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谏

關燈
卻說齊王冏兵至颍陰,正與張泓軍相遇,彼此交鋒,冏軍失利,死亡至數千人,辎重亦半為所奪。

    冏收集敗卒,再圖一戰,乃分軍渡颍,複為張泓所遏,不能前進。

    泓遂于颍上列陣,日夜防守。

    孫輔等亦陸續相會,與泓分地屯兵。

    冏乘夜掩擊,泓軍不動,獨孫輔駭退,遁還洛陽,詣阙入報道:“齊王兵盛,勢不可當,張泓等已戰沒了。

    ”趙王倫不禁戰栗,飛召三子虔及許超入衛。

    超匆匆馳歸,虔亦繼至,會接到張泓捷報,謂己擊退冏軍,乃複遣許超出赴軍前。

    看官!試想出兵打仗,全靠紀律,忽而召還,忽而遣去,怎得不令人生疑,自挫銳氣?倫之愚鄙,于此益見。

    不過齊王冏非将帥才,尚在颍上相持,一時未能攻入。

    張泓且麾軍渡颍,直攻冏營,冏幾乎被乘,幸部衆猛力截殺,得破泓部将孫髦司馬譚,泓始退去。

    孫髦司馬譚部下敗兵,散歸洛陽。

    孫秀還詐稱得勝,宣示都下,謂已破滅冏營,朝臣皆賀。

    已而孫會敗報又至,瞞無可瞞,吓得僞皇帝瞠目結舌,不知所為。

    如此沒用,也想為帝,一何可笑?原來孫會與士猗許超,出拒穎軍,行抵黃橋,一鼓作氣,得破穎前鋒軍士,俘斬至萬餘人。

    穎欲退保朝歌,參軍盧志進谏道:“今我軍失利,敵新得志,勢必輕我,我若退縮,士氣沮喪,不可複用。

    況勝負乃兵家常事,不若更選精兵,出奇制勝,方可得志。

    ”穎乃汰弱留強,涕泣宣誓,激動衆心,鼓勇再進。

    孫會等果然輕穎,不複設備,及穎軍已到營前,方驅兵出戰。

    這番接仗,與前次大不相同,穎軍俱蓄怒前來,好似江上秋潮,一發莫禦。

    會與士猗許超,見來軍如此利害,不由的膽戰心驚,步步倒退。

    戰了兩三個時辰,但見頭顱亂滾,血肉紛飛,部下士卒,除戰死外,多半逃亡,會料知不妙,撥馬先奔,士猗許超相繼駭走,都一口氣跑回洛陽。

    所有宿衛兵三萬人,任他自生自滅,無暇再問下落了。

    孫秀見會等奔還,也急得無法可施,隻好集衆會議:或謂應收集餘衆,背城一戰;或謂且毀去宮室,誅鋤異黨,挾倫南就孫旗孟觀,再圖後舉。

    孫旗已見前文。

    孟觀自擒滅齊萬年後,由東羌校尉任内調入為右将軍,趙王倫篡位,令觀出監淝北諸軍事,齊王冏檄觀讨倫,觀粗知天文,仰望紫宮帝座,并無他變,還道倫得應天象,不至速敗,因仍為倫固守,不願應冏。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孫秀恐旗觀二人,未必可恃,所以遲疑不決,那外邊的警報,雜沓傳來,不是說穎軍渡颍,就是說冏軍逾河。

    都下将吏,洶洶思變。

    左衛将軍王輿,與尚書廣陵公漼琅琊王(亻由)第四子。

    乘風轉舵,号召營兵七百餘人,自南掖門入宮,倡言反正。

    三部司馬也樂得依聲附和,聯同一氣。

    輿令三部兵分衛宮門,自率部曲至中書省,拿捉孫秀,秀忙将省門閉住,不使輿入。

    輿縱兵登牆,擲入火具,毀及房屋,霎時煙焰滿室,不可向迩。

    秀與士猗許超冒煙出走,正遇左部将軍麾下趙泉,舞刀過來,順手劈去,巧巧剁落三個頭顱。

    又搜殺秀子孫會與前将軍謝倓,黃門令駱休,司馬督王潛,尚書左丞孫弼。

    即孫旗長子。

     輿還屯雲龍門,使人入白趙王倫,速即迎還惠帝。

    倫不得已,宣令道:“我為孫秀所誤,激怒二王,今已誅秀,可迎太上皇複位,我當歸老農畝,不問朝事。

    ”也想做太上皇麼?令既發出,複使親校執駱虞幡,至宮門外麾示罷兵,一面挈領家屬,出華林東門,退歸私第。

    輿乃使甲士數千人,赴金墉城,迎還惠帝。

    帝與羊後并駕入宮,道旁百姓,鹹稱萬歲,當下由惠帝親自登殿,召集百官,群臣皆頓首謝罪。

    猶記得向倫勸進否?诏送倫父子至金墉城,派兵監守,改元永甯,大酺五日,且分遣使臣慰勞冏穎颙三王。

    梁王肜首先上表,請誅倫父子以謝天下。

    有诏令百官會議,百官皆如肜旨,共請誅倫。

    總算善變。

    乃使尚書袁敞持節責倫,賜飲金屑酒。

    請君亦嘗此美味。

    倫取酒飲畢,用巾覆面,且泣且呼道:“孫秀誤我!孫秀誤我!”未幾即毒發而斃。

    做了一百日的皇帝,也算威風,不應徒怨孫秀。

    倫子荂馥虔诩,一并捕誅。

    此外如倫秀私黨,并皆斥免,台省府衛,所存無幾。

    成都王穎,馳入都中,使部将趙骧石超,往助齊王冏,讨張泓等。

    泓等聞都中複辟,倫已受戮,沒奈何向冏乞降。

    自兵興六十餘日,兩下戰死,差不多有十萬人。

    闾和孫髦張衡伏胤等,自戍所還洛,均因情罪較重,斬首東市。

    蔡璜畏罪自殺。

    義陽王威,嘗入宮奪玺,惠帝記在心中,至是語廷臣道:“阿皮可恨!奪我玺绶,緻捩我指,不可不殺。

    ”阿皮為威小字,因即遭誅。

    東平王楙免官。

    河間王颙與齊王冏先後入都,冏部衆約數十萬,威震京師,複傳檄襄淝,令誅孫旗孟觀。

    襄陽太守宗岱,承檄斬旗,饒冶令空桐機,承檄斬觀,皆傳首洛陽,并夷三族。

    那時孫輔孫惔,為旗猶子,當然骈首市曹。

    不必細表。

     惠帝封賞功臣,授齊王冏為大司馬,加九錫殊禮,備物典策,如宣景文武并見前文。

    輔政故事。

    成都王穎為大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并假黃钺,錄尚書事,亦加九錫。

    河間王颙為傳侍太尉,常山王為撫軍大将軍,兼領左軍。

    進廣陵公漼爵為王,領尚書,加侍中。

    新野公歆,亦進爵為王,都督荊州諸軍事。

    授梁王肜為太宰,領司徒。

    起前司徒王戎為尚書令,王衍為河南尹,立襄陽王尚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