴威。
然自明無辜,何憂悔吝!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過此三者,鬼神不害。
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将浴蘭沐芳,自屏于烹鮮之地,惟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
豈能明目張膽,托書自陳耶!昔王東海問犯夜者曰:“何所從來?”答曰:“從師受學,不覺日晚”。
王曰:“吾豈可鞭撻甯越以立威名?”想君侯通人,必不爾也。
願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顔,終乎前恩,再辱英眄。
白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遂之長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鹄舉矣。
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
若賜觀刍荛,請給以紙墨,兼人書之。
然後退歸閑軒,繕寫呈上。
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
幸惟下流之閑獎飾,惟君侯圖之。
上安州裴長史書 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論舉身之事,便當談筆,以明其心。
而粗陳其大綱,一快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
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
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軒轅以來,頗得聞矣。
常橫經籍書,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杖劍去國,辭親遠遊。
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見鄉人相如大誇雲之事,雲楚有七澤,遂來觀焉。
而許相公家見招,妻以孫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
此則是白之輕财好施也。
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喪天倫。
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
行路間者,悉皆傷心。
猛虎前臨,堅守不動。
遂權殡于湖側,便之金陵。
數年來觀,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負之而趨。
寝興攜持,無辍身手。
遂丐貸營葬于鄂城之東。
故鄉路遙,魂魄無主,禮以遷窆,式昭明情。
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
又昔與逸人東嚴子隐于岷山之陽,白巢居數年,不迹城市。
養奇禽千計。
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
廣漢太守聞而異之,詣廬親睹,因舉二以有道,并不起。
此白養高忘機,不屈之迹也。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
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
若廣之以學,可以如比肩也”。
四海明識,具知此談。
前此郡督馬公,朝野豪彥;一見禮,許為奇才。
因謂長史李京之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
此則故交元丹,親接斯議。
若蘇、馬二公愚人也,複何足盡陳?倘賢賢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是知才難不可多得。
白,野人也,頗工于文,惟君侯顧之,無按劍也。
伏惟君侯,貴而且賢,鷹揚虎視,齒若編貝,膚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而高義重諾,名飛天京,四方諸侯,聞風暗許。
倚劍慷慨,氣幹虹霓。
月費千金,日宴群客。
出躍駿馬,入羅紅顔。
所在之處,賓朋成市。
故時節歌曰:“賓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門。
願得裴公之一言,不須驅馬将華軒”。
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于壤之間,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得也?而晚節改操,栖情翰林,天才超然,度越作者。
屈佐國,時惟清哉。
棱威雄雄,下懾群物。
白竊慕高義,已經十年。
雲山間之,造谒無路。
今也運會,得趨未塵,承顔接辭,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
何圖謗詈忽生,衆口攢毀,将欲投杼下客,震于嚴威。
然自明無辜,何憂悔吝!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過此三者,鬼神不害。
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将浴蘭沐芳,自屏于烹鮮之地,惟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
豈能明目張膽,托書自陳耶!昔王東海問犯夜者曰:“何所從來?”答曰:“從師受學,不覺日晚”。
王曰:“吾豈可鞭撻甯越以立威名?”想君侯通人,必不爾也。
願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顔,終乎前恩,再辱英眄。
白必能使精誠動天,長虹貫日,直度易水,不以為寒。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許門下,遂之長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鹄舉矣。
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