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碑文七篇 後序
關燈
小
中
大
中使銜命,常祈名山,廣征牲牢,驟欲緻祭。
公又盱衡而稱曰:“今主上明聖,懷于百靈,此淫昏也鬼,不載祀典,若煩國禮,是荒巫風。
”其秉心達識,皆此類也。
物不知化,如登春台。
有若江夏縣令薛公,揖四豪之風,當百裡之寄。
幹蠱有立,含章可貞。
遵之典禮,恤疲于和樂。
政其成也,臻于小康。
中京重睹于漢儀,列郡還聞于舜樂。
選鄂之勝,帳于東門。
乃登豳歌,擊土鼓,祀蓐收,迎田祖。
招搖回而大火乃落,阊阖啟而涼風始歸。
笙竽和籥之音,象星辰而疊奏;吳、楚、巴、渝之曲,各土風而備陳。
禮容有穆,簪笏列序。
羅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劍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千變百戲,分曹賈勇。
蔺子跳劍,疊躍流星之輝;都盧尋橦,倒挂浮雲之影。
百川繞郡,落天鏡于江城;四山入牖,照霜空之海色。
獻觞醉于晚景,舞袖紛于廣庭。
鶴發之叟,雁序而進曰:恭聞天子無戲言,恐轉公以大用。
老父不畏死,願留公以上聞。
悅坐棠而餐風,庶刻石以置美。
白觀樂入楚,聞韶在齊,采諸行謠,遂作頌曰: 爽朗太白,雄光下射。
峥嵘金天,華嶽旁連。
降精騰氣,赫矣昭然。
誕聖五日,垂休萬年。
孽胡挺災,大人有作。
雷霆發揚,欃槍乃落。
九服交泰,五雲萦薄。
掃雪屯蒙,洗清寥廓。
軒後訪道,來登峨嵋。
上皇西去,異代同時。
六龍轉駕,兩曜回規。
重遭唐主,更睹漢儀。
肅肅韋公,大幫之翰。
秀骨嶽立,英謀電斷。
宣風樹聲,遠威逆亂。
不長不極,樂奏争觀。
丸劍揮霍,魚龍屈盤。
東回舞袖,西笑長安。
頌聲載路,豐碑是刊。
溧陽濑水貞義女碑銘 并序 皇唐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鹹熙,天秩有禮。
自太古及今,君君臣臣,烈士貞女,采其名節尤彰可激清頹俗者,皆掃地而祠之。
蘭蒸椒漿,歲祀罔缺。
而慈邑貞義女,光靈翳然,埋冥古遠,琬琰不刻,豈前修博達者為邦之意乎? 貞義女者,溧陽黃山裡史氏之女也,以家溧陽,史阙書之。
歲三十,弗移天于人,清英潔白,事母純孝。
手柔荑而不龜,身擊漂以自業。
當楚平王時,平王虐忠助讒,苛虐厥政。
芟于尚,斬于奢,血流于朝,赤族伍氏。
怨毒于人,何其深哉!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
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
逼迫于昭關,匍匐于濑者。
舍車而徒,告窮此女。
目色以臆,授之壺漿。
全人自沉,形與口滅。
卓絕千古,聲淩浮雲。
激節必報之仇,雪誠無疑之地。
難乎哉! 借如曹娥潛波,理貫于孝道;聶姊殒肆,概動于天倫。
魯姑棄子,以卻三軍之衆;漂母進飯,沒受千金之恩。
方之于此,彼或易爾。
卒使伍君開張阖闾,傾蕩鄢、郢。
吳師鞭屍于楚國,申胥泣血于秦庭。
我亡爾存,亦各壯志。
張英風于古今,雪大憤于天地。
微此女之力,雖雲為之士,焉能咆哮烜赫,施于後世也。
望其溺所,怆然低回而不能去。
每風号吳天,月苦荊水,響像如在,精魂可悲。
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無主,哀哉! 邑宰荥陽鄭公名晏,家康成之學,世子産之才。
琴清心閑,百裡大化。
有若主簿扶風窦嘉賓、縣尉廣平宋陟、丹陽李濟、南朝陳然、清河張昭,皆有卿才霸略,同事相協。
緬紀英淑,勒銘道周。
雖陵頹海竭,文或不死。
其辭曰: 粲粲貞女,孤生寒門。
上無所天,下報母恩。
春風三十,花落無言。
乃如之人,激漂清源。
碧流素手,萦彼潺湲。
求思不可,秉節而存。
伍胥東奔,乞食于此。
女分壺漿,滅口而死。
聲動列國,義形壯士。
入郢鞭屍,還吳雪恥。
投金濑沚,報德稱美。
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并序 仲尼,大聖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則;子賤,大賢也,宰單父人到于今而思之。
乃知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其或繼之者,得非韓君乎?君名仲卿,南陽人也。
昔延陵知晉國之政,必分于韓。
獻子雖不能遏屠炭之誅,存孤嗣趙,太史公稱天下陰德也。
其賢才羅生,列侯十世,不亦宜哉!七代祖茂,後魏尚書令安定王。
五代祖鈞,金部尚書。
曾祖晙,銀青光祿大夫、雅州刺史。
祖泰,曹州司馬。
考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長史。
分茅納言,剖符佐郡,奕葉明德,休有烈光。
君乃長史之元子也。
妣有吳錢氏。
