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生厭足。
将謝世時說伽陀曰: 苦哉世間貪欲境,金寶雖豐無厭足。
是中樂少苦還多,智者如應能覺了。
乃至天中妙欲樂,貪愛心故不解脫。
何人能盡於愛源,唯佛如來聖弟子。
假使廣積其真金,與須彌山量齊等。
無人能生厭足心,智者於斯而善覺。
若思所欲為苦因,彼於欲境何貪愛。
貪等是為世所憂智者調伏應善學。
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以是緣故又作是說。
諸世間人少能於其五欲境中。
覺了知足。
後趣命終。
而世間人多於五欲境中。
不能覺了不生厭足。
後趣命終。
複次頂生王廣為利益於後人故。
複說伽陀曰:極惡生死流轉中,了知壽命随減少。
應當速脩諸福門,不脩福行斯為苦。
是故脩福為勝欲,随應行施如法儀。
此世及於他世中,由脩福故生歡喜。
爾時國中一切人民無數百千之衆。
聞王寝疾。
悉來奔詣瞻仰緻問。
時頂生王為諸人衆。
以如是種貪欲等緣廣說對治。
使諸人輩舍家學道。
是時即有無數百千人衆。
聞所說已而悉出家脩四梵行。
複有多人斷除欲貪生于梵世。
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始自初居童子之位至太子位。
及南贍部洲。
東勝身洲。
西牛貨洲。
北俱盧洲。
統輪王位。
又於七金山祝乃至詣彼三十三天曆諸分位。
於其中間總經一百一十有四帝釋謝滅。
大王當知。
帝釋壽量者,人間百年三十三天為一晝夜。
三十晝夜而為一月。
亦十二月乃成一年。
天中千年是彼壽量。
以彼千年校計人間。
即三俱胝六百萬歲。
複次大王。
其頂生王。
昔於三十三天起念欲。
其帝釋天主分于半座。
是時迦葉刍方為帝釋。
又頂生王複起是念。
若帝釋天主於此座中即謝世去。
天上人間我為王者豈不快哉。
是時迦葉如來為帝釋天主。
其頂生王具大勝福有大名稱。
於一念中起心過失。
減沒神力還複退堕。
疾惱所纏而謝世去。
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者豈異人乎。
即我身是。
我於爾時廣施衆生利益安樂趣無上智。
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多諸魔障。
由因緣力之使然故。
爾時憍薩羅國主勝軍大王忽生疑念。
前白佛言:世尊,彼頂生王久遠因中修何行業。
而能感此。
宮中自然雨金錢七日。
佛言:大王。
過去久遠有佛出世。
号一切增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時有長者子。
於彼國中與一童女依世法儀媾夫婦事。
其婦持以四寶所成妙華及甘美飲膳而奉於夫。
其夫受已,持是寶華乘車而歸。
於其中路見彼一切增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次第經遊庠序而行。
其長者子見佛世尊三十二相殊妙莊嚴。
即起最上清淨信樂。
下車肅恭持華奉獻。
以佛世尊威神力故。
即變其華大若車輪盤旋空中或飄或止。
時長者子起清淨心。
說伽陀曰: 以此布施廣大因,得佛世間自然智。
願我速越生死流,先佛未度者皆度。
一切增上佛大仙,我所奉上悅意華。
願我以此廣大因,圓滿所求無上道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以是因故。
於自宮中雨金錢七日。
爾時勝軍大王複白佛言:世尊,彼頂生王又以何緣。
於四大洲統輪王位。
乃能至于三十三天。
佛言:大王。
過去久遠有佛出世。
号毗婆屍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佛以其正法教化衆生。
次第至于滿度摩帝城。
一時如來入城乞食。
時有商主名曰廣作。
見於如來巡行乞食勝相希有。
發清淨心持少綠豆。
擲置缽内以奉世尊,時豆四粒入于缽中。
一粒旋轉擊缽振聲然後堕地。
馀豆亦還流散于地。
時彼商主見是相已起清淨心。
即以伽陀發誓願言: 以此布施廣大因,得佛世間自然智。
願我速越生死流,先佛未度者皆度佛言:大王。
是時商主於毗婆屍如來所。
雖以少物施佛世尊,由心清淨。
彼時四豆入於缽中。
後感報應於四大洲統輪王位。
其有一豆擊缽振聲方堕地者,後感報應能至三十三天。
又複大王。
而彼一豆若不堕地得置缽中。
後必報應為天中主。
由堕地故。
但統人間不為天主。
大王。
彼商主者即頂生王是。
由於佛所種是善根。
以彼世尊大悲攝受故。
