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圖騰信仰
關燈
小
中
大
須與Kumbo姻族結親。
正是因為這種組織深刻地影響着婚姻關系,我們才把該群體名之為姻族。
現在,該問一問姻族是不是有時候也像胞族和氏族那樣有圖騰了。
這個問題是由昆士蘭某些部落的現象所引發的。
在那裡,每個姻族都有其獨特的飲食禁忌,某個姻族中的每個人都必須禁食某種動物的肉,而其他姻族則可以随意享用這種肉。
[44]這些動物不也是圖騰麼? 然而飲食禁忌并不是圖騰制度的特點。
圖騰首先是一個名字,然後,就像我們将要看到的那樣,它是一種标記。
而在我們剛才讨論的諸社會中,姻族都沒有動物或植物的名字,也沒有标記。
[45]當然,這些禁忌也可能間接地出自圖騰制度。
可以設想飲食禁忌所保護的動物曾經是氏族的圖騰,但這些氏族已經消失了,而姻族卻還存在着,那麼姻族肯定具有氏族所不具備的持久力量。
這些禁忌從它原來的領域傳承下來,既然沒有其他群體可以依附,便會普及到整個姻族。
但是,即使這種規定誕生于圖騰制度,顯然它也隻是代表了圖騰制度的一種衰微與衰落的形式。
[46] 有關澳洲社會的圖騰的所有論述都同樣适用于北美的印第安部落。
唯一的區别在于,後者所具有的穩定性和其概貌的嚴格性在澳洲是看不到的。
澳洲的氏族不僅為數衆多,而且在一個部落中氏族的數量也基本上不受限制。
考察者可以舉出一些氏族作為例證,但從未能夠給我們提供出一份完整的清單。
這是因為,人們從來也無法确定已經拟就了這份清單。
同樣的解體過程分裂了原有的胞族,産生了嚴格意義上的氏族,而同樣的過程又繼續在氏族内部發生;由于這種不斷的瓦解,氏族的影響力通常也顯得微乎其微。
[47]在美洲,情況剛好相反,圖騰體系具有更确定的形式。
雖然部落的平均規模相當大,但氏族的數量卻少得多。
一個部落極少會超過12個氏族,[48]而且通常少于12個。
因此,每個氏族都是更重要的群體。
尤其是,氏族的人數是确定的,他們知道他們的确切數字,而且他們告訴給了我們。
[49] 這種差别要歸功于他們社會經濟的優越性。
自從這些部落被首次發現以來,這些社會群體就牢牢地依附于土地,因而能夠較好地抵禦分化力量對他們形成的沖擊。
同時,這個社會對統一體懷有極其強烈的感情,以至于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着自身和它的組成部分。
美洲的例子有助于我們完善對氏族的基礎組織的解釋。
如果我們隻根據澳洲當前的狀況作出評價,就會産生錯誤的看法。
實際上,那裡處于一種完全不正常的變動與解體狀态之中。
這毋甯說是一種退化的産物,我們知道,它既應歸咎于由時間造成的自然衰退,也應歸咎于白人的瓦解作用。
毋庸置疑,澳洲的氏族不可能有美洲氏族的規模與堅實的結構;但是,肯定有一段時間兩者的差距不至于像今天這樣顯著,因為假若氏族總是變動的和不連續的,那麼美洲的社會也無法獲得如此穩固的結構。
正是由于這種較強的穩定性,胞族這一古老的體系才得以在美洲延續,而且它清晰完整與截然分明的特征在澳洲已經不再存在了。
我們剛才已經知道,胞族在澳洲大陸的所有地方都已日薄西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隻是一種不明不白的群體;即使有名字,也是要麼已經無法理解,要麼在任何情況下對當地人來說都無關宏旨,因為這個名字不是從外來語那裡借用來的,就是已經發不出聲音的語言了。
這樣,我們隻能借助少數尚存其義的名字來推斷胞族圖騰的存在,而它們大部分還因為不夠鮮明而未能引起多數考察者的注意。
在美洲的一些地方,情況則迥然不同,這一制度還保留着它最初的重要性。
西北海岸的那些部落,尤其是特林基特部落和海達部落,雖然現在已經擁有了高度的文明,但仍然各自分為兩個胞族,每個胞族又各自劃分為一定數目的氏族:特林基特部落分為烏鴉和狼兩個胞族,[50]海達部落分為鷹和烏鴉兩個胞族[51]。