及長史即世,夫人早孀,弘聖善之規,成名四子,文伯、孟轲二母之俦欤?少卿當塗縣丞,感概重諾原作諸,誤,死節于義。
雲卿文章冠世
公又盱衡而稱曰:“今主上明聖,懷于百靈,此淫昏也鬼,不載祀典,若煩國禮,是荒巫風。
”其秉心達識,皆此類也。
物不知化,如登春台。
有若江夏縣令薛公,揖四豪之風,當百裡之寄。
幹蠱有立,含章可貞。
遵之典禮,恤疲于和樂。
政其成也,臻于小康。
中京重睹于漢儀,列郡還聞于舜樂。
選鄂之勝,帳于東門。
乃登豳歌,擊土鼓,祀蓐收,迎田祖。
招搖回而大火乃落,阊阖啟而涼風始歸。
笙竽和籥之音,象星辰而疊奏;吳、楚、巴、渝之曲,各土風而備陳。
禮容有穆,簪笏列序。
羅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劍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千變百戲,分曹賈勇。
蔺子跳劍,疊躍流星之輝;都盧尋橦,倒挂浮雲之影。
百川繞郡,落天鏡于江城;四山入牖,照霜空之海色。
獻觞醉于晚景,舞袖紛于廣庭。
鶴發之叟,雁序而進曰:恭聞天子無戲言,恐轉公以大用。
老父不畏死,願留公以上聞。
悅坐棠而餐風,庶刻石以置美。
白觀樂入楚,聞韶在齊,采諸行謠,遂作頌曰: 爽朗太白,雄光下射。
峥嵘金天,華嶽旁連。
降精騰氣,赫矣昭然。
誕聖五日,垂休萬年。
孽胡挺災,大人有作。
雷霆發揚,欃槍乃落。
九服交泰,五雲萦薄。
掃雪屯蒙,洗清寥廓。
軒後訪道,來登峨嵋。
上皇西去,異代同時。
六龍轉駕,兩曜回規。
重遭唐主,更睹漢儀。
肅肅韋公,大幫之翰。
秀骨嶽立,英謀電斷。
宣風樹聲,遠威逆亂。
不長不極,樂奏争觀。
丸劍揮霍,魚龍屈盤。
東回舞袖,西笑長安。
頌聲載路,豐碑是刊。
溧陽濑水貞義女碑銘 并序 皇唐葉有六聖,再造八極,鏡照萬方,幽明鹹熙,天秩有禮。
自太古及今,君君臣臣,烈士貞女,采其名節尤彰可激清頹俗者,皆掃地而祠之。
蘭蒸椒漿,歲祀罔缺。
而慈邑貞義女,光靈翳然,埋冥古遠,琬琰不刻,豈前修博達者為邦之意乎? 貞義女者,溧陽黃山裡史氏之女也,以家溧陽,史阙書之。
歲三十,弗移天于人,清英潔白,事母純孝。
手柔荑而不龜,身擊漂以自業。
當楚平王時,平王虐忠助讒,苛虐厥政。
芟于尚,斬于奢,血流于朝,赤族伍氏。
怨毒于人,何其深哉!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
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
逼迫于昭關,匍匐于濑者。
舍車而徒,告窮此女。
目色以臆,授之壺漿。
全人自沉,形與口滅。
卓絕千古,聲淩浮雲。
激節必報之仇,雪誠無疑之地。
難乎哉! 借如曹娥潛波,理貫于孝道;聶姊殒肆,概動于天倫。
魯姑棄子,以卻三軍之衆;漂母進飯,沒受千金之恩。
方之于此,彼或易爾。
卒使伍君開張阖闾,傾蕩鄢、郢。
吳師鞭屍于楚國,申胥泣血于秦庭。
我亡爾存,亦各壯志。
張英風于古今,雪大憤于天地。
微此女之力,雖雲為之士,焉能咆哮烜赫,施于後世也。
望其溺所,怆然低回而不能去。
每風号吳天,月苦荊水,響像如在,精魂可悲。
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無主,哀哉! 邑宰荥陽鄭公名晏,家康成之學,世子産之才。
琴清心閑,百裡大化。
有若主簿扶風窦嘉賓、縣尉廣平宋陟、丹陽李濟、南朝陳然、清河張昭,皆有卿才霸略,同事相協。
緬紀英淑,勒銘道周。
雖陵頹海竭,文或不死。
其辭曰: 粲粲貞女,孤生寒門。
上無所天,下報母恩。
春風三十,花落無言。
乃如之人,激漂清源。
碧流素手,萦彼潺湲。
求思不可,秉節而存。
伍胥東奔,乞食于此。
女分壺漿,滅口而死。
聲動列國,義形壯士。
入郢鞭屍,還吳雪恥。
投金濑沚,報德稱美。
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并序 仲尼,大聖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則;子賤,大賢也,宰單父人到于今而思之。
乃知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其或繼之者,得非韓君乎?君名仲卿,南陽人也。
昔延陵知晉國之政,必分于韓。
獻子雖不能遏屠炭之誅,存孤嗣趙,太史公稱天下陰德也。
其賢才羅生,列侯十世,不亦宜哉!七代祖茂,後魏尚書令安定王。
五代祖鈞,金部尚書。
曾祖晙,銀青光祿大夫、雅州刺史。
祖泰,曹州司馬。
考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都督府長史。
分茅納言,剖符佐郡,奕葉明德,休有烈光。
君乃長史之元子也。
妣有吳錢氏。
及長史即世,夫人早孀,弘聖善之規,成名四子,文伯、孟轲二母之俦欤?少卿當塗縣丞,感概重諾原作諸,誤,死節于義。
雲卿文章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