得大果報具大名稱有大威光。
是故大王其有智者,於佛世尊随力所應修諸施行。
如其所說當如是學。
将謝世時說伽陀曰: 苦哉世間貪欲境,金寶雖豐無厭足。
是中樂少苦還多,智者如應能覺了。
乃至天中妙欲樂,貪愛心故不解脫。
何人能盡於愛源,唯佛如來聖弟子。
假使廣積其真金,與須彌山量齊等。
無人能生厭足心,智者於斯而善覺。
若思所欲為苦因,彼於欲境何貪愛。
貪等是為世所憂智者調伏應善學。
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以是緣故又作是說。
諸世間人少能於其五欲境中。
覺了知足。
後趣命終。
而世間人多於五欲境中。
不能覺了不生厭足。
後趣命終。
複次頂生王廣為利益於後人故。
複說伽陀曰:極惡生死流轉中,了知壽命随減少。
應當速脩諸福門,不脩福行斯為苦。
是故脩福為勝欲,随應行施如法儀。
此世及於他世中,由脩福故生歡喜。
爾時國中一切人民無數百千之衆。
聞王寝疾。
悉來奔詣瞻仰緻問。
時頂生王為諸人衆。
以如是種貪欲等緣廣說對治。
使諸人輩舍家學道。
是時即有無數百千人衆。
聞所說已而悉出家脩四梵行。
複有多人斷除欲貪生于梵世。
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始自初居童子之位至太子位。
及南贍部洲。
東勝身洲。
西牛貨洲。
北俱盧洲。
統輪王位。
又於七金山祝乃至詣彼三十三天曆諸分位。
於其中間總經一百一十有四帝釋謝滅。
大王當知。
帝釋壽量者,人間百年三十三天為一晝夜。
三十晝夜而為一月。
亦十二月乃成一年。
天中千年是彼壽量。
以彼千年校計人間。
即三俱胝六百萬歲。
複次大王。
其頂生王。
昔於三十三天起念欲。
其帝釋天主分于半座。
是時迦葉刍方為帝釋。
又頂生王複起是念。
若帝釋天主於此座中即謝世去。
天上人間我為王者豈不快哉。
是時迦葉如來為帝釋天主。
其頂生王具大勝福有大名稱。
於一念中起心過失。
減沒神力還複退堕。
疾惱所纏而謝世去。
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者豈異人乎。
即我身是。
我於爾時廣施衆生利益安樂趣無上智。
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多諸魔障。
由因緣力之使然故。
爾時憍薩羅國主勝軍大王忽生疑念。
前白佛言:世尊,彼頂生王久遠因中修何行業。
而能感此。
宮中自然雨金錢七日。
佛言:大王。
過去久遠有佛出世。
号一切增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時有長者子。
於彼國中與一童女依世法儀媾夫婦事。
其婦持以四寶所成妙華及甘美飲膳而奉於夫。
其夫受已,持是寶華乘車而歸。
於其中路見彼一切增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次第經遊庠序而行。
其長者子見佛世尊三十二相殊妙莊嚴。
即起最上清淨信樂。
下車肅恭持華奉獻。
以佛世尊威神力故。
即變其華大若車輪盤旋空中或飄或止。
時長者子起清淨心。
說伽陀曰: 以此布施廣大因,得佛世間自然智。
願我速越生死流,先佛未度者皆度。
一切增上佛大仙,我所奉上悅意華。
願我以此廣大因,圓滿所求無上道佛言:大王。
彼頂生王以是因故。
於自宮中雨金錢七日。
爾時勝軍大王複白佛言:世尊,彼頂生王又以何緣。
於四大洲統輪王位。
乃能至于三十三天。
佛言:大王。
過去久遠有佛出世。
号毗婆屍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佛以其正法教化衆生。
次第至于滿度摩帝城。
一時如來入城乞食。
時有商主名曰廣作。
見於如來巡行乞食勝相希有。
發清淨心持少綠豆。
擲置缽内以奉世尊,時豆四粒入于缽中。
一粒旋轉擊缽振聲然後堕地。
馀豆亦還流散于地。
時彼商主見是相已起清淨心。
即以伽陀發誓願言: 以此布施廣大因,得佛世間自然智。
願我速越生死流,先佛未度者皆度佛言:大王。
是時商主於毗婆屍如來所。
雖以少物施佛世尊,由心清淨。
彼時四豆入於缽中。
後感報應於四大洲統輪王位。
其有一豆擊缽振聲方堕地者,後感報應能至三十三天。
又複大王。
而彼一豆若不堕地得置缽中。
後必報應為天中主。
由堕地故。
但統人間不為天主。
大王。
彼商主者即頂生王是。
由於佛所種是善根。
以彼世尊大悲攝受故。
得大果報具大名稱有大威光。
是故大王其有智者,於佛世尊随力所應修諸施行。
如其所說當如是學。