這種劃分并不僅僅是名義上的,它與終古不衰的部落習俗一樣,帶有部落生活的深刻烙印。
比起使胞族相互區分的道德距離,氏族之間的道德距離就要小得多。
[52]胞族的名字也不是一個意義被遺忘了的詞或者隻是略知其義的詞,而是意義完整的圖騰;就像下文将要闡述的那樣,它們具有這一術語的所有本質屬性。
[53]因此,鑒于這一點,我們絕不能忽視美洲部落,因為我們可以由此直接研究胞族的圖騰,而澳洲隻提供了它們的模糊遺迹。
2 然而圖騰并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還是一種标記,一種名副其實的紋章。
紋章這一比喻曾經被人頻頻采用。
格雷在談到澳洲土著時說:&ldquo每一個家族都用一種動物或植物作為他們的徽号和标志。
&rdquo[54]格雷所說的家族無疑就是氏族。
菲松和霍維特也說:&ldquo澳洲人之間的劃分表明,圖騰首先是一個群體的徽标。
&rdquo[55]斯庫克拉夫特在談到北美的印第安人時也有相同的說法:&ldquo圖騰實際上是相當于文明人的紋章标記的一種圖案,被授予的每一個人都以此來作為他所屬家族的身份證明。
該詞的實際語源可以證明這一點,它源于&lsquododaim&rsquo,指的是村莊或家族群體的居住地。
&rdquo[56]因此,當印第安人與歐洲人發生瓜葛以及要締結契約時,每個氏族都把它的圖騰钤在協定書上以示達成契約。
[57] 封建時代的貴族以各種方式把紋章精雕細刻地裝飾在他們城堡的牆上、他們的武器上以及屬于他們的各種物件上,澳洲的黑人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同樣對待他們的圖騰。
和赫恩在一起的印第安人,便在交戰以前把他們的圖騰畫在盾牌上。
[58]據夏洛瓦說,在戰時,有些印第安部落擁有名副其實的旗幟,用幾片樹皮系在杆頭,上繪圖騰。
[59]在特林基特部落中,一旦氏族之間爆發沖突,兩個敵對群體的戰士就戴着畫有他們各自圖騰的頭盔作戰。
[60]易洛魁人則把圖騰動物的皮鋪在每一座棚屋上,作為氏族的标志。
[61]又據另一位考察者,他們把圖騰動物做成标本置于門前。
[62]在懷恩多特部落中,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裝飾和各具特色的圖案。
[63]奧馬哈人和蘇人一般是把圖騰畫在帳篷上。
[64] 無論在什麼地方,隻要社會定居下來,那裡帳篷就會被房屋所代替,造型藝術就會更加充分地發展,圖騰就會被镌刻在木制品上和牆上。
例如海達、欽西安、薩利什、特林基特等部落就是這樣。
克勞斯說:&ldquo特林基特人的房屋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裝飾,這就是圖騰紋章。
&rdquo在入口處的門兩邊,立柱上雕刻着動物形象,有時結合着人形,高達15碼,一般還塗上極為鮮豔的色彩。
[65]不過,這類圖騰飾物在特林基特村莊中并不很多,往往隻見于首領和富人的房前。
但在其毗鄰的海達部落,則要常見得多,那裡每座房屋都會有好幾個。
[66]圖騰雕柱随處拔地而起,有時屹然聳立,海達村莊給人的印象,就如同一座到處林立着鐘樓和尖塔的聖城。
[67]而在薩利什部落,圖騰通常裝點在房屋的内牆上。
[68]至于另外一些地方,圖騰還見于獨木舟上、各種日用品上以及火葬柴堆上。
[69] 上述例子均來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這是因為要完成這些雕刻和永久性的裝飾,造型技藝必須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而這方面恰是澳洲的部落所不及的。
故而比起美洲,我們剛才談到的這類圖騰表現在澳洲既很罕見又不明顯。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舉出一些例子來。
在瓦拉蒙加部落,在葬禮結束,要埋葬已經風幹并且化成粉末的死者遺骨的時候,便在下葬地點的旁邊,畫上代表圖騰的形象。
[70]在馬拉和阿努拉部落,盛殓屍體的空心木上,就裝飾着帶有圖騰色彩的圖案。
[71]在新南威爾士,奧克斯利在埋葬土著的墳墓附近的樹上發現了雕刻,[72]史米斯認為它們具有圖騰特征。
在上達令(UpperDarling),土著把圖騰形象刻在了盾牌上,[73]又據柯林斯說,幾乎所有的日用品都覆有裝飾,它們也可能具有同樣的意義;而且在岩石上也發現了這一類形象。
[74]這些圖騰圖案實際上可能更為普遍,正因為這些我們下面将要讨論的原因,所以要弄清它們的真實含義總是不太容易的。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圖騰在原始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到此為止,圖騰還隻是表現為一種相對來說外在于人的事物,因為我們隻見到它反映在外部事物上。
但是,圖騰并不隻是出現在他們房屋的牆上、獨木舟的兩邊、武器上、日用品上和墳墓上,而且還出現在人的身體上。
他們不僅把紋章裝飾在他們所擁有的物品上面,還裝飾在他們的身體上面。
圖騰被他們印上自己的肉體,就變成了他們的一部分,而且,這是一個重要得多的表現領域。
其實,每個氏族成員都會設法使自己具有圖騰的外貌,這是一條非常普遍的規律。
在特林基特的某些宗教節日上,儀典主持者的外衣上繪有他用作名字的圖騰動物,或者是繪有這種動物的一部分。
[75]同樣的習俗在西北美洲也随處可見。
[76]明尼塔裡人在投入戰鬥時也是這樣,[77]此外還有普韋布洛印第安人[78]。
在其他地方,如果圖騰是一種飛禽,人們就把這種鳥的羽毛插在頭上。
[79]在衣阿華部落,每個氏族的剪發都有其獨特樣式。
鷹氏族人的頭部前面留有兩大簇頭發,腦後留有一簇;野牛氏族把頭發紮成角形。
[80]奧馬哈部落也有類似的做法,每個氏族也都有自己的發式。
例如海龜氏族的頭發隻留下六束,其餘全部剃光,六束中頭部兩側各有兩束,前面一束,後面一束,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模仿圖騰動物的四肢和頭尾。
[81] 但是,更為常見的還是把圖騰标記印在身體上,即使是最不發達的社會,也可以采用這種表現方式。
還有一種共同儀式,把到了青春期年齡的青年男子的兩顆上齒敲掉,有時候,人們也懷疑這種儀式的目的就是要摹拟圖騰的樣子。
雖說這一想法尚不能肯定為事實,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土著人自己就是這麼來解釋他們的習俗的。
例如,在阿蘭達人中,隻有雨氏族或水氏族才拔牙;依據傳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的臉看起來像帶有亮邊的烏雲,因為這種烏雲被認為是雨水驟至的征兆,故而被認作同一家族的事物。
[82]這證明土著人自己意識到,至少按照習俗的說法,毀容會給他們帶來圖騰的外觀。
同樣,在阿蘭達部落的割陽儀式上,初成年者的姐妹和未婚妻也會被割上一些口子,其疤痕就和我們将要講的所謂儲靈珈上的刻痕一樣,而我們将看到,儲靈珈上的畫線就是圖騰的象征。
[83]在凱蒂什部落,岩大袋鼠被認為和下雨密切相關,[84]于是雨氏族的人就戴上用岩大袋鼠的牙齒制成的小耳環[85]。
在耶克爾拉部落,青年男子在初入儀式上要承受一定數量的刀割以留下疤痕,割口的數量和樣式因圖騰的不同而異。
[86]菲松的一個情況提供者也說他在他考察的部落見過類似的情況。
[87]又據霍維特的說法,在迪埃裡部落,特定的疤痕與水圖騰之間也存在着類似的關系。
[88]在西北部的印第安人中,以圖騰為文身更是非常普遍的習俗。
[89] 即使由傷殘或疤痕造成的文身并不總是具有圖騰意義,[90]但一般說來它們都是圖騰的表現,而不能與畫在身上的簡單圖案相提并論。
土著人确實不是天天畫有文身。
當他忙于純粹的經濟事務時,或者以小家庭為單位分散漁獵時,他都不必再為這些十分煩瑣的裝飾而操心。
但是,一旦氏族集合起來過共同的生活或者一道舉行宗教儀典,他就必須得裝扮自己了。
我們将會看到,每一種儀典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圖騰,在理論上,與某一圖騰有關的儀式隻能由屬于這一圖騰的人來舉行。
而那些舉行儀式的[91]、那些司儀身上都總是畫有表現圖騰的圖案,有時候甚至作為觀衆來參加儀式的人也是這樣[92]。
青年男子要通過成年禮進入部落的宗教生活,而其中主要的一項就是在自己的身上畫上圖騰符号。
[93]當然,在阿蘭達部落,畫出的圖案并不總是必定要表現初成年者的圖騰,[94]但這是個例外,毫無疑問,這是由于該部落的圖騰組織處于分散狀态的緣故[95]。
而且,即便在阿蘭達,當成年禮達到高潮,浴于神聖,進入了至為莊嚴的時刻,新人們被允許進入收藏着氏族所有聖物的聖所的時候,他們身上所畫的圖騰标記所表現的就是這些年輕人的圖騰了。
[96]在北美西北海岸的部落,個體與其圖騰之間的紐帶甚至會牢固到這種程度,以至于不僅活人而且死人也要畫上氏族的标記:在屍骸下葬之前,還要畫上圖騰标志。
[97] 3 這些圖騰裝飾使我們懂得,圖騰不僅是一個名字,還是一種标記。
圖騰被用于宗教儀典的過程中,是禮拜儀式的一部分;因而圖騰作為集體标簽,也具有宗教性。
事實上,圖騰與事物的聖俗之分有關,它就是一種典型的聖物。
在中澳洲的部落中,特别是在阿蘭達、洛裡查、凱蒂什、翁馬傑拉和伊爾皮拉等部落[98],在儀式上始終使用一種特殊的法器,阿蘭達人稱之為&ldquo儲靈珈&rdquo,斯賓塞和吉蘭寫作churinga,斯特萊羅寫作fjurunga。
[99]它們由小塊木頭或小塊磨光的石頭做成,形狀各異,但一般呈橢圓形或長方形。
[100]每個圖騰群體都或多或少會有這一類珍藏。
在每個儲靈珈上都刻有表現該群體圖騰的圖案。
[101]有些儲靈珈一端有孔,其中穿有一根用頭發或負鼠毛制成的繩子。
這樣,那些木制有孔的儲靈珈就和英國民族志學者所說的&ldquo牛吼器&rdquo注11有一樣的用途了。
由于被發繩所懸,它們能在空中快速旋轉,嗡嗡作響,其聲音和我們的孩子還在玩的同名玩具如出一轍。
這種震耳欲聾的噪音有儀式的意義,隻要是稍具重要性的儀典,它就會出現。
這類儲靈珈是名副其實的牛吼器,而另外一些既非木制也未穿孔,所以不能用這種方式使用,但它們能夠激起同樣的宗教情感。
事實上,每一個儲靈珈不論為何使用,都被列入到顯要的聖物之中,它的宗教神聖地位無出其右,甚至用來指稱它們的詞也表明了這一點。
這不僅是一個名詞,還是一個具有神聖意義的形容詞。
另外,每個阿蘭達人都有幾個名字,其中,有一個名字極為神聖,絕不能向外人透露,這個名字極少使用,用時還要壓低聲音,用一種神秘的嘟囔聲說出,它被稱為&ldquo儲靈珈之名&rdquo(aritnachuringa,aritna的意思就是名字)。
[102]通常,churinga(儲靈珈)一詞用來指稱所有的儀式活動,例如&ldquoiliachuringa&rdquo的意思是鸸鹋膜拜[103]。
所以當churinga作為名詞來使用的時候,就是指以神聖性為本質特征的事物。
凡俗之人,即女人和尚未進入宗教生活的少年,不能接觸甚至也不能看到儲靈珈,隻允許他們在遠處瞧瞧,就是這樣,也隻能偶一為之。
[104] 儲靈珈被虔敬地存放在一個特殊的地方,阿蘭達人稱之為&ldquo厄納
正是因為這種組織深刻地影響着婚姻關系,我們才把該群體名之為姻族。
現在,該問一問姻族是不是有時候也像胞族和氏族那樣有圖騰了。
這個問題是由昆士蘭某些部落的現象所引發的。
在那裡,每個姻族都有其獨特的飲食禁忌,某個姻族中的每個人都必須禁食某種動物的肉,而其他姻族則可以随意享用這種肉。
[44]這些動物不也是圖騰麼? 然而飲食禁忌并不是圖騰制度的特點。
圖騰首先是一個名字,然後,就像我們将要看到的那樣,它是一種标記。
而在我們剛才讨論的諸社會中,姻族都沒有動物或植物的名字,也沒有标記。
[45]當然,這些禁忌也可能間接地出自圖騰制度。
可以設想飲食禁忌所保護的動物曾經是氏族的圖騰,但這些氏族已經消失了,而姻族卻還存在着,那麼姻族肯定具有氏族所不具備的持久力量。
這些禁忌從它原來的領域傳承下來,既然沒有其他群體可以依附,便會普及到整個姻族。
但是,即使這種規定誕生于圖騰制度,顯然它也隻是代表了圖騰制度的一種衰微與衰落的形式。
[46] 有關澳洲社會的圖騰的所有論述都同樣适用于北美的印第安部落。
唯一的區别在于,後者所具有的穩定性和其概貌的嚴格性在澳洲是看不到的。
澳洲的氏族不僅為數衆多,而且在一個部落中氏族的數量也基本上不受限制。
考察者可以舉出一些氏族作為例證,但從未能夠給我們提供出一份完整的清單。
這是因為,人們從來也無法确定已經拟就了這份清單。
同樣的解體過程分裂了原有的胞族,産生了嚴格意義上的氏族,而同樣的過程又繼續在氏族内部發生;由于這種不斷的瓦解,氏族的影響力通常也顯得微乎其微。
[47]在美洲,情況剛好相反,圖騰體系具有更确定的形式。
雖然部落的平均規模相當大,但氏族的數量卻少得多。
一個部落極少會超過12個氏族,[48]而且通常少于12個。
因此,每個氏族都是更重要的群體。
尤其是,氏族的人數是确定的,他們知道他們的确切數字,而且他們告訴給了我們。
[49] 這種差别要歸功于他們社會經濟的優越性。
自從這些部落被首次發現以來,這些社會群體就牢牢地依附于土地,因而能夠較好地抵禦分化力量對他們形成的沖擊。
同時,這個社會對統一體懷有極其強烈的感情,以至于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着自身和它的組成部分。
美洲的例子有助于我們完善對氏族的基礎組織的解釋。
如果我們隻根據澳洲當前的狀況作出評價,就會産生錯誤的看法。
實際上,那裡處于一種完全不正常的變動與解體狀态之中。
這毋甯說是一種退化的産物,我們知道,它既應歸咎于由時間造成的自然衰退,也應歸咎于白人的瓦解作用。
毋庸置疑,澳洲的氏族不可能有美洲氏族的規模與堅實的結構;但是,肯定有一段時間兩者的差距不至于像今天這樣顯著,因為假若氏族總是變動的和不連續的,那麼美洲的社會也無法獲得如此穩固的結構。
正是由于這種較強的穩定性,胞族這一古老的體系才得以在美洲延續,而且它清晰完整與截然分明的特征在澳洲已經不再存在了。
我們剛才已經知道,胞族在澳洲大陸的所有地方都已日薄西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隻是一種不明不白的群體;即使有名字,也是要麼已經無法理解,要麼在任何情況下對當地人來說都無關宏旨,因為這個名字不是從外來語那裡借用來的,就是已經發不出聲音的語言了。
這樣,我們隻能借助少數尚存其義的名字來推斷胞族圖騰的存在,而它們大部分還因為不夠鮮明而未能引起多數考察者的注意。
在美洲的一些地方,情況則迥然不同,這一制度還保留着它最初的重要性。
西北海岸的那些部落,尤其是特林基特部落和海達部落,雖然現在已經擁有了高度的文明,但仍然各自分為兩個胞族,每個胞族又各自劃分為一定數目的氏族:特林基特部落分為烏鴉和狼兩個胞族,[50]海達部落分為鷹和烏鴉兩個胞族[51]。
這種劃分并不僅僅是名義上的,它與終古不衰的部落習俗一樣,帶有部落生活的深刻烙印。
比起使胞族相互區分的道德距離,氏族之間的道德距離就要小得多。
[52]胞族的名字也不是一個意義被遺忘了的詞或者隻是略知其義的詞,而是意義完整的圖騰;就像下文将要闡述的那樣,它們具有這一術語的所有本質屬性。
[53]因此,鑒于這一點,我們絕不能忽視美洲部落,因為我們可以由此直接研究胞族的圖騰,而澳洲隻提供了它們的模糊遺迹。
2 然而圖騰并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還是一種标記,一種名副其實的紋章。
紋章這一比喻曾經被人頻頻采用。
格雷在談到澳洲土著時說:&ldquo每一個家族都用一種動物或植物作為他們的徽号和标志。
&rdquo[54]格雷所說的家族無疑就是氏族。
菲松和霍維特也說:&ldquo澳洲人之間的劃分表明,圖騰首先是一個群體的徽标。
&rdquo[55]斯庫克拉夫特在談到北美的印第安人時也有相同的說法:&ldquo圖騰實際上是相當于文明人的紋章标記的一種圖案,被授予的每一個人都以此來作為他所屬家族的身份證明。
該詞的實際語源可以證明這一點,它源于&lsquododaim&rsquo,指的是村莊或家族群體的居住地。
&rdquo[56]因此,當印第安人與歐洲人發生瓜葛以及要締結契約時,每個氏族都把它的圖騰钤在協定書上以示達成契約。
[57] 封建時代的貴族以各種方式把紋章精雕細刻地裝飾在他們城堡的牆上、他們的武器上以及屬于他們的各種物件上,澳洲的黑人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同樣對待他們的圖騰。
和赫恩在一起的印第安人,便在交戰以前把他們的圖騰畫在盾牌上。
[58]據夏洛瓦說,在戰時,有些印第安部落擁有名副其實的旗幟,用幾片樹皮系在杆頭,上繪圖騰。
[59]在特林基特部落中,一旦氏族之間爆發沖突,兩個敵對群體的戰士就戴着畫有他們各自圖騰的頭盔作戰。
[60]易洛魁人則把圖騰動物的皮鋪在每一座棚屋上,作為氏族的标志。
[61]又據另一位考察者,他們把圖騰動物做成标本置于門前。
[62]在懷恩多特部落中,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裝飾和各具特色的圖案。
[63]奧馬哈人和蘇人一般是把圖騰畫在帳篷上。
[64] 無論在什麼地方,隻要社會定居下來,那裡帳篷就會被房屋所代替,造型藝術就會更加充分地發展,圖騰就會被镌刻在木制品上和牆上。
例如海達、欽西安、薩利什、特林基特等部落就是這樣。
克勞斯說:&ldquo特林基特人的房屋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裝飾,這就是圖騰紋章。
&rdquo在入口處的門兩邊,立柱上雕刻着動物形象,有時結合着人形,高達15碼,一般還塗上極為鮮豔的色彩。
[65]不過,這類圖騰飾物在特林基特村莊中并不很多,往往隻見于首領和富人的房前。
但在其毗鄰的海達部落,則要常見得多,那裡每座房屋都會有好幾個。
[66]圖騰雕柱随處拔地而起,有時屹然聳立,海達村莊給人的印象,就如同一座到處林立着鐘樓和尖塔的聖城。
[67]而在薩利什部落,圖騰通常裝點在房屋的内牆上。
[68]至于另外一些地方,圖騰還見于獨木舟上、各種日用品上以及火葬柴堆上。
[69] 上述例子均來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這是因為要完成這些雕刻和永久性的裝飾,造型技藝必須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而這方面恰是澳洲的部落所不及的。
故而比起美洲,我們剛才談到的這類圖騰表現在澳洲既很罕見又不明顯。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舉出一些例子來。
在瓦拉蒙加部落,在葬禮結束,要埋葬已經風幹并且化成粉末的死者遺骨的時候,便在下葬地點的旁邊,畫上代表圖騰的形象。
[70]在馬拉和阿努拉部落,盛殓屍體的空心木上,就裝飾着帶有圖騰色彩的圖案。
[71]在新南威爾士,奧克斯利在埋葬土著的墳墓附近的樹上發現了雕刻,[72]史米斯認為它們具有圖騰特征。
在上達令(UpperDarling),土著把圖騰形象刻在了盾牌上,[73]又據柯林斯說,幾乎所有的日用品都覆有裝飾,它們也可能具有同樣的意義;而且在岩石上也發現了這一類形象。
[74]這些圖騰圖案實際上可能更為普遍,正因為這些我們下面将要讨論的原因,所以要弄清它們的真實含義總是不太容易的。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圖騰在原始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到此為止,圖騰還隻是表現為一種相對來說外在于人的事物,因為我們隻見到它反映在外部事物上。
但是,圖騰并不隻是出現在他們房屋的牆上、獨木舟的兩邊、武器上、日用品上和墳墓上,而且還出現在人的身體上。
他們不僅把紋章裝飾在他們所擁有的物品上面,還裝飾在他們的身體上面。
圖騰被他們印上自己的肉體,就變成了他們的一部分,而且,這是一個重要得多的表現領域。
其實,每個氏族成員都會設法使自己具有圖騰的外貌,這是一條非常普遍的規律。
在特林基特的某些宗教節日上,儀典主持者的外衣上繪有他用作名字的圖騰動物,或者是繪有這種動物的一部分。
[75]同樣的習俗在西北美洲也随處可見。
[76]明尼塔裡人在投入戰鬥時也是這樣,[77]此外還有普韋布洛印第安人[78]。
在其他地方,如果圖騰是一種飛禽,人們就把這種鳥的羽毛插在頭上。
[79]在衣阿華部落,每個氏族的剪發都有其獨特樣式。
鷹氏族人的頭部前面留有兩大簇頭發,腦後留有一簇;野牛氏族把頭發紮成角形。
[80]奧馬哈部落也有類似的做法,每個氏族也都有自己的發式。
例如海龜氏族的頭發隻留下六束,其餘全部剃光,六束中頭部兩側各有兩束,前面一束,後面一束,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模仿圖騰動物的四肢和頭尾。
[81] 但是,更為常見的還是把圖騰标記印在身體上,即使是最不發達的社會,也可以采用這種表現方式。
還有一種共同儀式,把到了青春期年齡的青年男子的兩顆上齒敲掉,有時候,人們也懷疑這種儀式的目的就是要摹拟圖騰的樣子。
雖說這一想法尚不能肯定為事實,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土著人自己就是這麼來解釋他們的習俗的。
例如,在阿蘭達人中,隻有雨氏族或水氏族才拔牙;依據傳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的臉看起來像帶有亮邊的烏雲,因為這種烏雲被認為是雨水驟至的征兆,故而被認作同一家族的事物。
[82]這證明土著人自己意識到,至少按照習俗的說法,毀容會給他們帶來圖騰的外觀。
同樣,在阿蘭達部落的割陽儀式上,初成年者的姐妹和未婚妻也會被割上一些口子,其疤痕就和我們将要講的所謂儲靈珈上的刻痕一樣,而我們将看到,儲靈珈上的畫線就是圖騰的象征。
[83]在凱蒂什部落,岩大袋鼠被認為和下雨密切相關,[84]于是雨氏族的人就戴上用岩大袋鼠的牙齒制成的小耳環[85]。
在耶克爾拉部落,青年男子在初入儀式上要承受一定數量的刀割以留下疤痕,割口的數量和樣式因圖騰的不同而異。
[86]菲松的一個情況提供者也說他在他考察的部落見過類似的情況。
[87]又據霍維特的說法,在迪埃裡部落,特定的疤痕與水圖騰之間也存在着類似的關系。
[88]在西北部的印第安人中,以圖騰為文身更是非常普遍的習俗。
[89] 即使由傷殘或疤痕造成的文身并不總是具有圖騰意義,[90]但一般說來它們都是圖騰的表現,而不能與畫在身上的簡單圖案相提并論。
土著人确實不是天天畫有文身。
當他忙于純粹的經濟事務時,或者以小家庭為單位分散漁獵時,他都不必再為這些十分煩瑣的裝飾而操心。
但是,一旦氏族集合起來過共同的生活或者一道舉行宗教儀典,他就必須得裝扮自己了。
我們将會看到,每一種儀典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圖騰,在理論上,與某一圖騰有關的儀式隻能由屬于這一圖騰的人來舉行。
而那些舉行儀式的[91]、那些司儀身上都總是畫有表現圖騰的圖案,有時候甚至作為觀衆來參加儀式的人也是這樣[92]。
青年男子要通過成年禮進入部落的宗教生活,而其中主要的一項就是在自己的身上畫上圖騰符号。
[93]當然,在阿蘭達部落,畫出的圖案并不總是必定要表現初成年者的圖騰,[94]但這是個例外,毫無疑問,這是由于該部落的圖騰組織處于分散狀态的緣故[95]。
而且,即便在阿蘭達,當成年禮達到高潮,浴于神聖,進入了至為莊嚴的時刻,新人們被允許進入收藏着氏族所有聖物的聖所的時候,他們身上所畫的圖騰标記所表現的就是這些年輕人的圖騰了。
[96]在北美西北海岸的部落,個體與其圖騰之間的紐帶甚至會牢固到這種程度,以至于不僅活人而且死人也要畫上氏族的标記:在屍骸下葬之前,還要畫上圖騰标志。
[97] 3 這些圖騰裝飾使我們懂得,圖騰不僅是一個名字,還是一種标記。
圖騰被用于宗教儀典的過程中,是禮拜儀式的一部分;因而圖騰作為集體标簽,也具有宗教性。
事實上,圖騰與事物的聖俗之分有關,它就是一種典型的聖物。
在中澳洲的部落中,特别是在阿蘭達、洛裡查、凱蒂什、翁馬傑拉和伊爾皮拉等部落[98],在儀式上始終使用一種特殊的法器,阿蘭達人稱之為&ldquo儲靈珈&rdquo,斯賓塞和吉蘭寫作churinga,斯特萊羅寫作fjurunga。
[99]它們由小塊木頭或小塊磨光的石頭做成,形狀各異,但一般呈橢圓形或長方形。
[100]每個圖騰群體都或多或少會有這一類珍藏。
在每個儲靈珈上都刻有表現該群體圖騰的圖案。
[101]有些儲靈珈一端有孔,其中穿有一根用頭發或負鼠毛制成的繩子。
這樣,那些木制有孔的儲靈珈就和英國民族志學者所說的&ldquo牛吼器&rdquo注11有一樣的用途了。
由于被發繩所懸,它們能在空中快速旋轉,嗡嗡作響,其聲音和我們的孩子還在玩的同名玩具如出一轍。
這種震耳欲聾的噪音有儀式的意義,隻要是稍具重要性的儀典,它就會出現。
這類儲靈珈是名副其實的牛吼器,而另外一些既非木制也未穿孔,所以不能用這種方式使用,但它們能夠激起同樣的宗教情感。
事實上,每一個儲靈珈不論為何使用,都被列入到顯要的聖物之中,它的宗教神聖地位無出其右,甚至用來指稱它們的詞也表明了這一點。
這不僅是一個名詞,還是一個具有神聖意義的形容詞。
另外,每個阿蘭達人都有幾個名字,其中,有一個名字極為神聖,絕不能向外人透露,這個名字極少使用,用時還要壓低聲音,用一種神秘的嘟囔聲說出,它被稱為&ldquo儲靈珈之名&rdquo(aritnachuringa,aritna的意思就是名字)。
[102]通常,churinga(儲靈珈)一詞用來指稱所有的儀式活動,例如&ldquoiliachuringa&rdquo的意思是鸸鹋膜拜[103]。
所以當churinga作為名詞來使用的時候,就是指以神聖性為本質特征的事物。
凡俗之人,即女人和尚未進入宗教生活的少年,不能接觸甚至也不能看到儲靈珈,隻允許他們在遠處瞧瞧,就是這樣,也隻能偶一為之。
[104] 儲靈珈被虔敬地存放在一個特殊的地方,阿蘭達人稱之為&ldquo厄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